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4.4.7

《记承天寺夜游》的知识点汇总

选自:《东坡志林》 体裁:游记

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三苏、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译文:

元丰六年x月x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段意:《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记叙)

第二层写景,用比喻的手法,写作者对承天寺庭院中月色与竹柏的感觉。(描写) 第三层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抒情、议论)

中心: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试题汇总:

1.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心:本文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遂至 / 承天寺 / 寻张怀民

3.你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中品读出了什么? 品读出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5赏析:作积水,写出月光的的清澈透明;将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竹柏倒影的交叉错杂,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的情感。

7.本文对月色的描写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古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月色的成功描写,请举出几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转朱阁,低绮,照无眠”。 (注意:是月光而不是月亮)

8.解读《记承天寺夜游》,说说作者夜游时为什么会去寻张怀民。

①作者与张怀民志趣相同。②两人处境相同,都是“闲人”。

9.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2.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写景 文中表现的人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

三、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人——事——情——景的步骤安排教学。文意疏通,内

容分析,情感体悟,写法借鉴。

2、教学方法的确定:自学——合作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猜猜他是谁?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

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林语堂

注:出自 林语堂《苏东坡传》

2、展示图片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

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

又名月台寺。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

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xx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

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

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xx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

二年x月,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以诗谤新法,将他逮捕入狱。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点

丧命。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

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

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

(三)自学指导一

疏通文意 感知整体

一、朗读课文

(齐读一遍,开始自读,指读5遍)

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1、需注意的字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藻荇( )

2、朗读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疏通文意

(四)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 分析内容

问题设计: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寻友?

①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

②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藻荇 交横

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空明”;

仅此还不够,又以比喻手法把松柏比作藻荇。“藻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正面描写

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静动结合,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

链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清幽宁静的意境

3、清新高雅的品格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五)自学指导三

仔细研读 体悟情感

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念无与乐者” “遂”“寻” 有点遗憾

“怀民亦未寝”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2、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①、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②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淡泊名

利,旷达乐观的人。

③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

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①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

悲哀之意;

②赏月的欣喜: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③乐观豁达的心境,对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

链接: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

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 生命的

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

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

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文化苦旅》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

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堂清练习

1、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2、本文写景的句子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仍采用以往的疏通文意 ——分析内容——品悟情感的步骤进行教学,整体看

来各环节安排合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背景和链接内容的展示,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课堂朗读时间并不充分,更未能做到当堂成诵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疏通文意,做好最为课前预习内容,这样既会节

省课上时间,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语句的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1欣然起行译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2念无与为乐者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乐的人3怀民亦未寝译怀民也没有睡4相与步于中庭译我们两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考试题一注音遂su寝qn藻荇xng竹柏bi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3月色入户4遂至承天寺5亦未寝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在庭院7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清澈透明8...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一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子瞻号是朝的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怀民亦未寝三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请大家看画图中的一轮明月明月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入诗入画的对象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熟悉的诗人们描写明月的诗句多媒体展示结合画面齐读描写明月的佳句请同学们说说从古人的吟...

记承天寺夜游等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文言词语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习题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一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1] 2

记承天寺夜游的知识点汇总1段意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记叙第二层写景用比喻的手法写作者对承天寺庭院中月色与竹柏的感觉描写第三层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抒情议论...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合作...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栗滩中学八年级91班吴芳艳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二教学重点品味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三教学难点品味...

记承天寺夜游

初四语文组第一轮复习七年级下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积累重点实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3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掌握本文结尾议论的意义和作用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文...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主备人彭飞使用人课时学习目标1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在了解背景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3熟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自主预习一1填空闭卷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

记承天寺夜游设计秦基伟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重点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怀民未寝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

记承天寺夜游名句(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