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审计学课程整合应用及思考

时间:2024.4.1

信息技术与审计学课程整合应用及思考 作者:戚少丽

来源:《财会通讯》20xx年第34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自上世纪xx年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课题。20xx年x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纲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有关高校审计学教改的文献已有不少,但信息技术如何与审计学课程整合却鲜有研究。笔者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探讨审计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多媒体授导型”与“网络探究式”两类教学模式,以期对审计学教学做有益尝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从所查文献看,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有以下几种:李克东(20xx)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南国农(20xx)指出:“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刘儒德(20xx)认为:“无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是在其他课程中,都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何克抗(20xx)提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20世纪xx年代初至xx年代中期,主要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学习,20世纪xx年代中期至xx年代中期,利用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如使用计算机搜集资料、答疑测试以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世纪xx年代中期以后至今,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自主探究、协作共享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最早出现于基础教育领域。原教育部长陈至立20xx年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把信息

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20xx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校应达到15%以上。”至此,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逐步应用并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广泛实践,实现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原则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徐万胥(20xx)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优化学与教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何克抗(20xx)提出其目标是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提到高等教育的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时,多次强调人才培养的方向与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如“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以上说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素包括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与学生、信息化教学内容与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既然是多种教学要素的整合,教师就应树立系统化的思想,既能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延伸,又能使课程内容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得以升华,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教学理念先进性。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更应在教学过程中秉承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学习理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过程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教师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改变学习者的个人行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从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强化某知识点的学习。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这种理论强调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可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与资料共享,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基

础。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可设计特别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基于问题进行探究、协作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加强整合效果。二是课程教学相关性,指的是整合应与课程自身的性质、特点、教学目标与内容、课程改革方向等密切联系。教师应系统研究课程类型,优化教与学过程,思考信息技术如何发挥优势并为课程教学服务;认识到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实施不同深度与广度的整合。三是信息技术可操作性。目前,各高校都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师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能力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训 审计课程的特征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审计学原理的有些概念与理论过于抽象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审计程序与方法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囿于实训材料的限制只能泛泛而谈。 从目前使用的审计教材看,内容偏重审计准则的叙述与解释, 更多地要求学生熟悉、记忆与掌握。 而模拟审计环境与工作情景的专项或综合实训材料却极其稀少。缺少了实训内容的操作, 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不会使用审计程序, 不会动手查账, 不会撰写审计工作底稿。 这种理论多实训少的内容安排必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重讲解轻参与,与审计实践脱节 从目前的审计教改文献看,教师多采用案例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有极高的要求:第一,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案例资料为教学内容服务;第二,教师要合理组织案例教学,尤其是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至关重要;第三,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事先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只有师生合力,才能使案例教学真正发挥效用。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师及学生等各方面原因,大多数案例教学仍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课堂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参与,缺乏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时间,缺乏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的训练。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方式极大制约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随着审计环境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领域不断扩展,实践活动中使用的审计流程与方法也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如何演示这些审计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审计学教学的问题以及应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专业教师应思考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审计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演示审计流程,还可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学时无法满足教学内容要求 审计学的内容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与审计方法的改进而增加。随着新审计准则的执行,审计教学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著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学》为例,内容的章节由20xx年的16章变为20xx年的29章,页码由419页增加到694页。不仅如此,审

计学知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审计学的课时安排并没有随之增加,通常只有64或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逐渐增多且变难的审计学知识,成为教学难点之一。

(四)课程考核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日常情况;二是期末成绩,主要是期末笔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习态度、协作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讲授型 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形式。在这种模式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和观看参与课堂教学。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高等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比例已达50%以上。多媒体讲授型中,教师应重视课堂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信息以图、文、声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将枯燥的审计学理论变为真实、生动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审计学知识以流程图的形式快速呈现在课堂上,如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的循环图,巧妙地将审计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勾画得清清楚楚而又不失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案例陈述、工作底稿讲解时可以将关键案情、真实的工作底稿以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 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这些资料。多媒体讲授型教学模式, 既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又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与效果。这类模式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引导,对学习兴趣的调动,以及对学生潜能的激发。

