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典论论文》

读《典论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意识形成于曹魏一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它很早就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罗根泽先生提出:“汉末魏初的文学批评,要以曹氏兄弟的成功为最大”,那么曹丕的《典沦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到底有哪些建树呢?且见余条分缕析于下:

一是提出“文以气为主”这一极大影响后学的著名论断。

“气”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气说》)。所谓“文气”既是描写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气之清浊有体”窃觉有两种解释,一是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气质、个性不同,决定了文学作品风格各异,因此曹丕认为必须尊重文学创作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是彼此不同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造就完全相同的创作主体,这就是说文章的风格可以不尽相同,充分认识到了也肯定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二是由于每个人的“气”本身就存在了“清”与“浊”之分,“气”决定了文学创作的高下,故而作者个人因“气”之拙劣,自然不同文章品格也有了高下之分。

在建安以前,中国没有系统的文论专著。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在《论文》中重视品藻诸家,分析各家才性的细微差别,探讨文气的内在规律,是有其思想文化背景的。其一是当时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很盛。其二是当时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自觉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体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这些都历史地呼唤着《典论论文》的产生。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应场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与吴质书》里说:“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齐气”当指徐干行文四平八稳、迟缓萎顿、缺乏劲迈的气势。由以上引文可见,曹丕反对舒缓、平衡及流于柔弱不振的文风,而主张高妙、飘逸、遒劲、刚健的审美风格。简言之,曹丕在这里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是倡导“高”、“逸”、“遒”、“健”的创作风格,那么毫无疑问,这里曹丕所崇尚的作者之“气”也就是后世文学评论所说的具有慷慨悲凉情调的“建安风骨”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经典原著读后感小论文格式

中华民族腾飞之路六次历史机遇的丧失和

最后一次战略机遇期

△ △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班级 学号 )

摘要:(200字以内)

关键词:(最多5个词)中华民族;历史机遇;民族复兴;战略机遇期

【正文】

一、公元1000年:宋代首次历史机遇的得而复失

二、公元1500年:郑和下西洋与第二次失机

三、1750年:“康雍乾盛世”与第三次痛失机遇

四、1840年:中华民族腾飞之路的第四次重大机遇 五、19xx年:昙花一现的第五次腾飞良机

六、19xx年:倏忽而逝的壮丽日出——第六次历史机遇

七、中华民族腾飞的第七次历史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战略机遇期(1992-?)

参考文献:

[1] 胡旭阳,费英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5.6.

[2] 张松德.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云梦学刊.2006.3.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文学论丛》读后感

《中国文学论丛》读后感

闵行区教育学院 殷秀德

每年读书,总喜欢作个总结:今年那几本书最有价值,那几本不应该读,等等。是给自己一个安慰,也是旁观自己的读书水平。只是每年感叹很多,读几本属于自己的书实在不易!其中《中国文学论丛》是20xx年自己认为极具价值的书,在其感染下,突然热爱起钱先生,于是又读完了钱先生的《论语新解》、《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等,也基本买齐了钱先生的书。钱先生是史学名家,其余的皆不好读,于是想留给时间,慢慢体会。

钱先生与胡适之先生明显是两类学者,极度热爱中国文化,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本书是个证明。从“五四”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备受质疑与打击,但近一百年的现代汉语建设似乎没有让国人看到所希望的结果,随着一位位国学大师的离去,人们发现我们应该从“狂热”中走出,应该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时候却发现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不是你不想尊重不想继承,而是这一代人已经失去尊重与继承的能力了!钱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算是黑暗中的一抹亮光,也许不能让你拥有继承的能力,可起码能让你知道如何尊重。 其次,这本书的结构宏大,基本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思考“语言”“文字”“文学史”“散文”“韵文”“诗歌”“戏剧”以及一些具体作品与作家,皆由短小文章构成,凡30篇。不能说对每一类专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但作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常一语中的,对读者启发很大,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理解较浅、常常不辨是非的我辈,算是“启智”的作品,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一、中国之文字在于“以少得多”与“融合”

钱先生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与《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中对中国“文字”与“语言”的特点进行阐述,尤其是对文化下的“文字”与“语言” 钱先生认为:“P22:近人为慕西化,竞倡白话文,不知白话与文言不同。果一依白话为主,则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之精神之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书不焚而自焚,其为祸之烈,殆有难言。”“P27: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实则孔子意亦只求白话与书籍文字之相通。中国人每一语言,必求通之文字。语言属现代化,文字则传统化,现代与传统相承,乃可行之久远。故中国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实践教育论文-经典诵读活动的体会与感想

经典诵读活动的体会与感想

参加经典诵读暨金话筒大赛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参与的第一个比较大型的校园活动,经历初赛、复赛、半决赛的层层选拔与筛选。最终,我很幸运的进入到了总决赛的决赛现场。 参与初赛的时候我就准备颇足,从选材到选稿,因为我比较擅长主持类,所以便和我的搭档选择了以“我院‘新生杯’篮球赛为题材的主持稿”,每一句话都是我和我的搭档的仔细琢磨研究的,不过,在最终选择被留下的时候,评委的学姐学长们告诉我尽可能的让我的声音更大声点,意思告诉我要更自信一点,大胆地把声音放出来,把该有的情感体现出来,当然这就是我在总决赛上面的准备,做好自己的朗诵。因为我很清楚的认识到,毕竟相比于他们而言,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优越了那些被淘汰的人,我很欣慰。毕竟我是零基础。初中、高中什么的都是没有任何的参加一些广播社的活动,当然,我认为大学就一个好好的展现下自己,毕竟不能将自己埋没,我想让那些人认识我。

