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韩寒小说读后感

韩寒小说读后感

韩寒小说读后感

作为当今中国文坛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他影响着一代人,并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韩寒早已家喻户晓,他的小说贴近现实、反映现实,让我们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感受青年人的世界。

曾读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在这部小说里,跟随他的行程聆听了这部“公路小说”中直指人心的故事。语言辛辣幽默,抒情感人,在这里能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所透露出的时尚气息和文艺风范。

喜欢韩寒的小说,不仅是因为同属80后,更是那种有共同时代经历的人生和情感。一个出生于80年代的作者,自然在情感和人生经历中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喜欢他的小说,当然渴望有声版本的小说能够尽快上线,给他的作品带来更多精彩、更多分享。

最近看《夜店》,有一种想回到校园的冲动。不是因为小说中女孩们的虚荣,而是那个校园带给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和那唯美的、纯纯的爱。可是在《夜店》中我们看到的却不是那种纯纯的、唯美的爱,而是小三的悲惨。也许因为这部小说,我们会将一种纯爱当做最珍贵的东西,然后慢慢去玩味、去珍藏,当得到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感的时候,其实失去的是最珍贵的东西。

在他的小说里,可以看到人生观、现实观,他“直言不讳”,将一个文人最可爱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没有掩饰、没有逃避,将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现象呈现在故事当中。也许我们更希望听到这样的有声小说,因为我们热爱这种敢于讲实话的作品,尤其在80后身上看到这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社会的反思。

…… …… 余下全文

篇二 :韩寒作品读后感

叛逆与回归

韩寒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而且今年7月份导演了自己的电影。韩寒的《一座城池》,《他的国》,《1988》,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几本书,而且韩寒写这三本书,按他的说法:“差不多五年前,我构思了一个剧本,想自己导演一部电影,于是往返各个城市寻找投资方。我的想法和当年开始赛车时一样,自己的版税加投资方的一部分钱就可以开干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还没有今日那么火热,所以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一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他的国》。

然后是三年多前,我又构思了一个剧本,还是想自己导演这个故事,又往返各个城市和不少人谈。当时电影市场日渐红火,新导演也有了更多的空间,无奈这个故事本身稍敏感,所以还是没有成功。我又把这个

故事写成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他17岁就选择了辍学来写作。他在《三重门》里写道:“大红灯笼高高挂,照亮我的前程。”因为他在9门科目中7门不及格。他的文字中也带有这种色彩,他用冷峻的文字和设计精巧的黑色幽默来攻击“大人们的世界”、比如说在《一座城池》中“突然间,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一朵小小的迷你蘑菇云腾空而起。后面一片’爆炸了爆炸了’的叫声,人群欢欣鼓舞,想当年广岛被炸中国人民也没这么高兴过。”这一小段文字中,他描绘了一个矛盾,明明是危险的爆炸,在他笔下的人们却为此而疯狂,奋不顾身地冲向现场,并不是想去拯救这个爆炸了的工厂,他们只是一群看客。他用幽默的笔触狠狠地批评了中国的看客们。

但人是一个不断长大的过程,韩寒也是一个人。韩寒也在慢慢地回归,他在《我所理解的生活》里收回了上面一句话:“照亮你前程的,不是大红灯笼,而是你的才能。”他的文字也收起了刀锋,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会毫不留情地出击,将这个世界的虚伪一分为二。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明显,尤其是在后期作品中,在《他的国》里,他塑造了一个有志青年,他首先想要去创办自己的合唱团,后来又计划横穿中国,但他是一个哈莫雷特式的人物,这些当然也没成功,仍然是一个小人物,但是比起前作中那些迷茫,生活在虚幻中的主人公,我们更能在这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梦想。而在《1988》里又有一位名叫娜娜的女性,她虽然地位低下,挣钱也不多,也没什么文化,但还是有着美好的梦想和母性的光辉,十分坚强,这是韩寒对女性的一种思考,也是他对那些平凡之人的关注。

…… …… 余下全文

篇三 :《19xx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周末,花了两天时间,读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之前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一如他一向的笔锋,在凌乱的故事排序中透出犀利,在单一的描述手法中博得褒贬不一的评论。他说,这是他写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所以,好奇心总是会驱使人去读一读。

