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航事件评论的总结及自己的看法

时间:2024.5.2

所有权威媒体的评论大致分成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是关于马方工作。在这一点上,所有评论无一例外都表达出了不满与谴责的态度。马方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可谓问题百出,不仅消息发布太慢,信息内容也是前后不一,甚至给出的持假护照者的照片有明显的PS痕迹;对于乘客家属也丝毫没有认真负责、安抚赔偿的意思。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作为事故责任方对于整个事件及后续处理所采取的态度。但无论如何,马方的敷衍与不负责任给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救援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麻烦。作为全球仅有的6家五星级航空公司之一,马航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显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担当,缺乏面对灾难的人道主义,这无疑是让人们失望和不满的。

有不少评论也表现出了对于机场安保工作的担忧。两个持假护照的人轻而易举就通过的机场的安检,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各航空公司与海关必须加大安检力度,确保万无一失。我知道这可能会无形中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在和平年代,他们是责任无比重大的国门的第一道捍卫者。 其次,关于后续救援。对于中国的救援行动,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评论认为,中国此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当机立断,令人满意,体现出了一个负责任打过的形象(eg.中国网);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在此次事件上反应过慢,顾虑过多,采取的救援行动不够有力。孰对孰错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马航问题的救援工作,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绝不仅仅是下道命令派人救援这么简单的事。原本就有《国际搜寻救助公约》的限制,再加上出事海域地缘政治因素复杂,而各国的救援行动又往往掺杂着政治军事因素,致使救援行动中人道主义难以成为唯一的考量,中国的行动效率自然也被大大拖慢。当然,民众认为国家行动过慢也没有错。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在这种时候能做的,只有寄希望于我们的国家,焦急的民众对于国家的苛求与稍显过分的责难正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依赖,应当给予理解。中国也确实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救援能力。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机制急需建立。 最后是关于媒体的。媒体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这次重大事件上暴露无遗。一是谣言和假消息。如今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已然成为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而在此次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微信可谓谣言泛滥成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对于信息的真假缺乏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重感情清理性的特质更加明显,而是只顾着把信息传播出去。这已不是简单的“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所能解决的,严重的信息匮乏与言论无责使得人们往往既辨别不了也无心辨别,或者更进一步讲,缺乏对于事件的严谨态度,造成了真假不辨的消息不断转发。尽管有辟谣小组不断努力,但辟谣终归有滞后性,影响已经无法避免。相比之下,专业媒体的报道要好很多,这得益于他们更多更权威的信息来源以及更好的职业素养。但大多媒体本身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此就会追求有吸引眼球的新闻,逐利心理与其职业操守相抗衡,致使有时会触碰到新闻道德的底线(eg.北京电视台的纸包子);除此之外,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也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的痕迹(包括判断失误),我们获知的事件有时只是一部分,片面的信息也会使我们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情感(eg.我爸是)。因此,为了获知事实真相,媒体从业者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必不可少,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消息的判断,要理性分析而不是全然拿来。媒体只是在我们面前摆出了一条条道路,真正去接近真相,还要靠我们自己不断向前。

第二点是情感代言。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上都出现了许多代乘客家属流泪的心灵鸡汤,这也遭到了不少评论的抨击。这些东西无疑出自某些人的好心和同情,似乎是显示了我们的团结与爱心。但这些东西,那些家属或许根本无心去看,而只是感情丰

富的旁观者发起的因当事人而起又与当事人无关的情感裸奔。人们在谣言中挣扎、咒骂,累了的时候就喝点怪怪的鸡汤而感动、流泪,洗洗睡了——而睡不着的,是聚集机场的家属。个人发起这些尚可理解,但官方媒体代言他人的新闻抒情则让人不能接受了。我们需要的是事件的准确报道和真相,而不是这种没有任何成本的抒情。

