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认真读了朱永新编着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感触很深,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引言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虽说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总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宽广、有正义感充满爱心”,使每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每一天,过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平平淡淡过一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能够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怨无悔。

教育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根据学科特点,我要做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了解体育与健身的理论知识,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几种健身娱乐的技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虚心学习,勤于反思,注重积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那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为我们用来更好的因材施教,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后感

读 书 得

体 会

1 心

《生命的旅行》读后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是一个太过沉重和深奥的话题。但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前蹦床世界冠军丹·米尔曼告诉我们:生命,犹如一场旅行…….

在本书中,作者用直觉般的深邃洞察力化解了50个来自真实世界的难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了有关工作、生活、精神修炼、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重大生命议题。丹·米尔曼认为,每个人都是生命旅途的行者,经历如同沿途的风景,他启迪人们抱持对理性和信念的热情,信任自己的生命历程,重视行动的力量和活在当下的态度,并由此提出了25条生命法则,指引我们迈上更快乐、更丰盈、更富意义的生活。

生命的法则不是一套刻板的公式,而是富有弹性的生活提示,是激发内心潜能的力量源泉。书中有真实普遍的人生难题、充满智慧的人生觉醒、整齐划一的结构编排,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更是一本摆脱迷茫和痛苦、提升生命品质的人生自助书。

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我们永远无法回头。在这场或短暂或漫长的旅行中,因心之所求各异,眼前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一路上,有风有雨,茫茫人海,我们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与何人相遇。彼此是擦肩而过的缘分,又或者可以相依相伴,这一切的一切没有谁会提前预知。

穿过时光,我们一直在路上,风风雨雨磨砺着生命。在这条无法返程的旅途上,很多的错与对,已经模糊,难以界定。曾经的诺言早已随风飘逝,尝过的醇香甜蜜,品过的痛彻心扉,细碎的散落在生命里。

曾经凭着年少时的懵懂与莽撞,青春时的无畏与豪气,一路大步向前。在生命的旅程中浮浮沉沉,收获了许多,也遗失了许多。尘霜满面,心渐沧桑,当一波波伤痛袭来,幸好珍藏于心的点点暖意,化为暗夜微光,驱散尘世薄凉。 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我们注定无法回头。一路上,人来人往,光阴似箭。很多时候还来不及看清楚,更别说用心去好好把握,那一段路程早已匆匆而过。浮华之世,越来越多的欲望膨胀带来众生的浮躁纷杂。心之偏离,岔路必多,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

《教《《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教师如何 从教已有8年之久了,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都与学生沟通不好有关系,有时内心是好意但是表达出来给学生感受是不好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育人,轻视说教。蓝衣的故事,姜老师提到了一个叫“蓝衣”的姑娘。名字很美,外表看上去是一个很柔静的女孩儿,不和别人交流,上课回答问题细若蚊声,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原本秀丽清澈的双眼,失去了光芒,徒增了几丝邋遢。姜老师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发现了她文笔很唯美,对生活很悲观:“如果生成为一种苦难,不如归去归去”。姜老师周记上和孩子进行了交流,我想是这句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丫头,你的文字真细腻,让我有一种共鸣感。后来姜老师并没有谈她悲观绝望的话语,而是用周记和她交流了几个星期,后来孩子主动找老师和老师进行了长谈,老师也慢慢了解了孩子悲观情愫的原因。他妈妈去世了,她的额头上有个大大的胎记。所以她自卑,她怕别人看她的眼神,决绝和别人交往。你听姜老师这样说的:“傻孩子,想要避免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出现受伤害的机会,但不是你这样的拒绝交流。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让同学们看到它,不要遮掩,因为这是最疼爱你的妈妈在你的额头留下的绘画。”后来蓝衣慢慢的开朗起来,融入到班级中。想到这里我想到我们班级中的小村。他很白净,高个子,戴眼镜,走路低着头,左右摇晃,上课你如果提问他会很惊,特别的不自信。去年临近放假的周五,语文老师告诉我

他哭了。我就把他叫到教室外询问情况。原来他和其他四名同学打雪仗,在玩的过程中,和同学有了摩擦。我当时是这样想的男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也很正常,我就把其他同学找过来,他们四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的给他道歉。但是他是低着头,不停的抹眼泪,就是不接受同学们的道歉。我当时想怎么这么矫情啊,那四个学生已经让我狠狠的批了,你们以后还是同学,这点事情不用这么较真吧。但是看着他那么难以自已。后来我把他带到史地教室和他开始长谈。整整一个下午我也了解了他的过往,他自卑是有原因的,他给我看了他的肚皮,惨不忍睹,原来他在四五岁的时候被狮子袭击过,一直有阴影……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最应该重视的不是教而是育,这个育字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要本着爱而不溺,碰而不伤,痛并能思,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原则。他们很敏感又很脆弱,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年人。在面对他们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时,我们玩玩不可将其随意化,简单化,甚至避重就轻,故意化大为小,化小为零,那样不但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读《与智者同行》有感

