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将进酒有感

读《将进酒》有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记得第一次读《将进酒》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一读便爱上了这首诗。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可以称作古体诗的代表,加上他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对李白来说,作《将进酒》简直是如鱼得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当时李白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已经9年了,9年间郁郁不得志,面对明镜里的白发,诗人慨叹时光的来去匆匆,自己已年过五十,抱负却不得施展。借白发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秋浦歌》中他也写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本想他会继续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可没想到他却笔锋一转——“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才是李白,这才是我崇拜的豪放的李白。人生得意的时候就应当尽情欢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太短暂了,人生既短,得意的时候何不尽情欢乐?人活一世不容易,要面对那么多的坎坷和挑战,谁说过,人都是伴随哭声来到世间,那是因为人生的痛苦多于欢乐。这样说人生又太漫长了,真正得意的时候又能有几时呢?特别是对于被放还不得志的李白来说,难得有这样与朋友欢畅的时候,又怎能不尽欢呢?如果让酒杯空对着明月,那岂不辜负了这得意的心情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简直堪称经典,上天让我降临人世,我的才能定能施展,不然,我又何必来此世间一遭呢?李白是何等的自信啊!虽然我的抱负现在还不得施展,但是总有一天会有我的用武之地的。“夫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尤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而“必”,何等的自信,简直就像是人的价值宣言,从诗歌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貌似消极的现象里露出了深藏于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积极用世的本质内容来,体现出诗人不满现实,入世自信的情感因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何必抱怨世事不公,无人欣赏,伯乐常有,千里马不常有。发牢骚是于事无补的。相信总有你施展抱负的一天。易中天说过:怀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肯定会被看出来的。这个比方虽不太雅,但形象生动,一语中的。无论什么时候,千万别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也再正常不过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太容易得来的成功,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别放弃信念,坚持努力,早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特别是我们的当今社会,机会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把握。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诗与酒中的失意与梦想——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诗与酒中的失意热情与梦想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我喜欢李白的文章,更喜欢他的诗歌《将进酒》。

喜欢这首诗丰富奇特的想象、流畅和谐的韵律,喜欢从字里行间所流淌出来的率真豪放的个性,更喜欢思考诗人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

读《将近酒》,读出的是大气和胸襟。此诗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起笔奇崛。“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最能形象地勾起读者的想象,也最能体现出诗人眼界之宽广、目光之高远、胸襟之博大。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字的,绝不是那些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汲汲于名利、自私庸俗的人。

读《将近酒》,读出的是强烈的自信和远大的抱负。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唱出了诗人骨子里执著向上的信念,失意是暂时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这豪气干云的诗句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失意和迷茫中“不坠青云之志”。

读《将近酒》,读出的是对金钱与名利的蔑视。“千金散尽还复来”,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分明看到一个行走江湖的侠义之士,扶危济困,一掷千金,所表现出来的慷慨豪爽的真性情。“五花马,千金裘”,也没什么舍不得的,“钟鼓馔玉”,更不足为珍贵。就如从饮酒和赌博上可以了解一个人一样,对金钱的态度,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富有。视名利与金钱如粪土,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这种洒脱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这种精神境界令我深感汗颜,更值得几千年后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深刻反省。

读《将近酒》,读出的是率真和不拘小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呼儿将出换美酒”,形象地描绘出酒喝得正酣

时的情景,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李白真实、不做作、无城府、屑于心计的一面。关于“主人”的解释大家公认的应该是作者的好友元丹丘,本来是到朋友家做客,可此时李白竟然对主人说:你不用说钱少,只管买来痛饮。虽然是自己的朋友,虽然大家乘着酒兴,但能这样无顾忌地说出来,最能反映出说者的率真,内心的纯净。无论如何这种直率的性格流露出的是李白的坦诚、因无私而无畏,当然更能看出他的朋友也绝非庸俗之辈。这种朋友间因了解而无拘束、无目的地交往,最符合李白的性情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也让我们无比向往这种境界。我想以李白的性格即使不是在老友面前,他也不会在说话时为了迎合别人而说半句假话。无论何时都要真实地生活,这种执着令人尊敬,更让我们为了利益和生计而患得患失、戴着假面具生活的很多现代人深感愧疚。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将进酒读后感

读《将进酒》,谈生活抉择

《将进酒》是李白众多诗词中的一首,会偏好《将进酒》是因为它每一字每一句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及豪放的气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联揭示了自然的规律,富有哲理性。而“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以夸张的手法把内心的情感倾注于那丝丝缕缕的青丝,青丝一日变白发,是何等的愁情浓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意在劝诫人们在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白白让这愉悦之情消失殆尽。这句似乎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体现,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得意忘形之举。可在这时细细品味,能看到李白内心的愁苦,他借酒来疏散内心的苦闷,回忆快乐的过往。

