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综合实践课-小鬼当家

“小鬼当家”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目标:

1、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初步学会调查,培养主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养成遇事沉着、冷静、积极思考,学会与人合作,灵活、机智地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种菜的做法,学做水果拼盘,真正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准备:

1、选择离家近的菜场

2、准备好照相机、记录本

3、准备制作水果拼盘的水果、盘子等。

4、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恩节----我们的课题应运而生

   西方的感恩节不知何时成为了商家的卖点,报纸上,街头广告中纷纷打出的“感恩回馈消费者”的标语,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再过几天就是感恩节了,妈妈见到了报纸上的打折广告欣喜若狂,直奔商场,大包小包买了一大堆,感恩节不如叫‵狂购节′算了……”看来“感恩”在孩子心中只是打折,商家对顾客的回馈,他们根本不懂“感恩”这个词的意思,我便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同学谈谈对“感恩”这个词的理解,同学们有的说“感谢”,有的说“感激”,我们又该感恩谁?如何感恩呢?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通过讨论,产生了三大感恩对像:1、自己的父母。2、自己的老师。3、帮助过自己的人。大家决定围绕这三个感恩对像,开展不同的感恩活动。咸恩父母以“小鬼当家”活动为切入口,感恩老师以“我与老师说句悄悄话”为主题,而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则以“送你一朵七色花,圆你一个小心愿”为内容开展活动。下面就着重谈谈“小鬼当家”这个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既不能替学生做主,左右学生的思想,也不能推卸责任放任学生,而应侧重于及时引导,帮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鬼当家

小鬼当家

教材分析: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们都比较娇惯,而现在父母又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很少让孩子干家务活,劳动能力较差。缺少劳动体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们生活的艰辛。为此学校在人格课上将学会一样家务这样的课程加到二年级同学的课程中,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当作家庭的一份子来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所以小鬼也可以当家。

教学目标:

1、在家里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任何一种家务劳动。

2、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做为一各小学生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快乐与烦恼。爸爸妈妈每天辛勤工作,下班回家还要照顾家里,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快乐与烦恼呢?你们想知道吗?只有自己当过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2、出示课题并齐读:《小鬼当家》

3、妈妈的烦恼:歌曲《我的好妈妈》引出劳动的话题。

二、教学设计:

1、爸爸妈妈一天要做哪些家务事?

2、对比小鬼一天做了哪些家务事?

三、创设情景,帮助同学学会扫地

(一) 教学生认识扫帚和簸箕

“在学习扫地前,我们先认识一下扫地使用的工具”。

1、出示扫帚:“这叫什么?”出示板书:“扫帚”。教师指扫帚的上半部,问:“这里叫什么名称?”出示板书:扫帚柄(把)。

2、出示簸箕:“这叫什么? ”出示板书:“簸箕”。再认识簸箕以及簸箕的两边。

(二) 指导学生学习扫地

“我先请一个同学来扫地,大家看他扫得好不好”。

“很好,能扫地了,但是方法不大对。方法不对,就扫不干净。现在我做给你们看。你们人小,力气小,先要学习用双手扫地。”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扫地的方法:

(1)拿扫帚。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握住扫帚柄,身体向前弯一点;

(2)扫地。右手用力大一些,左手用力小一点,扫帚在脚前贴着地面, 往左前方一下一下的扫;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鬼当家教学设计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教学设计

棋盘山中学指导教师 綦金海

一、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分析

(一)活动设计背景分析

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在大人的包围之下,依赖性强、任性,很少懂得体谅父母。

而现在父母又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很少让孩子

干家务活,劳动能力较差。缺少劳动体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们生活的艰辛。

由此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

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参加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

能及的事,如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财、买菜、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

子等。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家长当

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

二、活动目标:

(一)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一定提炼。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做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3.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分析交流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学会做家务,学会安排家庭一天生活开支。

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处理家中废弃物

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熟悉身边的各种家务劳动,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2.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

做力所能及的事。

【目标解析】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家

务劳动、家庭理财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梳理

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探求,收获劳动成果。整个活动过程不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结

论,重在学生努力的实践,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三、活动方式:

此次活动主要采用探究、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

…… …… 余下全文

篇四 :80后妈妈的育儿心得

80后妈妈的育儿心得

作为80后一代的父母,从小难免娇生惯养,多少有点自私和任性。记得刚生完孩子的时候,同事打电话过来开玩笑说:“我很难想象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孩子的景象是如何的。”是这句话促使我一定要做一个成熟的好妈妈。俗话说:“家庭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处不教育!”教育孩子就要从点滴开始,从自身出发,做孩子的榜样。以下是我这几年来教育女儿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一个口出脏话的父母,有何资格去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父母,有何资料格在孩子面前谈论道德与素质?一个言而无信的父母有何资格去给孩子解释“守信和真诚”的意义?坚信这三点是我们做人的真谛,也是这个真谛带着我开始起航在我身为人母的航线上。

