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教案

时间:2023.10.20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00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第二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本部分教学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要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按教材的编排,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没有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而是用两个同样三角形拼摆的方法。这个方法推导过程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个小组最少应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师可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可能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会计算面积。在小组操作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可以选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汇报,要求学生能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总结归纳: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可以推出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3)根据学生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推理的能力。

  割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②

  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

  = 底 × 高 ÷ 2

  ③

  拼成的长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底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底÷2)×高

  =底 × 高 ÷ 2

  折叠的方法:

  折出的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长和宽也分别是三角形底和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底÷2×高÷2)×2

  = 底×高÷2

  2. 例1及“做一做”。

  编排意图

  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是解答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做一做”是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尺的面积,可以把两条直角边看作底和高。

  教学建议

  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汇报,说说是怎样做的和计算的结果。注意检查计算中有没有忘记除以2,针对发生的错误,可以结合前面推导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练习十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5题是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第1题还可以进行交通常识的教育。这些标志牌表示的含义:

  注意危险 慢行 注意行人 向右急弯路

  第2题没有给出底和高的长度,要学生想办法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需要先找出或画出三角形的高,再分别量出底和高的长度。

  可先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或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做法。注意结合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讨论。例如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最简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会以最长的边作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如果用水平的一条边作底,怎样找到高呢?可以让学生了解在钝角三角形短边上作高的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第3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注意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和高求底时,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先要乘2。

  第6题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相等的基本条件是等底(两个三角形共底)和等高(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呢?为什么?再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画出其他三角形。

  第7题是运用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去分三角形。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进行。

  分法一:

  将三角形任一边平均分成4段,把各分点与对应的顶点连接形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法二:

  连接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形成的4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可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出这4个三角形是等底等高。但学生还没有这些知识基础,可以通过测量证明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

  第8*题是选作题。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可以分别求出它们的底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

  540×2÷22?5=48(m)540×2÷18=60(m)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48+60)×2= 216(m)

  第9*题也是选作题。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对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判别知识进行推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A点是其中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点。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48÷4=12(m2)。

更多相关推荐: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案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案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小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懂的节约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

小学感恩父母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感恩父母亲主题班会教案一、辅导理念: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

学雷锋主题班会教案

学雷锋主题班会教案---平潭职专五年专(20xx-3-13)一、活动目的: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其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2、利用介绍、采访…

门画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美术《门画》教案设计及教后反思李家畔小学教师:刘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了解门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的艺术特点。2、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对门画的感受。3、让学生了解民间门画的寓意。…

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单元)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八课:代代相传的特征教学内容1.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

简笔画培训教案

简笔画培训教案一、(一)简笔画的概念: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形式,是以极概括的线条和图形,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省略不必要的细节,概括、迅速、准确的反映事物形象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二)教学简笔画的概念:是教师根据教…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业土小学包学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二课《声音的传播》教案

12.声音的传播教材说明: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继学习《振动与声音》、《声音的产生》之后学习的第三课。教师使用教材时,先从登月宇航员在月球怎样互相沟通入手,提出声音传播的问题,然后…

英语公开课教学案例范文

Unit4Astronomy:theScienceoftheStarsUsinglanguage教学案例紫金县第四中学温映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太空行走时产生重力以及相应的体重变化。能力目标:学生能掌握泛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0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二、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蚂蚁排队走》教案范文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蚂蚁排队走教案范文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蚂蚁排队走一活动目标1练习排队齐步走2通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游戏二活动准备大的报纸团或皮球作豆子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

教案(5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