转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这句充分肯定了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可能现今情况不太理想,很多时候都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但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放弃。“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深一层说明就算现在一无所有,但不放弃,一切都还可以挽回,甚至更甚从前。这一句激励人们切勿轻易放弃,要珍惜自己,找寻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初读《将进酒》时,很容易被那豪放气息所吸引,也会随着那慷慨激昂的诗句而律动。但在细细品味之后,会读到李白丝丝的伤情,也会感慨于他那阔达的胸怀。

《将进酒》中尽述了诗人李白的不得意的情愫,也隐约含着一种逃避的情绪,也有那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自信。

生活中充满了无奈,我们在无奈中迷茫,在无奈中渐渐失去自我,否定自己。现实总是在冲垮那微弱的自信,截断那涌流的坚强,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失去,怀疑自己存在是否有意义。其实,我们在一味埋怨生活的不公平,却不肯重拾心情继续前进。那时候的我们已经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逃避,不想再踏上那块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土地。总在麻痹自己,一味认为时间会让伤疤慢慢平复。然而,时间只是把伤痛隐藏起来了,在某个时刻它还是会像从前一样熊熊燃烧。真正的解脱是能勇敢面对那些失去的外在,这样才能坦诚对待生活。虽然李白借酒宣泄内心的不愉快,有些消极的嫌疑,但从诗的整体来看,可见李白的豪放。不羁的性情,发自内心的自信,足以证明对失去之物的淡然。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将进酒》有感

读《将进酒》有感

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拥有了这些引人入胜的诗歌,这些诗歌凝聚着诗人的情感,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李白,从唐诗到宋词元曲。虽说这些诗流派众多,诗体各异,却都是精彩纷呈,叫人怎能割舍的下?一个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不长的文字中挥洒着自己的情思,叫人如何忘却这些足以流芳千古的名篇?

李白无疑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撼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曾作过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中国的诗和酒一般是很难分开的,诗人多半不是因为想喝酒而喝酒,而是因为不得志的“愁”而喝。李白的这首便是酒与愁的结合,却多了几分豪放,少了几分忧伤。《将进酒》这题目译过来便是“劝酒歌”,是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千古名句,这是后世多少不得志的人的自慰之辞。李白初进长安之时是多么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毫不掩饰的喜悦之情。“仰天大笑”,十分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十分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写本诗时已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了,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况是青春日将暮-读李贺《将进酒》有感

况是青春日将暮

——读李贺《将进酒》有感

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读到这首唐诗。

琉璃钟,琥珀浓, 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很年轻,李贺(790~816),他死时才27岁。天才的诗人,上天早早把他召回去了。他从小体弱多病,心情又长年压抑,上天召他回去,是一种仁慈。

李贺的许多诗很绝望,绝望与年龄没有关系,只与自身希望、自身才干、自身环境有关系。

曹操晚年还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因为他表面是丞相,其实是一把手,虽有赤壁之败,但虎瘦雄心在,依然一吼震百山,用不着绝望。

李贺的不幸之一在于他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父亲的“讳”,李贺只好不参加“进士”考试,以示对爸爸尊敬。而没有进士文凭,当官不易。他只做过三年“奉礼郎”这样的很小很小的官。

韩愈看不惯这愚味,大声为李贺辩护:“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叫‘仁’,那他的子孙就不能做‘人’了吗?”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绝望中的生命如美丽的兰草,无声枯萎。 我不隐瞒自己才疏,最近才读到此诗。但一下子,他的绝望就弥漫到我的心灵,我想陪他醉一场,一声不响,只在美酒中静观轻歌热舞陪他醉去。

宴会极为铺张:杯子是“琉璃盅”,那时玻璃与玉石一样金贵;酒是好酒,如琥珀色状,而且是“小槽”精酿;饭菜不仅是山珍海味了,而是“烹龙炮凤”;室内陈设是“罗帏绣幕”。音乐全是天上的音乐,人间能得几回闻:笛是龙骨笛,如龙在远方长吟;鼓是鼍皮鼓,如神龟在近处低唱。歌女舞女年青美丽,“皓齿”、“细腰”,香风阵阵。油锅的声音、油烟之气本难入诗,但在李贺的笔下,也被“玉脂泣”、“香风”等华艳词语美化了,让人久久难忘。 这一切一切,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红酒如青春如热血,肉在油锅中哭泣,它们都是生命。我死谁哭泣呢?那些美丽的女子也会老去,我们也会老去,鲜红的桃花也会老去,会在风中纷落如雨如泪如泪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将从析学情、研教材、定目标、抓重点难点、探教法学法、剖过程、深反思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和理念。

一、析学情

我所执教的是13级机电专业班,这些孩子有以下特点:

