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刘勰 《文心雕龙》名句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 名句

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情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比兴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

练字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

知音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论说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熔裁 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

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适分所好。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心雕龙名句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针劳:诊治劳累。药倦:医治疲倦。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指作者。观文者:指读者。披文:阅读、分析文章。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掌握。声:指音乐。器: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著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逐句翻译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由于水性虚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

【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虎皮豹皮如果没有斑纹,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样了;犀兕虽然有皮,但制成铠甲还要靠涂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

【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明矣】至于抒发思想感情,铺陈描写万事万物,用文字刻划内心活动,在纸上组织文辞,文章应当光彩焕发、文采繁富是很明白的了。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所以构成文采的途径有三条。

【一曰形文,五色是也】第一种为形中之文,是靠青、黄、赤、白、黑五色构成的。

【二日声文,五音是也】第二种为声中之文,是靠宫、商、角、徵、羽五音构成的。

【三日情文,五性是也】第三种为情中之文,是靠喜、怒、哀、乐、怨五情构成的。

【五色杂而成黼黻】五色相调,便会呈现漂亮的花纹。

【五音比而成韶夏】五音相配,就会形成美妙的乐曲。

【五情发而为辞章】五情相发,便会产生优美的辞章。

【神理之数也】这是天然的规律啊。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孝经》传下训则,说孝子在居丧期间说话才不加文饰,因此知道君于平时说话不曾质朴无文。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老子痛恨虚伪,所以他说“漂亮话不真实”。

【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但他的《老子》一书却词句精妙,这就表明他并不是一概厌弃华美的文采。

【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庄周说“巧妙的言辞能雕饰万物”,指的是用辞藻来修饰。

【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韩非子说“以华丽漂亮的言辞为美”,说的是有文采。

【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用艳丽的言辞使文章达到绮丽,用巧言的雕饰使文章达到藻饰。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文心雕龙》之“体”之例句

《文心雕龙》之“体”之例句

1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原道》一) 2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原道》一)

3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征圣》二)

4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征圣》二)

5《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征圣》二)

6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征圣》二)

7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征圣》二)

8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征圣》二)

9《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宗经》三)

10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宗经》三)

11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宗经》三)

12五则体约而不芜(《宗经》三)

13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 1

体乖织综,其伪四矣。(《正纬》四)

14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辨骚》五)

15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辨骚》五)

16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辨骚》五)

17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诗》六)

18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明诗》六)

19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明诗》六)

20朱马以骚体制歌(《乐府》七)

21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府》七)

22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乐府》七)

23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乐府》七)

24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诠赋》八) 25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诠赋》八)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网友来稿)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左传)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500句)

古诗文名句五百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

19.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7.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