小说中的1988,只不过是一台19xx年出厂的旅行车,这也许是一部旅行小说,又也许只是一部借着行走的名义的写实小说。在作品中我只是再次看到了名为现实的东西,而这“现实”也是真正底层人民的写照。当然故事已经因为文学的渲染变得多了很多人情味。故事中,男主人公路子野从他朋友手里用废铁的价格买下那辆1988,并在若干年后开着它去远方的监狱迎接那位朋友。结果,在路上,他在一家小旅店遇到了妓女娜娜(虽然她有很多名字,但是已经都不重要了),他们一起经历了公安人员的审查,并在得知娜娜已经怀有身孕后,动了恻隐之心,开着1988,载着娜娜上路,在相处的4天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互相述说了或者回忆着各自的过去。人物中大多是写社会底层,作为妓女的娜娜、作为演员后来被潜规则沦落柳巷的前女友孟孟、还有初恋的女孩刘茵茵、童年玩伴10号…… 然而,我不想再去评论那些文字中所展示的现实,那些社会中的欺骗与潜规则。我只想说一下文章所展示出来的善良与人性的美丽面。虽然妓女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但是小说中的娜娜是我见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单纯善良的女子。她即使身无分文

也选择勇敢生下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人生的一大理想。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她的一些逻辑看上去很可笑,但是,在她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敢与真实。娜娜说,她的理想就是从#f@1升级到桑拿中心去,这样工作收入可以更稳定更安全,她说的没错,纵然她还是逃离不了做小姐的命运,但是她也是被生活所迫,在她的世界里面,她还是不断的想积极向上的,她想从底层的小姐做到上层一点的小姐,然后为自己的孩子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存钱,并时刻规划着孩子的未来,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有条件上学、找个好工作,一定也会成为人上人的。然而不幸的是,她无法再次选择自己的道路,更无法看到自己孩子的未来,最后,娜娜还是得了艾滋病死去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19xx-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世界。 。 也许在王小波去世后、也只有韩寒能发出这样的沉思。 《1988-我想和这个 世界谈谈》虽然和《沉默的大多数》不在同一时代发表、但两者境界却有异曲同 工之处。 韩寒之所以成为当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并登上全球最具影响力 100 人、这不 仅来自于他天生中的叛逆、应该注意、他的帅气、作家车手身份、他的犀利言语 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取向,当然不是指文化的主流意向,只是年轻人的认知观、他 博客 3 亿的点击率绝不是盖的。我们生活的时代俨然已成为《2015》或者白银时 代的预言、而韩寒在他的 1988 里一反他平时的犀利风格、平实的语言、以小说 题材将他的所看所思呈现出来、一个我们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他貌似走马观花地驾驶 1988 和一个妓女娜娜路过现实,事实上,他一路奔 波, 旁观了匍匐于道路两侧的无法跳脱的现实宿命。 现实正像灰尘一样扑面而来! 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污浊、寒冷,涂抹着死亡的暗淡色泽,散发着忧伤 悲愤的气味。 丁丁哥哥的死、10 号和刘茵茵的死、孟孟的沦落看似无不偶然,但似乎都 被无形的力量扭曲和摆布着。 “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 ,小 说中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大时代, 但是每个人都被当成了玩意儿在操弄。 陆子野、 娜娜作为幸存者,虽然活得卑微,不断被他人欺骗、被环境压抑,但是在无奈和 孤独中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活法和理想。 那么 1988 教给我们那些沉思 比如,为什么这部小说叫 1988,让人无来由地想起 1988+1 的那个年代。 又比如,为什么丁丁哥哥会不明不白地死了,他想和这个世界谈什么,怎么 谈着谈着就谈完蛋了么? 又为什么 10 号和刘茵茵也完蛋了? 又为什么那个学校附近的工厂是个兵工厂? 又为什么 1988 的制造者袭击了化工厂? 又为什么娜娜留下了一个孩子给男主人公?她本人去了哪里?娜娜一个妓 女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在哪里? 又为什么,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沉默的年代,我们沉默因为无力改变什么,但至少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如果说改变自己的世界就是努力融入这个社会,那你 还是保持沉默吧,1988 你已经不用看了。

…… …… 余下全文

篇五 :邱佳豪读后感 19xx与19xx

1994与1988

几年前,知道韩寒先生有一部杂志出版,本着对他的喜爱于是毫不犹豫的入手了一本——《独唱团》,可是好景不长,第二期便被扼杀在摇篮里,从此《独唱团》变成了一期刊的绝版杂志。书的末尾连载了好好先生的一部新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又不知等了多久,书出版,才真正到我手上。

我很坦然很淡定的接受这韩寒的文字的冲击,经过他那么多作品的熏陶我或者说洗礼,早已习惯他的风格,更是喜欢他的这种形式,写的直白,含义的讽刺,思考的深度,也许这样的程度对于我们来 说,只能看没法做到。