1、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

2、语文基础有待提高,学习兴趣亟需培养 对古文很排斥 但对一些著名的诗人的诗歌并不反感

3、心理脆弱,自信不足

二、研教材

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的课文《将进酒》,从以下角度进行课堂教学与引导。

《将进酒》是本套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的唐诗之一,本节课拟通过挖掘诗歌朗读和音乐演唱在“重音”上的共通点,套用新近流行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活动形式,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诗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诗歌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等等诸多内容,我尝试引导他们通过手机、平板等通讯工具搜集资料,提高学习效率。

本诗流露出作者自信豪迈的情怀以及无法排遣的悲愤与无奈,基于学生的心理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李白自信积极的精神气质,提高自信心。而对诗歌悲愤的一面则作为拓展延伸训练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呈现。

三、定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本诗“千金置酒”与“时空穿梭”的意象

感受“磅礴大气”“狂放不羁”的意境

体会诗人“自信豪迈”“豁达超脱”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朗读发现诗歌意象,并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对诗歌进行初步鉴赏

3、德育目标:学习诗人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

四、抓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意象意境

2、学习诗人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

教学难点

寻找意象,并通过分析品味意境是本课的难点。

五、探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

朗读鉴赏法

构筑共情法(基于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情理论,寻找学生与本诗的共鸣)。

…… …… 余下全文

篇七 :李杜诗之比较 读书报告读后感

李杜诗之比较

--读《唐诗选》有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2003-4-1

字数:560千字

ISBN: 9787020072439

中国唐代诗歌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盛,题材丰富、风格多变、流派云集、体制齐全,作家作品普遍量多质高,据《全唐诗》收录,诗歌总计有4.89万余首,有姓名查证的作者2200多人。唐诗成就非常卓著,是在封建政治和经济进一步地发展加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相对比较开放,文化艺术普遍高涨的催促下,诗人们继承并且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创作风气,广泛地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结果。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诗歌已进入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唐诗高峰或奇峰绵延迭起,它使得写诗吟诗的风气在一种经典化的水平上变的社会化了。这应该算是中国诗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成就,也是中国人精神素质的一种新局面。后世景仰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作为高峰中的双峰,在盛唐算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即古人所谓“枕藉骚选,死生李杜”,他们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发放着光芒。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魄力和盛唐气象。或者说,李杜以盛唐气象和魄力改写了或新创了中国诗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有着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他们的默契就是现实主义的发扬。两位诗坛圣者怀着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的远大抱负,以满腔的爱国激情,充斥着对国家的那份炙热情感,使得国家的忧患或强盛、对人民的热爱及对战争的憎恶尽流露于他们的笔下。但终是由于两位大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家庭背景差异,且生活境遇不曾那么相似,以至他们的诗歌创作思想上虽有一致性,但无论内容上亦或是风格形式间却兼不尽相同。

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确,这两位诗坛泰斗写诗作诗都有自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今朝有酒今朝醉

——读李白诗有感

诗词是华美的,以至经历久远却仍然芳香浓郁。诗词中寥寥数语却浓缩了诗人们深邃的体悟。为其如此,才流传千载不昧,时时触动我们的心弦。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对于诗词的欣赏可以算的上是一种享受吧。

作为一个投身政治的读书人,李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只是分子一样俗不可耐,然而作为一名诗人,他却是登峰造极,大放异彩。他不仅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而且在世界诗歌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读李白的诗就像在读李白的一生。它是李白一生喜怒哀乐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彻悟,是对自身的一种调侃。面对李白的诗,我们不仅仅有感叹,也有疑问,有同情,有许许多多人生的思考。

李白对于人生的思考就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思暮成雪”。黄河水东去,就像逝去的年华,一去不复返,流水让诗人感慨万千。面对有限的生命李白希望“长醉不复醒”,这是对生命消极的逃避。然而“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是在倡导生命应该积极向上。 确实,李白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人梦寐以求的事,李白也不例外。他倾心道教,虔诚修道。他日日斋戒,铺陈绢制书写道经。他甚至炼取丹药,只为长生。正如他在《古风》中写道:“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但是,

李白却又明白,何来的神仙!何来的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是必死的。于是便在诗中创造出神仙境界聊以自慰。然而这种永恒与瞬间的对立意识却使得诗人拥有了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过往历史中变与不变的鲜明对比,永恒与瞬间的真是写照,将诗人旷达的心胸表现的淋漓尽致。

诗人是满怀抱负的,曾今的他“天生我材必有用”,曾今的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官场上数年的摸爬滚打只为求得功名!政治报复是他一生的最求!但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厌恶官场黑暗。面对现实的压力,面对精神上的折磨,“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的栖息方式。何必要如此折磨自己,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不也潇洒快活!《山中问答》所描述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面对质疑,诗人笑而不语,这种从容不迫来自对桃花流水的体验。生命的花朵绽放过了,然后无怨无悔的将它交给生命的长河!面对人间的非议,只需微笑,何须回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