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网络新闻作品 —— 网络评论评析

网络评论作品评析

——《8岁小姐妹上路当协警是感动还是残忍?》

一、标题评析

首先,标题使用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感动,二是残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恰巧可以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标题提出的问题,在正文给予了解答,新闻核心得到了突出。

其次,此标题的信息量是充足的,涵盖了本新闻所要凸显的意义,也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另外,这个标题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也具有一定的新意。而最基本的是,作为好的标题,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提升了新闻评论的价值。

二、主题评析

首先,协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所有街道的红绿灯处都会有他们的身影,但是由一对小姐妹并且年龄只有八岁的小孩子充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对于读者来说这个主题选取的角度很新鲜很特别,更容易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其次,由这对小姐妹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看到她们所造成的影响的同时,这对小姐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真的如照片上笑的那么幸福么?用反问的方式,用感动和残忍这样的字眼,易引起读者的深思。

再次,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揭示“8岁小姐妹上路当协警”这一现象的不合理,引发人们对这一做法的思考和怀疑,最后重申了保护少年儿童的重要性,否定了某些人作秀的价值观。

从主题上看,这篇网络评论的定位是比较合理和成功的。

三、导语评析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引发新闻话阅读的最活跃因素。

这则新闻导语是采用了引语式导语,开篇截取了《东方今报》的报道,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首先引用了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随后提出质疑,并引出了新闻评论。本条网络评论的导语比较简单,直截了当,可以吸引读者,抓住读者视线。

四、结构评析

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这篇网络评论作品从结构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引用《东方今报》的新闻原文,这是作者所要评论的事实载体;第二,采用疑问的方式,引出对新闻现象的评论;第三,讲述作者自己的感受,并由此入手展开评论;第四,作出总结。文章整体结构做到了具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微博的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微博的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现状

微博,及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E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xx年10月20xx年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这不仅仅是全民交流信息的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同时把发布者和接受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20xx年7月7日,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用微博拍摄的照片成为各大报纸·通讯社勃发新闻的“主力军”。20xx年8月26日,北京《京华时报》首次将一幅用微博拍摄的北京和平门地铁站发生火灾的照片刊登在头版上。现如今,微博已成为新闻记者掌握实时事件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使民众参与新闻发展过程,发表意见·表达意愿,将时事与生活快速结合起来的途径。

据统计在今年的两会中通过微博进行报道的国内主流媒体达23家。当大众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都会在微博上得到确认,或再从其他主流媒体及门户网站上得到信息。主流媒体除了经常用微博进行现场播报外,还将网民互动信息与新闻联系播报等相关的微博新闻。20xx年,有超过30%的微博是属于微博新闻,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愈发不可忽视。

二.选题的意义

微博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巨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无处不使我们感受到微博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微博能充分运用群众的智慧,帮助我们成长,它让我们能够人人为记者,让每个人都成为编辑。微博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容小睽的,并且越来越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更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政治上,微博论证越发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政治中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公平,使政策更具民主化·公平化·合理化,提高了政府行政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未来的中国社会是人人参与政治的社会,是切切实实维护公民权益的社会;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权益的社会;文化上,微博以其无穷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文化·行业·行为,使我们逐渐适应新科技所带给我们的便利;经济方面,微博营销掀起一股浪潮,有无数企业正在印证微博营销的巨大潜能。而同时也有无数企业还处在探索阶段,今后的竞争会更趋人性化,会更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的巨大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深入研究微博让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④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⑤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使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新闻专题报道分析

新闻专题报道分析

——广州恒大夺取亚冠冠军

一场亚冠决赛的胜利,一个俱乐部赛事的夺魁,何以成为整个中国足球界的盛事,甚至刺激到了整个社会的兴奋点。如果仅仅用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说辞进行解释,恐怕是不够充分的。除却足球本身的魅力,足球与民族主义情绪的勾连非常值得注意。作为非战争时期的集体性对抗项目,22名队员和全场数万名球迷聚合在同一时空下,所碰撞和制造出的激情,折射的是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想象。

北京时间11月x日,在亚冠决赛的次回合比赛中,广州恒大坐镇天河体育场1-1战平韩国球队首尔FC,虽然双方总比分战成3-3平,不过凭借客场进球优势恒大最终力压对手捧杯,这也是中国球队第一次问鼎亚冠冠军。

这一则新闻在近期也成为了各家媒体报道的重点,在广州恒大参加亚洲冠军联赛开始,就引来了媒体的强烈关注,xx年后亚冠冠军又重新回到中国,全国人民在欢庆的同时,媒体也做出了不同的报道。

·《新闻联播》

作为央视的头号栏目《新闻联播》对恒大亚冠之旅给予了特别关注,开创了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足球俱乐部的先河。

央视《新闻联播》重点关注了亚冠决赛次回合比赛,在《新闻联播》开播后的要闻介绍中,播音员王宁说道:“今晚8点,20xx年亚洲足球联赛决赛次回合比赛将在广州打响,新闻联播将直播连线天河体育场的央视记者,届时本台多个频道将同时直播。”接着《新闻联播》以“广州恒大队今晚冲击亚冠冠军”为题进行了报道。随后李修平连线了现场记者刘建宏,李修平询问刘建宏现场的情况,但刘建宏表示电话断了,因此连线只能搁浅,李修平表示只能接下来进行报道。2分钟后央视再次连线刘建宏,刘建宏说:“首发阵容和第一回合相比有一个位置上的变化??”《新闻联播》介绍当晚的比赛以及连线刘建宏用时3分30秒。《新闻联播》用如此时长报道一场足球比赛无疑创造了报道历史。

