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四大名著》经典名句

《四大名著》经典名句

《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深根固本以治天下。

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既生瑜,何生亮。

天下高见,多有相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生子当如孙仲谋。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损,名可垂于竹帛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清心寡欲,约己爱民。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磕睡多。

神无定位事难成(没有决心就不能成大事)

只管走路,莫要多心。

不看僧面看佛面。

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不如忍气高。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不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

有缘洗净忧疑病,绝念无私心自宁。

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水浒传》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表壮不如里壮。

篱牢犬不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与名句精华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与名句精华

第一单元

作家作品

1.《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重庆作家。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秋天的思念》的作者是史铁生(1951—2010),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我与地坛》。

3.《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

4.《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所创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xx年被定为印度民歌,19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6.《〈世说新语〉两则》的作者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京江苏徐州)人。

名句精华

第二单元

作家作品

1.《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

杨树”,河南郑州人。代表作有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1881—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其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想象丰富,文思犹如泉涌。

3.《我的早年生活》的作者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及记者,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两度人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联合美、苏、法等国对抗法西斯,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4.《王几何》的作者是马及时,四川省都江堰人,儿童文学家、诗人、出版有散文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树杈上的月亮》等。

…… …… 余下全文

篇四 :必修四名句

必修四课文名句默写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

臾, ,且在邦域之中矣, 。何以伐为?”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 , ,是谁之过与?”

3、孔子曰:“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4、盖均无贫,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则安之。

5、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

必修四名句

必修四名句

必修四名句

31、 , 不尽长江滚滚来。

32、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必修四名句

50、杨意不逢, ;钟期相遇, ?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历史的名言

关于历史的名言

1、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4、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5、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6、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7、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8、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苏)《一本浅蓝色的书》

11、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12、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4、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悲惨世界》

15、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英)《自由与组织》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四 诗文名句

20xx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必背的70例诗文名句

1. 古诗名句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又能反映他博大襟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涵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惆怅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描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写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饮酒》中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情景式名句默写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2、《蜀道难》中用。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

们经过神情紧张。 23、《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4、《蜀道难》中:。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

击山崖情景。 25、《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之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6、《蜀道难》中用: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 27、《蜀道难》中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情景式名句默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8、《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不与秦塞通人烟。

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梯石栈相钩连。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度愁攀援。

21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情景式名句默写

、《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子:

趣,也可以得到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与启迪。我们可以和李白同攀蜀道,体验“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动人心魄;可以和杜甫同登高处,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 1 -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情景式名句默写

滚滚来。”的雄浑阔大的秋景;可以和柳宗元同行,坐在小石潭旁边感受“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寒;可以和郦道元一起去欣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三峡美景;还可以与王安石一道在未能尽兴游览之余,感悟“尽吾志也,虽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人生哲理。

17.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三.6《琵琶行》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