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廉洁图书读后感

中共河源市纪委组织开展的“廉洁读书月”活动,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基层职员学习的好机会。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以积极诚挚的态度认真阅读《反腐倡廉教育读本》。这本书有四部分的内容:领导讲话篇、制度篇、示范篇、警示篇。不仅向读者阐述了学习党章、营造党风的重要性,还选录九个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材料和五个反面典型的反面材料,既树立了榜样,又鞭策我们该如何做人、做事。犹如一醒世恒言,当头一棒敲醒在人生道路踏上迷途的人。廉洁,看似精辟,做起来却很难。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所共有的传统美德。“廉者,清不滥浊也。”何为廉洁?意为不贪,不苟取不义之财,立身清白。廉洁,在我看来,就是得懂得勤俭节约,洁身自爱,自律自强,永葆本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日子愈来愈红火,社会权利的腐败问题亦为剧烈。现今的腐败现象日趋多样化,惩治腐败的工作也日趋艰难。其实,我国的反腐倡廉已成体系,但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只悬在墙上,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在工作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腐败不是中国的附属品,外国也有。腐败也不是现代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为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者屡见不鲜。难道古人总结的教训不足以提醒警戒他们,还是“反腐倡廉”已经过时了?

近几年网络上为何频频出现“高官落马”、“官二代”、“拼爹”的字眼,社会上为何时常发生城管人员殴打群众、领导干部肇事逃逸、官员私相授受瞒天过海的事件?究其原因,我觉得这是领导干部的道德缺陷问题。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员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广泛的影响。上行下效,若领导干部道德缺失,下层群众是该“跟风”还是“鄙夷”?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揩公家油”的道德滑坡现象,以财求官、以官求财的“恶性循环”总有一天会打垮社会主义。纵观中国封建统治政权的最终衰落以及近现代的自我解放和人民自主的一片繁荣富强,外国帝国主义的最终落寞以及民族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无不启发我们只有从人民中来,熟悉人民生活,并以人民的痛苦为自己痛苦,才能引导国家走向更好的治理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二 :廉政书籍读后感

廉政书籍读后感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其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我们可以将廉洁理解为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阅读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那么,作为一个教师而言,虽然没有腐败的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优良的廉洁作风,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

…… …… 余下全文

篇三 :廉政书籍读后感

廉政书籍读后感

在廉政教育活动月期间,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 产 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四 :廉洁书籍读后感

廉洁书籍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到诚实守信,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个故事。因为一个读名牌大学的博士,每次去面试用人单位的人都对他很满意,但后来却没有聘用他。我读到这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聘用?原来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有两次逃票的记录。所以大家都没有聘用他。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诚实的,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诚实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这本书中另一篇文章《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廉洁图书读后感

廉洁图书读后感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菜根谭》、《戒子书》、《论语》等几部古著,我对廉洁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后掩卷沉思,感慨颇深,受益良多,留在心中的是对贪污腐败的丑恶现象愤怒与批判,是对风清气正的廉洁之士歌颂与倡导。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导致腐败,只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才会实现廉洁社会,最终才会造福大众。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我作为一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是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上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践行党员的应尽的义务;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廉洁书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国家大事,扩充自己的眼界;在学生工作上,尽到自己的责任,要有一种我选择,我负责的心态,积极配合班上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和班上交代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要作为一名同学值得去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党风廉洁建设关系着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以廉洁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要真正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员,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实事,真心诚意为人民,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学生,我们要担起重任,以身作则,让廉洁修身,反腐倡廉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

…… …… 余下全文

篇六 :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以书为鉴省吾身

——读《廉政格言警句》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永恒的良师益友。畅读廉洁图书,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心灵的洗涤。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的一生对知识的渴望,对道德的追求,既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即“读万卷书”,也离不开实际体验的践行,即“行万里路”。以书为鉴,内省自身,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达到知行合一的必经之途,也非常契合党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

第三届全省廉洁读书月活动开展以来,在各大公共图书馆显著区域独立开设的廉洁图书专区里,工作人员对廉洁图书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充实更新,阅览室里看书的人们安安静静,只能偶尔听闻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少数人轻声交流读书心得,而借阅服务处排着队等候借书的人群里,有耄耋老人,有稚子蒙童,更多的是年轻人,大家礼貌而有序。理论文章、廉政人物、格言警言、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多种题材的书籍琳琅满目,既有古代的廉政史迹,又有现代的专家见解,既有深奥的理论探讨,又有直观的事实陈述,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网络的力量也被发掘出来,在各大图书馆的网页上,开辟了20xx年廉洁图书推荐榜,发布相关主题的讲座活动安排。

正是在这样热烈气氛的感染下,我走进了佛山市图书馆开始阅读廉洁图书,展开了“以书为鉴省吾身”的心灵之旅。我在《党员正能量》里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 产 党员保持本色和与时俱进的胆气,在《苏共亡党二十年记》里喟叹苏联“老大哥”没落之路的无奈,在《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知识36讲》里接受到了振聋发聩的教育,在《青少年美德书》里看到“少年强则国强”的希望??一本本的图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我进行思考,有时候心生勉励,有时候焕出憧憬,有时候脊背一凉如芒刺在背,有时候心头一凛又坦坦荡荡。

大概是出于高校教师知识分子的阅读习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唐军同志所主编的《廉政格言警句》。这本书是“中国廉政文化丛书”系列的组成部分,丛书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章待审核

文章待审核

…… …… 余下全文

篇八 :廉洁图书读后感、

廉洁图书读后感

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人们共同的以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成功,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廉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将此上升为治党治国的大政方略。

腐败是社会的沉重话题。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 产 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当今社会,有的人官做大了,管别人的多了,管自己的却少了,艰苦奋斗提得少了,讲究享受却提得多了,奉承的话听得多了,逆耳的话听得少了,他们将党内纪律,党内监督视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他们无视党纪国法,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教训是极为惨痛的。 众所周知,廉洁作为行政者的一种德性,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修养和教育。我认为,反腐倡廉,必须要“修身”,管住自己!“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修身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所谓“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人具的道德目标,通过修身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成为道德的楷模。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