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整理

时间:2024.4.14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8)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小贴士: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主观主义)。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实例: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我国二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即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实例: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我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改等。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实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思想。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注意:此原理和“规律与人的关系原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使用时可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规律与人的关系原理”可表述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也即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也即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实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9.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

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实例: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如“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江苏弘扬“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等。

[小贴士]:答题时一般把此原理分开来回答。即从实践如何决定认识的,认识又对实践具有什么样的反作用两个方面来解答题目。

10.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实例: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1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例: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2)(共18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1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实例: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13.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实例: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小贴士:(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原理)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原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等。

14.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15.联系具有条件性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1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实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湖南”、“五个统筹”等。 ◆小贴士:答题时主要运用下列表述。①【强调部分】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强调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17.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小贴士: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⑴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⑵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18.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实例: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1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实例: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2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更多相关推荐: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7、物…

高三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物质…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第1-7课)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第1-7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

高中《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主观题必备)

高中《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概念: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8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辩证唯物论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 必修四 哲学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2自然...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