《1988》是韩寒首创的一种写作模式来创作的一部作品,公路小说总是以一条主干为线索,从中四周发散的记叙小说,《1988》的核心“人物”表示一辆命名也“1988”的车,主人公和这辆车在沿途 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似乎故事来的令人有些不可思议。又或者对于一些人来说,内容好像有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的鸿沟,但是这正是韩寒想要用自己的形式去表达的一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能在另一侧找到信仰。看书的人和写书的人永远是不同的思维去对待文字,《1988》的人物主体是一个准备去接朋友出狱的年轻人和一个路途因一些原因而结识的意外怀孕的一个“妓女”,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两者并没有以黑白身份出现,他们所承载的精神是那种纯粹的对生活与梦想不断的追求,在现当代现实性比较强烈的小

说中,这样的人物构造在我个人来看是很少出现的。

可能是有太久讲这本书搁浅的缘故,我很难清晰的想起书籍中的人物与故事,在我看来,韩寒的小说虽充满粗俗不雅,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与程度总能悟出不同的感受,对于实事我们随着思想的深度被挖掘,总有各种见解。如今我又重新拿起这本书,完完整整的重新阅读一番,几年的时间,或许我早已不再讲其看的那么浅显。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其实站在一个男人的角度,这本书的主题在与故事线索毫无疑问会成为男性的焦点,露骨的画面,低俗的词汇,很容易让大家浮现连篇,其实不然。女主娜娜是一个在美容院的技师,在一个工作中意外怀孕,显然,孩子的父亲不知是谁,男主人公陆子野原本只是途中的过客,和一个普通的光顾者,但是最后因为人性,又因为某些事情,他们不得不一起沿途结伴。娜娜要把孩子生下,娜娜在途中不断规划孩子的未来而她仅仅只是一个技师,记者曝光黑幕等等,这一切的事情在人们看来,都是荒诞的,但这些荒诞和黑暗在另一方面,其实是来自社会。

…… …… 余下全文

篇六 :《19xx: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第一次读韩寒的书,读出了反抗,无奈与悲壮。这本书很现实很有思绪。现实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不异于现实,比较灰色,不黑也不阳光,现实本来就是灰色的,纵然你多么多么看不惯世俗的一切,但它还是在你周围阴魂不散。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了主人公路子野与一位妓女娜娜三天的行程,另一条路是路子野对于童年以及过往的一些记忆。

妓女娜娜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她怀孕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她却没想打掉孩子,而是想要生下来抚养她。她甚至已经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直卖身供孩子读书,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话还要送她出国。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开始攒钱,好不容易攒了两万块,一万用来生小孩,一万供自己10个月的开销,没想到后来却被罚款罚光了。尽管如此,她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作践自己,而是想通过努力工作换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而路子野是本书男主角,同时也是全书中最怂的一个人。他无数次试图逃避自己身体里与那些先行者应和的那部分超越现实为理想而活的子人格,却又不愿意屈从于由娜娜代表的阅人像阅兵一样多的保有尊严平实过日子的现状,于是他在两者间无数次反思、徘徊、往返、纠结。他崇拜有知识正直追求理想的丁丁哥哥,向往敢作敢为的玩伴,然而他向往的这些人都一一死去。他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揭露人们的丑行,但是却遭到其他势力的影响,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还有,他调查了女友的剧组,本来想揭露他们没有按时发工资的丑行,但是,反而让这个剧组红了。

娜娜和路子野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与社会一些势力的强大,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逃避,只能挺起胸膛面对,也许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也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尽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守护自己的心,温暖他人。 最后的结局是,随着娜娜象征的现实世界与先行者们象征的理想世界被死亡的力量所统一,陆子野终于找到了直面真正自我的勇气,活出了热血青年应有的姿态,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那里不再有旅伴。正如陆子野自己说的,“我发现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温的,我总是喜欢看见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希望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我总是发现,当我在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天生佩服他们,希望他们身上的血能够温热我的身体。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上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为什么喜欢《19xx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学名著鉴赏》科目考查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给排水10-2班 任课教师:章旺根 姓名: 学号:10014220232 成 绩:

我为什么喜欢《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韩寒于20xx年出版的长篇公路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我”开着的改装车1988前往某座城市监狱接我的朋友——1988的改装者。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怀了孕的妓女娜娜,因为警察检查“我”和娜娜被拘,娜娜被罚掉生孩子所用的两万元积蓄,也因此“我”和娜娜一起走上了一段公路旅途。路上“我”和娜娜相互之间倾诉着各自的故事以及经历了一些小插曲。