第三点则是关于对乘客家属的采访。究竟是否应当对其进行采访各家评论各有不同,许多人呼吁不要对家属进行采访甚至对记者进行谩骂,但也有人认为有必要准确全面的记录事件,且家属并没有太多反感。人伦道德与新闻价值,一个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而另一个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究竟何者更重要?在这里我想以曾经的一场辩论赛的辩词作结: 在常态意义下,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的诉求并不必然冲突,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恰恰在于----新闻人,他作为无冕之王,他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但这种历史使命是不是赋予了他们在极端的状态下可以突破底线的权力? 我们来看一下,在阿富汗战争的期间,有一个 88 岁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儿子,美军的记者长枪短炮的冲到了她的家,现场宣布了这个消息,非常的震撼!但是这种震撼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相信这中间,《饥饿的苏丹》的作者也是在做这样的考虑,他觉得牺牲了这个小女孩可能换取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援助。 这就是新闻价值,对方辩友所说的,我们面对黑暗的时候可以启蒙、可以呐喊、可以曝光!我们如果作为无冕之王,我们以笔为剑,以刀为枪。我们可以不受这个世俗条条框框所约束,我们挑战一下人伦,挑战一下道德又有何妨?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嘛!可是,这个伟大的目标是什么呢?求真吗?求真是为了什么?拯救大众吧!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可以拯救大众?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这个小女孩的方式去援助一个国家?为什么要以一个牺牲老太太的方式去反对一场战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作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自信,有一些过于狂妄?有一些不够清醒呢?我们心中还有没有对底线的定位呢?即使是新闻人,他并不能超脱于这个世俗,他最多作为无冕之王,我们承认他的历史使命,他可以不拘于世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极端,我们要让这个世俗的世界为新闻价值让步。

到底应该谁尊重谁?


第二篇:马航事件心理效应总结(蔡芳霖)


马航事件心理效应总结

1、关于MH370马航的搜救解释期间(3.8-3.24)

到目前为止,失联事件还没有最后的结论,尽管亲属们多少有凶多吉少的预感,但始终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期待奇迹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求助心理援助的人可能不会太多,更多的人宁愿在焦虑的等待中煎熬。各国的搜救一直都没有很确切的消息,谣言四起,其中的“阴谋论”却成了乘客家属们心里的唯一寄托。很多人在煎熬中紧张、无力、无助甚至愤怒,大家都抱着这样的“阴谋论”的“幻想”坚强的坚持。面对突如其来的伤痛,很多人选择默默地等待,等待好消息,等待亲属的平安。在这样的日子里,对于这些乘客家属而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任何大事件,尤其那些蒙上神秘色彩的事件,都不可避免要引起阴谋论者的热切关注。这固然与有些事件确实含有阴谋成分有关,但更与人类认识的特性脱不了干系。当可靠消息匮乏,感官经验和理性分析都无能为力时,猜测和臆想便会乘虚而入,这正是最适合阴谋论滋生的温床。马航MH370失踪已久,已经结成了世界商用航空史上从未见过的大谜团。仅这一已经确知的事实,就给阴谋论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而涉事当局不可思议的信息管理,从按住关键信息迟迟不发到所发消息出尔反尔、自相矛盾,更足以让阴谋论者忙个不亦乐乎。

第一批到达吉隆坡的乘客家属在悲痛中决定成立受难家属委员会,在急迫的心理驱使下,他们面对着马方的旧说辞、作为慢慢失去信心,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扔水樽。甚至马来西亚在这次危机中差强人意的表现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也让乘客家属怀疑起来。乘客家属的决绝的态度无疑不是在表达:我们对马航MH370的下落暂时没有铁证,但这更坚定了我们确知其下落的信念。急救黄金时间(事发一个星期)过了之后,乘客家属似乎也明白了凶多吉少的问题,却一直关注着找到黑匣子,找到真正的原因,让所谓的“阴谋论”大白于天下。

二、马航宣布“终结”期间(3.24-?)

