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江门五邑地区是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虽不及一些历史名城那般气势恢宏、人杰地灵,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也足够使这个城市散发出不一样的独特的魅力了,如开平碉楼、崖门炮台、新会的小鸟天堂等,不同的名胜和古迹,彷佛在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在来江门上大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却并未好好体验过这些。这次借着近代史写论文的机会,我来到了位于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了实地的参观调查,对这位近代史的著名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经过一个小时的公车路程,我来到了位于凤山脚下的村庄,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下了车按照指示牌直走,不多久就来到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门前,砌上红砖的墙顶上就有一个黑色的牌匾,上面刻着金色的漆字——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穿过纪念馆的大门是一个摆放特色纪念品和梁启超家族相关书籍的地方的大厅,里面还有一个小放映室,在不知疲倦地给游人播放着关于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过了这个大厅,才来到了真正的纪念馆,这是一个分为两部分的建筑群,左边砖瓦木结构,岭南民居建筑样式的毗连的几间青灰色房屋就是梁启超的故居,右边是一栋白色西洋式的两层小楼,是由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晚清岭南侨乡的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的风格,即梁启超纪念馆。在故居和纪念馆之间有一个场院,中间伫立着梁启超先生的铜像,铜像后是一条爬满了禾雀花的长廊,连接着故居和纪念馆这两个建筑,可惜不是花期,没看到禾雀花盛开的美景。铜像后面远处的凤山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凌云塔(熊子塔)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历史风云的沧桑变幻。

故居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青砖土瓦平房,由居室、长廊和怡堂书室组成。一进门右边就是厨房,旁边有阶梯通往阁亭,据说可以远眺崖海风光,但前面挂了个止步的牌子,便只好作罢。然后是饭厅和会客厅,会客厅的正堂上是一对民国青天大花瓶,这是厅堂摆设的习俗,墙上挂着金木雕彩瓷画的八仙图。会客厅的左边是北耳房,是梁启超父母的卧房,右边是南耳房,是梁启超休息的地方。两间卧房里都还摆放着古老的床具、梳妆台、衣柜等家具,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时空中。穿过居室经过一个回廊,右转,就来到了怡堂书室。怡堂书室是梁启超诞生和少年启蒙读书的地方,也是梁启超父亲教书的地方。沉重的木门和古老却精致的窗雕彷佛在解说着一位伟人的心路历程,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沧桑与辉煌。

…… …… 余下全文

篇二 :《梁启超传》读后感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奈的是,其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这是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不曾也无法看到的。感谢解玺璋这本《梁启超传》,带领我们走进梁启超,并对梁启超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就个人观点而言,解玺璋尽管在极力客观的向读者们介绍梁启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为梁启超辩解的文字,大概是因为解玺璋对梁启超始终怀着敬佩的情愫所导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时间,终于将《梁启超传》上下卷给读完,纵观梁启超生平,个人认为,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开启民智,然而其本身却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为),以至于在政治立场上,几番变动,尽管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思索与分析,但是终将因为自身的对人的了解对人性的分析不够,导致几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与失败,梁启超对于学术而言,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几乎是惨败的,而且败得彻底,但是他对于中国近现代,国家的发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是近代国民思想解放启蒙的先驱。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对于政治立场,具有极强的的妥协性,总是期望于当权者,能够舍弃自身的利益,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岂不可笑。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游梁启超纪念馆

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0##第二学期

       班级  数学111

姓名  刘金铭

学号  110015


瞻仰伟人风采寻先辈足迹

                         ——参观梁启超纪念馆

1.    梁启超纪念馆简介

2007814102717298梁启超天津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坐落于河北区民族路上。故居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饮冰室”为浅灰色二层小楼,建于 1924年。正是这两幢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民居,将这位文化巨擘与津沽大地连在了一起。

梁启超饮冰书斋.jpg今天的梁启超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安静地守在游人如织的海河之畔,院落中央矗立着梁启超手握书卷、低颌沉思的坐像。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副馆长崔立文告诉记者,这座依托梁启超天津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原址建造的纪念馆,自20##年向社会开放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

“梁家人称故居为‘老楼’,称‘饮冰室’书斋为‘新楼’。两楼建筑面积共计2000多平方米。” 崔立文说,自1915年举家迁居于此,至1929年病逝,梁启超在此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4年时光。

123.jpg“老楼” 现辟为展室,展览主题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从少年苦读、戊戌变法到鼓吹君主立宪、反袁护国、文化巨擘、寓居津门六方面介绍了梁启超的传奇一生;书斋“饮冰室”则通过百余件家具、用品还原了梁启超当年工作、生活的场景,其中最为抢眼的是四壁落地大书柜中摆放着的3470多种、4万余册藏书。

“‘饮冰’二字,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梁启超用此表达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焦灼。”据崔立文介绍,梁启超在此完成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及《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等一批学术巨著。

…… …… 余下全文

篇四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

“其室名冰,其人犹热”(名人故居)

武 歆

《 人民日报 》( 20xx年06月16日 24 版)

喜欢读书的人或是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梁启超的。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经那样激荡着清末民初的中国大地,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声疾呼、每一次行走,都成为当时万众瞩目的事情。

一个并非节假日的上午。忽而天空阴暗,忽而阳光呈现;忽而有凉风吹来,忽而又闷热气滞。当我站在天津的民族路上梁启超故居门前时,天空完全阴沉了下来,顿时凉风阵阵。如此怪异的天气,似乎冥冥之中就像梁启超跌宕起伏的人生那样漂浮不定。

早上九点钟,街上没有行人。故居坐落的意式风情街,那是属于夜晚的啤酒的天堂。当夜幕褪去,白昼来临时,那里安然肃静,故居门前的碎石小路上整洁干净,迷蒙之中似乎看见宽宽额头的梁启超正从街上散步回来……那一刻我莫名地激动起来,就像跟随在他的身后,走进了已经存在百年的故居。

