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考19xx观后感

努力成才,报党培养之恩

-------观《高考1977》有感

我最近观看了电影《高考1977》,对那种时代的精神生活与学习渴望有了颇多的感受。19xx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年。19xx年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xx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我记得影片中,为了争取读大学推荐的机会,那些知青们用扛大包的形式来一决胜负,看谁能拿到推荐表。我看到的是原来那么一个看似柔弱的小根宝,超乎寻常的站了出来,并获得了潘志友、强子等人的强力支持,赢得了比赛,这样一直很自卑的小根宝也第一次收获了自信和希望。

我记得影片中,一个不胫而走的消息让大家苦苦支撑的“死水”局面震动出涟漪——高考制度将于当年恢复,推荐上大学从制度上就此成为了历史。传言、迟疑、猜测、激动??机遇的大门不再是一张薄而沉重的推荐表,而是向每个急于改变命运的知青打开了。8年积聚的清苦生涯,愤怒和痛苦,如积累的火山开始滚动起他们的岩浆。他们隐约感受到,一场社会的变革即将到来。 19xx年高考恢复,带来的是革命,是希望,是中国这个国家转折,并走向兴盛的标志。正如片尾所讲,19xx年12月10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在这一天复苏,“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苏醒了”。

这样的歌声在中华大地唱起来:你的你的不期而至,使顽强的生命有了全新的意义; 你的你的如期而至,让追梦的人们有了登月的天梯;你穿过穿过原野,给干涸的大地多少绿色的希冀;你掠过掠过海天,使澎湃的春潮变成连篇的写意;你是那样不可置信,你又是那样确定无疑,如同天雷在天际滚动。啊!高考1977!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9月,33年以后的今天,又一批拼搏的高三学子结束了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走入了大学的殿堂。大学,这是一个创造和实现梦想的地方。你的未来的塑造和定型由你决定。然而,回想过去,我们不得不感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珍贵,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考19xx》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在每个成长在中国的人来说,在他心中一定会有一定的重量。作为河北的高考大省,就像高中老师所说,生在河北,是一种悲哀。但是对中国那一代人来说,生在中国,是一种悲哀。渴望知识却不能得到,却要分到边疆去革命劳动。或许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坚持心中的那份梦想,并执着追求,是青年人所必须拥有的。

《高考1977》以30多年前恢复高考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在黑龙江插队落户的一群包括来自上海,北京的年轻人如何排除万难赶考,改变命运 ,用选择践行信仰与承诺的故事。

一群在黑龙江农场下乡的上海和北京籍知识青年,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准备参加高考而遭遇各种阻力的故事。他们中有视知青为接班人千方百计阻止他们回城,同时具有父亲情怀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他也是一个对农场怀有深情的退伍老兵,他爱脚下这片土地,也爱这一群年轻人。为了女儿可以牺牲一切的带有“历史问题”和盲目性的知识分子父亲;还有为了承诺放弃回城,为了爱情又假装考试的知青潘志友,还有让人流泪的小根宝等等,他们这一群人在高考的抉择下,生动地演绎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乐悲歌。电影情节很感人,让我们80后感受到了父辈那一代人的奋斗史和感恩史,也仿佛亲身感受到了一代人11年的等待,也体会到了一个沉睡了11年的中华民族的觉醒,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都亲身经历过高考,我们都曾为高考而挑灯夜战,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经历高考,这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真的感谢高考,如果没有高考,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也没有社会的这种公平。正式因为高考,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虽说起跑线有差异),但是这是中国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颇深,也对人生有了很多感悟,那种感悟是写不出来的,电影《高考1977》真的不错,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我们是高考的受益者,不要去怨恨高考反而我们要感谢高考。高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青春有了奋斗的动力,也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坚持的价值。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教育转变的是时代与青春,三十年后的教育转变的应该是社会与文化。在道德沦丧,文化缺失的今天,这样一部影片不愧为抚慰几代人心灵的赞歌。坚持自己的梦想而勇敢的走下去。。。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考19xx》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上周毛概课上我们班集体观看了电影《高考1977》。看完整部影片,我感慨万千。

《高考1977》以19xx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主要讲述一群在东北农场下乡的各地知识青年,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冲破重重阻力参加考试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乐悲歌。“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伟大得多!”影片中的这句话,是对这场变革最好的注解,也是影片的意义所在。我参加过高考,但像影片中下乡青年那样的高考经历却从来没有感受过。影片中的主角们在那个时代的故事,他们的拼搏,他们的精神,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都深刻的震撼着我。

影片最震撼我的一点就是那些下乡青年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当他们知道高考要恢复的时候,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唯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给予他们幸福,于是就像小孩儿渴望糖果那样,疯狂的找寻汲取着知识。他们为了学习,可以熬夜,可以去“偷书”,为了参加高考甚至可以绝食!反观现在的我们,虽然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有优秀的教授讲师来给我们上课,图书馆里有着丰富的图书,我们甚至还有强大的网络资源,但我们却在做什么?上课时我们在玩手机,睡觉,发呆,平时在宿舍就玩游戏,看韩剧。对比他们我真是感到无比的羞愧。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穷孩子,也得靠知识来改变我自己的命运,但我却没有像影片中的主角们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知识的强烈的渴望,导致现在迷失在生活中。不过,我相信现在的迷失只是暂时的,只要我在今后,在今天能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现状和想达成的目标,并为之继续努力下去,相信终能收获成功,收获幸福。

