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 …… 余下全文

篇二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

卫生部信息中心

2008-04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本次调查地区标准化死亡率为4.0‰(男性为4.9‰、女性3.1‰)。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

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死亡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小叔死因调查报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一、教学目标

二、问题探究

1、温故题组

(1)说说我们家乡树木生长的情况。

(2)这情况你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得来的?

2、预习题组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语。

(2)查工具书,解决自己在自学过程遇到的问题。

(3)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4)思考:课文一共分几部分?各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3、练习题组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diào chá     mù gùn     shèng xià     shì  yí 

(        )  (       )   (         )   (       )

  shù  kēng    dìng  lì    tián  kòng    lā  jī 

(          )  (         )  (         )  (       )

…… …… 余下全文

篇五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

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8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9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

1.谈话引入: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但经过调查,我们就会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甚至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什么是调查报告?(展示课件第三屏)齐读。

3.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作者是如何调查的?结果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主要内容。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一读。(展示课件第四屏)

2.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展示课件第五屏)

(二)课文一共分几部分?各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和疑问句。

(2)作者为什么对小树的死因进行调查?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

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对小树死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最后提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课文作者先讲述自己调查的原因,一是“我”特别喜爱马路两侧的那些小树,二是盛夏时,“我”发现有些小树枯萎了,有些小树成了一根木棍,于是我对小树的死因进行了调查,接着,作者讲述了自己是怎样调查的,怎样分析的,得出了什么结论,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四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写调查的情况,先写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作者实地考察,运用步量法、统计法以及画图、拍照等方法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写调查的结果,采用了数据说明法,用事实说话,增强了可信度。第二部分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照理说树苗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活率,而实际却比正常情况多死亡了33棵,但是死树大都靠近集贸市场。第三部分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建议,作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坚决制止毁树的不良现象,并与每个摊主订立“保护绿化成果合同书”,制定一些具体措施,做到护树有奖,毁树必罚。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条理清楚,各部分内容看似独立,其实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部分用一个过渡句来街接,使文章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了小树非正确死亡的原因,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另一方面,本文属于一种实用性文体,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对小树死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最后提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案

课题: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 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 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但经过调查,

我们就会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甚至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1.什么是调查报告?

2.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作者是如何调查的?结果

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一共分几

部分?各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原因 调查 分析 结论 建议)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两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 高兴 奇怪)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和疑问句。

(2)作者高兴什么? 又奇怪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指明朗读。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3)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二)学习“调查”部分。

不仅作者感到奇怪,我们也很奇怪,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默读“调查”部分

(1)作者用什么方法调查的?步量法

(2)通过调查小作者有什么发现?请画出这部分课文中表示数字 的词语。

(3)小组讨论:通过小作者的调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八 :杜鹃花死因调查报告

20xx年3月15日 星期六 晴

读:《冯梦龙和杜十娘》

写:

杜鹃花死因调查报告

四二班 关若琳 辅导老师 李荣丽

前些日子,我和妈妈上街时看见路边有人在卖杜鹃花,那朵朵花儿竞相开放,花团锦簇,漂亮极了。于是买了一盆回来,放在客厅的电视机旁边,天天看着,心情可好了!

可是好景不长,我发现杜鹃花的叶子慢慢变黄,开始脱落,花儿也开始枯萎,不像以前那么水灵了,再过一段,叶子开始变干,慢慢地落完了,心爱的杜鹃花就死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对它的死因展开了调查。

调查

这盆花一直在电视旁边放着,偶尔会抱到阳台上晒晒太阳。天天都浇水,有时我浇水,有时是爸爸妈妈浇水,也没有上过化肥。杜鹃花死后,我发现它的枝干都是干的,可是盆里的泥土还很湿,我把它连根拔起,发现它的根须都变黑了,都已经泡烂了。

分析

叶子先变黄变干,是太阳晒死的吗?只是偶尔才搬出去晒太阳的,而且时间也不长啊!那是旱死的吗?不是,泥土都还是湿的呀。会不会是有虫子?可是现在刚春暖花开,小虫子还没有出来,正适合养花呢,应该不是虫害的。土是湿的,枝干和叶子却干了,问题肯定是出

在根上,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

结论

1.杜鹃花适宜在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因为有阳光,泥土里的水才会跑到叶子上,可是我的花儿好几天才能见到一次阳光。

2.见不到阳光,几天浇一次水就够了,可是我们一天浇一次,根泡在水里时间长了,被泡烂了,根死了,花儿吸收不到水分和营养才会慢慢枯萎的。

看来,少晒太阳又浇水太多才是杜鹃花死亡的真正原因。

建议

养杜鹃花最好不要放在没有阳光的客厅里,放在阳台上最好。杜鹃花又叫“映山红”,是生长在山坡上的,每天都要见到太阳,所以它是喜欢阳光的。再者,在家里养花,由一个人浇水就可以了,而且要看泥土变干了再浇水,不能都来凑热闹,看见了就浇水。只有用心,才能养出好看的花儿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