—————胡琳 《与智者同行》是一本读书笔记。作者自称喜欢以美食家的态度来读书,既挑剔,又敏感;既冷静,又狂热;既如饥似渴,又精益求精。在他看来,好书是智者妙手烹饪出的人类精神大餐。因此,他站在现代文人的角度,开列了一份书目,以期能构成我们精神生活里的一项小小的“菜蓝子工程”。

读书常常能使人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一种散步的状态。手中随随意意地握着一卷好书,从从容容漫步,或走或停,可行可止,只有对话──与智者心的或灵意的对话。

要想远离那些尘嚣的喧闹,逃离躲避不是办法,只有真正做到一个始终保持纯真本性的人,行事光明磊落,生活情趣要清淡,心态乐观积极,快乐珍惜生活,摒弃邪恶不端之念,心理健康平和,满足已经拥有的幸福,时刻注意自省,反思自己,正如佛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此这般,我想那些充满世俗的躁动和飘忽不定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远离。

书中说到:人之所以烦恼橫生,对人生困惑茫然,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相。所以有人说:诚信是第一财富,智慧是第一生命。本书中的智者名言,以感悟的方式发掘浅显故事中蕴

涵的有关哲理,来帮助读者朋友修心养性,提升智慧,做一个生活中的智者,拥有快乐的人生。

总之,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只能按自己的心性来寻求答案,对《与智者同行》这部集大成的优秀著作理解还很肤浅,一知半解,不得要领,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咀嚼,使自己的人生逐渐丰满美好,从而铸就智慧人生,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

…… …… 余下全文

篇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我认为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与其它教育类的书有着很大的不同,书中有很多实例,并不是枯燥的纯理论,通俗易懂,他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有些就好像是小时候的自己经历过或者看到过,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这还未初出茅庐的师范生提前了解中小学生成长、学习中的问题,让我对于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信心倍增。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著。尽管苏霍姆林斯基已逝去近四十年了,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当今的我们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七十五条中写到:“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要求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付出爱。

1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就提出爱的教育的思想,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第一要素就是爱,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得有慈善的爱心,能爱、会爱,借助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学生再不成熟、不懂事,都有着自己的感情与尊严,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教师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3000

读后感

“Yes,Sir!”、“No,Sir!”是我们看美国军营大片时经常听到的,其回答时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士兵们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这与《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表达的自我负责、勇于担当、不找借口、全力执行等理念不谋而合。“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正因为如此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借口掩饰的是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掩饰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掩饰的是我们不敢对自己负责。当我们没有勇气告诉别人我不行,也不愿听到别人说自己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会去找原因,用它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引到看似符合变化逻辑的轨道上,于是,就有了“借口”,这个得以让我们脱身的金蝉。

借口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它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对待“借口”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坚决的摒弃。通过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责任是做事的根本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能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是个神圣的字眼,它不是轻佻随意的承诺,而是人们立下的誓言,付诸的行动。社会中有一张隐形的关系网络将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责任要去承担。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种责任。就工作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竭尽全力去完成,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为集体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开拓进取,永无止境,是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对集体的一种责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 …… 余下全文

篇七 :各种文章的读后感

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

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

读 《格列佛游记》有感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文档

《现代教师读本》读后感

宋衍军

教师文化底蕴的丰厚离不开超功力的阅读。《现代教师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不多得的文本:它广博、丰富,充满着精神高贵和优雅的魅力。其中的文章读后,别开生面,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特别是关于爱的教育的阐述,深受启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人活得就不像个人,爱使教育成为真善美的乌托邦,爱使学校成为真实的人的学校。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人是神。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追求成为“神”。 爱,是人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如果丧失人性,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世上的任何知识都将是无用的。 教育工作,可以作为一种职业,也可以做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既然选择了,就应当珍惜她,认真对待她。如果你轻视他,如果你放纵她,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俗话说的好,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作为教师不能误人子弟。你一时的懒散,放纵,耽误的是学生的一生,罪过大了。

现在教育这个职业,就像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想进来是为了谋求一工作;想出去,是感觉不到职业的优越感,这山看着那山高,思绪不定,思想不稳,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工作,爱与不爱,只要继续从事这项工作,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工作,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如果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惊讶。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他,漫长的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衣裳,针芒在身。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