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昨晚我百无聊赖地来到了学校读书馆的期刊室,随手拿起来两本书:《旅游学刊》和《中国国家地理》。随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书的目录,感觉那本《旅游学刊》好像没有什么好看的。《中国国家地理》还不错,里面有说到格聂的“第十三女神”——格聂山,新疆的红色作物、还有盐路……不过最吸引我的是《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的弃老洞》!

我们中国不是以敬老爱幼为传统美德么?怎么会有弃老洞的存在???我带着一大堆的问号往下看。

在我国的湖北等地大量的弃老洞,它们的存在与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蛮人所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也有类似弃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个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着就让我觉得难过。

但是更让我心寒的是:居然会有自杀型的弃老洞!!设计这个自杀装置的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这个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的最后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但是潘世东教授却认为弃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观。

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不甚赞同,既然是顺其自然为什么还要做

一个洞规定人家要在里面死?为什么要做什么自杀型的孔,不让其不顺其自然的死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于我们个人的想法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他们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该回报他们!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地理读后感

地理读后感——中国的版图因何“竖”了起来?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三,因此在地图上我国的面积也是颇为可观的。巨大的国土面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但也产生了许多意识问题。地图的显示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点。

我国的地图是横版图。这种图会将陆地面积完整的展现出来但却将相当于中国大陆面积1/4的南海及南海诸岛的比例缩小一半绘成小方块放在地图右下角。我国古代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骨子里缺乏海洋意识。因此我国古代虽然富饶强大,但几乎从未实行过远洋探索外面的世界,近代来更是采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使我国已极端保守封闭的姿态走向近代世界。可以说,海洋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的走向。但是,横版地图潜移默化地淡化了中国人本来就很微弱的海权意识,以致于越南、菲律宾这些南海附近的小国竟有胆量来侵犯我们南海的领土,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国人对此无动于衷,甚至毫不在意,因为他们以为我们的南海仅仅是快芝麻大小的地方被他们侵占一点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改正,我想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追悔莫及!

如今我国已经成立了三沙市,但由于地图的不合理,三沙市是无法在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官员们和国有出版社(地图的编辑被国家主管部门的几家出版社垄断,不允许民间染指)不得不采用竖版地图,但如果没有三沙市,官方的竖版地图就永远不会出来了吗?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由民间力量推动才得以完成。例如农民工讨薪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我想我们也需要去推动国家的海洋建设。文章中提到一位在琼海市潭门镇曾在19xx年驾驶一艘小帆船勇闯南沙的船长伍书光。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规定渔民不准前往南沙作业,虽然他们的祖先早在明代就前往那里捞海珍品。至19xx年伍书光出现在南沙时,那里已有30多年未见大陆人。正是如此,那先临近南海的小国才有胆量侵占我们的岛屿。后来直到越来越多的船长冲破阻力,官方才渐渐默认并排军队进驻南沙。南沙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却没有中国的油井去开采石油资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在家,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是关于中国的地理的地理、科学杂志。我被这本书中的自然景观和许多的地理知识所吸引,其中,有写梯田、冰川、千岛湖、雪山、各种颜色的湖、新疆的红土、各个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11.9(第611期)的“特别策划 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实力”。

这个篇章,从巴黎讲起。在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建立之前,巴黎野参饱受内涝、肮脏与恶臭的困扰。直到一场瘟疫后,拿破仑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设。此外全世界罕见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馆”也横空出世。中国的直径1米左右的下水道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啊! 雾都伦敦曾有着一段可怕的历史——瘟疫肆虐,污水横流,整个城市被包围在恶臭和恐慌之中。不过,这一切在伦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后成为了往事。这项工程也由此被誉为“工业革命七大奇迹之一”。

接下来,便是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户川工程。尽管东京的台风、暴雨平凡,地势低洼,可是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街上的一层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温不火。书上写“这哪里是下水道!实际上,我正身处于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积有一个半主球场那么大,高度则有几十层楼那么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耸立??”

