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一、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讨论课。

(一)课堂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按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有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前后桌的4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规模小,发言充分,使同学能更多地参与讨论。

2.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或大组讨论,人数多,能集思广益;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直接了解学生情况;讨论也容易深入,师生间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二)课堂讨论的类型

课堂讨论,按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事先,可让同学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双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对自己的观点考虑成熟,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又因辩论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它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学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节之后,开展“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短小演讲。但这种讨论形式对学生各方面要求比较高。

3.对话式讨论

针对讨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阐明观点,以达到沟通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这种讨论的特点是突出对话,大家有问有答,平等交流。例如,“情趣与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何,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吗?”“通过学习,你准备今后如何拓展你的兴趣?”这种形式的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思想交流,是对知识单向传递观念的突破。

…… …… 余下全文

篇二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文成少体校 李莉

如果说课本是学生考试的根本,那么课程标准就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根本了。都知道考试题千变万化也离不开课本,那么教学的方式手段千变万化也不应离开课标,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然而我这个教师对课标的了解却远不及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要不是这次参加本期研修班的学习,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出新课程标准来仔细研读呢!

我原本以为写读后感要比写一篇论文要容易的多,就打算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完后一气呵成就写完读后感。可是真正将它读过一遍我才发现,这个课标远不是一般的文章,不将它读三遍以上,是很难对其主要内容和理念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的。于是我就静下了心,借助《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在业余的一些零散时间里,见缝插针地又将新课标读了几遍,终于使我对思品新课程及其标准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前言”部分及我的认识

新课标制定的背景,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从这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改革即使试图解决旧的思品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一问题的。例如旧的思品教育更多地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发来,而未能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新的思品课标就是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两方面出发,这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思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这一定位又突出体现了新课程为了学生发展的一面,与以前的课标相比,思想性和综合性是多继承,有发展,而人文性和实践性则是发展重于继承。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吧,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都是关注那些被规定的、非个体化的、与宏大主题相关联的问教育题和价值,而西方文化却时常关注一些个体的,很细小的问题和价值。所以这种差异体现在两种理念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而这次新的课程理念体现出了课程设计者已经吸收了许多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从以前关注整个社会的需要到现在开始关注学生怎样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三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公刘中学 杨瑞娟

课程标准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根本。借助这次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认真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对思品新课程及其标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本次新课标的制定,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总之新的课程理念从以前关注整个社会的需要到现在开始关注学生怎样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构成了德育内容框架和体系。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种融合不是知识点的硬性接合与拼凑,而是从中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他们生活中所实际遇到的问题。这样,教材与学生之间是以实际生活为联系的媒介或桥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话语为沟通媒介

新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品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形成、树立、增强)引导学生(遵守、追求、弘扬、树立、)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新课程的分类目标为从高到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

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一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坚持教学联系实际。二要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三要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小学品德教学拓新》读后感

读《小学品德教学拓新》有感

沈一小 李佳盛

《小学品德教学拓新》是一本很实在的书。实在地描述着学生的生活状况,实在地回顾了原有的思想品德课的优点与不足,实在地对现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一些探索……读后让人想起了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想起了几年来走进新课程的艰难,也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始,我们接触到了“体验式教学”,接触到了“建构主义”,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建构。我们讲团结合作,就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出团结合作的重要。我们讲我为家庭添欢乐,就让孩子们找来了反映自己成长的小故事,小物品,让孩子们在自己父母讲述的故事里品味家庭的温暖,感悟自己的责任。

课堂上有着学生的笑声,也有感动的泪水。可以说,我们没有一味地灌输,没有一言堂,我们总在努力尝试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那些优秀的品质,自愿学习它们,并且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现在看来,我们当初走的路应该就是《小学品德教学拓新》中提到的,“内化性”的道德教育,我们要力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顺应、接受,并被我们同化,让学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体谅、顺从。

这似乎很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儒家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那么要“仁”就要忠、恕、悌、智、勇、恭、宽……这些思想都是在趋于和谐,劝人向善,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美德,但是我们在教授这些美德的时候,似乎忽视了一点,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求,而这是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十分重要的,所以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因为我们原来的教学并非一味地灌输,所以一开始从内心深处来讲,真的没有感觉新课程和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新学期开始了,我还是使用着那些方法,开始教授这本品德与生活教材,自己感觉变化的只是教材的内容。 过去的教材呈现的都是一种种优秀的品质,用事例来说明优秀品质的重要,而今,教材呈现的是生活,于是我努力的去设计活动,想让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从而知道在具体生活中该怎样做。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学习张爱平老师“如何创新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感

学习张爱平老师“如何创新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感

国培

最近我参加了国培长沙市班主任远程培训,听了张爱平老师的“如何创新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题讲座后,深有感慨。

是的,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场所,而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当今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等各种不同的背景,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特别注意一个方面,那就是重视家访,深入学生家庭,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对症下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成功的几个例子。

