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考试心理学教材总结

时间:2024.5.13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b.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c.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注意、敏感、激情。3、个性心理: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决定人们行动的方向)。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这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也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直接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2、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学改革。4、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5、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的具体程序是:刺激→感觉器官→感觉神经→中枢(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等)→作出反应。

反射活动是有原因、有规律、有结果的活动。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苏联巴甫洛夫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斯金纳:操纵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些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质的活动有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应。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规律:强刺激(明适应(由暗道明)降低感受性,弱刺激(暗适应(由明到暗)提高感受性。2、感觉对比:(月明星稀)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不同感觉贱的相互作用。4、不同感觉间的补偿作用。5、实践活动的锻炼与感觉能力的发展。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或行动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回忆)。

信息加工观点: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记忆是否有预定目的的分类:无意记忆、有意记忆。3、根据记忆与特殊时空的关系分类:情节记忆、语词记忆。4、根据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理解记忆、机械记忆。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表象:头脑里产生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以感知为基础的,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记忆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意义:记忆表象是介于知觉和思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

遗忘:指对曾经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遗忘的规律:(德国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衡。遗忘产生的原因: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3压抑说。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学习方法。5材料的序列位置。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互结合。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二、恰当安排复习内容。三、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四复习方法多样化:1运用多种感官协助复习。2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人所特有的)

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是指思维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一定的事物作媒介来认识事物的。2、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思维的过程: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从分析、综合过程派生出来的,或者是通过分析、综合来实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主体的活动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主体的知识水平。2、分析问题。3、提出问题。4、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动机强度。2、知觉情境。3、定势的影响。

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征。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创造性是想象的两个基本特征。想象的种类(根据目的性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不自觉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有意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第六章 注意与教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集中和指向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指向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指向的体现与发展,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品质及培养,衡量一个人的注意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

映。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热情、应激。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挫折:是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意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合称为人的三大心理过程,意志最能体现个体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意志行动过程及其心理学分析:

一、准备阶段:1动机冲突,2目的确立,3方法选择,4计划制定。二、执行阶段:1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制止不利于目标实现的行动。2不断克服困难,果断调整目标和计划。3理性分析,积极应对挫折。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的类型:1接近—接近型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美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长需要:1自我实现的需要。2审美的需要。3求知的需要。缺乏需要:4尊重需要。5归属与爱的需要。6安全需要。7生理需要。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5使当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效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按能力的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4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5能力早晚的差异。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掩蔽性和可塑性。动力特征:指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气质的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性格: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既被用于标志事物的特征,也被用于标志人物的特征。性格特点:1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2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3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二、家庭教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1家长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式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2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家庭气氛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3儿童的家庭地位和角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三、学校教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1教师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2学校集体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四、社会实践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篇:特岗考试心理学总结


心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

1. 心理现象结构表

2. 巴浦洛夫反射分类

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4.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 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理论、格式塔心理理论、精神分析以及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章

1.注意的概念

2.注意的品质

3.注意的分类

4.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5.。感觉的相互作用,适应、对比还有联觉

6.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

7.观察

8.观察力的培养

9.直观教学方式

10.记忆

分类、保持和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影响遗忘的因素、回忆和再认、记忆系统、中学生记忆发展规律

11.表象

12.想象种类、加工方式、

1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14.言语的分类,发展阶段

15.思维的类型、形式

16.科学概念的掌握

17.创造性思维、核心、特点、过程、

18.思维的品质

第三章

1.情绪的分类

2.情感的分类

3.自我防御机制

4.意志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特征

5.意志的品质

第四章

1.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动机

3兴趣

4.能力

5.智力 智力理论 能力测量

6.人格 性格、气质、自我调控

第五章

1.社会心理活动

2.中小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

3.群体心理 .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时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已近三年回顾这三年历程我校也和全镇各兄弟学校一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能积极配合中心学校的工作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也做了一...

心理健康课教学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课教学工作总结交河中学蒋立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

心理课教学总结及反思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总结及反思学号:20xx14403103班别:小教理20xx姓名:陈文美心理将健康课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切实有效地、设身处地地为小学生着想。通过此次的模拟给小学生上课,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在教育实践中我校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这样做的一加...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枣园中学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傅臣20xx110枣园中学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上doc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第一学期在教育实践中,我校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

小学教师心理工作总结

1.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一、当好“心理医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刘辛庄小学20xx年x月20xx——20xx学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本学年,我校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小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总结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总结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常规工作为主,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xx年度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营民族中心学校20xx年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为指南,把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

心理部工作总结

计算机分院学生会心理部11-12学年第一学期部门总结时间匆匆逝去,这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心理部工作也将告一段落。虽然心理部不是一个常规部门,但心理部的工作还是至关重要的。除了一些部门常规工作和分院心理工作外,心理…

心理教学总结(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