总之,看了《高考1977》,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许,不是为了名与利,而是为了我们的人生,一个充实的人生。所以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让那些投来期盼目光的人们不失望。我们已经有所意识到学习很重要。青春,我们还有时间,伴着朝阳到学校去读书,享受文学的乐趣,然而一旦韶华逝去,我们也许没有了少年时的狂热,到那时,我们也不能反悔,因为青春伴有知识,才更充实。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考19xx》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今年是20xx年,距离回复高考已有36年了。看完了《高考1977》,我觉得我有必要把我的想法写下来,因为它会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没有高考的日子,那些知识青年只是在农村干着普通农民就可以干的事,过着表面上有力内心无激情的活儿。当他们获得可以由农场推荐读大学的机会时,他们内心的涌动,那种渴望走出农场、走向梦想的涌动,让他们振奋万分。从这点我感觉到他们是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还只是小道传出时,一些青年就开始偷书、偷偷学习,当消息正式传到场里时,他们就挑灯夜战,甚至有“罪”在身逃离在外的父亲也要送书为让女儿学习知识,考上理想大学。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想想我们当年也是为了高考挑灯夜战,一遍又一遍的复习,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有着考上理想的大学、为自己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梦想。如今,我们终于如愿进入了大学之门。但是,我们是否明白进入大学究竟是要学到什么,是否给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安排,是否知道该怎样完善自我?高考让我们进入大学,但是我们还是不够清楚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恢复高考,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壮大我国各方面的力量、复兴民族。

我有时就不明白为什么许多同学喜欢白天玩而晚上赶作业到一两点,第二天再睡一上午、为什么上课前五分钟去往教学楼的十字路口很拥堵、为什么早餐要在教室甚至实验室吃。。。。。。虽然有这些习惯的人考试可能考得很好,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是糟糕的,他们如果均衡一下不是更好吗?走进大学,我们肯定要学会不上大学的人学不到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我脑海里不时浮现出那些知情奔跑于车站的镜头,觉得我们就缺少这种力量,这种奔跑于未来梦想的力量。我喜欢那些干每一件喜欢的事都能全心投入直至干完的人,我觉得他们有那种力量,觉得他们以后干什么都会成功。

但是,一个人是否值得我佩服,还有关键的一点——有没有经常关心父母。即便影片中的陈琼恨自己的父亲,但是父亲依然不远千里赶来帮助女儿。其实反映在现实生活也是这样,帮我们走到今天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我们的父母。如今我们是成材了,但是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是需要关心的。我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两周才打一次电话给父母,还只是几分钟,而给自己女朋友的电话却按小时算。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电影《高考19xx》观后感

珍惜时间,活在当下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近日,学院党委组织了全院学生党员观看经典红色电影《高考1977》,观影现场,学生党员们满怀期待早早来到报告厅,等候观看,现场可以说是座无虚席,观完电影展,我感触很深,真的,回首这两年多来自己不知道为何忙而忙着的大学生活,不禁想问问,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样值得吗?

还记得那年是七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脸上无比的自豪与期待,也还记得那年是九月份踏上K112的列车,怀着激动的心以及对未来的一片美好憧憬,掩藏了心中的那一份不舍,我踏上大学的征途,可是转眼间,大学时光已过大半,到底,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在应该是课最多的时候吧,几乎每天都有课,于是乎,嗜睡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往往因为这样,而睡不着。还记得高三那会儿,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后来发现其实只睡三四个小时也能龙腾虎跃,而现在,每天保证八小时正常睡眠,却发现就是睡足十小时依然迷迷糊糊。到底,这是怎么了?

其实,手机是吞噬大多人时间的一大恶魔:或于课上,或于寝室,或于餐厅,甚至于走路,看nba者有之、聊qq者有之、day day cool run者有之??就这样, 一天天过去了,天亮了,我们又睡着了,再然后,我们就毕业了,最后发现在大学里,其实我们一事无成,什么都没有学到。

相比于影片反映出的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在共 产 党的领导下,现在的我们,学习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我们拥有资历雄厚的老师,拥有最先进的科技,这些都是党给予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高兴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能为我们树立榜样的人:他们有些人将自己的时间播种在教室、实验室、图文,他们耐着孤独,忍着寂寞寒窗苦读,掌握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然后走上考研之路,接受更高学府的教育,将自己的人生起点堆砌得更高。

还有些人,将时间投资到各种非专业的技能培训,考取各种资格证件,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荣获各种各样的奖励。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因为他的自身能力绝对能支持他在几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工作。他们才是选择工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考19xx观后感

毫无疑问,高考1977是50后,整整一代人的内心身处最澎湃沧澜的心声,30年前,他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变成了痛苦的“知识青年”,不能再参加高考的“痛”经历了十年时间的磨打,最终降临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时,那已是种迟钝的麻木了。他们丧失城市户籍、中断学业、离开家庭、没有任何财产等最基本的社会身份,……也丧失了最基本的心灵温暖与关爱。

