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题,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教材先用图表明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的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也是通过天鹅只数的变化过来来引出算式,与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计算结果要求学生来填,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计算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呈现天鹅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算式。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后,我让学生算出得数并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笔先拿几只再拿几只最后拿走几只来算的,有用手指头来算的,也有学生是通过做2步计算得出的。。。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我都给予的肯定,并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分2步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这么考虑的,用彩笔或者手指头的方法计算现在10以内的计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当以后学习深入,数字变大,这两种方法势必不能采用,所以我想将这种分2步计算的方法重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加减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刚开始我忽略了这条规则):就是知道加号在前先做加法,减号在前先做减法。只要了解了这条规则,就和前面的连加、连减的知识区分开了,然后就是看清楚算式里面的加减符号。计算方法呢,还是和前面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两个数下面划上横线,把算式写下来进行计算,再用得数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通过几天的训练,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方面掌握得还算可以,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点差,还会出现好多错误,在个别辅导课上还要对这几个人进行强化训练。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 余下全文

篇二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拟写人:刘 慧

时间:20xx年11月16日

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内容,《加减混合》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列简单的加减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以演示棒棒糖的简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例题以及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充满激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有趣的“小游戏”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随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本课中,我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堂课上下来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不够高,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我有时却恰巧没有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这样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这样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待每个学生,恰当地把握评价他们的尺寸,即使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而是要通过讨论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同时学生对于图文的题目掌不够到位,需要加强练习,使学生以后遇到看图写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能真正做到看图懂题意会写算式会计算。

…… …… 余下全文

篇三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新星慈航小学 薛翠琼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上课伊始,进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用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游戏等。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成功的方面

1、通过复习及5+3-2 10-5+3式题的引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给信息到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1

3、关注了学习品格的形成。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安排了小组合作、全体交流等。

失误的方面

1、在《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的开课中,我急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翻开课本,而不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教学。

2、教师的教的过程痕迹还是很明显。没有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

3、练习题设计梯度性不明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如比一比活动:比一比看谁发现的信息多、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好、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活动。

2、练习在设计上,还可以更有层次,让练习更多的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教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快乐的获取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复习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复习的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

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二年级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反思银花

二年级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亮点:

1、加减混合的口算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本节课利用学生熟知的公共汽车上、下车生活情境图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小括号)。而这类加减混合式计算是在连加、连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我大胆的采用了知识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孩子们尝试。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

2、本节课习题设计我采用同桌比赛,奖励小熊卡片的方式进行,激发孩子们的童心、童趣,使他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情景图例,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如教科书第29页第五题通过在连写竖式中填空的形式,解决用连写竖式进行计算的难点。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发现问题与不足:

今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对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理想。只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错误率还是较高,如我们班的朋毛才让、陈列、马杰等主要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只写了第一个算式忘记第二个算式等等,还有的同学如拉毛杰、南杰掌握的不够灵活,能够口算的仍进行竖式计算。看来今后要在抄题、检查及灵活性培养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文档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对用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对图式加减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练习。

2、《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加、减混合。课前几分钟,我把第一组8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任务,上课后请他们编排一个小品,提出一个问题,让大伙用昨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部分内容实际是复习,虽只执教了一、二个月,我深深认识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在活动中学习,最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所以我把复习部分也设计成了活动。这一小组的组长可真不赖,一副大导演模样,领了任务后,避开了我,三下二下把任务分配下去。不出一会儿就对我说:“老师看我们的吧!”铃声响后,我首先向全班小朋友说明了第一组同学将为我们演一段上品。孩子们一听个个精神振作,因为他们知道数学课上的每个故事,每个游戏,都会使他们开动脑筋,挑战胜利。第一组的同学原来表演的情境是3个同学在教室里下棋,先蹦蹦跳跳进来了2个女孩,又来了3个男孩,他们一起围着看,问题是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而后8个在一块,先出去了3个,又出去了2个,问题是剩下多少?孩子正确解答了,交流后大家都很满意,至此调整了课堂秩序后,我提问:“实际生活中除了小品中演的这两种情况外,还有没有其它情况呢?”马上有同学反应:“除了全进来,或全出去外,有时可能先出去,再进来,或进来了又出去。”请全体同学思考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道理,按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是马上能想明白的,于是请哪一小组自告奋勇地演一演这两种情况,第三组经过短暂商议后,精采地表演了①原来5个同学下棋,进来了3个后,又走了2个,问题还剩多少人?②8个同学在一块,走了4人,又来2人,问现在有多少人?同学们在前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列式5+3-2 ,8-4+2,通过交流后把两式写在黑板上,请几位同学叙述列式含义及计算过程,一位同学很自然地能清晰叙述,并从旧知迁移依次运算的运算顺序,正当这位同学受表扬,高兴入座之际,马上又举起了十几双小手,嚷嚷道,老师我不这样算,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兴奋,心想会是我期待的回答吗?有意的情境设计,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得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呀!“老师,第一题来了3个又走了2个,实际就来了1个,直接5+1=6,第一题走了4个,又来32个,就是走了2个,8-2=6就行了。”于是我把情景再用磁片摆一下,每个孩子都露出了欣赏的目光。“老师,我们明白了。”“原来也可以这样做的?”正当我为孩子们高兴之际,一双小手又迫不急待地举起“老师:刚才那8-3-2=3,也可以这样想,-3-2

…… …… 余下全文

篇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经开区实验小学 闫岩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安排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学生的灵活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第二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现的积极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及时回答。

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耽误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开始思考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安排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八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蒲河九年制学校 杨群喜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