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达摩祖师血脉论

达摩祖师著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

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

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

哲序。

达摩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

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

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

…… …… 余下全文

篇二 :禅诗佛偈名言集锦

禅诗佛偈名言集锦

目 录

一、明师一指.自性本然

二、道体教用.万法归一

三、修心修念.道不离身

四、缘起缘灭.因果轮回

五、立愿了愿.受苦了苦

六、持斋受戒.清口茹素

七、因时处顺.道法自然

八、万般皆空.无常迅速

九、忏悔感恩.修己善群

十、天时道运.把握良机

一、明师一指.自性本然

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得其中意,便是西方祖。︵吕祖︶

一子入佛门,九祖超上品,十殿皆拱手,永不坠轮回。

一子得道,九玄七祖皆沾光;一子成道,九玄七祖尽超生。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坛经︶

一年又过一年忙,忙来忙去无下场,仙佛指开生死路,免受轮回乐洋洋。

一贯真传自古稀,有缘方得遇三期,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与性相依。

一点灵光道上来,只因迷惘坠尘埃,君今欲得还乡道,悟得心经道眼开。︵观世音菩萨︶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人不求人一般大,水不流时一样平。

人间一佛堂,天上一叶莲。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三际求心心不见,两眼看前眼不见;画波寻宝宝不见,风花雪月却常见。

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唐?寒山︶ 大道分明在心头,有作有为尽下流,识得当前真净土,万部丹经一笔勾。

大道传天下,千愁一指开,欢颜无尔我,个个面如来。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山重重又水重重,透出重重重见功;重重妙义重重意,不管东西南北风。

不知到底一归何,是以神光拜达摩;立雪少林为何事,只求一指躲阎罗。

心外求经路便差,水中月影镜中花,真空妙义君知否,七宝庄严总欠佳。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 …… 余下全文

篇三 :禅心密印1

第一章 大乘气象 打七要点

又到了我们一年一度的心密打七的时间,今年我们也跟往年一样,选择在明天早上准备开七,那在打七之前呢,要给大家简单地交待一下。

第一节 大乘气象 一念承当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打七的这个因缘是来之不易,想给大家介绍是,大乘气象与打七要点。这个“大乘气象”四个字,内涵非常地博大。大家知道佛法的核心就是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就是明白了心性、宇宙万有的诸法实相,心性就是宇宙万有,宇宙万有就是人生的实相,离心性外无有一法可得。行住坐卧、生老病死、六道轮回、十方法界,全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心性当中,所以佛陀彻底悟得了心性的实相,也同时就彻底明白了宇宙的真相。

一、心性的真相

心性是我们人人本具。我们只要生活着,无论你是受苦还是享乐,无论你是行善还是造恶,都没有离开心性的全面。

但是我们却不明白心性的全部真相,事实上善恶、苦乐,都是心性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现象。释迦佛悟到了这个真相以后,非常惊叹,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每个人、每一个众生,于心性上完全平等,无有差别。

换句话说,于生命的究竟真实的全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一样,虽然我们在轮回六道中,但是并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性;虽然佛菩萨已经明悟真性,成佛了生死,但是他也同样只是实相的显现,并没有离开心性之外。

二、世尊的教化

佛陀就想告诉我们:心性人人本具,每个人就是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人事、外境,乃至内在的身心,所有的起心动念,无论是喜欢的念头,还是不喜欢的念头,都全体即是心性的展现。

永嘉大师说:“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恁么得。”就是你如果想舍一点东西,你错了,心性的实相是涵括一切,不可舍;你如果想另外地去取得一点东西,也错了,本来全是你的心性显现,此中无有一法可取,亦无有一法可舍,佛想把这个事实的真相透露给我们。

但是众生迷惑,时刻颠倒地把人我是非对立起来。我们回想自己在修行路上,修与不修、烦恼与菩提、用功与不用功、得力与不得力、打七与不打七,种种妄想颠倒,把它对立起来。只要心有对立的概念,我们的生命就变得狭隘,就只容得下自己喜欢的,容不下自己不喜欢的。殊不知喜欢与不喜欢,种种框架正是我执的根源,正是我执最强大的表现。

…… …… 余下全文

篇四 :祖师语录:虚云禅师说参禅要想成功必先做到八字

祖师语录:虚云禅师说参禅要想成功必先做到八字

《参禅要旨》:“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所以,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注:虚云禅师(1840~1959),近代禅门巨擘,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系五宗法脉。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弘法一生,随缘开示,引导无数众生皈依三宝,其影响遍及海内外。今天这段法语,摘自虚云禅师参禅开示。

…… …… 余下全文

篇五 :聆听自己的独门妙招 闾仙派静坐法

聆听自己的独门妙招闾仙派静坐法

首先要做的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客厅 佛堂 房间 床上)皆可

以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地方为主,身子要挺直 但不要僵硬

下颚往下略压 可以让颈动脉的血液缓慢流动

让脑部可以得到舒缓

闭上双眼 双腿打开与肩同宽

可以用单盘、双盘、一般坐法

左手、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扣成圈圈

两个圈圈扣在一起 男生左手掌在上 女生右手掌在上

这样我们的手上就有个小八卦了

再来把手放在肚脐下面约一吋的地方,在把手轻放在腿上

闭上眼睛露出一线之光 此闭法为半阴半阳

初学者用此方式 比较不容易受到心魔的干扰

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眉间那一条线(就是所谓的玄关)

将一线之光反射照玄关 帮助自己集中意念

嘴巴轻闭,再来把舌尖搭在天桥(口腔上侧 左右臼齿的中心点)

舌尖会产生津液 打坐时可以把此吞到丹田(用意念)

