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作者:施拉姆

(010610110 文化产业管理 赵恒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xx年10月1日) 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各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与新闻学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中,我对传播的主要层次中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较为感兴趣。

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参次。虽然课本中对人际传播的介绍并不是很多,但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

例如,我们现在所流行的QQ,正是一种新兴的人际传播形式。属于网络人际传播,是个体间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运用文字和网络符号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传播活动。充分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通过传播向他人展现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减少自我估价的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在频繁的互动中进而认识社会。

人际传播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与人际关系有密切联系。人际关系对人际传播内容和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定生存环境,于是也就拥有不同的思想,心理,文化水平等等,在不同人际关系中人际传播是大不相同的。反之,对人际传播状况的研究在另一方面也是人际关系很好的反应,比如,对网络人际传播来研究都市中现代性心理,还有向课本上提到的,通过人际传播来研究离婚率上升等重要的现实问题。

大众传播则是与一般人际传播有许多区别: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传播信息的公开,面向社会,现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融;大众传播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受众是不知名的,自其的反馈也是滞后,有限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播更为便捷、广泛,当同时是大众传播的内容更具有相对的易逝性:其内容多半是有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有个人发出的;还有强烈的选择性等等。

“ 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发信者和受信者;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传播机能和传播效果;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体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社会作用及其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

网上对威尔伯·施拉姆的评价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在仔细地阅读了他的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的前三章后,对以上的评价略有体会。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总是会搜集整合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等学科的专家在传播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介绍传播学知识,同时适当地补充自己的观点。

第一章 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作者以对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岛民的联想开篇,进而逐渐地展开。初次看到这样的开篇,着实令人新奇不已。第一节从“传播”的含义讲起。作者提出“本书主要是论述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刚看到时对作者的这一说法有点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地有些明白起来。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含义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在研究传播时,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作者给了“传播”一词以冗长的解释,到最后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刚刚接触的本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感觉。

第二节——传播开端,讲到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些生物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第三、四、五节从语言、文字到大众传媒,沿着历史的轨迹说明传播的发展。语言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步。具有人的属性的动物把声音同某些经验或行为相联系,在使用中渐渐地把这些联系抽象化,逐步地就产生了语言。作者认为“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不赞同,就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

文字的发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作者深信文字不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且认为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在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多的来往和频繁的接触之后出现的。另外,文字还反映了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文化产业管理10班 010610109 王世汉)

我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其实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仍然有一些困惑。每当有人问我将来我能干什么时我不知该如何去回答。下一学期我们要学《传播学》老师让我们回去看一本与传播学有关的书并写自己的读后感。说实话,我看得并不是很投入,因为我真的是看不懂但我仍然有信心会学好它。

初次接触它我就觉得摸不着头脑,我问自己什么是传播学呢?传播学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一系列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我对它的认识是从传播学总论开始的。从中我知道了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传播学的大本营在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现实土壤。40年代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必要的概念、模式和方法论。与此同时,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学等诸多学科的彼此渗透,则大大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我发现传播学虽然很广感觉有点空洞但是它还是很丰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我想,研究学习传播学的确可以让我们有很大的提升。

在传播学研究现状方面我了解到在对传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的众多学者中,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心理学家卢因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而施拉姆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传播学的体系与框架,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对这些人很陌生,但是我对这些人很是钦佩。正是因为他们传播学才会建立起来,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变化。在当代学说纷呈、流派林立的传播学界,有两大最有影响的学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另外一个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学派它们均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传播学派内部的百家争鸣才能更好的促进它的进步。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出现一种甚至是多种研究传播学的学派,也让我们中国人能在传播学上有所作为。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以前引以为傲的博学,如今只需‘举手之劳’,在我,真是喜忧参半,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坚实的过程’被‘虚拟的结果’所取代”这是陈平原先生在《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里的话。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也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为了更加了解传播,更好的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尽可能地利用,我阅读了“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施拉姆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是,那时候的美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所以,施拉姆对传播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在如今社会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施拉姆的智慧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许多理论依旧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读了他的书后,我对这些评价有所了解,传播作为一直存在的现象一直隐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寻求认同感、适应生存环境、传承人类文化、娱乐等等。施拉姆是系统梳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可能的报偿?选择的或然率施拉姆提出了一条经验法则:费力的程度。这个公

式来表达个人对传播路径的选择。可能的报偿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就是指便捷性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例如一个和朋友发生小摩擦后想要和朋友和好,同样的信息是选择写信书面道歉还是选择面对面口头道歉?哪条传播路径能轻便地达到自己的传播效果?就费力程度而言,口头道歉比写信更容易操作,且互动性更强,面对面道歉会更显诚意,双方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大家小吵小闹后偏向于口头道歉。再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娱乐性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兴趣主页,在费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可能的报偿便成了关键因素。传播路径的选择对当今的大众媒介提出的要求是:满足受众对各种或某种信息的需要,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个公式对广告商的广告传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告内容是否吸引人取决于受众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挑选不同的广告材料和传播途径,例如,房地产广告多用报纸、杂志或传单的形式发布,房子富丽堂皇,因为买房的人一般是纵横商场的白领阶层,在办公室工作的他们接触报刊的机会多一些;而儿童用品的广告则色调明快,梦幻色彩浓厚,大多放在电视上,因为电视和鲜艳的东西对小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许静传播学概论 读书笔记

                    许静 传播学概论

1.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首先说明了演讲发生的几个重要场合,如法庭、公民大会及各种公开意识。然后又专门从ethos、pathos、logos等几个方面考察演讲的效果。其中演讲者(ethos)在传播中起主导作用,比如我们觉得一个人越诚实,就越倾向于信任他,因此在很在程度上,演讲者决定演讲效果。演讲者要把握pathos,即对听众造成某种态度(的机会)。因为人会在不同感情中作出不同决定,因此说服是通过演讲使听众动感情而产生效果。Logos是论点本身,因为只有当我们已逻辑或其他适合手段现实了对某种观点的必要之点的真理,那么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貌似的,论述本身才会产生效果。

