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历史的足迹是新的契机 观两弹一星有感

历史的足迹是新的契机

工学院 自动化11-1 111044126 刘金秀

--观《东方巨响—中国两弹一星实录》有感

历史的车轮翻滚,岁月步伐匆匆,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我们应该铭记,而且,不仅仅只是铭记,那些先人给予我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我们不能忘记那声声来自东方的巨响,那两朵硕大的蘑菇云,还有萦绕在我们星球上空的拿首气势磅礴,澎湃激昂的华夏之曲—东方红。

早在5 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 的决策。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决定,为了防御,中国也 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 防御。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战略思想。研制原子弹,当时总的方针 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搞原子弹的科研单位、工厂、各种设备与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我理解这就是中央当时搞原子弹的方针,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的积极

防御的战略方针。

中央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原子弹,这件事太重要了。后 来又决定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导弹和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统称“两 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 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

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 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 ”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 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 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 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 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xx年、19xx年)。经以周总理为主 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 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 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 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任务的单位。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历史课电影观后感

历史课电影观后感

这个周日我们观看了一部有关于“两弹一星”的电影,看完后感触颇多。确实,“两弹一星”对中国来说有重大意义,也可以称为中国的伟大成就。

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同时面临美国和苏联两国超级大国的威胁,美苏不止一次用核武器恐吓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核威胁,中国需要核武器保卫自己。

中国首次核试验在19xx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五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在中国前面的4个国家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要么是世界超级大国,要么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困难远远大于其它核大国。中国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研制成功核武器,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核武器研制成功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人为实现强国梦想作出的努力!

世界大国是需要硬实力作保障的,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就是中国硬实力的具体体现。19xx年由美苏英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此之前掌握核武器的5个国家被世界公认为核大国。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成功进行了核试验,但是他们不再被当作核大国。

如果中国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就,中国就很难称为有影响力的

世界大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许还要往后拖很多年。可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成就对此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人把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作为反对两弹一星的理由,实在荒唐。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绝对不是研制“两弹一星”造成的。我也不相信,停止两弹一星的研制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两弹一星”技术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有重要意义,而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有人反对两弹一星也不难理解,凡是让中国人高兴的事情,肯定会让某些人不高兴。所以,有人反对两弹一星、反对中国航天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

“两弹一星”虽然不是中国首创的技术,但是“两弹一星”对维护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尊严有重大意义!“两弹一星”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向实现强国梦想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成就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对世界格局也产生重要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命运》这部剧讲述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历程,同时讴歌了那一

代人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以及坚定不移向着目标前进的信念。

看了这部剧,既让你感到辛酸,又让你感到自豪。辛酸老一辈的科学

家们在技术基本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忍着饥寒交迫,凭着一种信念,为

科学而奋战,为国家而拼搏;自豪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

境下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从而奠定了我国大国的地位,使我们中华民族

能够傲然的屹立于世界之中。在这部剧带给我们热血澎湃之中时,不禁思

潮翻涌,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但精神信仰却越来越匮乏,缺失了

那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精诚团结、

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作为企业中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像老一辈科学家们那

样,把工作当作生命,把事业当作生命,最后燃尽自己生命的那种奉献精

神。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学好自己岗位的本职工作技术,干好自己的本职

工作,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更要学着去承担一份责任,去享受这一份责

任。这不仅仅是锻炼了我们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薪酬,同时也使企

业得到了更高的效率和利润,更使企业和员工走上了一条双赢之路。

总之,学习“两弹一星”的精神,不仅单是为了我们员工的敬业、忠

诚、奉献、责任、进去、合作、团结、高效,更是对我们员工自己的一个

全新的认识。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只有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和道

德品质提高了,自己的事业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影观后感

《东方巨响》观后感

复合材料1001班 吴纯纯

4204100116

这个周日我们观看了一部有关于“两弹一星”的电影---《东方巨响》,看完后感触颇多。确实,“两弹一星”对中国来说有重大意义,也可以称为中国的伟大成就。

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同时面临美国和苏联两国超级大国的威胁,美苏不止一次用核武器恐吓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核威胁,中国需要核武器保卫自己。

中国首次核试验在19xx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五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在中国前面的4个国家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要么是世界超级大国,要么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困难远远大于其它核大国。中国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研制成功核武器,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核武器研制成功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人为实现强国梦想作出的努力!

