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实习指南

时间:2024.4.5

一、本学科的研究范围

消化内科是研究内科消化系统病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内科消化系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疾病。消化系统不仅包括的器官最多,而且是临床疾病发生率较高的系统。对于实习同学来说,是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

二、消化内科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及新进展

㈠、消化系病学研究的发展史

消化系病学的发展,是以阶梯式循序渐进的。在医学领域里,胃肠道的生理和疾病,是研究最早的学科之一。在本世纪在三,四十年代里,由于对消化生理的研究和x线诊断技术及腹部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化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也提高得很快,超过了内科领域里其他学科的发展。但进入了五十年代,这种优势逐渐被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取代。直到了六十年代国外发展并推行内镜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胃肠生理的研究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消化系病学的研究也随之成了一个新的热门。

在我国,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的各项生化技术的普遍采用,消化病学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单纯的诊断发展到多项治疗技术,内镜的发展启动了整个消化病学的发展。消化病学的基础研究,也逐渐被重视并与世界水平日益接近。形态学研究已从光镜观发展到电镜的微观,而且,深入研究了微观的细胞功能,使我们从细胞水平了解脏器的功能和疾病的病理生理。免疫学和肠肽的研究,&127;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许多旧的观点得到了更新。

㈡近年来出现新技术和新进展

内窥镜检查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内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过去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到超声内镜和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内镜磁共振。超声内镜(EUS)是在内镜前装一个超声换能器,&127;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超声影象。EUS可以了解消化道管壁的厚度和邻近结构(胰,胆,大血管)的情况,小至2--3mm的病灶也能显示。用EUS对消化道(包括胰腺)&127;的恶性肿瘤的分期最有价值。它可以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有无淋巴或局部的转移。另外EUS&127;对于诊断胃粘膜下病灶和大的胃皱襞也优于一般的内镜。近年来,内镜下的介入治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介入治疗这一新的诊疗技术,也已经在消化系病中开始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治:①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碎石术,胆管内支架置放术胆管子母镜等胆管内镜治疗术。②食管静脉曲张圈套结扎术,食管狭窄扩张及内支架置放术,贲门失驰缓症压力测定及气囊扩张术。③结肠息肉电灼术及结肠粘膜切除术。

自19xx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该菌是导致非自身免疫性(B型)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27;它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也是很密切。HP感染和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用HP感染--慢性胃炎--胃粘膜

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假设,在解释HP与胃癌流行病学特征时就目前来看是较为合理的。质子泵抑制剂和抗HP药物治疗是溃疡病药物治疗上新的里程碑,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的不仅是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而能最终达到治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关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是SHAY和SUN的提出的平衡学说,即溃疡的形成是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去平衡所造成的。攻击因子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以及近年提出的幽门螺杆菌。防御因子则包括粘液-重碳酸盐屏障,胃粘膜血流,胃上皮更新和内生性前列腺素.&127;平衡学说导致了治疗溃疡病的两个独立的治疗体系。即抗酸和加强胃粘膜屏障。炎症性肠病(IBD)&127;的病因仍然不明,可能是环境因素中的感染,细菌产物等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由于遗传的易感性,使免疫应答的调节异常,反馈机制失调,从而激活靶细胞,作出持续和明显的免疫反应,IBD的治疗目前广泛采用5-氨基水杨酸(5--ASA)&127;或其偶氮衍生物等取代了传统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近几年来,药物治疗作为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一种手段这一概念已逐渐被接受。目前在预防第一次出血的药物选择为β-&127;受体阻滞剂。在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及有反指征和病人,推荐使用5-&127;单硝酸山梨醇酯。垂体加压素可有效地治疗食管静脉出血并可改善生存率,生长抑素也同样有效,垂体加压素必须与硝酸甘油同时使用。内镜治疗应在内镜诊断时同时进行。目前已不再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已取代硬化剂注射。

二、消化病学的实习方法

㈠、实习好消化内科的前提和基础

消化科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因此,同学们应该重视该科的实习,实习中,应该特别注意有关的实习方法。由于消化系病种类较多,牵涉的器官也较多,各种症状和体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这为同学锻炼临床基本技能和技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因此,在消化科实习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锻炼有关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问病史、查体、病历书写、诊断思维等等。

