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田雯静 初二九班 青岛四十四中学

这是余华的短篇杂文选集,余华自己的评价是最贴近生活,因此也是最亲切和令人不安的。

从《活着》、《兄弟》一路读来,觉得余华的故事很吸引人,但也令人倍感压抑,尤其是在描绘被生活所迫的悲惨人物时,这也是一直不愿去拜读他最富盛名的《许三观卖血记》的原因。想想,一个人靠卖血生活本来就很悲惨了,最后他死了竟然是因为自己的血卖不出去了,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悲惨之意无以复加。

很平淡的开头,很平淡的文字,慢慢引向无法挽回的悲剧,但没有结局,只是个无穷的深渊,让人更为其中人物叵测的前景揪心。《黄昏里的男孩》讲述的几个故事也是这样的风格,这里只能选几篇有印象的说了:

《空中爆炸》,男同胞们会倍感亲切,讲的是进入围城的三个男人因为一个兄弟沾花惹草有了人身威胁而获批出门,结果后者半途丢下他们追随个ppmm去了,兄弟们于是终于能再聚首狂欢,重拾婚前疯癫而自在的时光。他们顿时忘记了结婚的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结婚,他们玩起了曾经很痴迷的游戏,将喝空的啤酒瓶高高抛弃,接着用另一个空瓶砸向它,让它们在空中“爆炸”。

《黄昏里的男孩》,非常悲哀的一个故事。水果摊的中年男人逮住一个偷了他苹果的小男孩,为了惩罚他,他不光在众人面前鞭打他,还硬生生折断他的手指,像奴隶一样将绳子套在他的脖颈上,逼他向每个过路人喊“我是小偷”,折磨手法近乎残忍,最后他终于心满意足了放了小男孩,后者轰然倒地。正在人们暗骂这男人无人性时,画面转向了归家的他,原来他的孩子在几年前被淹死了,老婆跟了个剃头匠弃他而去,只留下他孤零零地生活。于是,人们又不忍心再咒骂他了,原来也是可怜人。 《马儿》讲婚姻背叛的,软弱的男人娶了个母老虎,和自己的同学外遇,结果看到两人自拍的情色录像,回来质问老婆。但是结尾没明白,那个同学还是一如既往地去他们家,也没有交代这段婚姻怎么样了,两人地位有无逆转?

…… …… 余下全文

篇二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被“偷”走灵魂的人

——读《黄昏里的男孩》有感

姜玉涵

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 八年级五班

邮政编码:266000 电话:186xxxxxxxx 指导老师:谢朝晖

考完试,同学给我推荐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就包括这篇《黄昏里的男孩》。在这些的小说中,“黄昏里的男孩”这个极富诗意的题目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就这样,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这篇小说。

看了题目和文章的开头部分后,我以为它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的故事。一个落魄的、可怜兮兮的男孩已经沦落在街头好些天,正当他饿得头晕眼花的时候,一个又大又圆、红彤彤的苹果映入他的眼帘。他向附近看了两眼,很快发现了这个可以使他裹腹的苹果的主人,是一个年过半百、有着满头白发的水果摊摊主,他叫孙福。他盯着孙福,试探性地伸出手想要拿到这个苹果,并且多次告诉孙福他现在很饿,希望能得到他的施舍,但是都被孙福无情地严词拒绝了。终于这个被饥饿冲昏头脑的少年趁孙福不注意时,用他那黑乎乎的小手拿了一个苹果,然后飞快地向远处跑去。孙福发现后,一边快速跑起来追赶着,一边大喊着“抓小偷”。不一会儿,瘦削的少年终于被孙福抓住了——他跑不动了,没有力气了。大概是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情急之下,男孩咬了一口苹果,大口地咀嚼起来。可孙福仍然不放过他,使劲掐住男孩的脖子逼他吐出来,后来,男孩还是无奈地把已经嚼碎的苹果碎屑一点点全部吐出来了。紧接着,还有对他更残酷的惩罚——孙福毫不留情地将男孩的右手中指折断了。更恐怖的是在后面,孙福并没有为自己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惭愧,反而是变本加厉地折磨男孩。他将男孩绑在摊前,并强迫他见到一个人就大喊“我是小偷”,直至收摊。到最后,男孩累得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咝咝”的微弱的摩擦的声音,这时孙福就会告诉顾客:“这个男孩在说‘我是小偷’。”终于,孙福收摊了,男孩也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晃动着断指,一步步艰难地向远处蠕动着,虚弱的、摇晃的身体仿佛下一步就会倒下,最终男孩慢慢地消失在黄昏的尽头。

