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醉翁亭记》总结学习

《醉翁亭记》总结学习

一,完成填空

1,本文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二、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名之者谁?(名作动,命名,取名)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10、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

4、野芳发而幽香(名作动,发出清幽的香味)5、佳木秀而繁阴(名做动,形成繁阴)

6、故自号曰醉翁也(名作动,取别号) 7、山水之乐(名作动,欣赏山水)

8、太守宴也(名做动,举行宴会) 9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快乐) 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高兴) 把酒临风 。 ( 面对 ..

潺潺而泻出于 ( 表修饰 ) 临溪而渔 (到 ..

朝而往(表修饰 )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 ..

泉香而酒冽 ( 表并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 ..

游人去而禽鸟乐( 表顺承 )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颓然乎其间(介词,相当“于” 在 ) ..

…… …… 余下全文

篇二 :醉翁亭记总结

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u)射者中(zh?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 余下全文

篇三 :醉翁亭记字词归纳

而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

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一词多义: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欢乐,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谓:称,太守自谓也。 通“为”,是,太守谓谁?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 余下全文

篇四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

1、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

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 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滁州。 诸:各个。 林:树林。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于:从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于:在

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 第 1 页 共 1 页

醉翁亭记

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醉翁亭记字词 课文理解 原文回答详细总结

虚词

1、“而”字的用法。

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而乐

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并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往来而不绝者 起坐而喧哗者 表递进: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之”的用法。

“助词,的”: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 山间之朝暮也 、 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宴酣之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和而不知人之乐 ”

连接主谓,不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代,指醉翁亭:名之者谁

3、“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从 :“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和行者休于树”

4.“也”字用法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山间之朝暮也 6.山间之四时也.

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9.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在乎山水之间也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而乐亦无穷也

…… …… 余下全文

篇六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 名:命名。

(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太守谓谁 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

(14).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 于:在。

(16).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7).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9).弈者胜 弈:下棋。

(20).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 翳:遮盖。 (23).鸣声上下 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重点句子翻译:

…… …… 余下全文

篇七 :醉翁亭记字词归纳

而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一词多义: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动

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欢乐,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谓:称,太守自谓也。 通“为”,是,太守谓谁?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

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8.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 …… 余下全文

篇八 :醉翁亭记归纳练习

一、《醉翁亭》课文理解:

1、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臵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

2、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臵环境?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臵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 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太守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6、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7、各段段意:

- 1 -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臵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