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社会心理学课程总结

《社会心理学》 课程学习总结

院系名称: 政治与历史系 班级名称:2012级地理科学2班 学 号: 2012050080 姓 名: 王 辽

我和他们

因为是师范专业的缘故,以前接触过心理学的相关课程,那时候心理学给我的感觉是很枯燥的,一本书上全部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多少案例分析,再加上考试的内容全部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让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一再减少,幸好雷老师拯救了我,他上课风趣,表情丰富,也有很多案例。但是,尔雅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心理学真的很接地气,特别是管健老师讲的微笑原理,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微笑的弧度,微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假笑和真笑,当时我立刻在同学身上做了个实验,结果真的很惊喜,原来心理学这么有趣。还有,我应该对老师说声抱歉,没有能及时完成作业,不管我有什么理由,都是自己的不对,请老师谅解。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这12章的学习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的题目是我和他们的原因,我是谁,这是社会角色,我和他们这是这是人际关系。

记得有位女同学在做期中交流的时候说过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一段话“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人生如戏,我们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我记得李老师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是谁?我是我父母的女儿,我是中国人,我是安康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是一名地理家教老师,我是一名师范生,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是一名共青团员,我是刘宗柱的朋友。那么,父母的女儿和中国人这就是我的先赋角色,一出生就注定的,那么我的后赋角色就是学生,团员,家教老师和志愿者。在这其中,有一些对我有所规定,比如团员,这就要求我要热爱中国共青团,比如志愿者,这要求我要有奉献精神,这就是规定型角色,那么相应的也有规定型很少的角色,比如,我是他的朋友,这就对我没有那么多要求,只要我是王辽就可以。在规定型角色中,又分为两种,自觉性和不自觉性,用学生这个角色来说明吧,自觉性就是学霸,不自觉性应该就是名义上的学生,该上课上课,该下课

…… …… 余下全文

篇二 :2 社会心理学总结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定义和研究范围 1、19xx年罗斯(美)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麦孤独(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P104表格

?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

美国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主张实验研究方法。

?

?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德)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行为是个体和情境的函数。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4、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

?

?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2社会心理学总结

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学习、社会知觉、社会动机、态度等 人际层面: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1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⑴ 价值中立原则。要客观,实事求是,不带价值取向。但是在心理咨询时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

…… …… 余下全文

篇三 :社会心理学重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

…… …… 余下全文

篇四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1908年,美国社会学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孤独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  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3.  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4.  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5.  本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6.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7.  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是行为,P是个体,E是个体所处的情景,f是函数关系。也就是说个体行为是个体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景必须被看成时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8.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是社会层面。

①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②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

  ③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④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

1.  霍兰德将社会心理学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五 :社会心理学重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1、   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2、   1908年罗斯(美)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麦孤独(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3、   谢夫勒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谢里夫是20世纪30、40年代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著名学者之一。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1、   奥尔波特(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2、   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见P91表格。

3、   本书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5、   勒温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6、   勒温提出了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用场论研究社会心理学

…… …… 余下全文

篇六 :社会心理学复习总结

1.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解读: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

3、社会情境: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个体生存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和法律、历史、地理环境,表现在个体生活中的形式是社会情境。

4、内隐人格理论: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即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内隐人格理论决定了个体对其他人基本特性的认识,所以,这个理论从一开始就影响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发展过程的始终。

5、内隐联想测验: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IAT的原理:内隐态度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态度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

   测验步骤:⒈呈现概念词:让被试对花的名字(如,郁金香)和昆虫的名字(如,蜘蛛)归类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看到花的名字按F键,看到昆虫的名字按J键);

  ⒉呈现属性词:让被试对积极的词汇(如,可爱的)和消极的词汇(如,丑陋的)做出反应(积极词汇按F,消极词汇按J);

  3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花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按J)

  ⒋让被试对概念词做出相反的判断(花的名字按J,昆虫的名字按F);

  5 再次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昆虫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花的名字或消极词汇按J).

