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浪漫主义音乐家的诗人情怀

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文涵义

——从钢琴里流出的诗人情怀

摘要:作为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肖邦在整个西方古典音乐史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芒。他的玛祖卡,他的夜曲,他夜雾一般浓重深沉的诗人情怀都让人迷恋,而他半生流离的坎坷,国家破灭的惨痛以及对自由理想的向往都间接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成就了其独特而无可复制的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字:古典 钢琴曲 浪漫主义 民族精神

在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不到一百年的岁月里程里,攒动着无数让人为之熠目的大师级人物。巴赫1750年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同时昭告着古典主义的开始,以此为始端,古典主义开始成为主流艺术的审美标准。而相继涌现的一系列大师级人物也让西方乐坛如星火流光,泛起澎湃多彩的光泽,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钢琴诗人”肖邦,“钢琴之王”李斯特等音乐家用自己浓重的人文情怀,将音乐与人孤独而崇高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四方迭起的乐坛显现出不一样的诗人气息,并由此晕染开来。

在浪漫主义时期,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拥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认为:“肖邦兼具非凡的旋律天才与独特的和声天才,其中的和声本身好像在歌唱。听了无限诗意的肖邦音乐,其他音乐都显得沉重。”【1】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社会文化特质表现为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之前在欧洲爆发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于当时的教会的抵制与反对在一定程度上,于整个社会都掀起了飓风一般的影响。而在音乐上,音乐家们也从近千年对神明的信仰中摆脱出来,开始向理性

《外国音乐欣赏》期终论文 思维方向迈进,在作品加入了更多崇尚理性的成分。肖邦具有难以掩盖的魅力,这其中除去音乐才华,尤为让人着迷的是他音乐中所深藏的诗人一般忧伤而隐喻的情怀,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便是其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安东·鲁宾什坦曾说:“他是波兰人,并且是主观地写作乐曲,但他的主观是代表整个人民,他的音乐所歌唱的也是人民。”【2】的确,对祖国的思念和波兰人民生活的情景,是肖邦的灵感的源泉,使得他能够把自己个人的东西提高到具有社会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古诗文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评析教师: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赵慧(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教学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汪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一中青年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兼职教研员) 案例二:《岳阳楼记》

评析教师: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赵慧(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教学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刘茜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青年教师)

【评析文本】

细细咀嚼,慢慢涵咏

——评汪烨老师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跟初中生讲授古诗词,最需要老师耐住性子,慢慢引导。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一点点地咀嚼和涵咏,引导学生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千万急不得,也快不得。初中生这个时候,关于古诗词知识,基本上还是空白,小学的时候,也就是背一背,记一记而已,谈不上欣赏。而诗词的语言又那么凝练,思想感情又那么浓缩,就是成人理解起来都有点困难,更何况刚接触古诗词的初中生。所以,我们要耐住性子教读古诗词。

我提倡学古诗词要精心细读。

所谓“细读”,原本是指西方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这个流派强调,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立足于文本,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进行“充分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内涵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它的核心词语是“充分阅读”。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充分阅读”可能会出问题,因此,我们取起“细读”的字面意思,强调古诗词教学,要细细咀嚼,慢慢涵咏。

所谓咀嚼、涵咏,就是对文本要字字句句地读,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像梁代简文帝箫纲那样“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那样做,第一,说明他是天才,第二,那样读也未必有效果,很可能是读得快,也忘得快。

我提倡像孔子“韦编三绝”那样读书,像杜甫“读书破万卷”那样读,像苏轼“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那样读,像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那样读。“细读”也就是“熟读”,把书都读熟了,这书的精气神还怕不会化到你的血液里去?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诗意情怀与文学表达

诗意情怀与文学表达

--------给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讲座提纲

一、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

诗意,在这里不再是狭隘地被理解为诗之意境,诗之意趣。诗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诗意理解为对现世生活的一种审美观照,一种人生希望的期待,一种生活意义的执着,一种生活的价值观的确立。

窗外虽不同四月的诗意,可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怎么也挡不住我心灵飞翔的翅膀。只要心中有激情,我的心依然可以在天上自由地飞,依然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就从这并不宁静的办公室出发,让心灵起飞吧。穿过拥挤的车流,穿过楼下的盒饭店槟榔摊和无数潮湿的空气,穿过这阴沉的天、连绵的雨和发酵的空气,我知道,在并不遥远的地方就有碧水蓝天,就有无语的山与成群的牛羊,就有天真的笑脸和浪漫的歌声,就会见到人间四月的种种美好。

二、 技术时代与诗意情怀的失落

1.科学时代,人们在尽享科技术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自身的精神出现了危机。在技术至上的社会,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盛行,人成为社会大工业生产线上的一种工具,人成为单面人。功利成为了现代人心脏搏动的动力,计算成为大脑的惟一功能。在功利主义影响下,人文情怀被放逐,文学被边缘化了,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单调。人创造了辉煌的科学,反过来,人又沦为科学的奴朴。

2.这种技术化的社会取向,在教育上得到了典型的反映。中国古典教育是一种重伦理教育、重德性养成的人文教育。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7世纪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何谓诗意情怀?

的问题,科学教育从此取得了绝对优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一再地证明的科学教育的伟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教育理论界对科学教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科学主义展开批判,这种批判主要是以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这种批判的核心在于反思教育的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工具理性,强调人本的地位,强调教育的价值理性。这是我们谈论诗意的一个背景。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古诗鉴赏练习题

《七律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首联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2.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矛盾吗?为什么?

3.颈联中“寒”“暖”应怎突出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春望 》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6、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泊秦淮》 (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风吹雨”的含义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 余下全文

篇五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的看法,表现作者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的生活态度

三、阅读《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四、阅读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完成6-7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钟祥市客店中学 周启芳

一、《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答:高高的山上,苍翠的轻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表现自己

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3、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的目的是什么?

答:旨在劝勉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忍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 这里,松树实际上

也是作者自况。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

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6、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7、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答:有。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

自勉的含义。

二、《送杜少府之任力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感悟诗人的情怀,说出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劝慰和

鼓励之中用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谊。

…… …… 余下全文

篇七 :体会诗词思想情感与意境

繁华初级中学初三语文学案(一)

课题: 古诗鉴赏之体会思想感情与意境 命题人: 王汝霞 审核人: 祝志花 20xx年3月5日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领悟情感、体会意境、赏析技巧、品析语言

体会思想情感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情感类型:

(1)生活杂感世面 ①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 昔盛今衰感慨 《乌衣巷》(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苏轼《水调歌头》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2)思乡怀人

① 羁旅愁思 如:〈早行江上有怀〉孟浩然 ② 思亲念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③ 边关思乡《渔家傲》范仲淹 ④ 闺中怀人 如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

(3)忧国伤时

①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春望》(杜甫),《望月》(白居易) ②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悯农》 ③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过华清宫》(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④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4)建功立业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 余下全文

篇八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每一个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又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例如:我们学过的我们学过的《古井》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的事情。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想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想到:课文为什么要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为什么要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你看他们想的问题多么有价值!但想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中体会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当同学们经过反复品读全文,认真思考后,一定能体会出: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是表明古井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是表明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井和乡亲们的敬佩之情。又如:《那片了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后来,我应邀到叶老先生家去作客,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

这一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叶老先生是一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他对写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对小作者热忱帮助,关心爱护。从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叶老先生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妇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