河南城建期末考试范围总结《大三上学期》

时间:2024.5.9

期末考试范围总结

0114111--5

0114113(01--24)10#A 513

0114113(25--48)10#A 514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一场)1月6日上午9:00~11:00 ?题型与分值

河南城建期末考试范围总结大三上学期

?本书共10章 (三个独立部分:1-8章,9章,10章)

第一(概论)、三(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六(受拉构件)章,此三章不考

第九章分值:A卷 12分 、 B卷 6分

计算两题:受弯(单筋矩形)、受压(大偏压)

概念..T形、双筋,小偏压(无大题)

二:土力学 (第三场) 1月8日上午9:00~11:00

三:房屋建筑学 (第六场) 1月10日下午14:30~16:30

四:路基路面工程 (第八场) 1月12日下午14:30~16:30


第二篇:河南城建学院《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但其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自然资源承载力(名词解释、论述)P27

区域文化的含义:(简答)

区域文化既包括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后者是人们心理结构

第三章

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P69)简答

1.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

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

3.劳动分工规律

4.区域利益

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简答)

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三部分组成。

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区域文化的含义:(简答)

区域文化既包括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后者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制约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组织的整合功能。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

1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区域人口结构的特征: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

人口增长分析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分析、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分为四种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P84) 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三方面: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思想素质

站在区域的角度谈谈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的关系:(P93 简答/论述)

第五章

为什么对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P135)

答: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模式,避免因盲目的过高或过低估计而造成的决策失误。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择

GDP与GNP的关系?(简答)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为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的总价值。

GDP与GNP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主要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按所有的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来统计,无论是否属于本国公民,都要算。GNP按国民原则核算,只有本国国民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才可算。两者的差距在与外国净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绿色GDP:(名词解释)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区域发展阶段分析的意义:

对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区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明确一定时期区域发展的起点、方向、目标、任务,从而为区域发展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为: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的前提阶段

3.起飞阶段

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六章

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

区域形成和发展有其必要条件和经历一定历史过程。区域形成发展条件包括社会和自然条件两类。区域优势是指某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更富竞争力,具有更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使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优势的类型:

从地域分工来看区域优势,有以下六种类型:

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

2

2.绝对区域优势与相对区域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

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1.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

2.区域发展优势要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

投资环境的概念:

投资环境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狭义的区域投资环境包括区域自然、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广义的区域投资环境还包括与区域相连的周边地区投资环境、国家投资环境、大的国际投资环境。 如何改善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改善硬环境便要改善、发展自身的条件。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

2.市场环境的改善

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

第七章

区域经济活动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三类

经济活动各部门分为: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

5.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工

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

5.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主导产业的概念:

主导产业是具一定规模,能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促进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的演化中心。

主导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主导产业是指能引导、带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3

2.国家和区域的主导产业是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和市场变动而有不同发展阶段的。

3.主导产业一般具有当时阶段最高的技术装备,在开发产品、开辟市场方面应走在最前头。

4.主导产业一般应领先增长。

主导部门可从三方面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

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

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产业结构的先天性

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1.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与调整优化必须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利益的提高。

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

4.有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

5.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轻劳动人口就业压力。

6.有利于环保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

第八章

区域规划的概念: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的前提+主要内容+主要任务(p236)

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保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区域规划的显著特点:

1.综合性

2.战略性

3.地域性

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

1.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2.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4.基础设施规划

5.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7.区域空间管治

8.区域发展政策

编制平衡表的基本思路:

在供给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部门、地区的需求与供给总量要基本保持一致。(P254 表)

综合平衡法的工作步骤:

1.确定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预测发展需求,包括部门发展、地区发展的预测,确定各项目的需求量。

4

3.综合平衡。通过供需双方的比较,反复调查,最后确定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的程序:(P256)

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程序(P257 图8—2)

规划工作的七个步骤:

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7.实施阶段

第十章

点——轴开发模式概念:

“点”指区域中各级中心城市,他们有各自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指连接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

点轴模式的工作步骤:

1.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重点开发。

2.在个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展方向、主要功能,以及他们的服务、吸引区域。

3.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和发达的工业城市带组成。

2.有水路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如何确定重点发展城市?