(二)网络探究式 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于19xx年由圣地亚哥大学的道奇教授提出。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以网络为主要信息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不同,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整合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意识、能力、素养的养成和包括学科在内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审计学教学中应用网络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和鉴别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解与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网络探究模式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教学设计模块:引言,告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任务,描述学生要完成的所有活动;过程,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提出的建议性步骤;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评价,教师了解学生采用网络拓展学习是否可行,测量学生学习结果;结论,鼓励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为学生获得拓展和推广学习成果打下基础。

在审计学教材中,“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属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一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形式、优缺点。篇幅不长,教师如果只进行课堂讲解也不会耗用很长的时间。但近几年会计师事务所逐渐成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而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在转制过程中,因此教学中可使用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对行业方面的认识。

(1)引言。国际上会计师事务所有四种形式:独资制、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之前只允许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两种形式,但20xx年之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转制为有限责任合伙制,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事务所跨越式发展。(2)任务。此次网络探究学习的任务是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形式与核心竞争力的

关系。具体包括: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变迁与特点;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有什么影响;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以及业务发展;归纳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形式特征以及如何凝聚起核心竞争力。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个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整理、研究信息资源。(3)过程。第一步,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决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即每人探究的领域,并提交老师确认。第二步,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所列的四项任务分头寻找、整理信息。第三步,小组内成员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得出研究结论,写出研究报告。第四步,小组内选派代表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演讲与课堂交流。(4)资源。学生可以浏览的网站包括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网站、以及中国知网等。(5)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包括小组成员态度、小组间成员合作情况、任务完成进度;也有结果性评价,包括演讲效果以及研究报告。(6)结论。教师可从小组任务执行情况、研究报告质量进行总结;学生可以从自身参与、小组协作、资料搜索等方面进行总结;师生就会计师事务所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得出结论。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网络探究式教学的特征:探究式课程将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教师要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以及过程性跟踪管理与评价;学生应自主学习、协作完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探究型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的同学都可以学会如何主动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专业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思考

(一)建立新型的教师-学生教学结构 专业课教师懂课程知识却非信息技术的擅长者,多数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只能做一些简单的PPT课件,将日常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变为“PPT+鼠标”。尽管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环境,但也导致师生之间更是缺少交流与互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不能仅仅是形式的变革,还要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整合的实质是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设新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应只是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者、演示者,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应事先做好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导入、概念的阐述、理论的讲解、案例的讨论、实训的指导等环节。学生也不应只是单纯的受众者。信息技术环境下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课前预习、提问、互动、讨论等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不仅为了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还应提高其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重在以下方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对信息内容的鉴别与理解能力。进一步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从而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教师角色的巨大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提高三个能力:一是信息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二是教学设计能力,科学设置网络探究型学习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信息量大、师生互动等优势;三是教学实施能力,有效组织、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角色的变化更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等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当多的教学经验已不适应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教师需要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否则课堂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总之,教师既要善于运用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又能与所教学科密切联系,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摘要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点和误区进行分析和反思力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一种正确认识使之良态发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信息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与反思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

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整合实践整合实践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广大一线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课程整合的模式理论工作者也从思辨的角度对课程整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

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反思

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反思崔火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在探索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探索中一批操作性较强的课例在知识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合肥巢湖市黄麓中心学校周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所属学科或领域中学地理适于的学段年级7年级设计者刘遴琳大连市西岗中学一简介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所属学科或领域中学地理适于的学段年级7年级设计者刘遴琳大连市西岗中学一简介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总结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借新课标实施的契机,做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总结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总结(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孙秀芹蓟县出头岭镇初级中学20xx.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总结科教兴国,兴国必先兴教育;科研兴教,兴教必先兴科研。教育科研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