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留学感悟

留学感悟

提笔开头先得道歉,这篇文章着实来得有些完了,主要还是我太懒了,很是对不住约稿的朋友。可回头看看过去一年,我还真是太懒了,唉,算了,“悟”是不敢称了,但由此引发的“感”倒还可和朋友们分享分享。若是中文表达太过拙烂,那我真的是对不起南外的“父老乡亲”们了。

回想起20xx年秋天开始的申请国外大学的经历,很遗憾地发现不能用记忆犹新来形容了,看来过去一年我的记忆力没有进步,但不管如何,有些人有些事是怎么也忘不掉的。依稀记得决定申请是在5月,当初的动机也很单纯:知道有这样一个选择,那就和高考双管齐下了,多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很奇怪为何没有想过要保送,可能是还没到非常时期吧。暑假开始看材料,了解信息,也随大流上了XDF的托福,个人认为于交友和幽默确实有帮助,至于英语嘛,我想至少对我没有什么显著提高作用吧,对此感到南外的英语确实还是蛮强的哦。开学后,一面和班里正常上课,一面和其他一些申请的同学共同查资料准备SAT的考试并且分享自己找到的学校信息。当时还真的是蛮刻苦的,有时候写文书或者发邮件会弄到1点左右,成绩也稍有影响,但自己和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一路走了过来。后来去香港考了试,年终时递交了申请材料便开始了等待,期间不断和学校有邮件的往来并且去北京做了2次面试。因为我也参加了多伦多大学的申请,所以1月的时候也被划为准保送生了,现在仍然有些小后悔当时没有备战高考,至今有点遗憾,但有失有得,2006的春天还是因此有幸做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龙舟赛,比如支教,每件都是充实难忘的。4月,申请的结果陆续出来了,在咨询了家长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后确定了学校,于是又开始了准备签证的申请,同时办理了其他相关的各种手续,7月签证也顺利到手,而申请的全过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作文水平确实下降得厉害,绕了这么一圈才要开始留学了,望大家包涵。先说说这一年来大致的时间表吧,没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这段。我是20xx年8月中旬抵达美国的,先去探望了在美国的家庭(那是我20xx年在St. Louis做交换生时的接待家庭,也是他们最先让我了解到申请大学的信息),月底抵达休斯顿的大学-Rice University,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所农业大学而是研究性的综合大学。大一的生活在异常充实疲惫还带些疯狂的新生适应周中 开始了,选课,上课,宿舍的生活,周末的PARTY,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活动填满了第一个学期,有点疲惫但毕竟不像高中,我发现自己学得没原来刻苦,反到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寒假和一个同学结伴出行跟华人旅行团去了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不过圣诞节还是在St. Louis过的,还幸福地收到了接待家庭精心准备的礼物。第二学期在1月开始,春节时候学校的中国研究生组织了联欢会(我们学校的本科中国留学生人丁极其不兴旺,但研究生院可以成帮了),随后也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活动,学习还是那样不温不火地进行,只可惜上学期偶尔的翘课事件已经发展成每周至少一课的规律了。只能怪自己的意志力越来越弱,早上起床真的是非常残酷的斗争。忙忙碌碌,申请了项目,加入了几个Research,参加了不少活动,转眼就到了期末,也才有时间完成本文。

…… …… 余下全文

篇二 :韩国留学生活感悟

留学指南:专业留学资讯平台

生活感悟

想想在国内读大专的三年,真是快快乐乐了3年,衣食无忧,每天打球,学吉他,无忧无

虑,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来到韩国读书后,遇到了前所未有过的许多麻烦,生活的方式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语言

不通,学费不够,考试不过,找不到打工,听不懂授课……考试竟然出现0分的历史纪录。

更是有过好多好多的记不起来的苦恼了,打工的时候挨骂,教授鄙视的眼神,韩国同学嘻

嘻哈哈谈笑的话料,打工后等不到工资的焦虑……

再回头看看当时的自己吧,打扮得土里土气,学习跟不上,整天愁着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

学业上最大的目标是及格,幸亏学校里提供些助学金,让我减 少了好多的压力。对于未来我是一片茫然,缺钱自始至终是自己各种苦恼的根源,生平第一次体味到了,没钱意味将没有饭吃,坐不了公交车,第一次切身体味到了 没钱意味着我需要想办法赚钱,求朋友,求朋友的朋友,找教授,找教会,留意打工小报……从此开始了繁忙的干工地,中文家教,旅馆,工厂,翻译,贸易公 司……