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镇的发展规模。

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2.能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3.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的发展。

第十四章

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城镇体系的类型:

1.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分为:

①单中心体系类型

5

②多中心体系类型

2.按区域经济类型,可分为综合经济区城镇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基层经济区三种城镇体系类型。

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

4.以特殊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三角洲、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

新型城市体系:

1.首位城市型体系

2.均衡型城市体系

3.跨国型城市体系

4.边境型城市体系

5.变异型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可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如何对一个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分析评价?(P475 简答/论述)

1.区位条件与区内外联系

2.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3.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

4.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5.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6.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城镇化的质量(P487)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主要是提出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规划城镇布局;提出城镇职能类型结构,规划主要城镇性质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预测主要城镇人口规模等。城镇体系结构规划还包括制定实现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在内的城镇空间组织、城镇功能组织、城镇规模组织规划等。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定义:是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在空间上的一种投影,反映了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在空间行的组合形式。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上的两大差异:

1.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空间布局演化的阶段性差异。

2.受区域资源、环境、生产力布局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布局类型差异。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

一般情况,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低水平均衡阶段

2.极核发展阶段

3.集聚——扩散阶段

6

4.高水平网络化发展阶段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论述)

1.点——指大大小小的各个城市

2.线——指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区域产业与城镇发展轴线

3.圈——指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和部分次中心城市圈

4.区(带)——指城镇密集区

城镇职能的分类:

1.具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2.某种或几种职能较突出的专业化城镇

3.农业区域综合服务型

县城以下小城镇的经济职能可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型:

1.交通枢纽型

2.工业型

3.旅游型

4.商贸型

5.集贸型

规划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的基本方法:

1.分析各城镇的现状经济职能类型组合

2.对主要城镇,进一步分析其职能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

3.对中心城市,分析其在高一层次区域、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地位作用。

4.规划期发展条件变化分析。

5.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P497)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思路:

1.自上而下的城镇总人口分配。

2.自下而上的城镇规划人口汇总。

3.数据调整平衡,确定等级规模规划方案。

4.分析论证,揭示规划实现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新特点。

7

更多相关推荐:
大三上学期期末总结

同学们都开始在谈论着期末考试和回家的事,不断的提醒着我,一学期就快结束了。在这一学期,没了大一时的新奇,没有大二时的迷茫,大三的我成熟了很多。一、学习方面一、除了上课认真听课以外,课外时间我并没有浪费,这学期考…

大三上学期--期末总结

大三上期期末总结——辛永桂09120xx13时间匆匆,一转眼就度过了大一大二,大三上期。有时我都在自我反思,在大学的时间里我打底有没有收获,如果有,我又收获了什么。其实整体来说,收获挺多的。首先,本学期我初步学…

大三上学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

时光流转,一晃大三上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这是最不平凡的一学期,鲜花伴着汗水,一点一滴,无不倾注着我对于它的默默付出。同时,这又是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说大一大二我们是刚出生的蚕宝宝,一切都是新奇的,凡事都跃跃…

大三上学期总结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已经是大学的第三个年头了。回首这学期的点点滴滴,心中感触颇多。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总结学习方面。学习方面内心始终不忘自己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在本学期中,我学着把…

大三第一学期总结

20xx-20xx年度大三第一学期总结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就要各奔东西。斗转星移,不知不觉我,已经进入了大三。以前要写学期总结,总是可以把一大堆话都变成天花乱坠的文字,可是到了这个学期,我竟然一个字都吐不…

大三上期末总结

大三上期末总结时间依旧过得那么快,转眼间便到了期末,平时所说的光阴似箭啊,日月如梭啊之类的,在大学阶段体现的再明显不过了,真有一种时间转瞬即逝的感觉。时间虽然过得很快,但我感觉这半年过得也挺充实的。这学期虽没有…

大三个人学期总结

回望已逝的三年大学光阴,不禁感慨万千。进入大三,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了,看到有同学们平时照样还是去上课,但基本上是想学的就来上课,不想学的有的就放弃了,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怎么办而…

大三学期的个人自我总结

不知不觉中大学时光的一半就这样过去了简直如闪电般我即将迈进大三的生活人们都说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是丰富多彩的是充实的当然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也是虚度的但我觉得无论说充实还是虚度每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生活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大学学期总结--大三个人总结

大三学年个人总结匆匆又是一年努力地去告别懵懂告别漫无目的大三之于我是一场成长的蜕变一年的时间努力自主思考尽力变得成熟逐渐明确未来的方向努力靠近梦想首先讲讲大三的学习大三的课程不同于过去两年大多是专业课并与我们未...

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人教版)

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人教版),内容附图。

大三团支部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范文三篇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范文三篇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范文三篇篇一xxx于学年获信息学院三好学生称号能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是我的荣幸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确实付出了努力首先在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 产 党积极靠近党组...

大三上学期期末总结(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