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有感

李静娴

殷先生单位发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要求他们写一篇读书笔记,希望结合他们的工作性质,列举工作中的案例。很好奇是怎样的书有那么大的时效性,可以边读边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于是在他之前就拜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在书的封面写着“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看到这两句介绍,顿时觉得对自己似乎没什么用,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场合,都称不上我心目上的“职场”;而且我是个很少买书的人,买了的也一定保持不浪费的原则一字不差的看完它(实在不太买书)。读着读着,发现原来完全不是这样的。

书,读过之后,带给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很多书,当我们再次拿起来时,当初的那种激情澎湃,那种感同身受??或许早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而拆书帮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带给了自己一种全新地阅读理念——书不贪多,而贵精,把书中的知识拆解成自己可以拥有的能力。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开始就提出了成人阅读的三大核心难题

1、没时间,没精力——被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

2、看不懂,记不住——总是以为看书一定要以书为重点,忽略了自我才是重点

3、看不下去——看着看着就觉得看这本书好像没什么作用,然后就不看

这些问题让我产生共鸣了,这本书帮我解释并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一、根据我的工作,每天8~9小时的上班时间,平均1小时的上下班路时间,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除去吃饭等其他活动的时间,实际上一天下来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再让我进行看书学习,自己也提不起劲了,太辛苦了。但是读书学习是我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时间和精力不可以是我不想去做某事的借口。

二、想想自己读书时候,是否有目的。除了教科书,我要学会做一道题,解决一个问题这个目的之外,别的书,我都是怀着,买了就要看,把书读完就可以了的心态。然后呢?就没然后了。因为阅读只是阅读,阅读如果不和行动本身联系在一起,那就知识单纯的记忆而已,下次在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更何况,很多人看了书都记不住。

…… …… 余下全文

篇二 :这样读书就够了书评

A. 本书类别:

学习方法类

B. 概述

为解决成人读书难问题,提出“拆书”理论,将读书重点由“读完,读懂”转变为化整为零,不求甚解,只求能与自己实际联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分析读书与培训的核心差别——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归纳出成人学习的三个核心环节,阅读,引导促进,拆为己用。提出便签法读书。

C. 重点章节

第二三章

骨架:分析成人读书难的单个原因——解决方法:化整为零,不求甚解,学以致用

重点内容

一、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

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二、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

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三、 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1. 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

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更多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应该是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Workshop),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学生认真接收的培训(Training);应该强调一种学习氛围,使成年学习者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进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这样读书就够了分享

2013.11.18分享

各位中午好,刚看了下各位的回帖,发现很多人对拆书帮的这个指导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还不大了解,对拆书的规则也不清楚,基于此,先和大家一起来读下赵周老师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挑选出其中对我们有用或更能了解拆书规则的章节或片段进行讲解,如有问题,可以回帖或留言,我有空时会尽自己能力回答. 首先讲下引子这部分,篇幅不长,但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就是为什么针对一本书的培训,按书价一般是二三十元,而与之对应的培训则是天价,少则几百,几千,高则几万,就内容而言,可能培训的内容不会超过书上讲解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参加培训,而不愿意以最低的成本看书学习到比培训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培训没价值了,培训有无必要等,各位可以从书中提出更多的疑问,在此只是抛砖引玉.

书中首先介绍了一些民营企业老师不惜花高价去参加培训,如参加刘一秒的课程,花费几十万,学员也愿意掏这个钱,因为他认为这钱花得值,学到了很多东西,经作者的一步步分析,发现刘一秒的这些培训内容都可以在经典中书找到,像德鲁克,柯林斯,史蒂芬.柯维等人的著作中找到影子,既然这样那是什么造就是他,难道仅是靠营销手段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没有哪个老板是傻子,他们肯掏钱肯定是看中其中的价值,直接点就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刚才也讲到了很多人说参加培训后收获巨大,但是那些内容又可以在书中找到,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给出了答案,职场工作者的真正需求是:"他们不需要什么大师,需要的是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能够教他给他们真正的(虽然也是初级或简单的)的管理学,营销学,沟通和心理学,还要让他们放下对学习的恐惧,最关键的是这些知识能用得上"

看到此处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培训这么盛行,各式各样的培训都有,似乎每个培训师都具有超能力,能点石成金 ,但实际真的这样吗,在我看来,很多都是吹捧出来的,但不可否认他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就是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让我们避而远之,变得对之产生好感,原意去学习,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那是不是说我要提升能力,又对书不感兴趣,是不是我就要花高价格去参加培训呢,其实没这个必要,培训是必须的,但不是什么都要去参加,要有选择性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对自我能力的培养,即书上提到的将书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但是能使我们收获很多.

…… …… 余下全文

篇四 :【拆书学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这样读书就够了》·引言

我很好奇??