其次,学习好消化病的前提和基础是,要了解和熟悉有关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等有关知识。因此同学们在实习前、实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㈡、应始终把确立诊断作为第一任务

当进入临床实习之后,作为一名实习医生,首先接触的是病人,而病人就诊的目的,主要在于希望能解除疾病,但疾病表现可因人因地而异,因此,可同病异症,也可异病同症,所以,医生应该先认识疾病本质,明确诊断,然后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把现象当本质,把症状当做疾病,又满足于随症施治,问病给药,则是本末倒置。所以,无论从病人的利益着想,从医德方面衡量或者从社会对疾病防治角度看,都应该尽可能地把建立病人疾患的诊断作为第一任务。只有诊断明确,才能根据现有的水平给予恰当的治疗。对病情的演变,可以作到心中有数,注意预防,如果在病程中出现并发症,不至于束手无策,对防止复发或延缓发展也可大致有把握。对一些疑难病例,不易很快作出诊断,而对一些急症病人,不能等到确诊之后才开始治疗,对这些病人,可根据初步印象,给予必要的处理。但这种治疗,应以不掩盖病情,不影响继续治疗为原则。例如对腹痛病人,在未获诊断之前,不得应用麻醉性止痛药。

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先有病人诉说,经过检查,发现客观变异,然后作出诊断。但也可能先有客观发现(如普查时发现甲胎蛋白的异常),然后进一步检查而确定诊断的。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诊断技术和设备如纤维内窥镜,超声诊断仪,CT,磁共振成像等进入临床应用,诊断的精度愈来愈高,新的病种不断被认识,新药不断增加,早期诊断的建立和提高疗效日益成为可能性。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但问好病史和做好体格检查始终是建立诊断的基础,是对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临床医生掌握问诊方法,抓住问诊要点,学会善于从病史中得到启示,然后进行宏观和微观的体检,并善于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即使在设备较好的医疗单位,客观检查的结果也应与完善的病史和体检材料相对照,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作出合理诊断。

以腹痛为例,其病因可能在腹腔,胸腔,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除必须问清病程,疼痛部位外,应问其与饮食关系,大便性状,以确定其病是否在胃肠道,有否发热,黄疸,疼痛性质,过去发作史等以了解是否病在胆道,有否呼吸系统症状及疼痛与呼吸的关系,有否小便异常和疼痛放射,或者疼痛和运动的关系等等以了解疼痛是否与呼吸系,泌尿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对女性患者还应问其和月经关系,盆腔器官情况。

㈢、注意把握学科的特点

由于消化科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习中,除了注意学习应用常规的问病史、查体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于病史采集:应注意患者年龄和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以及过去史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消化系疾病的诊断治疗往往显得十分重要。

在体格检查方面,除了全面系统的检查之外,应注重对消化系统的检查。 在视诊时,要注意发现消化系统有关的体征,比如黄疸,肝掌,蜘蛛痣,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肠型,蠕动波,腹部皮肤的出血点,紫癜,手术瘢痕,曲张静脉和脐的凹凸等,这些体征都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在触诊中要注意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反跳痛,对于腹部包块应仔细鉴别实质性包块,囊性包块,粪石性包块,蛔虫性包块以及扩大的肠管及肠痉挛。 在腹部叩诊中,要特别注意检查鼓音,移动性浊音。在腹部听诊时,要注意体会震水音,肠鸣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的区别和意义。

3.关于辅助检查,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要了解和消化科有关的生化检查的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如转氨酶,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血氨,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等。在其他的特殊检查方面,要了解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胆道造影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等的适应症和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的影象学特点。

4.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而言,具有典型表现或较简单的疾病几乎无需考虑和其他疾病的鉴别仅仅通过病史和视诊即可直接作出诊断,如急性胃肠炎,即是直接诊断。对另一些疾病,需要经过一定的检查,如果各种材料都符合一致,也可直接作出诊断。如某个慢性而和饮食有关并能用抗酸剂缓解的上腹痛病例,如再经胃镜检查证实,就可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这种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证实有溃疡存在,作为诊断依据。但在另一个上腹痛病例,症状不典型,。为了鉴别是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胆囊病而作有关检查,最后诊断为消化性溃

