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总结

时间:2024.4.30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xx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基本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吧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途径:(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机制。着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示范应用工程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载体作用,实现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关系民生的科学技术(2)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4)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立足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加快国际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支持企业、地方与高新区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加强了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的交融。彻底免除农业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农村义务教务经费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上,极大的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3)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十八大指出:必须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用现代化生产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化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基础上,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农业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加大推进城乡两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

要求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改革征地制度,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三、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基本内容: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

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重大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特点:全局性、目的性、整体性、长期性

四、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或称“协商(和)式民主”、“结盟民主”,指在一个国家内可以有多个以种族、语言或宗教分割的政治力量并存,但同时依然保持很大程度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各个政治势力之间互相协商机制来取得的民主模式。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利益根本一致是开展协商民主的最大政治基础;吸收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使决策和举措更加科学、合理,是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点;团结尊重和谐是协商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又肯定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地位;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

主要形式:(1)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协商,主要两种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直接协商;在人民协商中协商,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2)国家政权的机关立法、施政协商,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理发协商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商对话。(3)人民协商的政治协商。在人民政协,党除了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协商外,还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开展协商,主要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提出与落实提案等实现(4)基层民主协商。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民主体系,协商民主是这些基层民主实践中常用的形式。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需要不断完善各种协商形式,扩大民主的范围,丰富民主形式,提升民主层次,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五、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不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一理论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

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及要遵循经济规律,有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恒发展。

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要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好环境,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为全面发展。

2、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在保护自然和生态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环境的根本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等等。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是推动节能减排。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自然。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在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产量、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过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弘扬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增强公众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倡从我做起,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仅要解决发展观念的认识问题,还必须在实践中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要实施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协调治理。目前,单靠地方进行污染防治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验,树立区域视野,建立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中国干旱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不断恶化。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有城市向周边蔓延。

要大力建设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明晰水权,形成水权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调控用水行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3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承载力

当前,我国土壤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的趋势。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业生产,污染事故频发。

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土壤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即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即积极实现当前的经济发展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法规政策,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制定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保护标准体系,研发推广适用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和装备。引导公众参与,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宣传土壤环境保护相关科学知识和法规政策。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总结

理一理(重要观点——要求熟记)(心理道德部分)主题(范围、方向)重要观点1、青春期心理矛盾(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2)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促进自身成长…

期中政治总结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民主特点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力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我国公民享有的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

移动分公司思想政治总结范文

以下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范文由查字典范文大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分公司机关党委:,线路中心党支部在分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贴公司经营工作实际,围绕确保线路安…

个人思想政治总结(职称用)

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本人十分拥护共 产 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生活,热爱从事的建筑事业。本人在目前单位已经耕耘一年多了,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从最初的实习生到现在技术管理…

个人思想政治总结 2

政治思想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本人苟智勇,十分拥护共 产 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生活,热爱从事的体育事业。本人在目前单位已经耕耘一年多了,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同学校…

个人思想政治总结

政治思想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本人十分拥护共 产 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生活,热爱从事的事业。本人在目前单位已经耕耘三年多了,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从最初的政工员到现在助理工程师,一步一…

20xx高考政治总结

经济与生活高频词汇模板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良好的信誉,加大品牌建设3、个人: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观念4、市场…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一、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

政治教学期末总结20xx.7.3

政治教学工作总结高要一中政治科组杨勇今学期我担任高一级7班、9班这2个文科班的政治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

初一政治工作总结

——张秋苑本学期即将结束,由于这一届学生是刚从小学六年级升上来,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等都不熟悉,因此本学期本班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中包括卫生习惯等。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需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

政治思想方面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始终坚持把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

政治总结(1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