多少次凌晨5点钟天未亮便爬起来去工地排队希望能够分到一份当天的工作,又有多少次

失望的在对方告知不要不会说韩语的中国人后空手而归,多少次在那万家灯火的夜晚,拖着疲惫的双腿握着当天的薪水脏兮兮的等候着回家的公交车。

管他什么冬天夏天、天冷天热;管他什么钢筋砖头、水泥瓦片;管他什么冷眼嘲笑、鄙视

谩骂,我需要吃饭,我需要住房,我还要上学,我不能让家里人再勒紧腰带为我汇钱,我不能让他们为我担心。

告诉家人我一切都好,打工不累,学习成绩还可以,干工地也仅仅是扫扫地,搬搬砖头而

已,很轻松,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

经过了几年学业上碌碌无为的忙碌后,突然体味到了应该真正学点什么了,既然打工多苦

多累都能忍受,坐下来学习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搞不好?太可笑了吧?一天扛了8个小时的石头都能忍受,坐下来不能背诵8个小时的单词?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的留学感受

我的留学感受

作者简介:

姓 名:王志会

性 别:男

中方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留学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专 业:经济学

留学时间:20xx年8月19至20xx年6月23日

我的名字叫王志会,英文名是Joshua, 大一时一个加拿大朋友给我取的,后来到了美国才知道这个名字的宗教色彩很浓。 我出生于19xx年9月, 在20xx年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 当时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后来通过1-2-1这个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赴美留学的宝贵机会。 由于当时对专业选择的限制,我选择了经济学B.S.作为我在乔治梅森的专业。 毕竟在乔治梅森大学有2位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在校任教,这一点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2年前当我在北京国际机场与父母挥手告别时,我对自己前往的美国和我即将遭遇的环境没有丝毫概念。我们坐飞机大概花了18个小时才到,到达华盛顿特区时已是当地时间深夜。在一起前往美国的同学中,一共有8名学生来自武汉理工,2名来自云南大学,2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2名来自苏州大学,还有1名来自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机场接我们的当时有乔治梅森负责1-2-1项目的Madelyn Ross, 还有Diane Wang,乔治梅森国际办公室主任Julia Findley和国际办公室里负责所有中国学生的张瑞明老师。这些老师在我们留美的2年期间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莫大的帮助。在20xx年我们也陪同Madelyn Ross 和 Diane Wang, Julia Findley前往机场去迎接了新的1-2-1的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很多行李运输上面的麻烦。

乔治梅森大学对学习专业课的托福考试要求是570分以上。如果学生在到达乔治梅森之前没有考过托福,学生在到达美国后的一个星期要参加一个英语等级

考试,由乔治梅森大学英语学习中心(ELI)安排。这个考试包括4个部分:听力、句子结构、词汇和写作。就大部分学生而言,词汇是最难的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总分是100分,考试总分是400分。考试成绩超过350分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分数达到300到350的可以学2门专业课附加2门英语课程。分数在280到300的则可以学一门专业课附加4门英语课程。而280以下则不得不全力学英语了。当时我很幸运地考过280分得以学习专业课的机会。我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心理学100,是我第一次真真地接触美国大学课堂。现在回想起自己在乔治梅森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像我在英语学习中心的英语等级Transition—转换。那是一个将自我由中国大学的传统教育转换到西方教育系统中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心的课程并不是很紧张,我因此有了大量的时间去接触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学校所在的美丽城市Fairfax。 同时在这段时间有大量机会去结交国际友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感悟总结

中国女大学生在马来英迪大学的留学感悟

我的名字是王晚婷 Wang Wanting,就读于英迪国际大学的会计系,通过马来西亚教育联盟前往英迪大学办理留学手续的,在马来西亚留学的日子中我觉得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相当的充实。英迪大学非常漂亮也很大,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 让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当别人问起留学马来西亚感受的时候我会说国外的生活真的让我成长,变成更完美的一个我。

马来西亚是只有2300万人口的东南亚小国,和我们人口庞大幅员辽阔的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马来西亚的经济很发达,由于移民多种族多,这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文明,但这并不影响马来西亚的稳定,这里的生活不但舒适而且安全。马来西亚属于热带气候,全年的温度都不低于23℃,但这里热的感觉和北京的夏天不同,要更清爽更舒服,当然这里的房间也都有空调,温度保持在15℃到17℃左右。