疡,则胃镜检查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㈣、注意总结规律

在实习中要注意总结和掌握消化内科疾病的表现规律,特点,注意学习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鉴别。临床上,许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病人并不一定就是原发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要善于收集临床资料,并认真地进行分析判断,这些临床症状体征是原发于消化系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在消化道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误诊,得出正确的诊断。

小结:当考虑为消化道疾病时,应从视、触、叩、听等多方面提供证据,当证据不足时,应该当鉴别诊断,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如终把诊断疾病放在第一原则,当诊断不清时,第二位的应是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关怀。


第二篇:呼吸内科实习指南


呼吸内科实习指南

呼吸内科实习指南

一、研究范围及进展

呼吸内科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它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人类认识疾病以来,呼吸系统疾病就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八十年代中期的统计资料表明,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在死亡的顺序上排列第二。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疾病能力的提高,对传统疾病研究的重点在不断转移,一些新的疾病仍在不断地发现,过去认为罕见或少见的疾病如结节病、肉芽肿等今日已被证明并不少见。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职业性疾病弥漫性间质肺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这一切,又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说呼吸科又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近年来,生理、生化、免疫、病理、核医学、激光、超声波、电子技术等各个领域科研的进展,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诊断提供了条件,对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都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应用临床,大大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

在诊断技术方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为发现微小的肺部病变提高了有效的手段,数字减影(DSA)以及支气管动脉造影为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帮助,支气管纤维镜可深入到亚段支气管,为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学资料,并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微生物、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检查提供了资料,加快了肺部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的研究。

在临床方面,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许多疾病的早期及快速诊断成为可能,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的病原学检查,使得临床治疗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由此也可以看出,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的发展。

尽管近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今后该学科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首先,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加强对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工作,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料表明,呼吸系常见的慢阻肺和肺部肿瘤等疾病,并没有因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而使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应下降,由此看来,单靠临床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治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一点,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社会广泛开展的控制环境污染、劝阻吸烟运动,对改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应得到呼吸科医生的重视和支持。

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成为可能和现实,结核病的防治从医疗水平上来说,

已不成为问题,尽管我国对该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投入更大的精力,踏实工作,实现在我国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目标。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慢阻肺、肺心病的病例迅速增加,各种慢性和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都要求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呼吸衰竭的病理、发病机理、生命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和重点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愈后的目的。

另外,一些原因不明或尚无明确归属的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肉芽肿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即使一些熟悉的常见病如肺部感染、哮喘等,如何合理使用有效的药物,避免并发症及副作用的发生,仍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总之,在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这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领域。

二、学科特点及实习方法

一、学科的特点

从生理上来说,呼吸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试验表明,成人平静呼吸仅用肺活量的六分之一,即使一侧肺切除后,病人在安静情况下仍然可保持肺动脉压在正常的范围内,因此,肺赃肺脏的病理改变及其严重程度,往往不能在临床表现上得到如实的反应,甚至被良好的代偿功能所掩盖。由于呼吸器官的良好代偿功能,往往致使病人甚至是临床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病变程度的错误判断,最后导致不可逆的改变而失去或延误治疗机会。如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时发时愈,反复数年甚至是数十年,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发展到肺气肿、呼吸衰竭时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改变。因此,作为呼吸科的医生,不能仅靠病人的感觉或临床症状的轻重来判断病情,应该认识到呼吸系统强大的代偿能力这一特点,对病人作出正确的争端和适宜的治疗。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学呼吸系统疾病时同学们也许会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对于初学呼吸系统疾病的同学来说,往往感到呼吸系统疾病繁多,而不好掌握。这主要是由于同学们没有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总结和归纳,事实上,尽管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同学了解的疾病。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归类,就会发现每一类疾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在把握住这些共同的特点的基础上,然后再学习每一具体的疾病,找出每一疾病的的特殊性,这样不仅能

够很容易地掌握每一具体的疾病,而且能够较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找“共性”,抓“个性”的学习认识疾病的方法,不仅适应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适应于其它系统疾病。

