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读龙应台的文章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莎士比亚也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足见阅读的重要性。

现代的阅读大概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我的阅读更像是一份大烩菜,办公桌上的教育故事,枕头边上的心灵鸡汤,微信、微博上分享的经典美文,晚上睡觉时听得“懒人听书”等等都让我和阅读密不可分。阅读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幸福而简单的编织着我的生活。

龙应台,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从万丈豪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的《野火集》、到笔法细腻的亲人之间不舍与眷恋的《目送》,再到和十八岁儿子做朋友的《亲爱的安德烈》,她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思考。今天我摘录了一段文字,是龙应台说给21岁儿子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已经当了老师,工作已经选择了我,我别无选择,不过我还是相当乐观的,我努力使我的工作变得有意义,作为班主任,我并不认为我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我很感谢他们,感谢让我陪他们走过人生中一段最重要的旅程。我们的时

光不是平行的,而是交融在一起。所以,我们得齐心协力让这段时光变得美好而有意义。

龙应台人生三书中的《孩子你慢慢来》要特别推荐给大家,因为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其实早在之前,我就开始喜欢龙应台。

喜欢她犀利的文笔,喜欢她独到的见解,喜欢她特别的性格。尤其是那本《野火集》让我简直沉迷得可以抛掉生活中其他的繁琐之事。

后来,也就是今年,听说了那“人生三书”。

看过那三本书的人都无不大呼:这不像龙应台了!更甚者说——这根本不是龙应台了!

真有那么夸张?我在跃跃欲试和满心疑惑的交错心情下,买了那三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这三本书,让我认识了全新的龙应台。她作为一位母亲,亦作为一个女儿,有着温柔如同月光般的情怀,有着强烈如焰火般的保护欲——总而言之,两个字——有爱。

有了这个读起来神圣的不可亵渎实际许多人只是把之当成廉价商品而不屑一顾的神奇的东西,风格、文笔、情感,怎么会不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其中,我最想谈的其实是《目送》。

但既然让谈《亲爱的安德烈》,那就谈谈吧。

——前言 这本书相比之下挺“特别”。

第一,它的题目直呼人名,只要稍微想想就能了解到,这本书,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的。一目了然,不是龙应台的风格。而且“三书”中的另外两本,也不如这般直白。

第二,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龙应台与安德烈合著。看到这几个字时我或

多或少有点生气。我是来看龙应台的截然不同的,而不是来看安德烈相比之下要稚嫩好些的文字。

没错,最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母子俩你来我往,谈未来谈现在谈政治谈历史谈伟人谈平民,能有什么看点?

当然,这只是我初看时的想法。

看这本书,老师是要求做读书笔记的,一本书至少十篇,每篇至少三百字。 初时,说实话,我真的抱着点凑字数的心理。虽然我知道,被动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对自己而言并无多少用。

但当页数如鸽子的羽毛一片片翻过,我似乎渐渐地,依稀地,看到了这本书的肉体——它真正的,矫情点说,它的精髓(我觉得精髓这个词不是很好,不能美丽地将那个真正我想说的词——虽然我想不出——体现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推荐《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 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作者------龙应台。 19xx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6]

19xx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6]

7] 19xx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6]

19xx年回台湾,19xx年,龙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个月内印刷24次,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19xx年代对台湾民主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余光中称其为“龙卷风”。同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震动台湾文坛。而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她的杂文针砭时弊,切中民意。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

19xx年,应台北市长马英九邀请,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20xx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9]

主要作品: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话可谈”。在20xx年,龙应台恢复到个人的生活中,可等龙应台想要再去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安德烈已经18岁了,[5]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她的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和他对坐在餐桌前,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传讯。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 [6]她觉得, 一个18岁的孩子跟母亲之间,和14岁的孩子是不同的。第一,他不愿意让你拥抱他;第二,他离你远远的;第三,你的出现让他很丢脸、尴尬;第四,他跟你不愿意在任何一个时间同时出现。 [5]当时龙应台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就这么下去,两个人最后渐行渐远;第二个选择就是,龙应台觉得得做些事情来重新认识一个18岁的人。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她说:“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6]所以龙应台去找安德烈,问他愿不愿意跟她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彼此。这一写就是三年,后来集结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5]

…… …… 余下全文

篇四 :放下匆忙,和孩子一起慢慢来——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放下匆忙,和孩子一起慢慢来——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情,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将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段话,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封面上的一段话,慢慢的读来,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 本书是作者在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她用自己的爱与理智抚育这两个上天送给自己作为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他们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读完全书,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位耐心、平和、聪明的母亲,正满心欢喜的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成长。那平和美丽的画面充满温情。

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每一句话却又那么温暖,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我慢慢的读着,也不断的对比自己同女儿相处的过程,文中那细致的观察,那准确的描述,都在提醒着我们在匆忙中遗失的东西,孩子的成长就像花开,她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的等待,也许等待的过程有些慢,有些令我们失去耐心,但如果我们真的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回到生命的初始,在陪伴他们成长的时候,也让自己再次成长,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遗漏掉的东西,安安得给指出来,提醒她。妈妈带着安安去台北龙山寺的时候,庙前廊柱上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长长的身躯绕着柱子转,安安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告诉他,这是龙,妈妈觉得应该再多和安安介绍些,但是却不知道说什么了。回到家后,安安将结在树上的长长的随风飘舞的彩带认作是龙,把长长的排在一起到汽车玩具也看成龙,可能在我们介绍龙的时候,它就是那样一种不存在的生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它衍生出来的所有却在那一瞬间遗忘了,寺院长柱上的龙在孩子