有时候想自己做个家乡菜,我就从一个乖乖的学生变成了厨房能手,我的朋友也夸赞我的手艺。英迪大学宿舍的厨房很宽敞,我喜欢邀自己的闺蜜来小聚一番

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语言,特别是在头一个月,感觉自己没法和别人沟通了,但好在我坚持下来了。马来西亚的民族很多,语言就更多, 马来西亚人语言好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语言环境好,无论你想说哪种语言,都能找到人当你的陪练,完全不用死记硬背。英语在这里通用的范围最广。英迪大学有非常好的语言学习硬件以及软件环境。

马来西亚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很重要,留学生的回答是会被当作期末分数一部

分的。另外,老师有时候还会留一些作业,这通常是发生在期中或期末,如果学生的作业做的很棒,老师就会很高兴的夸奖,绝对不会吝啬的。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啦,在这里我的精神食粮得到极大的满足。

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文化使我在马来西亚接触到很多与中国学习生活不同的地方。在英迪国际大学学习的期间,由于全英文教学,我很开心我的英文水平不断的提高。这里丰富的课余活动使我很快的融入英迪这个大家庭,课业上讲师积极的辅导也使我很快习惯了大学学习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五 :留学美国的感悟

留学美国的“付出”---不仅仅是高昂的学费

美国大学一年读8个月的书,大概30周的课。当我们把每年高昂的学费除以30,再除以每周五天的上课时间之后,那每天高达千元的学费忽然间就变得如此怵目惊心。可是,这远远不是我们所付出的全部。在我们踏上SAT考场,写下第一篇申请文书,递交第一份Common Application的时候起,我们已注定远行,远离父母,独在异乡。“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天下没有一位父母愿意送子女去天涯之外,虽然他们依然决然,为了孩子心中的未来。我依然记得母亲6年前浦东机场送别之时的泪眼朦胧,那种“父母渐渐老去,而吾等却不能在其左右”的有心无力感,我想也是这条路上我们需要承担的吧。 而大学生活中,因为口语很烂无法融入上课讨论,或者因为文化差异听不懂周围人的笑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类似的无奈和尴尬。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些挫折归类到“收获”中去,虽然有自己找罪受的作孽感,但是学会微笑地去拥抱失败,让每一次挑战和痛苦成为自我蜕变的最好见证,难道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留学美国的“收获”:快乐求知,包容差异,自我选择

1)让我们找回对知识最纯粹的热爱

在此,请允许我分享一个可以说曾启迪了我人生的经历。 那是我在Swat sophomore year的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凌晨11点:30,当大多数Swatties都加入到了校园各处的party中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在我们图书馆lounge碰到了一个我物理课上同学,David。他正横躺在沙发上,很专注地阅读柏拉图的《The Republic》。因为我知道这哥们没有在上任何哲学课,而且又是工程专业的,所以我很疑惑地问:“Why you are reading this?" ( 你为什么要读这个?) 然后David回答我说,”Why CAN'T i read this?" (我为什么不能读这个?) 夸张的说,那个时刻,David的头上我分明看到了一圈圈的圣光---这是对知识最本质的热爱,求知仅仅是因为喜欢,也就是英文中的intrinsic pleasure. 在当下“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很多人文基础学科(如物理 历史)因为缺乏直接的社会应用从而被很多人所忽略的时候,我想我会感谢是Swat,确切说是那些我周围的Swatties,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和那无法掩盖的,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喜爱,让我找回对知识最纯粹的热爱。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海外留学博览有感

海外留学博览有感

学习了海外留学博览这门课,使我对国外的文化、出国留学非常感兴趣,同时对康老师的讲课方式深有感触。

在英国的高校中,最喜欢的就是帝国理工大学。它虽然没有牛津、剑桥、伦敦大学那样有名气,却是很多理科生心中的象牙塔,毕生的追求。帝国理工大学前身是帝国理工学院,成立于19xx年。学校坐落于伦敦南肯辛顿,标准的富人区,周围有著名的海德公园、戴安娜王妃生前的住处和历史博物馆。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辛顿校区。这与国内很多大学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界限明显,且设计非常单调。作为一个专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帝国理工为欧洲第一,在全球位居第四。帝国理工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研究水平被外界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学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有着世界级的声誉,通常被认为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当,甚至在这个特定的领域超过了它们。

其实对于国外的文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英国文化。不过通过这门课我还了解到了美国大学。知道了美国留学的八大优势和四大趋势,还有美国留学的时间安排和申请流程。其优势有:全世界高等学府的数量最多,TOP100名校美国占据一半左右;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最多;全世界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最多的国家,种类丰富;每年世界各地有七十万人去美国深造;中国学生可扩大国际化视

