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总结中国历史

时间:2024.5.15

十句名言总结了中国历史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

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卑鄙行为的能源。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不过,这句话是不是秦桧说的却有待考证。

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名言,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古代读书人思想追求。诸葛亮和秦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首相,前者以贤著称,后者以卖国出名。他们二人所走过的路,其实也是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

六:“精忠报国。”——岳飞。

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啦。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

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语见《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曹操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心态。曹操虽然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格十分恶劣的人。所以历朝历代为曹操翻案的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富有才能,但人格却很卑鄙。他们希望通过为曹操正名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种丑恶行为辩护。曹操也就因此而成为中国上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为名誉而个人奋斗的意识流露。这句话和前面的那一句“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二个极端。“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对历史的反动;“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历史的正动。

十:“莫须有。”——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官场的一切黑暗,也使得法律的神圣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载舟覆舟的过程,就是因为有这“莫须有”三个字在作怪。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为历史上所有的皇朝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却不知道水从“载舟”到“覆舟”的过程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原因。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场政治斗争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莫须有”,结果也是由于这个“莫须有”。这个“莫须有”,就成为历史行船的航道上的一块巨大礁石,当一块块的巨大礁石布满了航道时,翻船是免不了的了。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讲了这十句话的人中间,有二个皇帝(刘备、李世民),四个王(陈胜、曹操、刘备、李世民)、四个宰相(曹操、诸葛亮、秦桧、文天祥),四个将军(霍去病、岳飞、关羽、张飞),二个状元(秦桧、文天祥),一个农民(陈胜)——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复。总结一下这十句话的标签就是:帝王将相,状元农民,异族入侵,成者为王。

不要看中国历史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年;据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翻滚变化,基本上也没有超出这十句话的范围。理解了这十句话,你就理解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第二篇:十句名言总结了中国历史


作文素材:十句名言总结了中国历史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卑鄙行为的能源。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不过,这句话是不是秦桧说的却有待考证。

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名言,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古代读书人思想追求。诸葛亮和秦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首相,前者以贤著称,后者以卖国出名。他们二人所走过的路,其实也是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

六:“精忠报国。”——岳飞。

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啦。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

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语见《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曹操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心态。曹操虽然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格十分恶劣的人。所以历朝历代为曹操翻案的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富有才能,但人格却很卑鄙。他们希望通过为曹操正名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种丑恶行为辩护。曹操也就因此而成为中国上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为名誉而个人奋斗的意识流露。这句话和前面的那一句“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二个极端。“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对历史的反动;“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历史的正动。

十:“莫须有。”——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官场的一切黑暗,也使得法律的神圣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载舟覆舟的过程,就是因为有这“莫须有”三个字在作怪。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为历史上所有的皇朝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却不知道水从“载舟”到“覆舟”的过程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原因。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场政治斗争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莫须有”,结果也是由于这个“莫须有”。这个“莫须有”,就成为历史行船的航道上的一块巨大礁石,当一块块的巨大礁石布满了航道时,翻船是免不了的了。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有了这个“莫须有”,躲躲老猫可以死,喝喝开水可以死,睡睡觉也照样可以死。

讲了这十句话的人中间,有二个皇帝(刘备、李世民),四个王(陈胜、曹操、刘备、李世民)、四个宰相(曹操、诸葛亮、秦桧、文天祥),四个将军(霍去病、岳飞、关羽、张飞),二个状元(秦桧、文天祥),一个农民(陈胜)——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复。总结一下这十句话的标签就是:帝王将相,状元农民,(异族入侵),成者为王。

不要看中国历史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年;据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翻滚变化,基本上也没有超出这十句话的范围。理解了这十句话,你就理解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一、政治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春秋战国:初现雏形秦:确立形成汉唐宋元:加强完善明清:空前强化确立于秦,巩固于西…

十句话总结中国历史

十句名言总结了中国历史文胡荣荣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

中国历史文化重点总结1

中国历史文化重点总结一第一章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专制帝王秦始皇2普通房屋最早的通称是宫3西汉帝王陵寝的重要形式黄肠题凑典型的代表有北京大葆台汉墓江苏扬州天山汉墓皇肠指柏木黄心题凑指方木一头皆指向中心帝王墓室使用...

中国历史学习总结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因此有人说历史是复杂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当然学习起来就相当的索然无味,可是这样我们就有理由不去学习历史了吗?哲人…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图表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图表汇编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考历史知识总结)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二中国近代史184019xx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历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总结总结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管辖顺治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册封五世班禅平定三番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雍正设立驻藏大臣改土归流乾隆特点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版图是在清朝最终奠定鞑靼瓦剌蒙古明...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16xx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光荣革命,次年,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近现代史也翻开了第一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序幕,英国率先完…

中国历史文献学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一、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1、文献。2、历史文献。3、历史文献学。4、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二、常用文史工具书介绍1、概念:比较完备地汇集…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总结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总结一、秦末陈胜(陈王)、吴广(假王)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席卷全国,声势浩大。秦所灭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卫、中山贵族趁机建国称王割据一方,互相杀伐兼并…

总结中国历史10句话

总结中国历史10句话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2、红颜祸…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朝代细节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朝代细节考点整理》原始社会:1、农业经济:刀耕火种;石器时代(石器、骨器);戽斗2、纺织业:纺织技术萌芽(葛麻丝)3、冶金业:小件铜器4、陶瓷业:彩陶;蛋壳黑陶;早期瓷器(釉陶,原始青瓷)5、商业:…

中国历史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