2.丰裕媒介rich media和匮乏媒介lean media:组织传播在选择媒介时应当使媒介特性与传播的任务特性相一致。对媒介特性的考察除了速度、覆盖范围和使用价格外,跟更重要的有四项指标,即反馈性、多元讯息性、自然语言性和个人性。能满足以上所有或多个标准的媒介被成为丰裕媒介,反之则被称为匮乏媒介。

3.新闻信newsletter:早期报纸,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具有定期出版、以商业为基础和公开销售等特征,因此被广发运用在信息、记录、广告、娱乐消遣和街谈巷议等方面。

4.观点之viewpaper:政党报纸。

5.电影是大众文化的创造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影“美国化”促成了电影文化的同质化,使电影媒介的定义观念趋向整合。二是电视夺走了很大一部分电影光中,特别是一般家庭观众。电视也转移了电影发展以来的社会纪录片潮流。在今天,尽管电影的而直接观众减少了,但电影与其他媒介,特别是书籍、流行音乐即电视本身的融合,使电影仍然在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电视媒介的小众化,实际上使电影中艺术流派的发展在政治或艺术自我表现上获得了解放,尽管在许多国家仍然存在对电影的检查和控制机制。实际上仍有很多人通过电视等观看电影。

…… …… 余下全文

篇六 :《传播学概论》读书报告

《传播学概论》读书报告

系部:青少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社会心理方向)

姓名:孟思宇

学号:20151011312

书名:《传播学概论》

著者:许静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从有效沟通角度,简明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各基本分支领域,并着重探讨了大众传播有关方面的知识。

首章:传播与传播学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传播”以及“communication”的各种含义,并且指出传播是自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基本社会现象,而后谈及了传播学的创立发展,以及传播学以人类的社会交往过程为研究对象。作者还指出,对传播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把握,是为了加强不同学科和理论流派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学习传播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第二章:传播模式论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早期传播学研究提出的一些简单的模式,目的在于用模式来显示传播现象的一些基本而又重要的特点,如过程性、符号互动论、社会关系性和系统性等。其中,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

揭示出了演讲传播的线性特点;拉斯韦尔模式为早期劝服式传播的研究确定了框架和基本研究领域;香农数学模式阐述了传播涉及的一系列因素,而且还重点强调了噪音的影响;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的符号互动性;巴克模式有利于我们对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的把握;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则有助于我们把握传播发生的社会系统环境。这些模式化的研究方法反映出传播研究追求科学表达的特点。

第三章:内向传播

本章节重点讲解了内向传播,内向传播是一切人类传播的基础。我们把个人接受内外刺激并作出的反应的过程看成是人的基本行为,而人的基本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是自我认识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和文化差异。此外,个人的传播行为受各种动机驱使,而动机背后还隐藏着各种需求。以刺激反应论和认知平衡论为基础,心理学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关系态度形成和转变的理论。

…… …… 余下全文

篇七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

——体育新闻教育:“绿眼罩人”与“卡方人”

花了大概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粗略的读了罗杰斯的《传播学史》。首先,吸引我的是本书用一个独特的传纪式的方法来阐述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历史,里面贯穿了个人传纪、历史、理论三种形式。对于我一个体育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了解传播学发展历史的最佳读物,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新鲜的知识和观点,它更多地让我进一步了地了解了传播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触动,让我懂得了一门学科的产生是需要很多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的推动,而且是需要跨学科的理论支持。

通过网上查资料,得知罗杰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学者之一。他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创新-扩散理论”,也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

罗杰斯通过《传播学史》把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介绍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罗杰斯从19世纪的三个欧洲大师——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入手,“19世纪的三大智者都是欧洲人,分别生于英国,奥地利和德国。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他们每一个人都以其关于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思想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精神。”这为传播学的诞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第二阶段主要阐述了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从1900年以后在美国的崛起,相当程度上受到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理论的影响。“1930年左右,由于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大批的欧洲学者移居美国,学术思想开始跨越大西洋来到一片新鲜的土地上。”这一部分介绍了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以及香农、麦克卢汉等传播学学者对传播学做出的贡献。第三阶段主要讲述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领域的建立。在对施拉姆生平的研究过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最终艰难建立的事实。罗杰斯更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传播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他指出了美国主流传播学对于媒体效果研究的狭隘偏向,与此同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课题。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传播学读书笔记资料

1, 赫胥黎的预言

奥尔德斯·赫胥黎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在现社会,大多民众都对电视有着狂热的喜爱。甚至除却工作和睡觉,都把大把的时间砸在电视上。花时间在电视上无无可厚非,关键是,对于电视上的内容缺乏思考。人们看电视的习惯多是观看,看到信息从眼前花花绿绿的招展而过,却不去思考信息本身的内容或信息的真实性。并且,这么做的时候依然津津乐道。人们越是乐于此,越是认为电视上所呈现的都是真实的,是现实,而并不是经过“制作”的。

“人们由于享乐而失去自由”赫胥黎说。我们没有像奥威尔担心的那样会被我们憎恨的东西毁掉,而是,更加令人感到恐怖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2,媒介即隐喻

尼尔·波兹曼说:“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媒介是受众信息的来源,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是,媒介介入到受众的生活当中,却往往不为人注意。媒介会通过各类电视节目和广告在潜意识里影响我们的人生观,甚至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深入了解一种文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而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换句话说,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中。

受众通过媒介的各种形象认识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媒介呈现出来的“拟态环境”。就像波兹曼说的,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3,躲躲猫的世界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