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时间:2024.4.27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了各项节能工作措施,确保了全市“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的全面完成。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各项节能目标任务。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xx年的1.5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272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01%;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xx年的2.83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86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34.29%。

(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及市级主要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相关工作责任机构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批转市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德办函〔20xx〕154号)、《关于印发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德办发〔20xx〕54号)等重要文件。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会商,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服务体系。市工业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等各司其职,强化了重点行业领域节能管理。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制定了《**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问责办法》。加强了年度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追究。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和考核,及时发布各县(市、区)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对未能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县(市、区)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先进企事业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是完善统计监测。建立了全市能源统计监测机制,实施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报表、工业企业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报表、能源平衡表编报制度和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报送制度,初步形成了公共机构、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能源消耗统计上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节能降耗预警监测体系,制定了预警调控方案。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全市及各县(市、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公报,让全社会监督节能降耗工作。在20xx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建立了全社会用电量应急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分析用电量情况并加强了预测预警,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

四季度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紧急通知》(德办函〔20xx〕233号),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了用电管理措施落实。

四是强化节能评审。按照《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四川省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要求,将能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十一五”期间,先后对40多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各县(市、区)也逐步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推进产业集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围绕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行业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在积极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项目的同时,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中度,合理并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选择性接受产业转移,避免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进驻,确保调整后的产业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全市列入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全面完成淘汰任务。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加强降耗核查和执法检查。“十一五”期间,全市淘汰了36户企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26.97万吨标准煤,对全市“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贡献率为44.21%。其中,关停煤矿企业8家,产能24万吨;关停和淘汰水泥生产线企业6家,产能115.5万吨;关停小火电1家,产能2.4万kw;淘汰落后电机22台、S7变压器40台、黄磷炉2台、燃煤锅炉13台以及风机、鼓风机等落后用能设备若干。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围绕重装基地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等低耗能、高效益的服务业,积极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

(四)实施重点工程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认真做好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等重大示范项目,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五年争取到国家和省节能减排专项补助资金6470万元,其中,四川美丰**分公司、四川**金八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各争取到国家节能补助资金1000万。市上安排节能专项资金200万元,实现年节能5.82万吨标准煤;列入**市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38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市科技项目补助经费327万元。

二是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加大,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75万只,加快淘汰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的低效照明灯具。

(五)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显著

一是狠抓工业节能降耗。严格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xx〕15号),20xx年x月月起,停止了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有效地降低了综合能耗。重点抓好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范围内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考核工作,全市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的13户重点企业实现节能42.66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在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高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水平。

二是加强了建筑节能管理。加大建筑节能质量管理监测力度,规范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实施,严把施工审图关,抓好建筑节能设计备案。“十一五”期间民用建筑节能项目竣工面积1707.63万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逾1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

三是落实交通运输节能措施。制定了我市交通运输节能规划,建立营运车辆准入与退出制度,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加快实施营运车辆油耗限值准入制度,推广天然气汽车和油气双燃料汽车,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合运输资源,车辆实载率达70%以上。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实行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用能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和考核。各级公共机构充分发挥节能降耗表率作用,做好了用水、用电、用油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能源消耗。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加装自动控制开关。

五是引导服务业节能。做好了旅游景区及星级宾馆节能管理,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建立了星级饭店能耗统计监测体系。从员工考核培训、控耗责任、能耗比参数、年度能耗预算、奖惩、分析会、技改、工程六大系统以及经营部门的节能措施等,涉及饭店经营管理各方面,采取安装水电气计量表具、定时控制开关、定量使用化学试剂等措施,完善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商业零售业节能标准,开展分项计量、能源审计,大力推广使用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在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贯彻执行“限塑令”,扩大节能型产品的销售使用。组织对全市大型商业机构的空调、电梯和照明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大型商场落实节能的各项措施。

六是扶持节能服务产业。按照《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xx〕80号)、《四川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资金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组织完成了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工作,我市的四川泰和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列入国家第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号召,组织了市级、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开展了主题为“依法节能、全民行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并制发了活动方案,累计发放相关书籍、资料1万多份。成立了“**市节能工作专家组”,为全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多次组织相关节能管理监察执法人员和重点用能企业,参加“节能执法培训”、“能源利用状况知识培训”、“EPC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培训会”等各类培训学习会议。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高耗能行业增速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节能降耗任务。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重机械、重化工的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转变,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有待持续推进。

二是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的节能资金支持力度亟需加大。能源统计需进一步完善,监测考核体系尚未全面覆盖。节能管理服务机构设置不完备,专业人才短缺。

三是节能意识和技术推广力度亟待增强。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节能还没有成为全体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全市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省下达我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定**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

二是分解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上“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要求,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指标,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县(市、区)、相关行业部门。各县(市、区)20xx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为3.7%,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狠抓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确保20xx年节能任务的完善。

三是增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日常监管、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二)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积极开展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认真落实有关产业政策、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政策措施,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的企业,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按照国家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对主要产品超过能耗限额的重点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与国内外先进同类企业的能耗水平对标活

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和设备,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创新企业用电设备的能效管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综合效能检测,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构建新型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体系,努力降低交通运输能耗。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定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五是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建立商贸企业能耗评价指标和大型商业设施用能监测平台,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六是抓好农村节能。广泛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三)培育节能产业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低碳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东汽等企业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环境友好”的机电制造、光电能源、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围绕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快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耗能节水项目改造、再制造产业化、低碳绿色发展等项目建设,积极组织该类项目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及财政资金的工作。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三是培育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贯彻《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对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

更多相关推荐: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要点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xx年11月15日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瞄准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围绕紧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打好三大战役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赣榆县旅游局十一五旅游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计划20xx年12月一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突出中国旅游强县和连云港旅游次中心苏北鲁南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千方...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十一五期间社区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使党建计生民生劳动就业社保等工作得到了长足健康的发展20xx年以来主要...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计划“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

包谷垴乡人民政府关于上报包谷垴乡20xx年及十一五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二五工作计划的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中共巧家县委办公室巧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20xx年及十一五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二五工...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巡田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十一五工作总结20xx年来巡田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的发展战略围绕抓管理强基础调结构...

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某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

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实现县域经济向区域发展跨越”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赵湾水库管理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强力…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泸溪县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自“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一、“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五”时期,全旗累计出生20676人,年均出生率11.…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