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19xx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xx年,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作为生日礼物的笔记本,从此便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藏到了他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19xx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八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这个花季少女由于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死于纳粹集中营。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战争?。安妮所写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由于黑暗独裁统治,由于种族歧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这让我想起了日军侵华,想起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这惨绝人寰的杀戮似乎和纳粹杀害犹太人有着相似之处,难道这些侵略者和这些无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吗?为何要疯狂地屠杀,这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鄙弃战争,向往和平。?战争?,一个多么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战争,毁掉了人们美好的生存家园;

是战争,带给了人们深痛的灾难;是战争,带来了鲜血,带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和平?应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保护和平、维护和平。

还有令我很震动的是安妮的坚强乐观精神。在密室25个月里,他们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密室与外界是封闭的。白天他们拉上窗帘,不见天日,晚上不能开灯,每天只能慢步低声,轻言细语。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让安妮父亲的同事帮忙供给。密室的生活是无聊的,他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仅仅是听收音机、聊天、阅读。密室的生活也是恐惧、紧张的,人们整日担惊受怕,上空一架架飞机掠过,炮声不断,人们随时会被德军发现。在这种压抑、恶劣的环境下,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的精神一定会崩溃的。可是安妮却仍然能笑着面对生活,她虽然有时会心情沮丧,但从不绝望。她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掘出来的能力。我年轻而且强壮,正活在一场大探险之中,所以我不能整天唉声叹气。我有许多优点:快乐的性格和坚强的内心。每天我都感到自己的心智在成长,感觉到日益临近的解放,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围人的善良。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绝望呢??是啊,为什么要绝望呢,青春才刚刚开始,美好的未来还在后面。安妮坚定信念、积极学习。?我必须努力学习,以免变得愚钝,我要坚持上进。?她也有着自己的愿望,希望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也在为着自己的愿望努力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不断与命运和困境作斗争,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是一个叫做安妮的小女孩写出的真实的日记。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一个比我们小得多的小女孩竟然能够写出如此旷世之作,本该是世界的幸运。然而安妮的这部书,却记录了人类最悲惨的历史。

这本日记本是安妮的一个生日礼物,安妮非常喜欢,她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安妮甚至为它取名基蒂。就是基蒂,成为了安妮两年的精神伴侣,并且将安妮的一切永恒的留下。

安妮的出身其实还是非常可以的。安妮于19xx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也算是养尊处优了。正常来说,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不会太早熟,然而,纳粹改变了这一切。纳粹党兴起后,犹太人遭到了严重的迫害,不仅仅是被杀害,更是被严重歧视。日记里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接一个的专制法律出台,对犹太人尤为不利。犹太人必须佩戴有一颗星星的标志,必须交出自行车,不许再使用电动交通工具,汽车就更不用说了。犹太人只许在三点到五点之间——而且在犹太商店——买东西。晚上八点后不许再在街上行走,在这以后也不许出现在花园里或阳台上。犹太人既不许进戏院也不许进电影院,其他的娱乐场所也不许涉足。也不被允许游泳、打网球和曲棍球,一概不许再做体育运动犹太人不许在进入基督教,犹太孩子必须上犹太学校。如今我们就是在这么一大堆的禁令下生活。约皮总是说:‘我干什么都没有信心了,因为我总是害怕,那是被禁止的??’” 为了逃避纳粹的残忍迫害,小安妮最终和家人一起躲进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密室里。 安妮本来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记者和作家,因此她在那里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她要在二战结束后出一本书,名字就叫《密室日记》。而基蒂,这本作为生日礼物的日记本,便成了她记录的工具,并且安妮更多的,是把它当成朋友。19xx年7月8日安妮对基蒂说:“从星期日到今天短短的几天之间就好像过了好几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仿佛天塌地陷了!但是基蒂,我还活着,父亲说,这是最重要的。”一句“我还活着,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安妮的年纪时,恐怕更多的,是抱怨学校的作业太多,学业太重吧,我们却没想到对于犹太人来说,活着,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幸福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这一经典的语句,竟出自一位1 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这句话饱含着“乐观、坚强与辛酸”。我们很难想象,这位女孩在经受这死神的压迫下是怎样度过这艰难的2 5个月的。

在德国纳粹的统治下,对善良的、无辜的犹太人民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大屠杀,对犹太人民进行了残忍的种族灭绝。