为什么现在中小企业家愿意花大把钞票去学习书籍中早已显而易见的各种巧妙实用的技术和理念?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把参加培训的花费换成书籍的话??你也能赚回10倍以上的利润吗? 我很困惑??

为什么哪怕通过免费的电子书也可以获得超高价值的实用资讯,可是能做少的却少之又少?后来我发现??原来你做不到的障碍其实我以前也有,只是我在不经意间越过了这个门槛、找到一个简单的诀窍,那就是??拆书!

我很期待??

你也期待能成为“拆书部队”中的一员,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助你以极少的成本获得极大的收获,因为当它与NLP、思维导图结合的时候,你将获得学习终极秘诀。如果你想获得一份书单的推荐,我建议你先看看《这样读书就够了》。假如你想获得这一快速学习的秘诀,假如你暂时还不太清楚什么是拆书?? 请点这里! 为了支持你更简快的学习??

我决定把我做的思维导图笔记贡献出来。在通过文字的阅读之后,你将能快速的把握到《这样读书就够了》的全书秘诀,甚至能掌握一套简快思维的程序——直接把握全书的精髓与要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快速的做到如此精美实用的读书笔记。

如果你想先试读一下文字版的内容??

请点这里

今天我首先拆分出来的思维导图笔记是——引子

也许很多人都会略过作者写书的出发点,直奔书中的主题而去

这是一个不太好的陋习,因为作者本身的心路历程往往比书本身更有价值,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书,如果不是受到极大的触动,极少有人愿意去查阅各类经典、传授自己学习成长的种种感悟,并且还会面临被众人批判的风险??

著书的心路,更能看到作者的用心

如果你已经开始进入上面的链接,并且已经进行了阅读,那么我希望可以认真的进行思考,并对比我所做出来的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你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因为你已经有知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你所需要的仅仅的一个参照模型,依以来简快的塑造出你的思维地图,就是??这么简单!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活中的时间管理问题拆解 ——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样读书就够了》P168

(根据此页的拆书帮现场示例,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练习一次RIA中的I、A1、A2)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多数情况下,我们发现问题了,但未能仔细分析原因所在,更缺少假设的思维;即使做了分析,也容易停留在表面,未反复探求其本质,往往将一个简单的观念当成假设,并且草率的将这个假设作为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忽略了需要验证假设的步骤。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一步:(要善于提问)

发现问题:每天下班后回家,做饭、洗碗、洗澡、洗衣服,时间不知不觉的就到11点多了,没有时间静下来看看书、想想工作。

提问:1.下班以后有多久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2.你每天晚上都做哪些事情?3.有哪些事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做?4.你常常在睡觉时间点前发现什么事情没有去做、没有做完? 确定问题:无法很好的把握下班后时间,缺乏时间管理。

第二步:(要善于提问)

分析原因:自己做事速度太慢了,而且太过于磨磨蹭蹭,看到电视上在放电影,就会坐下来看一会,时间就过去好久;家人喊吃水果,又坐下来切、吃、聊天,时间又过去一段;经常在洗碗、洗澡的时候拿起手机看看信息,做事的时间又被拉长了...。

提问:我1.为什么总是觉得想做的、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2.工作以外的时间有详细的安排表吗?3.下班以后你最愿意做的事情有哪些?4.你晚上睡觉前有吃水果的习惯吗?(没有的话,什么时间吃水果最让你开心)5.晚上你会用手机做哪些事情,平均需要花多久的时间?

6.看电视节目对你有什么帮助吗?(没有明显帮助)7.你能立即、清晰的认识到没有营养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去做吗?(有时候能)8.做常规事情时,你会有意识的加快速度吗?会有意识排好顺序,缩短所需时间吗?(会,比如早上起床后的事情)9.你尝试过用其他的方式、形式度过你的下班后时间吗?(很少主动改变,多数是由于其他事情的影响,比如加班、和同事朋友吃晚饭等)10.你什么情况下会在11点或之前熄灯睡觉?(很累很困的时候)11.你对自己某件事情的时间安排有硬性的规定吗?(很少)

…… …… 余下全文

篇六 :阅读有感

读完一本一千四百页的书

终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著作《战争与和平》读完了。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光是人物关系就写了四页纸,不过终于是读完了,算是一项浩大工程吧。

离高中的愿望—读完所有的世界名著,又近了一步。算了一下,自己应该只差几部世界名著没有读了。不过,读书就好像爬山,好不容易征服了一座山,却又惊奇地发现对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在等着自己。看过《老人与海》的,你会发现《狐火》、《大瀑布》也值得读一读;看过《茶花女》的,你会发现《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也最好看一看。最近我发现,左拉的《娜娜》也是一本世界名著。

大学四年,书看得倒是挺多,不过网络小说就占了一大半。从大一暑假到大二一年,基本上都在看网络小说,而且是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课下课地看。主要是看了鱼人二代的《重生追美记》、《很纯很暧昧》、《校花的贴身高手》三本书以及负是非的《问题妹妹恋上我》。别人看网络小说也就打发一下空闲时间,我是那种一看书就不要命的。到自习室,坐下,打开手机,点开小说开始看,一直看,一直看,甚至连厕所都不要上,直到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一上午自习就此结束。每每闭上眼睛,我总会忍不住想到:“要是我把看网络小说的时间用在看别的书上面,那会是一个多大的成就

啊!”