小说的出彩之处其一在于它缜密的逻辑结构。例如小说的开头就点出“1988”这台车的恩人,这个朋友延续了“1988”的生命,“我的这个朋友,我此刻就要去迎接他从监狱里出来,并且对他说,好手艺,1988从来没有把我撂在路上。”到小说的尾声,这个朋友再次“出场”。1988到了目的地,娜娜反复问我,“你的朋友呢?”后来娜娜在车上发现了一个包,问是什么,“我看着娜娜,说,是骨灰啊。”“他是今天早上执行的,我朋友的律师早几天已经告诉我,说救不了了,不会有变了,肯定会核准,今天具体时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去殡仪馆领骨灰。”生与死,在一条既漫长又短暂的路上,连接起来。还有被盗的摩托车,丁丁哥的正面与背面,娜娜的录音笔,娜娜的孩子,孟孟与孟欣童的巧合等等,可由此看出,《1988》在逻辑

层面十分讲究。并且《1988》的语言,有朴素之美,实值得一赞,不像他的杂文,得理不饶人,绕着几十个弯骂人。

《1988》的故事不仅有趣更让我们深思的。我们或许会为爬上旗杆上的“我”忍俊不禁,或许会为娜娜想将她的孩子送去朝鲜留学而哈哈大笑,或许会为“我”的情窦初开以及与发小的游戏无限怀念,或许会为那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而背生凉风,或许会为一个又一个倒在路上的年轻人而唏嘘不已...... 这些弯延曲直的事情或许荒诞却给了我们和这个世界几个完全合理的解释。我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仅仅是曾经幻想的影子,可这一刻确实那么真实的展现在你眼前。我对小说里的丁丁哥哥印象是最深刻的,他是大学里的学生会会长,学习好,也擅长体育,很会讲理,丁丁哥哥总是充满着光芒,但是同时他也有背对着“我们”的光斑,他的私欲害得肖华哥哥无辜的坐了几年的监狱并警告“我”不能泄露秘密。相反,故事中小混混10号有时也能泛出光亮。小说就是这样正反对比映射着现实社会。而在小说里丁丁哥哥的死因没有提起,但很多处的细节已经一再地指向那个历史事件——19xx年大学生暴乱。丁丁哥哥急切地想和他们谈谈,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这部小说正视了丁丁哥哥死后的一切的世界的哀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正是因为丁丁哥哥的死,才有了现在这个世界的样子。而这应该是韩寒想在《1988》表达的,其他人却避避讳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小说中韩寒将这个世界的种种怪现状打#9@k般从容地顺手提溜出来:暴力执法、中小学教育、嫖客、严打、虚假广告、碰瓷捞钱、粗俗文艺、报纸审

…… …… 余下全文

篇八 :韩寒:19xx: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读书感悟: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看书或许有些漫无目的,之前老把韩寒和郭敬明搞混,罪过,韩寒辣么帅的一个欧巴,我竟然分不清,更罪过的是我还不认得他,曾经有段时间韩寒很火被大家叫做国民岳父。我就纳闷了,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就上网搜了搜,原来他是赛车手作家等等等等。

因为工作的缘故时间比较紧,就利用一些公交时间,睡前时间,厕所时间…把韩寒的这本书看了下,额,我能说我懂的并不是太多吗?

刚开始通过标题自己前面的内容以为1988是要讲这个年代的故事,看着看着感觉有些不对,原来是一辆车(请原谅我当时没有看简介,当时就是一门脑热想了解韩寒)。

故事不像武侠那样精彩,不像玄幻那样惊心动魄,对我而言刚开始看着有点摸不清状况,一会讲现在一会又跑到了童年,转变比较快,而且感觉讲了几个世纪一样。到后来大脑慢慢的追上了1988,虽然还是有点迟钝。原来是一个公路小说,讲述了开着这辆经过丁丁哥从别人那里搞来的零件组装而成的车的一段旅途,应该也不算是旅途,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一次又一次没有终点。

给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是旅途中遇上的一个任务娜娜,虽然她的工作为世人所不齿,每个人在某个年代因为某些原因或许不得不选择这样一条路。在他们的谈话中以及一些行为中,不难看出他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在他们的旅途中,一次是陆sir把她一个人就在酒店然后离开,之后他自己一直摆脱不掉娜娜的影子,也是出于对她一个人的不放心吧,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回去找她,结果娜娜居然现在门外等他一样,或许也是怕对方担心,我的感觉是有时候娜娜看似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生,但是又有很多细心的地方让人心疼。她开朗,性格很好爽,我很喜欢。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还会有这些零碎的场景。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