眼里就是长长的东西,任何长条的东西都是龙。

我们成长了30多年了,经验也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人也在一点点的成熟,我们将自己太多的期许放在了孩子身上,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让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不断的将我们所谓的经验讲述给孩子,并要求孩子按照我们说的做,而孩子一旦没有这么做,那孩子在我们的眼中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在极力的说服、劝道孩子应该怎么做,仿佛是孩子让我们操碎了心。但在陪同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里,我们是否真的考虑了孩子的感受,真的注意到了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面,也在一点点的感受,一点点的积累着他们的人生经验。虽然那过程有些慢,让我们有些焦躁,但却是孩子自己的感受与经验。有时候女儿用她那还不丰富的词汇给我来描述她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或是在游戏中发现的一些经验,想法,有些慢,有些词汇会多次重复的出现,而有些词汇却像想不起来一样,她也在尽力的用自己有限的词汇去准确的为妈妈再现当时的场景,但却一时半会说不到那个点上,我真想代她一句就说完,但却忍住了,我会慢慢的等着她,鼓励她慢点说,当她看到你耐心的听她讲述完,并不时的附和几句话时,她是那样的心满意足。每当她以一种新的形式拼完了积木,或是画了一幅画后,她就会来问:“妈妈看,这回怎么样?这是我新搭的房子?”有时候自己正在忙其他的的事情,会敷衍她几句:不错,你真厉害,挺好的。其实自己并没有去认真的看,这回的房子与上回的有什么不同,而这个好究竟好在哪里。说“不错,挺好的”这些话就是想早点把她打发走,然后干自己的事情,慢慢的女儿也觉得不对劲,就会在第一个问题后追加问题:“哪里好呢?厉害多少?”如果你认真回答了,她觉得你说的满意了,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如果你继续敷衍的话,她会继续问一个“为什么?”如果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女儿就会一条一条的给你对比这次和上次的不同,比

…… …… 余下全文

篇五 :推荐书目

推 荐 书 目

好书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作为一名读者,分享书目如下,仅供参考,偏颇之处请见谅!

推荐父母读的书:

1. 《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都是关于亲情和亲子关系方面很温暖很受启发的书。《亲爱的安德烈》推荐父母与十几岁的孩子共读分享,收获会更多、更深刻。

2. 《幸福的种子》 作者:松居直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所写的这本小书,曾在我的推荐下启发了许多家中有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使他们为孩子读书时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去体验书中的情感,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在读好书过程中传递给孩子!

3.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写给学校老师的一封封语言平实而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信件,其中探讨关于教育、关于人生等问题。不仅推荐给父母看,也推荐老师认真研读。

4. 《论生命的意义》 作者:威尔·杜兰特

这是作者通过向世界各地的、各种职业的、较有名气的人写信求教,如甘地、尼赫鲁……请他们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将收到的答复汇成100多页的小书,聚集了全世界的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这就是《论生命的意义》。

5. 《美的沉思》 作者:蒋勋

在读蒋勋之前,我对美的理解单薄肤浅,一种很干巴巴的感觉。而读完蒋勋的美的沉思,延伸阅读完蒋勋的《生活十讲》、《孤独六讲》,发现原来美可以从古谈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古今中外来谈美,通过衣食住行来谈美,真心很美的一本书!推荐下载电子书听哦,内容更全面!

6. 《浪花集》 作者:张允和 张兆和

本书来自于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家庭刊物《水》,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家庭文化。张允和丈夫周有光,张兆和丈夫沈从文。

推荐孩子读的书:

青少年:

《爱上读书的妖怪》

《无字书图书馆》

《毛毛:一个小女孩和时间窃贼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 …… 余下全文

篇六 :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

1、 散文类

毕淑敏《我很重要》 林清玄《感悟心灵》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龙应台“人生三书 ” 余秋雨《文化苦旅》 柴静《看见》

季羡林散文选 周国平文集 费孝通《乡土中国》 徐志摩诗选

《无悔的青春》席慕容诗选 《珍爱生命》汪国真诗选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美】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

史》

2、 小说类

曹文轩《草房子》 沈石溪《斑羚飞度》 西顿动物小说

贝尔格雷尔斯《荒野求生》 汤素兰《奇迹花园》 路遥《平凡的世界》

3、 名人传记

《毛泽东传》《邓小平传》《周恩来传》《诺贝尔》《比尔盖茨》

《洛克菲勒自传》

4、 国学经典

南怀瑾《论语别裁》 《道德经》(阅读无障碍

本) 诗经诵读本

《史记》(韩兆琦评注本) 经典宋词 经典唐诗 元曲 清对联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学学校读书计划 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带领师生读书吧。

小学学校读书计划

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带领师生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书香。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关于校长读书

扎实做好“4+1”工程,即读好四本书(《陶行知教育文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爱的教育》《世界是平的》)和一份报纸(教育时报),并写好读书笔记。

二、关于教师读书

1、每位教师要定出自己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计划中写明本人的读书目标、思路方法、具体读书的内容、读书安排。

2、教师必读书目:学校征订的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学校推荐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谈怎么教学》《教师如何尊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自主选择进行阅读。

3、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三、关于学生读书

1、各班要制定班级学期读书计划。

2、语文教师要为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3、各班每月要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形式要多样,如:“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好书介绍会、读书演讲会、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评比等。各班要认真组织并做好活动记录。

三、活动要求

1、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行动迅速,抓好落实。各班级要密切配合学校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做到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普及的工作原则,广泛发动,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长抓不懈,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3、加强督查,规范管理。学校将对各班级的活动情况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督查,记入教师评估,做为评优选优的一条重要依据。

一个有思想的人,必然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精神充实的人,也必然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好书,可以指引我们走向光明,走出人生的灰暗。走到书的世界里来,能够思路开阔,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所以,读书吧,在新的学期到来的时候,让我们捧起书。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