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式转换知识点讲解

时间:2024.3.27

句式转换知识点讲解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相互转换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例如,下面两组句子

(a)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b)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 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

a组是陈述句,b组两句全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不用回答。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实际上a组就是答案。

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和步骤:

例句: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第一步、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例句变成:(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第二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例句变成: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第三步、改: 即把“。”号改成“?”号

例句变成: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和原来的是否一样.

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步骤:一加,二反,三改,四查

2、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步骤

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第一步、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例句变成:我们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二步、反: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例句变成: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三步、改:把“?”改成“。”

例句变成: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步、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一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步骤:一删,二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步骤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二、调换语序意思不变

注意是语序的调换,而不是词语的删减和增添。一般规律是将表示时间、地点或其它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提出来放在句子开头或结尾,句子长的话,中间可以加逗号隔开。

例句:1、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 出金华城到罗甸,大约5公里

2、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从早到晚,雨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3、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我家住在市图书管附近。

有时要求调换语序后意思发生改变。

例如:1、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那些南京来的客人都很热情。

2、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这几道题你没有全做对。

三、把字句和被字句相互转换:

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A+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B+动作C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B+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A+动作C 例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A,“我”是B,“迷住了”是动作C。

把字句:A把B C了,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我迷住了。

被字句:B被A C了,我被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大风卷起的尘土”是A,“我的视线”是B,“遮住了”是动作C.

把字句:A把B C了,大风卷起的尘土把我的视线遮住了。

被字句:B被A C了,我的视线被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爱迪生”是A ,“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是B ,“找到了”是C。“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不改动,“终于”修饰C,不能漏掉,最后放到合适的位置。

把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A终于把B C了,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 被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B终于被A C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

四、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实际就是双重否定句)

方法:改双重否定句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加上两个否定词,还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一般是用“不得不、不能不”等句式,也可以用“非??不可”的句式。

例句:1、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2、他要去补习。 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3、他要去看书。 他不得不去看书。

4、在共 产 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共 产 党面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五、仿写句子

如果题目不明说是仿成什么句子,那就要好好观察分析原句的特点,看它句式特别,还是修辞特别。小学阶段,一般来说多是考察修辞手法,把句子改为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比喻句: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拟人句: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夸张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

1、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改比喻)

2、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改拟人)

3、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改夸张)

六、 缩句与扩句

缩句要点: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去除枝节,只余主干。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话包蕴着哲理。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四团取得了胜利

3、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老师讲了故事。

扩句与缩句正好相反,给名词或动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使表达更具体生动。考试时不必添加过多修饰语,一处即可。

七、以文明用语的要求,改写句子

日常文明用语主要有您好、请??好吗、打扰了、劳驾、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再就是注意称呼要合乎尊老爱幼的标准,用语要注意委婉含蓄,凡事商量。不可说话粗暴、粗俗或带命令的语气。

例句: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妈,今天开学了,给我点零用钱好吗?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能给我五元钱捐款吗?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打扰了,老爷爷,能借您的锄头用一下吗?

4、小红,把窗关一下。小红,劳驾把窗关一下,谢谢!


第二篇:文言文特殊句知识点讲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

【考点简说】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层级为B级。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3】介宾短语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⑥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益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能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2.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5】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①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3)格式:形十于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4.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更多相关推荐:
7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戴氏教育开县校区年级:初二上册教师:张苏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从中考中因式分解题型看因式分解所谓因式分解是把一个整式分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由于这种变形蕴含着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对于代数式的求值、化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中考中除考察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方法的选用外,还考…

数学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知识点小结一、相关定义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2.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___________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知识点总结: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如:?2a2bc的系数为…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简单

一、知识梳理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因式分解。即: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111例:ax?bx?x(a?b)333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进行的一种恒等变形,是整式乘法的逆过程。例…

因式分解整式知识点总结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经典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概述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意义它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

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概述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意义它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

知识点总结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下1提公因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ComprehensivetutoringOperationsystem81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82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83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84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85全方位课外辅导体系86全方位...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知识点总结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如2abc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

因式分解重点难点总结

因式分解的一点补充十字相乘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地运用十字相乘法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难点灵活运用十字相乘法因分解式一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x2pqxp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这...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