时间到了大三,自己也意识到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离毕业只有一步之遥了。是要好好看一些正经的书,不然就真对不住自己高中的夙愿了。可能是阅历的丰富,也可能是自己读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我开始逐渐明白,网络小说所能带给人的,就只是一种阅读时的快感,就如同毒品一般。在现实的生活中,人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小说里的主角总是无往不利、无往不能的。再者大抵人都有原始的兽性存在,对于书里面那些露骨的描写总会念念不忘。网络小说自不必细说。看过《挪威的森林》的,一定会对直子和渡边彻在月夜下的那段描写印象深刻,看过《红楼梦》的,一定不会忘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出。像《金瓶梅》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知道做到读后感

《知道做到》读后感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大概猜到它讲的是什么,作为一本管理学的提升书籍,此书通过文字阐述了现在的我们出现的各种问题;知识的垃圾桶;知道却不能做到;毫无计划的工作生活等。本书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1.信息超载;2消极过滤;3缺少跟进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简明而精辟。

现在我们懂得,阻止我们前进和上升的原因其实就是know和how如何更好的的衔接,做到更好的跨越。这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转换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很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我现在发现自己每天要来往于很多博客,看很多新闻,但是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什么内容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写到:“人们对于自己吸取的信息,24小时以后就记得不到50%的内容,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对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道理,你听着可能很耳熟,所以经常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你可能不清楚你没有做到这些道理就等同于你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变化。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养成积极的过滤系统。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可能我们周围最亲密的人就会大泼冷水。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消极过滤系统。比如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可能会 想,“恩,这个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用, 因为。。。。 对于新知识我们会让自己带先入之见,批判的心态来接受,虽然你口头上说我知道/我理解,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态度上并没有接受。所以我们要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遇到新信息时,不要总是琢磨这个错在哪里,而是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但是光是接受,态度上的转变,它不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那么我们还要做什么呢?

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行为上的变化。要想做到,除了真正行动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要想做到,就需要一个跟进系统,你不能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而是要让自己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老肯说道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道理,最为核心的是自律,实现自我的控制,以及坚定的意志,实现不断的坚持,永不放弃。但是我想加一点,除了自律以外我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不管是鼓励的一句话或对你的监督,我每次行动的时候就会让周围的人知道,这也是对自己自律的一种良性的压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秘密》读后感

读书,提升职业素养

——读《秘密》有感

刚刚读完朗达·拜恩的《秘密》,觉得对我触动很大。读书的时候一直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有时候怀疑是不是有点唯心论了,有时候联想自己的经历又觉得的确就是这样啊。消化需要一点时间,我也有再读一遍的打算,我不确定书中所言皆为真理,但是我相信我有所得。

最初买这书仅仅是因为它是当当网的畅销书(我向来认为畅想书所以畅销比是有原因的),收到后因为太忙就一直搁置在书柜里,直到前些天要打发班车路上的一个小时时间才随手把它放到包里,而选这本书还是因为它的大小正适合我的小包而已。不过,当我翻开书不久,我就被书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之后,久违的手不释卷的感觉让我利用所有零散时间几天就把它看完了,像等车的五分钟、饭前的十分钟都被我利用起来,自从有了孩子后已经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大块时间了。这次经历也让我发现所谓没时间看书也只是借口,这大概也可以算是我的读后感之一了。

“愿这秘密带给你一生爱和喜悦”,这是扉页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时只觉得是有些温情的祝福而已,当我读完书后,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这本书的写作目的。这本书揭示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林肯、爱默生、爱因斯坦都知道。这本书以二十四位神奇的导师为主角,书中包括了导师们对这个秘密的谈话,以及这个秘密发挥作用的神奇故事。当中作者也分享了她学到的简单方法、技巧和捷径,希望能让读者过上梦想中的生活。相信你也如我一样很想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他们是被你心中所抱持的“心像”吸引而来;它们就是你所想的。不论你心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这些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吧,开始我也有同感!好在作者在开篇揭示秘密后,逐步递进的让读者明白,这秘密的法则是什么,该如何运用以及让他强效的方法,然后分别揭示了金钱的秘密、关系的秘密、健康的秘密、世界的秘密、你的秘密、生命的秘密。一篇篇看过来,“吸引力法则”不再那么神秘莫测,我相信如果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