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曹操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曹操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氏。小说中第一回出场。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因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姓曹。为黄巾倡乱,拜为骑都尉,引五千军,前来颖川助战。杀败张宝、张梁所率黄巾军。曹操正妻丁夫人无出;妾刘氏生子曹昂,因征张绣时死于宛城;小妾卞氏生四子:长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东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1)曹操疑心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县令陈宫闻知曹操为杀董卓而逃,觉他忠肝义胆,便弃官随曹操一处出逃。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以晚。此间有一人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见了曹操热情款待,安排家人杀猪,自己骑驴去外村打酒。曹操与陈宫正坐,忽听庄后有磨刀声,曹操心疑,于是拔剑直入,不问男女,尽皆杀之,一连杀了八口。赶紧出逃,正路遇吕伯奢打酒回来,又把伯奢杀了。陈宫怪他,曹操便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统一北方

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

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征东吴,结果在赤壁被周瑜所率五万星星之军一火烧败。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2 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说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一说到曹操,就是个狡诈、多疑而又阴险的形象。但如果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曹操,就会发现他也有心胸宽阔、待人真诚的一面。在军阀混战、豪强并起的东汉末年,他对统一北方、安抚民众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他是一个英雄。

首先,曹操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正如他的诗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治国治军严明法纪,不为亲情,甚至以身作则。如他责罚袒护家臣的爱将曹洪,奖励刚正不阿的满宠。又如在一次行军途中,见庄稼已熟,号令全军不得践踏麦地,违令者斩。可途中他自己的马受惊违法,便说:“吾有制法,吾又犯之,何以服众?”便要拔剑自刎,后经众将苦劝,才“割发代首。”于是,曹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曹操还首创了中国古代的“军屯制”,对增强国力,减轻老百姓负担,巩固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曹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富有韬略。如在官渡之战中,他以悬殊的七万人马抗击袁绍七十万人马,利用袁绍刚愎自用、军心不稳的弱点,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一举攻占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进而迅速击溃袁军,取得了《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也让他一举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由此可见,曹操的军事谋略非同一般。

1

曹操还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他对奇才良将都极力收罗,真诚相待,委以重任,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如他对降将张辽、张郃,对许攸、徐庶和“文姬归汉”等都是他收罗和任用人才的典型事例。

曹操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诗人,他开创了一代汉魏文风,格调高迈,充满豪情,又不乏文学艺术水准,对后世文学、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等文章千古流传不衰。

当然,《三国演义》中曹操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又叫他千百年来为人所不齿,正如书中所说的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总的来讲,曹操是一个对历史起巨大进步作用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 1

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

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诸葛亮

暑假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先介绍一下诸葛亮。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最广为人知的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计烧连营》、《七擒孟获》、《空城计》。但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扮鬼神蜀军割麦》。

诸葛亮第五次出师伐魏,赶上陇上麦子成熟,蜀军想去割麦。但魏军已占领那里,诸葛亮想:如果派兵去厮杀,必然割不到麦子,还是用计赢他为妙。诸葛亮就想出了一个计谋。他指挥士兵扮作鬼神,把魏军将士吓跑,趁机把陇上小麦割完。后魏军才知上当。

通过这件事,体现了孔明的计谋多端。是因为他不断学习,博学多才,才能在战争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关键时刻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费一兵一卒,夺得了粮草。我们要学习它的勤奋、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国演义》读后感——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仁义之君刘备。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能力很强,但也不是完人。刘备作为封建帝王,缺点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意孤行起兵伐吴。他起于微末,志向远大,性格坚韧不拔、仁义、魅力超凡、城府极深,爱民如子,与民秋毫无犯,而且非常谦虚。刘备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英雄桃园结义》,但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刘备仁义的故事。

荆州刺史刘表病危,想让刘备当荆州之主。刘备不肯,刘表无才懦弱的次子刘琮就当了荆州之主。诸葛亮劝刘备趁曹操大军还没杀到荆州,杀了刘琮,自己当荆州之主。但刘备认为,如果杀了他夺了荆州,将来死于九泉之下,有什么脸见刘琮呢?结果曹操夺了荆州。 通过这件事,表现出了刘备的非常大的仁义。不过就因为刘备的仁义,曹操夺了荆州。刘备不采纳孔明的意见,是怕丢失了仁义。仁义非常重要,但要是过头了,就也有坏处。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三国演义感想

读《三国演义》感想(1)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昆虫记》、《红楼梦》等课外读物,其中我最爱读《三国演义》,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喜欢猛将张飞,他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可谓功不可没,不过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要算他有着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这些人物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 …… 余下全文

篇六 :对话曹操——读《三国演义》有感

对话曹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翻开这本厚厚的名著,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景象,战场上兵戈铁戟,马蹄声隆隆作响。战士的勇猛,军师的机智,统治者的野心勃勃,所有的一切都在作者生动的文字中穿梭。

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浩浩荡荡,使人身临其境。尤其是对一些决定三国兴亡的重大战役的描绘更是令人读来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非常擅长描写人物,对故事核心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栩栩如生:机智过人的孔明,重情重义的关云长,一心复国的刘备都是书中脍炙人口的人物。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代奸雄——曹操。

由于作者是以汉室为正统作书,所以书中的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诈小人。在《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曹操谈到“望梅止渴”一事时洋洋自得,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更是自信于自己的军队,落入了孔明的圈套,最后一败涂地,狼狈逃走。曹操为人谨慎,也心狠手辣。曹操患有头痛,请来神医华佗医治,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听闻后曹操认为华佗这是借口谋害自己,便下令斩杀华佗。由此曹操的“杀人不眨眼”也可见一斑。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曹操这个人物,我们会发现曹操这个人有两面性。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曹操的诗赋作品不多,但是单单《步出夏门行》和《观沧海》两部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并且具有一统中华的雄心壮志。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更朝换代也是必经之路,如此一想,曹操也就成了推进民族发展的大英雄了。

对于曹操,褒贬不一,这只能留给历史去做评判了。但是,曹操还留给我们很多。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奠定了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操拥有远大的志向和超人的远见。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我们立下了志向,无论大小,就已经是一半的成功。曹操的成功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需要曹操那样的文采和雄心,只需放眼下一步,那么,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再次捧起《三国演义》,重温儿时的读书回忆。几点为人处事,印象较深。

其一,仁义当先。数刘备无疑,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者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

其二,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唯独就是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是更加的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把他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以徐母的名义“拐骗”到那边,送别时刘备还哭着送别;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求贤若渴的典范。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打拼、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其三,听信好的意见。曹操在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回答的话却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诸葛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预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有所重视呀,不然也不会败了。还有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就有臣子向他提出建

议,也是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同样也是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来了个七百里火烧连营。上级的领导者能否正确地听取下属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其四,贪财贪色之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是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当时官宦弄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吴三国为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在百年战争中,谋士斗智,波澜壮阔,悲壮惨烈,景象万千。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位人物,他们分别为两国的重臣,且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与司马懿交手之前,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论才干,论智慧,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正是因为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

马懿的对抗当中。

对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却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正式出场,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称赞:司马懿“乃世之英雄”。 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唯独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