二、实习方法

呼吸科是实习的重点科室,也是同学们锻炼和学习内科基本功的极好机会,因此,同学们到呼吸科实习,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临床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如问病史、查体、医疗文书的书写以及临床诊断思维方法等等,然后,才是学习和认识呼吸系统疾病。

在进入呼吸科实习之前或在学习中,应该复习有关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等有关知识,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呼吸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谈到复习有关的基础理论,同学们往往感到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时间太少,或是不知道那些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密切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真正做好复习基础知识的同学并不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此,向同学们介绍一个小的学习“窍门”。在教材上或是内科专著中,在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前都有“总论”或“概论”这一章,这里不仅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基础理论,而且还有该学科疾病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这无论是对学好该系统的疾病还是搞好实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同学们应该重视对这一章的学习。通过学习,就会发现学习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在询问病史方面,同学们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上面谈到,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同学们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体位、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呼吸科实习,是学习和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体征的极好机会。在强调全面查体的同时,同学们应重点学习和体会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常见的呼吸系统体征的类型并不多,但要很好地认识和区分这些体征并不十分容易,例如:清音、过清音、浊音、实音的区分,干罗音、湿罗音、粗湿罗音、细湿罗音、哮鸣音、痰鸣音、鼾音的区分等等,这些体征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中十分常见,要认识和区分这些体征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仅靠看书显然是不可能认识和区别这些体征的,必须通过深入的临床实践,反复揣摩、体会才能认识和掌握,因此,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呼吸科病人呼吸系统体征多而且典型这一有利条件,重点学好和掌握肺部查体的有关内容和技巧。

在辅助检查方面,同学们应该结合实际病人,了解肺炎、肺结核、&127;肺癌病人X线的特点,掌握有关血气分析的有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正确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这种结合实际病人学习的效果,要比看书的效果好得多。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同学们在实习中,应该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

在学习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应结合临床疑难病例,学习和掌握常见呼吸系统临床表现的有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疾病临床表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消化内科实习生的自我鉴定

消化内科实习生的自我鉴定转眼间两周的消化内科实习生涯就结束了听同学说下个科室是心内可以说是我们医院比较牛x的科室了为期三周希望能有个好的进步这两周在消化内科我还是扎了好多人的而且由于老师帮挑的病人比较好没有一个...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旅途中我来到了我的第八个站消化内科刚来科室的那天我就感觉到一种忙碌紧张的气息果不其然事实证明我的预想是正确的所以在这个科室我比以往更谨慎对于查对制度和无菌观念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忙碌而出任何差错事故...

心内科实习出科小结

第一篇:在内科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

心内科实习出科小结

短短的一个月即将过去,在心内科实习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颇多。其中,有苦有乐,有酸也有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感觉自己…

消化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程序如何?(1)是否消化道出血?(2)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3)确定出血部位;(4)判断出血是否停止?(5)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部位是?Treitz韧带。3、…

出科小结(消化科)

出科小结科室消化科带教老师两周的时间稍纵即逝在消化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利用这短暂时光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但仍然深深的感觉两周的时间对于消化系统这么庞大的知识体系来说远远是不够的单单...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一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三个星期的护理临床见习结束了有些释然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深在课堂的学生来说初尝了临床工作的疲惫特别是在悠长的寒假之后更多的是不舍与牵挂那些坚强的老病人们还好...

医学生在消化内科的实习周记

实习一周了,回想起来觉得收获挺大的。7月16号我开始了正式的临床实习。第一天到消化内科的时候,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过还好,我的带教老师人很好,告诉我开始的时候是有些迷茫,慢慢就好了。后来每…

消化内科的见习小结

消化内科是我们第四次见习的科室。这次见习与以往的不太一样,具体说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有点不同,但也大同小异。带我们的依旧是住院医师,一般也都是这种级别的有时间且被安排来带我们。去问诊之前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告诉我…

心内科实习出科小结怎么写

心内科实习出科小结怎么写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外科见习...

内科实习护士出科个人小结

内科实习护士出科个人小结在内科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

内科实习小结

内科实习小结1内科实习小结在内科实习不久遇到各种疾病的人很多大多数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他们长期住院性格脾气都有所改变多数都是因为脾气暴躁使我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

消化内科实习出科小结(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