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 部分

时间:2024.4.21

一、力学 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16xx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一、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二、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6xx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

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牛顿于16xx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xx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电磁学 17xx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 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9xx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8xx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8xx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9xx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8xx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

到磁场力的方向。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19xx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8xx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8xx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8xx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三、相对论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xx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

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四、原子物理学 18xx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8xx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

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xx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9-19xx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18xx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

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19xx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9xx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xx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8xx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19xx年x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xx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

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9xx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

料。 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1964

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第二篇: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

必修1: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重力)决定的。

2、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示了怀疑,并通过推理,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并提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他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加上合理的外推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阅读必修146页全文)

3、自然界中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阅读必修1,52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4、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伽利略否定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必修2:

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记录,发现了并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2、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3、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

4、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后,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他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是第一个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5、第七颗行星-----天王星的发现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其和法国年轻的天文学家勒维耶分别计算出的,后来被德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发现了它,因此,人们称天王星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6、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经典力学具有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不适用高速、微观粒子。(阅读必修2,48页至51页内容)

7、阅读课必修2,81页到82页,知道能量耗散的含义。

3-1部分

1、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e的数值

3、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总结出了库仑定律。

4、法拉第第一次提出了场和电场线(磁感线)的观点。

5、焦耳定律最初是由焦耳用实验直接得到的。

6、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用以解释电流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7、美国物理学家霍尔首先观察到“霍尔效应”。

3-2部分

1、18xx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 2、18xx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

3、18xx年,物理学家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4、纽曼和韦伯先后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是法拉第)

5、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巩固练习: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

D.库仑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简洁地描述电场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学史_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专题★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xx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习题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中最重要的人物:(力学)牛顿,伽利略,亚里斯多德;(电磁学)库仑,安培,法拉第;(光学)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一、力学主要部分。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

高考理综高中物理学史常考知识点归纳2

物理学史必修部分: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xx年,德国的马德堡…

高中物理学史和定义式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总结

物理1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P5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叶涛一、力学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一、力学1、16xx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