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多收了三五斗 教案

8.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活动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请同学们看到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5.给予鼓励,并补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教师巡视课堂。

2.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3.提问:刚才大家熟悉了课文,同学们说说,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小结

1.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理出关键信息。讨论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更加不幸的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一)合作探究答案

1. 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年那样苦。

2. “那些戴旧毡帽的??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是写心情的,很急。

3. “占卜”这个词,写了他们既怀着希望,又提心吊胆,怕希望不能实现的心情。这告诉我们,虽然丰收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米行老板手中。

4. 明确:“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大家都呆了”。“刚才出力摇船??松懈下来了”。“哪里知道??兆头”。

5. 米价是决定旧毡帽朋友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米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呢?六月份市场上青黄不接,人们缺米吃的时候,他们就把米高价抛出来,十五元钱一担。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就把米价压到五元。这一进一出之间,他们一担米就剥削了十元,他们操纵米价,而米价决定着旧毡帽朋友的命运。

6. 先是“愤激”,后是“哀求”,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

7.“地方那方面的租??借下的债是要还的”。“我们同行公议??谷三块”。“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这些都是写造成旧毡帽朋友不幸命运的原因。租代表地主的剥削,农民在没法过活的时候,还向地主借高利贷,这也是地主的剥削;洋米洋面,外洋大轮,代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苛捐杂税代表当时封建势力的压迫。在这一段对话中,把旧毡帽朋友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都写出来了。归纳起来,这根源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决定旧毡帽朋友丰收之年,贱价粜米。

8. 懊丧。在付钱时还要对旧毡帽朋友再刮一遍,可见他们的命运是多少悲惨!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内容

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梳理小说情节。

2.分角色朗读,认识小说人物形象。

3.组织学生讨沦交流,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2.理解小说中体现出的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线索。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 …… 余下全文

篇四 :7 多收了三五斗【苏教版】【名师教案】3N

八、多收了三五斗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22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八、多收了三五斗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23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多收了三五斗说课稿

《多收了三五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说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多收了三五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通过读作品,我们仔细辨析作品浓郁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在感悟、品味、欣赏的基础上,我们从小说中读人生、读社会、读自己。课文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 、对农民的真挚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

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说教学的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分析主题思想,再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对旧毡帽朋友的塑造手法。

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本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我将从理清小说情节和感悟人物刻画的手法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 教学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

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

道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请同学们看到

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5.给予鼓励,并补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

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教师巡视课堂。

2.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

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以情致导,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你家的粮食大丰收了,你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的,你们信不信?不信就一起来看看旧中国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2、关于老舍,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看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的认真读一遍,边读边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作点简要的点评。

2、读了全文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三篇小说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说我们是如何学的。

2、今天的这篇小说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学?

(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3、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4、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读课文,并思考“探究·练习一”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多收了三五斗 (2)

八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4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起点从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开始,重点熟悉小说的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根据本文内容相对简单,易学易懂的特点,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而把握小说主题,认识社会实质。

三、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以情致导,激发兴趣

1、同学们,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这样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主要意思是说:即使在丰收的年景,农民

们的命运依然很悲惨,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驻足在旧中国三十年代,看一看这一时期农民们的生活境况。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2、关于作者,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看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的认真读一遍,边读边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作点简要的点评。

2、读了全文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三篇小说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说我们是如何学的。

2、今天的这篇小说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学?

(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3、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