呼气时再把舌头鬆开,吸气时在轻轻顶上(不需要太用力)

自然可以体会打坐的奥妙

聆听自己的独门妙招闾仙派静坐法

打坐时头脑放空 什麽都不想 什麽都看不到 什麽都听不到

这感觉就像你再发呆一样 妳不知道你在发呆

但是在你眼前的人、事、物你都看不到, 就是将一切想法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大家可以利用以下方式 来帮助自己放空

此为内观法 用心意去看自己的鼻子 口 心

口诀:眼观鼻、鼻关口、口观心、心观窍

吸气时用鼻 呼气时用口 呼吸缓慢、深长、轻微

吸气时肚子会鼓胀、呼气时肚子内缩

全身皆须放鬆不可用力

当静坐到完全入定时 (就是连你自己也忘记自己在打坐)

会有识神来干扰

所谓识神 及非元神

有可能是神佛 有可能是鬼 有可能是自己做过的事情显现

是自己内心产生的心魔来考验你的定性

此时心不可慌乱 必须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则打坐之意境无穷矣…….

打坐完成的时候

双眼先揉眼之后就可张开、再来搓耳、脸颊、脖子、手臂 、双脚

等到身体没有问题后再起身

切忌吹到风 不然这时候身体毛细孔打开

…… …… 余下全文

篇六 :达摩四论观



达摩四论观

达摩四论观

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弟子 昙琳 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具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谘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云何。

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与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思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 …… 余下全文

篇七 :虚老语录整理随笔

虚老语录整理随记(P.1.)

虚老语录整理随记

蔡日新

八年前,笔者整理了虚老(1840年~19xx年)在19xx年5月22日至至8月23日这段时间的开示,其文本系当时的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所记,且系目前所出版的虚老相关《开示录》中所未见者,因而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尽管这个文本(系线装手写本)仅仅只是虚老一生开示中的点滴,然世所谓窥斑见豹,尝脔而知鼎羹,我们不但可以由此见出虚老的高风亮节,同时也可以从中见出虚老禅法之大略来。

由于蒋居士礼见虚老的时间处在抗日战争的转捩点,当时的日寇正在作垂死的挣扎,曾一度将战火燃及湘南粤北。处在这样一种艰难的历时时期,虚老之所以能够轻松地安住四众,并带领四众如法修行,乃因他老具有崇高的僧德,故而能做到“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习凿齿赞道安语)。今从虚老这一时期的开示录中拈出三个命题,略陈心得如下。

一、如藏本具,直悟顿超

禅宗发展至虚老时,已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传承,原本直悟顿超的禅法,在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取胜默照禅之后,参话头便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直至明末清初,由于统治者对禅宗的有效管制逐渐减弱,禅门才又呈现短暂的生机,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复兴禅法的大德。然好景不长,到了清雍正统治时期(1723~1736),这位自命“作家”的君王竟然亲自出面整饬禅门,楷定禅门法系(其中还夹杂了不少道家人物),而他本人之所信奉乃章嘉国师,一切皆从章嘉那里得到印可,因而他对禅门的臧否,也完全是以章嘉的知见作为标准的。于是,自雍正之后,禅门原本显现出的一线生气也全被扼杀了,此后的禅宗便出现了江河日下的局面。到了虚老时期,各宗法脉气索,因而他老兼祧五宗,“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①。虚老的出世,无疑给处在末法的禅门又到来了勃勃生机,他老的开示处处体现禅门的顿教思想,令人耳目清凉,法喜顿生。

…… …… 余下全文

篇八 :自在随笔

1、法器即是丛林大众的号令,用来指挥大众统一行动,打什么法器做什么事。梵即清净,呗即唱诵,梵呗即 是以清净的音声来赞颂佛德。以此摄意止息。佛在世时就有天人清净梵声,三国时曹思到山东听到即以此造三呗,现在又分三宝腔与梵腔

2、早晨打板。临济三板、四板、五板。三板是烧开水:啪-啪啪;四五板是开静:啪-啪-啪啪,绕寺一周,隔三到五分钟打五板:啪-啪-啪-啪啪。五分钟颠板接钟三下即板钟、板钟、板钟。

3、钟头礼钟三拜接板点,临济三紧三慢。

4、念佛是二力法门,只要深信切愿,散心念佛也必往生,一心不乱是往生后的事(印光法语)。

5、印光大师念佛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6、正法时期持戒成就,像法时期参禅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参禅即使开悟了,但若还没证果位,依然是凡夫。

7、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的出家戒。每月有六斋日。

8、弘一的师父印光四句偈(净土修行总纲领):

(一)真为生死(修行的目的)

(二)发菩提心(学佛的动力。弘一大师讲:唯求自 1

利的人不能往生。)

(三)老实念佛(念佛的要领:一、不怀疑;上根利器和愚夫愚妇。二、不夹杂;三不间断)

(四)求生净土(稳当的捷径.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因为念佛是二力法门。印光讲的两种不愿求生的人:第一种是狂妄之人,这种人空谈教理,不讲实修,误导众生,破坏佛法。这种人死后无间地狱有份。第二种是愚痴之人,自认愚痴,不信五逆十恶之人,临终恳切念佛皆得往生,所以只求来生福报。)

9、阿赖耶识就是装在我们身上的万能永恒窃听器。修行人不欺暗室。

10、离欲上人乐道安贫。园瑛法师的三求堂即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11、学佛先学做人,修行重在修心。因果是超越时空的客观规律(lǜ)。唐朝百丈禅师度野狐,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12、观音像前的一副对联:居心作恶谁替你救苦救难,回头向善何须我大慈大悲。

13、佛在《大宝积经》讲: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了脱生死。得道就是证果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