而中国的下水道,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中国的下水道,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 其实,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没有地方去,水依然会泛滥。为了城市的建设,人们往往会填湖:现在的武汉的主城区的水面面积与上世纪50年代的武汉主城区的水面面积相比,缩减了一般多。

我认为,应该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设计,借鉴古人及其他的国家的方法;保护环境,人一定要与自然相协调,才能使自然灾害对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的知识,学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险者不断探索的精神。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协调。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交通运输地理读后感

交通运输地理学后感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研究交通运输在地域组合中的作用、客货流形成和变化的经济地理基础以及交通网和枢纽的地域结构的学科。现代交通运输是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在不同地域又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交通运输网结构。本书主要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上述5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网布局和不同地域的物流结构。全书内容包括:铁路运输地理、水路运输地理、海上运输地理、公路运输地理、航空运输地理、管道运输地理、综合运输地理和客货流地理。

交通运输地理所涉及的地理、交通、经济、文化等内容非常宽泛,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内容也较深广。

现代人们认为:在地理学体系内,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组织,核心问题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它为国家、区域、城镇和工业区的生产力布局提供理论和规划依据。生产力地域组合包括区内经济结构和区际经济联系两个方面,二者的实现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这个环节。所以,交通运输的地理研究,历来是经济地理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独立的交通运输地理研究外,在理论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的论著中,也含有大量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素材和论述。

对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定义可概述为:它是研究交通运输在生产力地域组合中的作用、客货流形成和变化的经济地理基础以及交通网和枢纽的地域结构的学科。这门学科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而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成为一门密切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性、实践性、地域性很强的独立学科。

作为研究交通运输活动空间组织的学科,交通运输地理主要研究的内容可分

为理论交通运输地理、部门交通运输地理、区域交通运输地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4个部分。

(1)理论交通运输地理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美,尽在一点一滴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我,终于闲暇下来,翻阅着“重庆啥模样”,隐约地感到,原来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遐想,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我渴望踮起脚潦,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重庆是一副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这为重庆的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重庆就像观音轻展玉臂,轻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看,重庆的夜:一个灯光的世界,山上的灯光高高在上疑是星星,山下的灯光闪闪烁烁疑是渔火。远处的灯光犹犹豫豫特别神秘,近处的灯光神情安详充满温情。高楼、江边、桥梁都被彩灯刻意打扮过了,几十座桥梁如雨后的彩虹飞架两江;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巨轮可直航入海。不得不这样想:走进这样的街头,我们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还是在纽约曼哈顿。

一边还对重庆的夜晚意犹未尽,另一边就被誉为“一家人的桃花源”——重庆的小寨天坑深深吸引了。这个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世界最深的“天坑”出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天坑、地缝,最美的风景在地下,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天坑绝在坑壁有两级台地,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奇在它自然形状组合奇特,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站在坑顶,俯瞰天坑,风光尽收眼底;环顾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时隐时现,奇形怪状,错落别致,大自然造化的人间奇迹在这里更为独特、奇妙。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我已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原来桃源深处隐藏这个这么一个温暖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看似坐井观天的有限空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顽强而温暖的生活着,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袅袅炊烟。。。。

世界无穷大,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美,尽在这一点一滴!

…… …… 余下全文

篇六 :《有趣的地理常识》读后感

《有趣的地理常识》读后感

黄天元

“十一”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有趣的地理常识》。我一看到书的题目,便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有趣的地理理常识》是一本专门讲述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科普读物。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地理里的真相”,介绍人类怎样认识地球;第二部分“地理里的奇观”介绍大地的沧桑巨变,高山、高原的来历,以及地球上特殊的地理存在;第三部分“地理里的谜团”,选取了地球上许多怪异地域的奇特现象;第四部分“地理探秘”,揭示了人类探索地理的艰辛历程;第五部分“地理里的宝藏”,为读者讲述藏在地里的奇珍异宝;第六部分“地理里的趣闻”,讲述了与地理有关的趣闻故事。