难以忍受的贫苦生活,单调的农业场景,在“战天斗地”“学大寨”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有青春,理想,激情,更有灾难和悲剧。这样的“仅仅能称之为活着的生活”到了19xx年之后,已经堆积了太多的矛盾,人们在茫然中感受着命运的苦难,甚至是绝望。一万多人的农场,就有100多个精神病患者。有跳楼的,有上吊的,有为了饥饿去偷窃去斗殴的,有冒着危险偷偷返回城市的,有连续奸污女知青然后自杀的……他们处在剧烈的地域流走和心灵动荡之中。他们无望地流浪在自己的祖国上,内心充斥着孤独、迷茫、和沉重的伤感,一年,两年,十年,还是永远都是这样?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国家当时的困境?

知识改变命运,对高考的渴望成了当时知识青年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个人的重生也许成为恢复高考真正的意义所在。

它为每个处在黑暗中人带来了曙光,也也给了中华民族带来了“生”的希望。

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时,我的大脑有短时间的空白。

相当感动。深刻体会到剧本里所蕴藏的各种活生生的人性情愫及其深厚、磅礴之气韵,尤其放在1977那样一个局势动荡、人性复苏的年代,实在不得不叫人叹为观止。这部电影太好了。

19xx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xx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红色电影《高考19xx》观后感

红色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为自己而活

看完《高考1977》,感受颇多,心里的感觉,很复杂。既为主人公的经历而难受,也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高兴。

该片以当年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北大荒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当时北大荒某农场一批上海、北京等知识,克服以种种困难挫折,终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xx年第一届高考考试。他们的经历让我感叹,但更多的是一种感触。

珍惜学习机会

知识就是力量,人可以无力,但不能无知。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得多,它把知识还给了人民,因为我们的民族需要更多有知识的人去完成被无知所耽误的世界。

与主人公们相比,我们幸运的多,不用等,不用盼,高考机会就在那里,可是,他们历经十一年的艰难困苦,却只为等来这么一个机会。然而与他们相比,我们又可怜很多,虽然时间磨灭了他们的激情,可是他们守候的梦想却依旧那么鲜活,而我们,我们自己的梦想又在何方?我们是否有过梦想,即使有过,又是否坚持至今?

我想,对知识的渴望就是支撑他们坚守自己梦想的动力吧。为了学习,他们可以去偷书;为了学习,他们可以去扛300多斤的麻袋;为了学习,他们可以抵抗压力而绝食;为了学习,他们可以从家里千里迢迢到黑龙江??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有学校,有图书馆,有网络设备??与他们相比,我们优越得多, 然而,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只是一味的被动、玩乐,老师让干什么才干什么,从没有因为对知识的渴求而去主动学习。我们身上缺乏的,正是他们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我想,这也是整个社会所缺乏的吧。

然而,无知是最可怕的,也是最要不得的。无知的人民无法生存于社会之群,同样,无知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面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状态,我们必须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我们的国家也必须做一个有知识的国家。我们的国 - 1 -

家已经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无论是上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我们都应该如此。至此,才不会枉费国家的期望和我们的生命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高考19xx》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概念中,总认为高考是在每年夏天举行的。而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次高考,一次中断了12年的高考,一次足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于19xx年的寒冬时节举行。

电影《高考1977》就是以19xx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叙述了在黑龙江插队落户的一群年轻人如何排除万难赶考,改变命运的故事。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观赏中,我的心被牢牢抓紧,并被深深感动着,多少次为影片中的友情、亲情与爱情而流泪。

在该影片中,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小根宝。这是一个社会大背景下的一个小人物,而这样一个小人物往往能折射出一代人的形象。

小根宝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论资排辈也好,凭政治和劳动表现也罢,推荐上大学横竖都轮不到他,除了玩命一搏,别无选择。而来自上海的知青强子向北京知青老皮送烟酒,是为了拉关系搞平衡,这是典型的“推荐政治学”行为。所以,当小根宝颤巍巍地背起三百斤的麻袋,我顿时百感交集,禁不住潸然泪下,小根宝的扛大包是用生命对“推荐政治学”的血泪控诉!但他成功了,他最终凭借着非凡的“勇气”获得了上大学的名额。

还有那一大批坐着拖拉机前往赴考的考生们,都足以震撼每一个老知青的心,震撼每一个当代青年的心。虽然那是一个缺乏知识的年代,但无疑的是,人们需要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19xx年的高考就是一段知青求知的光辉历史,改变了个人命运!

然而,它的意义也进而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其实,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没有19xx年的恢复高考,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和祖国日益发展的今天。

1977是中国十年桎梏的结束, 1977是中国改革曙光的升起。

电影《高考1977》除了给共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寻找那时的回忆外,其实也更给80后、90后的我们一个体验生命的机会。因为,高考1977后,我们会有属于我们的高考2009,我们无法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体悟那个时代、那代人的精神,记住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从而真心地去学会更加珍惜和把握今日的机遇。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