马航失联事件已经过去近二个月了,能否打捞出黑匣子近日成了关注焦点。尽管马来西亚政府声称基于信息分析,飞机已经坠于南印度洋,机上人员无生还的可能,但是,一天没有找到失联客机,一天没有弄清事件的真相,家属忐忑的心就不会平静,这种不平静让家属们心烦意乱、不知所措。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没有像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难后那样呈现惨烈场景的巨大视觉冲击和震撼。家属是失联事件的听闻者,而非亲临事件现场。因此,家属很少遭遇闯入性的危机或目睹灾难画面,但家属们的心情跌宕起伏,不断体验着希望、失望的频繁转换。面对这样一个航空史上比较少见的危机事件,救援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各种不周全、各种不先进,乘客家属很难平静却又不得不平静。乘客家属没有像之前一样,听到噩耗就哭的哭晕的晕骂的骂,而是学会淡定接受,学会思考理解,学会安静祈福。

三、总结

MH370事件并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全机239人,其中154人是中国人。然而,同样是人命关天,中国的乘客家属反应却比别国乘客家属反应大的多。这一

点充分暴露了中国民众的民主素质欠成熟;中国国民仍然缺乏“作为公众”的独立意识,缺乏对法团主义自利的警惕性。但是,这样的一系列反应对于乘客家属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

总之,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但是人们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无法从心理上面对意料之外的伤害,所以才如此沉痛,因为有很多未了的愿望,有很多需要一起做的事情。所以人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和身边人的每一次互动,每一分钟相处。

更多相关推荐:
马航事件对于物理考题的终极猜想

终极猜想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本卷共15小题满分45分建议时间15分钟命题老师寄语物理学史或物理思想方法其本上每年都考通常为选择题难度上属于送分题每位考生都务必拿下题组1力学史1单选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

马航事件心理效应总结(蔡芳霖)

马航事件心理效应总结1、关于MH370马航的搜救解释期间(3.8-3.24)到目前为止,失联事件还没有最后的结论,尽管亲属们多少有凶多吉少的预感,但始终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期待奇迹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求助…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一马航事件始末20xx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

分析马航事件各媒体的表现

3月8日载有154名中国公民的马航MH370失联媒体对其关注报道几乎贯穿整个3月份且持续至今尤其是网络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积极主动挖掘信息展开实时播报并对碎片化信息进行专业深度的整合在此次事件的舆论场中发挥了重要作...

马航事件7大不可思议 幕后真相令人震惊

马航事件7大不可思议幕后真相令人震惊世上本有巧合但巧合一旦多了或者不该巧合的事情被巧合到一起了的时候也许就成了一种刻意的安排了当持续了几个月的泰国乱局至今仍不能发挥他们所期待的中心开花的作用而中国却自始至终置身...

马航事件反思—空难自救及预防

坐灰机遇难概率比汽车火车要高吗这是一个相当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次飞行可以划分为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8个阶段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说每个阶段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同发生事故的几率...

马航事件危机管理分析

马航370危机处理分析MH370航班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MH370航班上载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机组人员12名20xx年3月8日凌晨时在马来西亚与越...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内容摘要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文章称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马航事件再次...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内容摘要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文章称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马航事件再次...

我对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总结

我对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从一开始,我就告诉自己“在大学里,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地方都是我的课堂,每个时间都是我的学期,大学不只是学习的地方,还是锻炼自己素质的地方。无论我的大学怎样,我都要把…

关于学习安全培训及安全工作总结的心得与感想

作为一名安全员,要想完成安全工作的责任,首先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次全员安全环保教育培训活动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安全员,自身的责任是非常的重大,在公司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于向刘芳学习的活动总结

自立自强自信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工程1124关于向刘芳学习的活动总结一前言20xx年5月通过院上领导的号召以及老师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下我班开展了以自立自强做青春的主人为题的活动刘芳同学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集中体...

对于马航事件的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