随着书本被我一页页翻开,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绝伦的地理世界。“咦,怎么这么热啊?”我连忙掏出温度计一看,“哇!有6000度啊!”这是什么地方呢?大家不要怕,这是我们居住的地球的地心。在它的外面有地幔和地壳包裹着它,所以我们在地球上才不会感受到它的热量。地心的热能如果能转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能该多好啊!我们就不用再挖煤、钻油了,不用再建污染环境的电厂了,我们的地球就能变得更绿、更蓝、更美丽了。

大家都知道太阳早晨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有谁见过太阳在黑夜中升起呢?在北极圈里,夏至的这一天,太阳一直

在地平线上转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恋恋不舍,一直不会落下去。即使到了子夜时刻,它仍然把千丝万缕的金光撒向大地,人们就象白天一样在阳光下看书写字。这样的“白夜”可以持续好多天,植物们也跟着疯狂起来,蒲公英的幼苗从破土而出到挂满蓓蕾,竟然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就一片金灿灿的了,再过一周就结出了毛茸茸的果实了。

大家已经看到了太阳在黑夜升起,那你们见过星星在正午升起吗?还是在北极圈,当冬季来临,有的地方甚至半年都漆黑一片。你想象一下,当时钟敲响中午十二点的钟声时,你抬头看到的不是烈日当空而是满天星光,这是何等奇景啊!你难道不又惊又喜吗?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地理名著读后感

地理名著读后感

班级:13级地理2班

姓名:胡勇忠

学号:20132100255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迭经传抄翻刻,错简夺伪十分严重,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读。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订正了经注混淆500余处,使经注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辑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注疏工作,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和编绘了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水经注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为今后研究利用《水经注》提供了方便。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经清代学者考证,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

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所注,对《水经》中的记载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可以得到考证。单以兵要地理资料一项而言,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300次,许多战例都生动地说明了熟谙地理,利用地形,争夺桥梁、险道、仓储的重要性。《水经注》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之《地理》有感

读《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之《地理》有感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学习地理,便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现今,地理学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本书主要是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诠释地理学知识,全书50余万字,400余幅图片,可以说是将地理基础知识全面覆盖,是一本充满丰富信息量,充满完整资料的地理知识科普读物。

全书共计十二章,47个小节,第一章至第六章为自然地理,

第七章至地十一章为人文地理知识,第十二章为地理科学技术。读过此书的人,或许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就是“全”,因为此书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的地理基础知识。之后细细品读起来,又会发现此书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细”,因为此书较为细致的介绍了大量的地理知识,让人遨游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享受地理知识带来的喜悦心情。即使是一个地理方面的“门外汉”,在读过此书之后,也会向朋友、同事津津乐道的讲起那些地理知识,宛若一个地理学科专家般。

此外,此书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求知欲,每个人天生都是学习者,当接触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就会忍不住要去了解它,学习它,更何况是这样一本充满丰富地理知识的读本摆在面前时,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用好奇的眼睛注视它,用虔诚的心灵对待它,用细心的态度阅读它。

此书可以说是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法,先从遥远的,浩瀚的宇宙写起,再写到大气与气候,再写到生命的摇篮—水,之后是地貌、地质,再后是地球生命,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地域与文化,再写到政治地理,最后是地理科学技术。让人在阅读之后有种循序渐进的感觉,充满了浓重的兴趣感。

此外,此书还写得十分人性化,比如在每一个小节里面都有小贴士和知识链接,有的小节还有地理档案,这些细节,让人在阅读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地理知识或是身边的地理案例,比如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小贴士“利用北斗七星辨识方向和季节”就具有非常的实用性,尤其是在自助游,徒步旅行盛行的今天,这类的地理知识就显得极其的重要了,它可以成为你出行的指明灯,让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方向。再比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