…… …… 余下全文

篇三 :《黄昏里的男孩》

脆弱的心灵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朱宇杰

黄昏给人了一种温暖的感觉,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李商隐曾写过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就让我好奇了一个男孩会和黄昏产生什么故事。

本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偷了一个水果摊主孙福的苹果后,被孙福“教训”后拖着沉重的步伐,消失在黄昏里的故事。

哪个孩子没有犯过错,难道就因为一个苹果,就能击碎一个孩子的自尊,还把他的中指给折断吗?文中的孙福一直在给自己的行为说理由:“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不打断他的胳膊,也要拧断他的一根手指”。看到这里,不禁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心理变态?难道对他自己的孩子也会去拧断他的一根手指吗?但到结尾才知道,原来孙福的孩子很早以前就死了,而且是妻离子散。

也许对于一个家,物质并不会影响到幸福,那孙福这个悲惨的人就是不仅物质生活没有满足,精神也被摧残了。这让我想起了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是一个淳朴,勤劳,乐观的农村人,但因为这个冷酷的社会的残忍,使他变得堕落,自暴自弃。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孙福的家庭还在,那么这小男孩悲剧的故事还会发生吗?也许孙福就会给予小男孩一个苹果,还给他一个微笑。

但生活的磨难扭曲了这个人的心灵,就像祥子一样。再回看文章的标题,我才发现孙福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他反应了人性的卑劣,以及社会的黑暗。但我相信,强大的精神一定能战胜挫折,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应该正视生活,正视生命。

最后没有交待小男孩怎么样了,就像黄昏一样,有无数的可能。日本人喜欢把黄昏这段时间称为“逢魔时刻”,单独行走在路上,可能会被迷惑而失去灵魂。不过小男孩的灵魂会不会被“偷走”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幸与不幸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瞿江燕

生活中总是有幸和不幸存在着,有些人遇到不幸选择逃避,总想着一路顺风;有些人遇到不幸勇敢直面却换来一身伤痛,粉身碎骨;还有一些人,在不幸中渐渐变得病态,神情行为不同于常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黄昏里的男孩》有感 - 诸暨市浣江幼教集团

读《黄昏里的男孩》有感

这是余华的短篇杂文选集,余华自己的评价是最贴近生活,因此也是最亲切和令人不安的。从《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一路读来,觉得余华的故事很吸引人,但也令人倍感压抑,尤其是在描绘被生活所迫的悲惨人物时。 很平淡的开头,很平淡的文字,慢慢引向无法挽回的悲剧,但没有结局,只是个无穷的深渊,让人更为其中人物叵测的前景揪心。 《黄昏里的男孩》是其中的一个短篇,看小说的开头的时候,写孙福花白的头发以及他在尘土之中时隐时现,感觉这位半百老人的孤独与沧桑,无亲无故的。看着看着,出现了小男孩,一个又脏又饿的男孩。他强烈的渴望着能有个苹果,在向孙福乞求时竟然遭到他的强烈喝斥,小男孩在无奈的时候趁孙福分心的时候抓了一个苹果就跑,可被孙福及时发现,由于体力缺乏,很快就被逮到。由于肚子实在是饿的不行了,在被抓到以后还咬了苹果一口,使劲地咀嚼,可孙福依然不放过他,还卡着他的脖子让他把吃的苹果给吐出来。小男孩万般无奈的将来不及吞下去的苹果给吐干净了。还被不肯罢休的孙福狠心地扭断了中指。读到这的时候,我的心也揪了一下,可怜的男孩,到了这地步还遭到如此的对待,我也开始对孙福产生了极强的憎恶心理都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了,为何还如此狠心,连一个男孩都不放过,还生生地将他的手指给拧断。更可恨的还在后面,孙福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还将其绑在摊前,要他对着所有的过路人喊:“我是小偷!”一直喊到孙福收摊,一直喊到黄昏,他依然在喊。虽然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而非人的孙福心里却非常的满足,他满足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此时此刻,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男孩只不过是偷了个苹果,难道就值得对他如此残忍和无情吗?对于世人的冷漠我感觉很痛心,而本应