新闻频道及时报道恒大夺冠不足为奇,但是《新闻联播》能在重播时插入现场比赛画面在人的预料之外,却是在情理之中。国人太需要这次胜利了,毕竟距离

…… …… 余下全文

篇五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心得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心得10信51 10075008 卢磊

《那些点线面@广告》

什么是广告精神---煮不烂的铜豌豆,打不死的铁小强。

什么是广告人---上山能打虎,下水能擒蛟。保持乐观,为人豁达,结交益友,融入集体,保持健康体魄,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和适度消遣,并且拥有团队意识。

现在网上的社区流行讨论“普文二”青年,将广告人归类与文艺或二傻青年,但绝不是普青。

当代文人的四俗,上一次镜,出一本书,去一次西藏,信一次耶稣。人生最难吃的三碗面,无外乎人面,情面,场面。广告作为一个社会服务类的行业,与各领域都有交集。

升入大二的这一学期,我进一步接触了专业课,也从大一下学期的广告作品的创作更多将注意放在市场营销和活动策划方面。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是从大一延续下来的一门课,自主性很强,虽然一共没上过几次,但广告本来就不是在课堂学来的,我们更多在收集和创作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去参透。

关于点

一个人不必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去现场看那些大公司前辈的佳作,但通过互联网,我们也了解一些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创意灵感独到之处。

我欣赏一些公益广告的同时,更习得其中教人向善的心。虽然在我们身边,商业广告占了多数,更有一些公司过度夸大自己的产品,从而伤害了消费者感情,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一点,分析我所看到的一些广告,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把缺点当优点,把特点当卖点。

就好像我喜欢的歌手陈奕迅在《浮夸》里唱的一样:“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当今是一个讲究眼球效应的年代,就好像一句很犀利的话这样讲:“傻与不傻,就看你会不会装傻。”很多广告作品甚至以丑为美,来吸引大众眼球,长期的俊男美女难免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一反常态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常用手法有类比,夸张,反语。

第二点总结的话,就是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广告作品收集与分析心得

广告作品收集与分析心得

如果说收集作品是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那么分析作品就是一个痛苦的环节,至少刚开始时是的。因为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我的语言、去阐述这个创意,虽然知道它非常优秀,却不能用文字去表达出来。但是,幸好在不断地和搜集与学习中,我的思路和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渐渐地不会将写分析视为折磨了。

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广告,对于商业广告来说,不论是视频、网络告还是平面的形式,我认为一个有销售力广告最重要的是要能吸引注意力,因为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利益,如果它都不能被消费者所注意到,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不认为虽然很有创意但毫不起眼的广告是一个好的广告,广告是帮助企业推销东西的,而不是用来给广告人秀创意的。

电视广告是信息高度集中、高度浓缩的节目,兼有报纸、广播和电影的视听特色,以声、像、色兼备,听、视、读并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而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同样作为影视广告,我以前对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有点混淆不清,通过这次学习,我稍微总结了就广告本身的几点见解:

第一:网络广告与电视广告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长,虽然网络广告不都是很长,但是电视广告却一定不会长。一方面因为电视广告费用高昂,企业受资金所限:另一方面,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太长的广告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制,反而不利于企业销售。与此想法,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相对较低,并且它是基于用户搜索基础之上附带的,时长相对来说自由很多,比如微电影式的广告常常有几十分钟,却很受观众追捧。

第二:网络广告风格更自由、开放、幽默。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比较黑色、搞怪、夸张、惊奇的广告,最典型的就是胡戈给七喜拍的一系列广告,但是在电视上你却很少能找到,因为电视作为影响力最大、受众最多的公共媒体作为“把关人”的责任所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广告作品收集与分析小结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小结

广告作品收集与分析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通过对各种类型广告的收集与鉴赏,我有了如下感想,以及对一些规律、特点的总结。 首先,一个好的广告,首先从从产品的定位开始,创造出产品的利益点并发展出独特的产品概念。一个成功的广告创作是在短短的15秒或30秒内通过独特的广告创意表现把一个产品概念准确的传递给消费者。创意点不仅仅是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点,而且利益点的创意表达。创意点不是策略性的利益点,而是利益点变成执行性的创意表现。

利益点要直接通俗地说出。利益越明确直接,读者的关注度就会越高。在广告诉求时,尽量把利益写出来,而且是几近白话一样地写出来,越明了越好,这样才能创造巨大的吸引力。

由于读者的消费意识不断理性化,那种一篇广告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需依靠组合拳来打开市场,通过一系列的广告,让读者认识并产生好感,经过对比最后做出决定。

文案的运用虽然在平面广告中往往以较小篇幅出现,但在表现效果中所占的分量却不可小觑。由于平面广告的发布媒体一般是报纸,杂志,或是一些宣传单,受众对于广告的阅读与否掌握着主动权,所以一般不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宣传,而是采取短小篇幅不仅易于抓住受众的眼球也易于被记住,留下印象深刻。同样地,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往往可以采取特殊的表现方式,常见的有直接诉求,悬念式诉求,隐喻式诉求,情景式诉求,感性诉求以及理性诉求等等,对于他们的选择必须依诉求点而定。

广告口号”是一组词,它是一个品牌的策略性方向(特别是利益点),变成一个执行性的,向消费者的承诺。广告口号应该紧扣产品核心利益点、响亮并令人印象深刻;独特、新颖、易懂易记也是一个关键点。

鉴于平面广告的载体特点,平面广告以图为主,文案只占少许空间,一般很简短。

其次,对于图片的运用不论是从内容的安排,格式的布置,色泽的选用还是格调的配置都有很多选择,当然,这一些都决定于广告的诉诸点,他们都仅仅是种表现载体,都是为了表现诉求点,抓住受众眼球,宣传信息,从而实现广告的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兰亭序》、《道德经》作品分析

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二、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 。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三、文章为批评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而作 。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