二.学会沟通,尊重孩子。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情感的纽带。别将孩子当孩子看,她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她一些发言的权利。我相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自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懂事。

三.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做孩子的玩伴。

玩是孩子的天性,连老人们也常说“会玩的孩子聪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对世间万物充满着好奇和探索欲望,作为父母我觉得应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让她去探索其中她认为的快乐。每当女儿邀请我加入她的游戏世界时,我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在手头的话,我总会欣然接受。有一次,我女儿问奶奶要几张白纸,奶奶给她找了几张彩色图画纸,女儿不高兴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几张纯白纸,一拿到手,女儿就用剪刀喳喳喳剪的稀巴碎,奶奶见此状,发火了:“你这孩子,奶奶好不容易给你找到了白纸,你不好好画画写字,你居然把它剪成

这么碎,以后你别指望我再给你找纸了。”女儿是个倔脾气的孩子,一听奶奶骂她,唰地把剪刀甩老远,不理人。

我看了,走过去问:“怎么了呀,发这么大的火啊?”女儿理直气状地说:“我要办事情,奶奶给我捣乱。”我也好奇了,就问:“你要办什么事情呀?”“我要开超市!”我一听女儿要开超市了,也假装高兴地不得了:“哇,不得了,我女儿要做老板了嘛,那妈妈等着你的超市开出来,我来扮顾客买东西,好吗?。”女儿一听早把不高兴的事抛的九霄云外了。于是就在指甲般小的纸上,用铅笔写上

…… …… 余下全文

篇五 :汪昆品德教学心得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心得

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第一小学 汪昆 《品德与社会》课程应该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一、 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外书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春天在那里》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寻找春天。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散文《草》的录音,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的感情,陶醉在那诱惑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发现春天了吗?怎么发 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生1说:星期天,爸爸陪我去田野里找春天。我看见红的花,绿的草。 生2说:星期六,我和哥哥去放风筝了。春天到了,放风筝的人也多了。 生3说:我发现春天小蚂蚁都出来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年北票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年5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市师训中心联合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培训。这次培训地点在北票三小。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转变教育观念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开设有关课程标准的介绍及制定背景、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教材改革与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改革框架、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等内容。转变教育观念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介绍学校德育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课程互为渗透利用,穿插进行,并辅以专题研讨以引起学员认知上的冲突,在冲突中反思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接受新的理念。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张一弛,育子心得(柳佳辰家长)

一张一弛,育子心得

其实让我写育子心得心里很是惶恐,因为平时工作较忙很少关注小孩,对他的学习也很少过问,大多数时间这块都是她爸爸在过问,有时也觉得很对不起小孩。

在这里主要要阐述一下几个方面,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对小孩的成绩不要太关注,应该关注的是小孩的学习习惯。小孩读二年级以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有许多了。每次考试我都很少问他考了第几名,多少分数,我关注的是他错了几题,为什么会错。因为分数并不能说明什么,过度的关注或者过多的与他人比较,会使小孩产生逆反心理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导致对学习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而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出现这种状况,要想重新扭转小孩的思想就会很困难。因此每次他叫我在试卷上签名我总是要问他错误的订正了吗,弄懂了吗?并让他说出为什么会错。其次平时在家里作业都是规定时段认真完成,如作业出现马虎潦草的必须重做,然后适当的做预复习,除此以外的时间就是他自己支配了。但电脑我们是严格限制的,因为过早的接触电脑,会让小孩沉迷其中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每周大约在周末开放2个小时。最后就是课外知识的拓展,引导他,给他睡前一定的时间看书。

二.兴趣班的选择尊重小孩的意愿,尽量减少大人的主观因素。

其实按照现在的中考制度和高考制度,今后对小孩的要求应该是能力方面越来越注重。因此各类兴趣班就因运而生,也让家长挑花了眼。老实说小孩参加兴趣班对他今后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如何选择,我认为应该尊重小孩的意愿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像我家的小孩现在有四个兴趣班在学习:吹笛子、英语、写作、画画。这四个项目都是他自己要求参加的,我们在答应他的情况下也要求他既然参加了就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样他也很好地坚持了下来,从来不说累或者说不想学,反而是兴趣越来越大。而假如是家长选,让小孩学,那势必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易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这反映的不是小孩的意愿而是家长的想法。

三.要对孩子多鼓励,但也要让孩子受一些挫折。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信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信心得体会

南关小学 邢金花

如果品德与生活教学,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局限于书本内容,人为地造成“纯而又纯”的教育,那么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将无法于现实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与生活教学将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研究。

一、 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进而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春天在那里》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