由1 9 4 1年6月2 2日,德国偷袭苏联开始以后,德国盖世太保跟随德军,对住在苏联乡区的犹太人作出大规模的大屠杀。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杀人方法来减低秘密警察的压力。这个方法是用毒气杀人。初时秘密警察只用汽车的废气来杀犹太人。但是在19xx年起德国采用了氰化氢气来有效地杀死最多犹太人。 在纳粹的统治下,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罪恶、反人道的战争,在花季之龄死于那可恨、可憎、可恶纳粹集中营。

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

安妮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战争而惶惶不安,自暴自弃,尽管现实是这么残酷。在日记中,安妮说她渴望自由,想哭一场,但她不能

哭。安妮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她也向往碧水蓝天,自由自在,可是,她所面对的是与世隔绝的密室,轰隆隆地炮声。而人总是要成长的,在战火中,安妮锐变成了少女,不再耍脾气,哭啼,她已经不畏惧死亡了,她经历了太多,太多??

《安妮日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丑恶,世界的美好与人心的善良??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19xx年3月29日,波尔克斯大臣谈到,战后应该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日记或书信。当安妮爸爸独自抹着眼泪走出纳粹集中营,并接过安妮的日记时,《安妮日记》横空出世!

《安妮日记》向我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情况和人物特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深爱安妮的皮特、认真工作的牙医杜赛尔、强壮的爸爸、温和的妈妈、乖巧的姐姐、自以为是的达恩太太、爱抽烟的达恩先生···成熟的语句,生动地比喻···让我们看到的好像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作家。

我看完这本书后为德国的行为而感到憎恨愤怒,为犹太人的处境而难过,为安妮的痛苦而叹气。唉!世界为何如此不公!日记中的安妮并不是好孩子,她与妈妈吵架,跟皮特恋爱···但她不是没有优点的,她喜爱作文,能自我反省,能换位思考···我不得不说,安妮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许多人都赞扬安妮的写作水平,我也不例外,就连德国着名作家恩斯特·施纳贝尔都赞叹:“不论什么年龄来看,她(安妮)都是一个水平极高的作家,能在当时残酷的现实环境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推进,二战已经十分遥远了,现在我们口中只有周杰伦、张学友等人,安妮虽然被历史的沙土掩埋了,但她的精神永久长存,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安妮日记》观后感

绿色阅读,书香办我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与《安妮日记》结缘源于书的封面,那张黑白照片上有着天真笑容的女孩触动我的心弦,我想看看此书与此女子有何渊源?看完书后发现那正是作者安妮最自豪的一张照片,也代表着安妮对生活美好的期待。

13岁的安妮在生日礼物中发现了这本日记,从此在安妮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的朋友。安妮对着她真挚的朋友叙述她的酸甜苦辣,诉说少女的心事。

日记中记载了安妮一家由于害怕遭受纳粹地迫害,于是与朋友一行8人一起躲进了密室,开始他们长达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虽然通过日记也抒缓了安妮不少压力与恐惧,但是好景不长,安妮一家还是由于坏人地告密被抓忘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有幸生还,他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完成安妮的心愿。 安妮,天真,活泼,她身处乱世,但她任然对生活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在密室时,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和对密室生活的不适应,安妮与凡达恩太太经常发生口角,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好,日记中多是安妮的抱怨。但是由于在生活的强压下,安妮渐渐懂事,与母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有自己的向往,她想做个记者,想把日记出版等等,于是日记更多出现了安妮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我看完此书后,我深深感到战争的可怕,也庆幸自己生在和平时代,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在书中虽然对战争的具体场面描写不多,但是从安妮的生活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纳粹迫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那其中就包括安妮,安妮的故乡阿姆斯特丹居住有八万犹太人,几乎没有幸存的。虽然二战很可怕,但战争无情人有情。安妮一家在几个好心人冒着生命危险的帮助下,生活地苦并快乐着,这几个好心人不但帮他们搬入密室,还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比如替他们买食物,生活用品,还给安妮和她的姐姐带来精神食粮——书,让我不禁感叹世上还是好心人多,战争无情,人有情。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七年六班 白翔

《安妮日记》这部小说创新风格,采用了日记的体裁,更让人深入其境,体会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可怕,这不是日记,是对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恶劣行为的真实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位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少女的战争生活记录。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记录了对家庭成员的感受、与密室伙伴的相处、对爱情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一个成长期少女求知的过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这本战时日记闪耀着熠熠光辉,一个早已历经世事的成年人都要为之感动。

