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 余下全文

篇二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

学学优优教教育育 江江欣欣颖颖物物理理物物态态变变化化

一、读谚语,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C和0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4.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C B.10C C.20C D.40C

5.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6.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

A.把铜块加热到100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7.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年八年级物理上《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l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wenduji.png

l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零刻度线(分清零上零下)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l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完全浸没于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壁 或 容器底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稍等一会 ,待 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液泡应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l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l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弯曲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 …… 余下全文

篇六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

一、读谚语,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5、下雪不冷,化雪冷

…… …… 余下全文

篇七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      ℃,上表面      ℃。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量程:                    ,因为                                 

…… …… 余下全文

篇八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熔化

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热

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A---熔化—B

1、  晶体熔化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3)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

(1)边升温边熔化   (2)温度升高

习题: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2、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3、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全国最大的免费教学资料下载基地——下名校套题、看示范课录像,欢迎您的光临指导!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 ℃。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__ 态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

4、摄尔修斯为什么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不是0℃的冰或0℃的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