该富有同情心的的孙福竟然不择不饶的对男孩进行没有人道的“教育”,深感世道为何如此缺乏关爱与理解。小说的最后,孙福坐在黄昏的小店里,孤单一人,我也知道孙福之前悲惨的经历,儿子淹死了,妻子跟人跑了,只剩下其一人守着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默默地思念着以前幸福的时光…

…… …… 余下全文

篇五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

——《老人鱼》读后感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年童心,正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开始,无邪、无欲。只是,这开端的美好却终究会消逝。 人总会长大,继而慢慢染上大人的一些陋习,渐渐的改变自己的初衷。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如何,但至少,我相信,我能做到现在的坚持!

说实话,这本书里的故事,我并没有完全读透,只是每看完一个故事,心里便愈发的涌现出一股莫名的悲凉,说不出为什么,只是一种很简单的忧心,很沉重,却又不是那种撕心裂肺无法忍受的痛苦,它就那么沉沉的坠着,令人感受到一股窒息。

老人鱼中,在看到穗子最后收到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来信时,在看到穗子后来开始厌烦自己的那个“祖父”,在看到穗子祖父的言行,我不禁想到:只是一个农村的孤单老人啊!因为知识的贫乏,让他身败名裂;又因为年轻时的经历,导致了他痞痞的性子,但是,这又怪得了他吗?要怪只能怪那个时代吧!最后,老人请人代笔写给穗子的信,真的很简单,当他说“病不严重,只是疼得厉害”时,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终究是不想让穗子担心,可是,他却又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他提到让穗子寄钱给他。毫无疑问,老人的谎撒的很差劲,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实程度,穗子当然也明白,可是,她没有回去,因为,她听到了老人的“豪言壮语”。为什么不回去呢?感到丢脸?还是有其他原因?

毋庸臵疑,老人的行为有狐假虎威的样式,可是,“狐假虎威”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老人为自己子女的骄傲?举个例子来说,你总不能奢望一个杀人犯的长辈动不动就拿“杀人犯”的名号来壮自己的气势吧!在小说的最后,穗子并没有回去,这又说明了什么?我想,不用太多的解释就可以明白:这是一个年轻人对长辈,对老人的不耐烦。

说说我们自己吧,现在我们许多的年轻人都喜欢追随潮流,对那些老式的东西越来越没兴趣,对长辈的唠叨越来越不耐烦……针对这一点,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呢?

亲情真的很重要!有些事,有些人你错过了一定会抱憾终身。也许,当你满不在乎的不愿去探望亲戚朋友时,当你信誓旦旦的说着以后时,真的不会再有以后。

…… …… 余下全文

篇六 :《黄昏里的男孩》蓝明浩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这篇文章,内心的愤怒与同情久久不能平息,小男孩被孙福百般虐待的画面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孙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独自守着那一个小小的属于他的水果摊,汽车驶过,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出现了,衣服破烂不堪,径直走向水果摊,用那粗糙的手抚摸那些红彤彤的苹果,孙福厌恶的赶走了他。可是在孙福分心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拿起一个苹果就跑,可惜因为腹中饥饿,没一会就被抓到了。孙福拍掉了他手中的苹果,随即又给了他一巴掌,在挣扎之中,小男孩又双手抱头,把落在地上的苹果使劲地咀嚼起来,但在孙福的逼迫下他又把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苹果又吐了出来。作为惩罚孙福又对着围过来的群众把小男孩的左指头掰断了,接着让小男孩来到他的水果摊前,让他向路人说自己是小偷,直到黄昏来临,小男孩不停地说话,导致他嗓子哑的只能发出咝咝的摩擦声。到了现在,孙福见小男孩说话声音太小了,就自己向路人介绍他是小偷。读到这我心里十分难过,小男孩的自尊心随着孙福的践踏而消失了,结尾的最后孙福把小男孩放了,而我也了解到了孙福那从前悲惨的经历。

原本孙福年过五十,应该保持着和蔼可亲的形象,可是他却仅仅因为一个苹果,把小男孩折磨的累倒在地,因为孙福觉得他是一个令人反感的小偷,可为什么他对小偷如此憎恨,原因是他那可悲的经历给孙福心里留下了阴影。首先是他丧失了儿子,那可不就是上天偷走了他的儿子吗?而他的妻子也不就是那个剃头匠给偷走的吗?总体来说