…… …… 余下全文

篇五 :英美经典文学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悲剧分析 论文 名著5000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悲剧分析

上个学期我选修了英美经典文学之一门选修课,其中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的阅读书目。暑假期间,趁着闲来无事,于是便上网查找了相关的书籍来阅读,其中一篇给我的影响尤其深刻,那便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部小说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发表的被誉为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世界短篇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绚丽无比。

它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人全神灌注地把整篇看完,之后仍然意犹未尽,又多么希望把整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虽然结局令人痛苦不堪,可是发人深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以爱为主轴的小说,也许它不浪漫也没有激情,但在某些小地方总不经意的透出一丝感人的气息。

文章所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的一个南方小镇杰弗逊小镇上格里尔生家族的命运。文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直到三十岁还未出嫁。因为她的父亲,作为家族族长的父权倾向严重的父亲,为了维护所谓的等级和尊严,赶走了所有向艾米丽求爱的男子,剥夺了她幸福的权利。在父亲过世后,行政当局要铺设人行道,建筑公司的工头是个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洪亮的荷默很快便俘获了艾米丽小姐的芳心。不久,人们便看到他和艾米丽小姐一起驾着马车出游。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他们都不相信他俩能成为终身伴侣,人们怜悯艾米丽,作为一个没落的南方贵族中的高贵的淑女居然看中了一个拿日工资的黑皮肤的北方佬。父亲的死于艾米丽而言并不是一种解脱,艾米丽仍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中,艾米丽仍然没有摆脱家族尊严的束缚——当她发现荷默无意与她结婚的时,艾米丽毫不留情地选择了用砒霜毒死了荷默。从此,艾米丽便在破旧封闭的宅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与荷默的尸体同床共枕40年,直到艾米丽小姐去世,小镇上的居民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

艾米丽小姐最后孤独地死去无疑是为这一悲剧画下了句点。然而所有的悲剧的结尾,总是会有众多的成因,在我看来,原因有四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毛概论文红色经典读后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 名:   胡浩                 

   号: 10804020113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 系:重庆汽车学院          

20##年9月

原著阅读

…… …… 余下全文

篇七 :经典影视配乐论文 I will always love you 观后感

电影《保镖》与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

法学 专业 学生 张琳 学号 2010211341

这部电影是本学期介绍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电影之一。曲折精彩的剧情,影片男女主人公所表现出的那种深深的爱,还有惠特尼休斯顿在其中的倾情演唱,都注定了这部影片的成功。它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也通过这部影片思考了很多。

先来介绍一下《保镖》这部影片吧。这部影片在19xx年问世,是一部集合了爱情、惊悚、动作的优秀美国影片。导演米克.杰克逊 (Mick Jackson)付出了他的大量心血,从前期选材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每一阶段都精益求精,力求影片的最终完美呈现。,其中的男女主人公无疑是为这部影片的大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惠特尼休斯顿 (Whitney Houston)联袂出演,共同完成这部经典影片,同时,也正是这部《保镖》使两人在演绎事业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在这部影片中,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弗兰克·法默是职业保镖,而惠特尼休斯顿饰演的雷切尔·梅伦是全球知名的歌星,歌迷为她的歌声和表现力疯狂到痴醉的程度。但在光鲜背后却暗藏这危险,一个神秘的人给她来信,说要取她的性命,梅伦的经纪人狄克请他去做梅伦的保镖。弗兰克本想拒绝,但看到梅伦8岁大的孩子弗莱切时,他终于答应了。梅伦家中还住着她姐姐妮基和保镖托尼,他们经常收到恐吓信,但梅伦却并不知情。弗兰克来到后加强了家中的防护措施,但梅伦对他却并无好感。一次汽车跟踪事件使弗兰克确定梅伦的生命确实正受到威胁,而梅伦也由此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演唱会上,梅伦终于发现了恐吓信,狄克只好对她讲了实情。梅伦被歌迷冲下了舞台,多亏弗兰克及时相救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梅伦为了答谢弗兰克而邀请他共进晚餐。两人在舞曲中渐渐陶醉,两人也就此堕入爱河。梅伦感到在弗兰克身边有一种安全感,但弗兰克却基于自己职业的要求与梅伦保持着距离。在乡村别墅,弗兰克又一次救了梅伦。他开始感到妮基有问题,在逼问下,妮基终于承认是她雇了杀手想杀梅伦。杀手潜入房间,但却将妮基误认为梅伦而加以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典论论文

浅谈曹丕《典论·论文》之“文气说”

摘要:《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他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人禀阴阳二气而生,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则有文气的或清或浊之别;曹丕论为文之气,尤其强调创作个性的独特性及其对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表现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及“文的独立”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气”;文气说;才性论;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典论?论文》则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自觉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代表作。在这之前,中国古代文论还处于不自觉的胚胎阶段。先秦诸子的文论,多属片言只语。汉后诸家论文也还未从学术中分离出来。其中,个别序、赞形式的文学批评,也只是讨论某一具体作家作品,限于一篇一书。直到《论文》出现,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宏观地多角度地论述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它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本文就以“文气”为主浅谈曹丕的主张。

一、“气”的来源及发展演变过程

“气”字的记载最早发现于殷周甲骨、金文,气为象形字,笔画层叠弯曲,模拟天空中云气变幻流动,因此,其原始意义为云气。

许慎《说文解字》“ 气,云气也,象形”

《国语·周语》记载周太史伯阳父的言论云:

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