读遍全文,我感到的是安妮对父亲的依赖和对母亲的疏离,而与她性格不同的姐姐成了她了解自己的参照。对于母亲,她写过让她都感到羞愧的话,但当下真实的感受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她与母亲的关系。当父亲改让母亲听她的睡前祷告时,安妮很难受地想拒绝,母亲难过地流泪,当晚安妮写到:“是她对我作了那些有欠考虑的评语,开了我那么多残酷的、我不认为有趣的玩笑,使我对她任何爱意的表示都已没有感觉......”在父亲地疼爱与母亲的责难下,安妮在家庭的情感重心全放在了父亲上,对于与母亲的疏离,安妮也很失落。 日记上的时间走的很快,到了1944..8.1时戛然而止,这是为什么?事实像车轮一般滚滚而来:密室里的八个人被盖世太保带走,安妮看着自己的日记散落一地,玛戈痛哭失声;安妮在奥斯维辛-伯克瑙被剃光头发,在前臂被刺上编号;安妮在卑尔根-贝尔森因为虱子

而丢掉所有的衣服,仅仅裹着一张破烂的毯子四处寻找食物,面颊深陷、眼睛无神地告诉汉妮莉她不想再活下去了;最后的最后,玛戈因为斑疹伤寒离开了人世,几天以后,安妮跟随而去??这一切的一切,都真实地发生在七十年前,发生在一个笑容比阳光灿烂的犹太小姑娘身上。

又是一个事实:纳粹杀死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犹太孩子。安妮?弗兰克,只是这一百五十万分之一。七十年前,有一百万个像安妮一样活生生的、爱笑爱闹的犹太孩子,有六百万个凡?佩尔斯先生和太太那样的普通犹太人死在集中营里。不管多少次想起这个事实,我都忍不住要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怎么会?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安妮日记英文读后感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After reading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I was deep in thought with a heavy heart. I was shocked not only by the atrocity of Nazis but also by Anne?s intelligence and the rich resources of her inner life. Anne Frank ?s wish –“I want to go on living even after my death.” Luckily, her dream was achieved. Her voice was preserved.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read the diary, entering her true world with her.

In the book, Anne Frank was a Jewish girl. She has could be ordinary girl, living a happy life, but she had to hide herself with her family at a small attic. Anne hided at the little dark attic all day to escape the Nazi's killing. She could not get close to nature, can not make friends like before play. In the shadow of the death, Anne could only keep a diary to get through tough every day. For her, the diary is her best friend, her only friend who can rely on and talk. She wrote in her diary a lot, there are silent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mplaint, more of the outside world, the natural yearning for thinking about life.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当我刚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这本书就是一本日记本。看了前言我才知道,作者就是安妮,她是一个犹太人,她19xx年6月12日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才在那里住了4年就待不下去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很多人都去追捕犹太人,他们移居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大楼的密室里,过了几年,凡.达恩一家来了,他们都是犹太人,是在19xx年7月13日来的,本来是14日来的,但是德国人13日就到处抓犹太人,所以他们提早一天来了,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年,19xx年8月2日,他们8个犹太人全被敌人捉走了,只有安妮的爸爸不是犹太人,所以没被他们抓走,他把安妮19xx年6月12日到19xx年8月1日写的日记整理起来,做成了一本书,就是《安妮日记》这本书。

我还在看第一篇的时候,连一句话都没有看懂,我看到那篇作文上的“虽然”连“但是”都没有,后来爸爸跟我讲了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倒转句,“但是”放在前面“隐身”了,所以这里的“但是”可以去掉。

我看到第4页的时候,我发现“19xx年6月15日”后面直接是“19xx年6月20日”安妮3天没写日记,没想到,日记上居然写着“我已经好几天没写日记了。”这3天根本不是“好几天”。我差不多1年才写10篇日记,那我不是要写“我已经一年没写日记”了吗? 我看到第6页的时候,我发现每篇日记的前面都写着“亲爱的凯蒂”后面也写着“你的,安妮”,原来这是安妮写给她的朋友的信,

我觉得这个加上去一点也没用,反而是画蛇添足,我越看越烦,就当它没有了。

安妮真不幸,才活了15年。连一个干面包都吃不上,这些微不足道的钱只能买土豆,还刚好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生活在只有一点点大的房子里。而我,连饭都不喜欢吃,更不要说土豆了,我一定2天就吃腻了。

和安妮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生在这么好的地方,还可以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我一定要更加珍惜所有的东西,好好学习,每天都写日记,像安妮一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