梁启超的故居大气、孤傲,两座白色的小楼分居大院的左右。手握书卷、颔首沉思的梁启超的坐像,位居庭院的中央。

1

19xx年,从日本回国的梁启超,购买了天津意大利租界西马路上的一片空地,他自己亲自设计图纸,两年后的19xx年,终于建成了意式风格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故居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的高台阶,梁家后人称其为“老楼”。十年后,也就是19xx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的小楼才姗姗建成,这座小楼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书斋“饮冰室”——梁家后人称其为“新楼”。这两幢小楼,从19xx年梁启超举家全部迁移到此,直到他19xx年病逝,梁启超在这里住了十四年,他后期的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撰写的。

当然要先看“饮冰室”。因为梁启超的一生,在政治活动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的状况下,他的一千四百万字的著述,基本上都是在“饮冰室”完成的。这座造型别致、典雅的浅灰色两层小洋楼,首层为其书房,二楼是卧室和会客室。“饮冰”二字,语出《庄子·人世间》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梁启超以此表达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焦灼。台湾诗人余光中来梁启超故居参观时,留下一句话“其室名冰,其人犹热”,确是恰如其分。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参观五邑华侨博物馆有感

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引发对新会改革开放发展的感悟

新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南粤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新会人杰璀璨,风光迤逦,我深感作为一个新会人的荣耀和自豪。

新会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依托临近港澳,背靠中国大陆,南对南中国海的绝佳的优越地理位置,加上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对新会发展的支持。新会正成为南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亮。

大一开学初期,我们就参观了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新会作为五邑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引领着五邑地区的发展。华侨博物馆在讲述五邑华侨自清末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拼搏奋斗史。其中,第五馆讲述的是五邑新篇,主要是讲述20世纪xx年代末以来之改革开放,侨务政策的落实与创新,推动五邑华侨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国际移民新潮在五邑侨乡涌现,源源不断的新移民为海外传统迁入注入了强劲活力,更扩展了海外五邑移民的分布范围。五邑海外乡亲秉承邑侨情系桑梓之优秀传统,与侨乡形成了超越以往的紧密联系:慈善事业的重教兴学、济困助医促侨乡社会和谐发展;实业投资的范围、层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寻根续缘,增加了海外五邑后裔的血脉和文化亲情。五邑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成为文明、富裕新桥乡建设的生力军,受到侨乡民众的赞许和褒奖。对此,我不禁感叹,五邑华侨们的丰功伟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新会人民会堂举办了新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片展,我记得当时许多市民都前去观看,我也和家人一起去观看。

冈州广场在xx年前是什么样子?以前晒谷场上用什么工具去除稻谷中的杂物?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展出的图片能找到答案,图片展中的“影像回眸”部分让不少市民驻足,一些大人还指着图片向小孩讲述昔日的故事;同样,反映新会在新时期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图片也让我们赞叹不已。xx年来新会的变化真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通过参观图片了解新会各行各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成就,自己为新会xx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一)

  ”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术研究和写作的地方。楼内居室九间,均恢复了当年的场景。一进门是大过厅,左边墙上挂着一米高的蔡锷画像。再进去是书房和客厅。书房里摆满了书柜,客厅里陈列着菲律宾客人赠送给梁启超的蜥蜴标本以及鸵鸟蛋等复制品。二楼是梁启超的卧室、餐厅等。

据介绍,梁启超纪念馆里一百多件家具都是按当年的陈设原汁原味复制的,并根据梁启超后代反复回忆进行布置的,力求贴近当年原貌。纪念馆大院中央竖立着一尊梁启超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由原籍新会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敦厚父子设计,铜像栩栩如生,再现了梁启超年青时朝气蓬勃的风采。

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占地2500平方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饮冰指主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改革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19xx年在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归过后,于19xx年定居天津,20xx年10月在梁启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由两部分组成

展览设在“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图、文、物并貌,内容丰富。

复原书斋“饮冰室”“饮冰室”为两层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一楼为梁启超工作区。书房为主题。二楼是梁启超生活区。室内陈设中西相兼,融华夏书香与西洋气魄为一体。这是梁启超最后两年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辛稼轩年谱》(未完)等著名文章的诞生地。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 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20xx年5月1日上午,天津市旅游局、区旅游局联合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院内举办授牌仪式,授予天津粱启超纪念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牌。市旅游局局长佘清文、副局长金铁林,区领导薛新立,孙晓军、王立、于连会、郑全喜出席。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20xx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百年前,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的勇士们。

20xx年秋天参加党日活动,连下了几日的雨,天公作美,雨停了,我们有幸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即俗称的红楼。

下车之后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立在我们面前。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 登记取票后,我们先找到了入口,通过安检,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 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

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展厅主题为“晚晴中国”。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我们的身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开银行、办工厂、设教堂,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列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偌大的中国被瓜分。大清王朝已垂暮,丧权辱国,日盛一日,社会动荡,民生维艰。再往里走,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任务都有蜡像做成,栩栩如生。列强们在谈判桌的一端,趾高气昂。满清政府的官员在谈判桌的另一头,对中国即将被瓜分的现实无能为力。整幅蜡像画面高度还原了当年谈判现场的情况。在一旁的展览墙上还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况。再往前走,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介绍。有一首谭嗣同的诗刻在了墙上。那是他的“有感”。他写于1896年的。后一句中他悲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让我们穿越了百年,感受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的迷惘与悲叹。而甲午一战更是让中国人颜面尽丧。堂堂泱泱大中华,竟被我们一直以来看不起的东海近邻,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击得节节败退。中华就此彻底沉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