他的幸福就是由命运偷走的,所以他如此憎恨小偷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小男孩毕竟是弱者,没必要下如此狠的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去呵护他,帮助他。孙福何不把它当作自己儿子一样对待呢。孙福说完那句话——现在我们镇上上自己家的门应该锁上,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小偷,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说完这句话,人们竟然都点了点头,看得出现在的人们对弱者的歧视,不寄予帮助,借以讽刺人们的良知,露出他们那丑陋的面容。难道人们不应该上来劝一劝孙福吗;难道人们都对小男孩没有同情心吗。也许我们多寄予弱者一些帮助,世界会更绚丽;也许人们多一些宽容,生活就会变成一支和谐的进行曲;也许人与人之间少一些矛盾,世界就会少一些悲剧的发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法布尔先生的菜地里有许多昆虫。有红蚂蚁、圣甲虫、蝉、松毛虫、蟋蟀、萤火虫、螳螂、蝎子、黄蜂、蜘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虫是圣甲虫。圣甲虫是搓粪球的清洁工。为什么说它是清洁工呢?因为它会收集牛、羊等动物的粪便,将粪便滚成粪球,当作它们的晚餐。有一只名叫小丽的母圣甲虫,她还搓过像苹果那么大的粪球,而且她还邀请其它的圣甲虫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多么好客啊!

我最不喜欢的昆虫是红蚂蚁。它们很懒惰,平时它们的工作都是黑蚂蚁宝宝做的。红蚂蚁经常偷黑蚂蚁的孩子,把它们当作奴隶,自己就什么活也不干。黑蚂蚁的妈妈就可怜了,因为它们失去孩子,它们肯定很想念它们的孩子。可恶的红蚂蚁,真坏啊!

让我最感动的是蝉。你们知道吗?公蝉是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母蝉是不会唱歌的,但她会生许多蝉卵。小蝉要经过四次痛苦地蜕皮,而且在蜕皮过程中还要避开小鸟和蚂蚁,最后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蝉。但是成为真正的蝉后没有多久,它们就衰老而死了。

法布尔先生菜地里的昆虫给我带来了许多昆虫的知识,原来昆虫是那么神奇、那么可爱!我真想变成一只小昆虫,去昆虫世界里探索更多的奥秘。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二年级:曾云菲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小男孩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去了“天国”排队,去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可是他还有心愿末了,他试图回到活着的世界。直到他碰上了一个叫阿瑟的幽灵。在阿瑟的帮助下,他回到了他的学校、家庭,重新回到了爸爸妈妈、姐姐和朋友们的中间。他用他仅存的力气和意念向姐姐表达了谦意,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向他不舍的朋友们告别??..那是一段艰难而温馨的“生命”旅程。最后,他在那轮夕阳的召唤下,了无牵挂地走向“天蓝色的彼岸”,成为另一个生命的一部分,重回广阔的天空。每天,昼和夜,不知疲惫地重复交替着。黄昏是媒介,以自己沙尘般的暗黄天幕,遮住夕阳绚烂而无边的霞光,遍地绿油的屏障上洒满灿烂金光,屏障后的红光渐渐消逝-----一天到此结束,黯然黑幕笼罩长空。

夕阳,它多想再看一眼世界,再把泛黄的云朵染成五彩,可是黄昏不许-----有些事你无法决定自己,就如人类的生死。13岁的我们,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去认真地考虑生与死这个残酷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约伯记》里说:“海水中的水绝尽,江河消散干涸。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来,等到天没有了,仍不得复醒,也不得从睡中唤醒。”这就是死亡,死了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生命和时间。死亡其实随时都在人类的身边。那种昏暗的感觉,你甩不掉,而稍不留神,它就夺走了你的生命。舟曲的泥石流、伊春的空难、还有一些意外的交通事故,有多少生命毫无预兆地消失了。书中的主人公——和我们同样年纪的哈里,也就是在出门的时候随口对家人说了一句气话:“你们走着瞧!我这次算是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回来了!”结果真成了永别,死神派卡车把他撞死了。那是一句无心的、赌气的话。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此会远离他至爱的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姐姐、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们。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生的世界。

所以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在生活中,有些人因为一些小小的矛盾或是顺心,就想草率的结束生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亲人的不负责,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为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坚强地活着,不能轻易地就被困难打倒。 书中也好几次提到一句话——“绝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意思就是: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