19xx年我接任我们学校一个初三班96班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个叫做贺俊娟的学生,听说学习成绩中上,但到初三时,硬是不想读书了,但其他学生报到时她也来了,我多次问其原因,她就是不说。为了了解她不想读书的原因,我决定去她家看看,与她父母沟通沟通,结果到她家一看,我才明白她不读书的原因:交不起学杂费,因为当时还不是免除学杂费的时候。我和她父母及她一起探讨理想前途问题,劝她克服暂时的困难,一定要完成学业,并替她交了学杂费,还给她买了新衣服和新鞋。我的思想教育和我的行动感化了她,她重新回到了学校,而且学习更加用功,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只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她选择了读职校,在我的继续鼓励和帮助下,她圆满地完成了学业,进入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现在成了一名高管。

送走96班后,我继续接任了一个初三班105班,在我了解情况时,知道了一个叫谢庆淋的男生有一点小偷小摸的问题。我找他谈过话,要他改掉这个毛病,并对他进行品德修养的教育。但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时,他的毛病又犯了,偷偷拿走了初一一个学生文具盒里的多支钢笔(当时考试时是初三和初一混坐)。我当时也不敢肯定是他,于是在班里说“如果谁借了这个学生的钢笔不记得还的话,可以悄悄还给她或者给我,由我去还给那个学生”。不久,他悄悄地把笔给了我,承认是他偷的,没有经过那个女生同意,而且很不好意思地跟我承诺,保证以后不再犯了。为了帮他彻底改掉这个毛病,我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离婚走了,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无暇照顾和教育他,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症下药地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从各方面关心他,给他温暖,给他母爱。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真的彻底改掉了这个毛病,初中毕业后学了厨师,有了稳定的收入。他父亲说“贺老师,真的谢谢你,使我儿子走上了正路”。

…… …… 余下全文

篇六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课读书笔记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课读书笔记

2010-03-19 11:26:12 来源:左江日报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课读书笔记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课读书笔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积累、拓展知识,提高学

习效率。指导学生做好思想品德课读书笔记也是如此。

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注意事项

课前,指导学生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注意圈点勾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课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做笔记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因为笔记的使用价值很大,将来的复习要靠它。课后鼓励学生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如果老师讲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的,尤其是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或害怕老师认为“自己笨”就不问了,一定要再问老师,刨根问底,直到明白为止。因为老师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学生。还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品德课

读书笔记要特别注意做好疑难问题、易混问题、做错问题的记录,以便集中处理和反复训练。

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

标号法。就是学生在浏览教材时把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表述概念、原理的关键词、句以及重点、难点用统一符号圈点、勾划、标

记的笔记方法。这种方法简单醒目、能直接唤起注意的标号,既记录了浏览教材的初步收获,也为细读教材作了提示。

批注法。就是学生细读教材时在书页的“天头地边”空白处对所学知识写眉批、做评注的笔记方法。这种笔记方法鲜明地表示出读者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看法:或肯定,或纠谬,或质疑,或补充。在书页的眉头行间顺手写下的批注要精炼、简要,富有特色。中肯的眉批和得当的评注,一方面保留了学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或一闪而过的微妙灵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做笔记习惯,提高了学生

的思考能力、审读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与感想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与感想

思想品德这一课程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俗话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思想品德这一课程的教育在整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套教材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优秀的品德素质。知识方面有: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等;能力方面有: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等;情感方面有热爱生命、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下面,我主要就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谈谈我对教材的感受。

八年级上册教材主要是围绕交往合作这一主题,遵循由近到远(如从亲人到朋友到网络)、由浅到深(如从交往的对象深入到具体方法)的逻辑来安排,同时,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朋友通天下》和《交往艺术新思维》四个单元。主要对我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的具体方法这两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与周围亲人、朋友、老师等亲密关系,同时学会与之正确的相处之道。

在本册中,我最喜欢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本课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三小课。着重围绕“人际关系”介绍了几种比较重要的交往方法,如宽容。

在我们生活中,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所以,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教育。本人也一直觉得“宽容”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品德之一,学会了宽容,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让学生们了解宽容,教会他们宽容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宽容,本课还介绍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等交往的“良方”,我将会和他们一同深入学习并实践。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摩初中社会思品课有感

观摩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感

通过观摩学校优秀老师的课收获了很多的东西,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课堂都凸显了新课改的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运用展示教师博客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采用情景剧,并层层设问,让原本仅存于教材的理论,回归到现实;通过新颖的讨论方式,让学生走出座位实地讨论,使得原本浮于形式的讨论变的更高效。注重情感的落实和知识的时效性,社会学科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更是一门必修的功能性学科。

二、教师都展示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教学也别具风格。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了很多开放性问题,如《我国的分配制度——从分苹果说起》一课中,教师设计8个苹果分给全班同学,“那么,你觉得怎么分最体现公平?”此类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对此都能各抒已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可以切身体会到,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完全能做到师生配合融洽。几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即别具风格,也不乏共同点,如:

1、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第二位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博客展示,小组活动,讨论,知识竞赛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2.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每一堂精彩的课都流畅自然,没有造作的表演痕迹。

3.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后盾,学生回答各异,教师灵活引导,课堂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了做人。

4.善于引导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