世界大国是需要硬实力作保障的,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就是中国硬实力的具体体现。19xx年由美苏英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此之前掌握核武器的5个国家被世界公认为核大国。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成功进行了核试验,但是他们不再被当作核大国。

如果中国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就,中国就很难称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许还要往后拖很多年。可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成就对此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人把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作为反对两弹一星的理由,实在荒唐。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绝对不是研制“两弹一星”造成的。我也不相信,停止两弹一星的研制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两弹一星”技术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有重要意义,而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有人反对两弹一星也不难理解,凡是让中国人高兴的事情,肯定会让某些人不高兴。所以,有人反对两弹一星、反对中国航天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国家命运感后感

《国家命运》观后感

近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完了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29集大型纪实性主旋律革命史诗大片《国家命运》,感触很多,收获很大。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个个不世的功勋,让我们不禁为这些“两弹一星”功臣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探究功勋的背后,不难发现都源于他们都有一种强力的改变国家命运的信仰,是信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朝鲜战争结束后,为彻底打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核威慑核讹诈,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以钱学森、钱三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两弹一星”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和氢弹,完成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等壮举,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正处于创业的艰苦时期,白手起家,百业待兴,困难重重。为了改变国家科技落后的局面,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克服千险万阻,发展尖端武器。他们迎难而上,团结一心,豪情万丈,创造了民族奇迹,震惊了整个世界,使国家命运蒸蒸日上。是什么创造了“两弹一星”的神话?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强信念,是中华儿女排除千险万阻、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是炎黄子孙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人定胜天。只要我们有着执著的信仰、坚定地信念,不管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都会直面苦难,迎难而上,直至取得成功。一是缺仪器设备。按照当时的条件,研发“两弹一星”的条件是根本不具备的。剧中有一个场景,任新民用自制仪器对导弹进行通电测试,苏联科学家施尼亚金见状大怒,当场摔坏仪器。可当时这自制的仪器还是跑遍了北京市科研单位才借到的。一个国家,一台像样的通电测试仪器都没有,贫穷的状况可见一斑。但是他们只能千方百计想办法,绞尽脑汁破难关,自己动手研制改进测试仪器,二是缺科技人才,对于“两弹”工程来说,最大的难题还不是钱,而是缺乏科技人才。原子弹方面,宋任穷和钱三强一起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导弹方面,钱学森却苦于无人可调。聂荣臻为此专门召集会议,向各大学要人。时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将一批技术人才输送到筹备中的导弹研究院,有些大学却不肯放人。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国家命运》讲述了“两弹一星”及其信念﹐记录了贫困经济条件、薄弱的技术基础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60年代的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我观看后十分心潮澎湃,难以自已,我像又回到了那个激情奔放的年代。

这个电视剧是以我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地发展两弹(导弹和原子弹)为主要内容的。剧中主要人物都采用了真实姓名,主要情节也是重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是毛泽东时代的真实再现,体现了毛泽东时代的本质特征。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敌对势力对毛泽东时代的长期妖魔化以后,这部电视剧无疑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而对于像我们这样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一代人,无疑更感到亲切和鼓舞。这部电视剧使我再次回到了那个令人无法忘怀的激情年代。

国家强则个人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枝附叶连。

看了电视剧《国家命运》,感慨万千。剧中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在经济、技术、设备都很落后且核材料缺失的艰苦条件下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动人故事。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领导人充分认识到,缺少先进的武器

装备使我军在战争中吃了大亏,也将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决定研制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以及后来的人造卫星。在那个资金缺乏、技术设备十分落后、科研条件万分简陋且没有外援支持的时代,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一批批年轻的高端科技人才,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科研环境,突破重重难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用他们的一腔爱国热血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挥洒汗水,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千年梦想,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反观今天,我们的钱包鼓了,我们的技术设备先进了,我们的科研条件是当年无法比拟的。是的,国家富了、强了,但“两弹一星”的精神却贫了。探索创新、淡泊名利、为祖国而苦战、为科学而献身,这些科学工作者最宝贵的闪光点,如今却湮没在金钱堆起的浮躁之气中。今天的科技人员,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钱地位的枷锁,用严谨的态度,纯粹地为国家命运和科学本身而奋战?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孙培雨

近日由学校组织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

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令我感动,感动之余又想到跟他们相比之下自己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他们做的是他们认为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无需自豪或者根本不愿别人知道,而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却是心灵的冲击,着实感到有些羞愧。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的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贡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有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有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了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有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有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有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还有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xx年11月,一位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后,人们凭着老人手中的汇款单竟然揭露了一个沉淀了27年的秘密。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他本可以是一个家境富裕的商人,年轻时在购进了几十万的设备后,当知道扩建厂房可能使一些孩子失去读书的场所时,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厂房和设备,从此开始了匿名资助各敬老院和学校的感人事迹。许多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这位“炎黄”,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但是当张纪清老人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人们心灵受到了震撼。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