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必背名句

必背名句

1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名句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既来之,则安之。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高考诗词名句、名言大全

古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 屈原列传》)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古诗名句

高中古诗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6、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经?卫风?硕人)

7、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1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9、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屈原?离骚)

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屈原?离骚)

2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屈原?渔父)

2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中名句

高中名句

高中名句

高中名句

高中名句

一、默写填空题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散文中对偶句的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僻字是“舆”“楫”,容易笔画误写;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是“致”,学生很喜欢和本文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至”混淆,本句中“致”是使动用法,是“(车马)使人到达千里”之意,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至”是普通动词,译为“(人)到达”,要注意区分。

答案: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2.解析:本题中容易写错的是实词“砺”、通假字“知”和虚词“矣”。“砺”是磨刀石,是“石”字旁,右边也易误写为“历”。虚词“矣”容易误写为“也”。

答案: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解析:本题考查对偶句的识记,容易写错的字是“跬”“至”“骐骥”“锲”“镂”。 答案: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解析:本题考查整句的识记,容易写错的字是“竿”“赢”“景”,特别是通假字“景”。 答案: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

5.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散文对偶句的识记,容易写错的字是“怛”。

答案: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6.解析:本题考查对概括屈原不平遭遇的名句的识记,容易写错的字是“疑”“谤”,容易笔画不清或偏旁误写。

答案: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7.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散文对偶句的识记,这几句评价了屈原的作品及作品中彰显的人格魅力,容易写错的字是通假字“指”“见”及重要实词“迩”。还要注意其与上下文的衔接。 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8.解析:此题考查排比句的默写,句子是阐释《离骚》创作原因的名句,难写的字是“谗谄”“幽思”。

答案:谗谄之蔽明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9.解析:本句介绍李密孤苦伶仃的身世,难写的字为“僮”“茕茕”。

答案: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名句汇总

高中各册名句汇总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名句

滕王阁序名句汇总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秋景尽出。)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十分新鲜体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明暗对比,秋情盎然。)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诗意秋趣。)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哲理扑面。)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世事难料。)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励志如话。)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中名言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