野,接受多种族文化氛围熏陶;灵活的移民政策,为每一个留学生提供顺利留学发展的道路;学生回国后市场认知度高、竞争力强等等。时间安排:①9-10月以前,结束TOEFL/SAT/IELTS/GRE/GMAT考试;②9-10月,准备申请;③11-12月,递交所有申请资料;④1-5月,等待申请结果,争取奖学金,最终选择学校;⑤5-8月,准备签证。申请流程:①制定美国留学读研目标;②通过可靠途径获得入学时间;③报名;④参加考试;⑤准备材料;⑥递交申请;⑦等待OFFER;⑧准备机票和行李。

…… …… 余下全文

篇七 :留学感想

留学感想

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邓阳

来日本留学之前,我们一起参加了选拔考试,有幸的是班上的4名同学都能去日本留学,因为有伴彼此能互相照应,因此父母也十分安心。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回国也迎来了我们的毕业季。 刚去日本,是学校的老师和中国的留学生接的我们,大家都非常热情,亲切。忙碌了一晚,终于开始了我们的全新生活。来日本快一个月的时候,从开始的疲劳,兴奋,不习惯慢慢趋向于和睦快乐的生活,终于也有了像家人一样的朋友,像港湾一样的宿舍。开始我们对金钱毫无概念,大家过得都比较舒坦,对于打工也总是挑三拣四,但是过了两个月后,慢慢的大家知道要开始挣钱养活自己,我们便到处投简历,面试。每个人大大小小都面试了不下十次。后来,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当所有的一切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这意味着我们将没有机会为我们的松懈,懒惰,迟到,不适应找借口了。也要开始为打工,为生活,为学习,为家人,为理想奋斗吧。

在日本的一年,我们参加了很多活动,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学到了许多知识,而我更是因为身处在日本这个机会,去了不少有名的景点旅游。我参加了彦根中日交流会,第50届彦根舞蹈节,体验到了日本人民俗风情。参与了学校办的演讲,湖风祭,去彦根城看了美丽的樱花,参加了中日春节晚会等等。而冲绳之行则让我感觉在中国的海南悠闲度假,又或是在台湾的建筑中穿梭。虽然时有美国这个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却丝毫没有影响我欣赏琉球的心。北海道之行既是一次让我放慢生活节奏的旅游,也是让我重拾工作动力的旅游。奈良之行非常难忘,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行,感谢奈良出身的本村拓也为我导游,还看到随处行走的可爱小鹿,玩得很开心。京都之行感受到了古香古色的日本街道景象,大阪usj之行让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东京之行让我体会到了日本都市快节奏的气氛,以及非常标准的日语。最后的神户之行则让我感到了中日融合的奇妙化学反应。

当然,我也遇到过困难,也曾迷惑,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还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父母把我们守护得太好。以前的生活太一帆风顺了。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我们,遇到挫折失败还不知道怎么面对,已至于不知所措而惊慌失措了。 但是有好朋友的陪伴,还有家人的理解,总能解决问题,消除迷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天和妈妈视频聊天,原来不怎么粘妈妈,可是去了之后所有事情都想和妈妈分享,也会像妈妈寻求一些建议,帮助。

…… …… 余下全文

篇八 :日本留学生活感悟

日本留学生活感悟

感悟:没有什么比岁月更加真切和坚贞,仅仅一年的留学生活便在心里留下千万分滋味,经历挫折更懂得需要用心努力地成长。每一点的用心付出,便期待每一天的幸福收获。

生活:水果是奢侈品

这里的水果和蔬菜都比较贵,水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奢侈品,平常基本上连看都不看,只是偶尔买个水果罐头来解解馋。蔬菜也不常吃,最常吃的就是鸡肉,这里的鸡肉最便宜。

学习:进学校要换拖鞋

我们就读的关西语言学院是一所很正规的语言学校,“只要进学校就要换拖鞋”,这是我记住的第一条校规。学校上课环境很好,17个人左右一个班。

习惯:鞠躬到腰酸背痛

刚到日本的时候,我们说得最多的日语就是“对不起”和“多谢多谢”,做得最多的就是鞠躬,一天下来是腰酸背痛啊。

360教育集团说,日本人都非常讲礼仪、守规矩,也很讲究以人为本,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行人的绿灯亮了,你放心大胆地走就好,转向的车就是排成一大串了也会等行人都过完马路才走,而且日本的司机都不会按喇叭催你。

日常:半天打工半天学习

日语学校都是上半天课,余下的时间留给留学生们自习或打工。日本的物价是中国的好几倍,从国内带来的钱不多,当时就想尽快找到工作来维持生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