…… …… 余下全文

篇七 :社会心理学分章总结及其运用

社会心理学分章总结及其运用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总结 本章主要对社会心理学下定义,简要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途径,方法,历史根源,三条重要的伦理道德原则知情同意,事后解释和最小风险,包括动机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决策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在内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的主要观点

(此章为《社会心理学》简介,无具体的知识,故无运用部分)

第二章 社会知觉

总结: 1人们形成他人印象时的一般原理:人们 经常非常迅速地确定他人是什么样的人,并赋予他一般 的特征;人们给予一个人最突出的特征以特别的关注,而不是主义每一件事情;人们加工他人的行为信息时会寻求连贯的意义;我们通过分类或分组来组织我们所知觉到的刺激;我们使用图式来理解人们的行为;一个人的需要、目标和情绪影响他如何知觉理解他人

2晕轮效应和消极效应扭曲我们对他人的判断

3归因理论关注人们如何推理社会事件的原因,结果归因帮助人们预测和控制环境。为了推测行为原因,人们使用共变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如果存在其他可能的原因,人们会给一个原因在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打折扣。

4归因过程中存在基本归因错误和行为者-观察者偏差。寻求能够保护自己的自尊个因果解释的需求影响人们的归因过程,这种需

要造成自利性归因偏差和虚假性归因偏差。

运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他人产生知觉上的偏见。而凭着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会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后来信息获得的解释,即我们所说的产生了首因效应。虽然人们凭着第一印象对他人进行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这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牢固的,若不经过深入了解一般是不轻易改变的。又比如说我们会对某类人或某个群体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此更方便,能够省时、省力,但是也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形成的印象往往是错误的,只注重了群体特征忽视了个体差异。而这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去记忆能够证实自己观念的那些信息,从而产生了知觉记忆上的歪曲,即知觉存在选择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既然我们的知觉存在选择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我们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它,并从中受益。比如在第一印象这个问题上,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对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那么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第一印象。比如在工作、在面试等场合通过展现出自己好的第一印象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由此在第一印象方面给自己加分。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作为一个评判的人,在进行选拔,评价的时候,则不能仅仅通过第一印象来轻易对一个人作出结论,而应该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考察之后再下定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答题要求:对所给出的概念加以解释,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

如:归因:是指????的过程,例如,???就是归因。

什么是团体极化?它为什么会产生?

三、论述题每题2分,共24

分)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四、案例题分析题(6分)给一段材料:刘力是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他遇到了

很多烦心的事情,????????

要求:用1-2个心理学概念和一种心理学理论对案例中的现象加以解释,限500字以内。

五、问卷设计题(18分)

富士康跳楼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争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请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编制一个简单的可以测量生命意义的量表,要求至少15个项目,并以该量表测量的概念为自变量,自己设定一个因变量,设计一个研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理解题,解释名词并给出一个例子(3分*6)

1、归因

2、现场研究

3、偏见 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预先判断

4、情绪性寂寞

5、去个体化

6、改变型领导者

二、简述题(6分*4)

1、如何用“世界体系理论”思路看待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要提出一个要研究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应该考虑什么?

3、社会生物学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利他行为的

、什么事团体极化?并解释它是怎么产生的

三、论述题(10分*3)

1、谈谈晕轮效应在生活中的影响

2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3、品味电影《浪潮》,并从团体规范角度谈谈极权的形成

@@(10分)

某大学生面临毕业,但接连遭遇相恋几年的女友抛弃和美国大学的拒绝,他十分痛苦,甚至想到轻生,但这是老师和同学都比以往更关心他,他渐渐解脱出来,重新定位自己。用一个或两个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这个情境。

五、问卷设计(18分)

由富士康事件引出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针对 人生意义设计包含至少15个项目的量表,并对维度和评价尺度进行简要评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