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

时间:2023.10.13

  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以下的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相关文章,欢迎浏览。

  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林清玄《月到天心》【1】

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描写月亮的名人散文:初冬月【2】

  陈国华

  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

  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

  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

  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我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

  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

  但这月夜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

  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

  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波动与月光波动的相通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悠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过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融融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

  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作,竟如仙境。

  山上的林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

  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

  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达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

  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地宁和。

  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慈祥的抚慰时,也会感到月光睿智的审视。

  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

  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

  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楼月,俱往矣!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仅有的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关于描写月亮的散文【3】

  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

  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

  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像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

  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

  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文章,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鲁迅的《药》的结尾,以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与希望。

  中学课文里选用象征手法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

  象征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

  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中。

  同时,要找寻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像。

  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眼之笔。

  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

  因此,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例文1站在生命的某一个高度,寻觅着应该属于生命的极至,我仰望……我竭力仰望着,原本没有边缘的生命却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若干种近乎答案的至高点或者称之为至低点……那是一株“悬崖之松”。

  松将其仅有的根深深的,坚实地扎入崖的边缘,树干已经枯萎到看不到半点清新,枝条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实,但松却依然如呵护孩子般呵护着他仅存的一切。

  他很快活,俯瞰着崖下流淌的溪水,倾听着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于别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艰难,在时间与空间的来往中挣扎、奔跑,迎着晨光,带着星光,想把一切一齐引向明天,艰辛地延续着属于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

  秋天将尽,生命不止。

  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她在落红之际,带给人们关于秋的最后一段思念,虽然一切终将成为往事,但正是这过眼烟云,使她更显得灿烂几分,她很满足。

  她无声无息,有霜的季节到了,白色的冰粒严实地裹着不再饱满的身躯,但那是冰粒,没有一颗泪珠,她很刚强。

  那是一条“竭泽之鱼”。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一滩即将干涸的淤泥上,蒸气不再缭绕,些许有那么几缕,早已干瘪的鱼鳞在嘎嘎吱吱地作响,同时夹杂着喘息声……他还活着,逃脱了盘中餐的厄运,他宁愿凭自己的力量去争得最后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但并未乞求哀怜,从骨子里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坚毅与悲壮,她依然活着……那是一根“风中之草”,在纷乱中把持着自己的根……那是一片“浪中之叶”,依然在欢快中荡漾着扁舟……我仰望着,泪水充盈着眼眶,但却注满了全身。

  生命并不只是单纯地延续,在延续中往往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那种力将冲出天宇,响彻九霄……我仰望生命……这是一篇采用“借象传意法”写成的颇具特色的考场佳作。

  你看,“悬崖之松”、“迎霜之菊”、“竭泽之鱼”、“风中之草”、“浪中之叶”等看似平常的意象,在作者全新视角的观照下,不仅赋予了它们伟岸的品格,展示了它们生命的张力,而且发现了它们独特的个性,讴歌了它们可贵的禀赋。

  这正是换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结果。

  例文2 月亮凉风习习,夜来香的芳香在空气中酝酿。

  夜色浓,灯火明明灭灭。

  浩浩长空,只见夜的精灵舞着那铺天盖地的黑纱。

  我无言,深深体味了这夜的悲凉。

  这样一次考试的失误,又有谁能理解和同情呢?月亮在屋檐探头探脑,灿烂如金盘。

  心想,就把愁与烦诉说给明月听吧。

  或许这圆圆的月别有一番胸怀!月得意地笑了:“都说出来吧,我永远与你分担忧愁。”一个水灵灵的笑靥,让人倾倒!我信了,然而月却反悔了。

  渐渐地,一股浓重的阴影遮住了月的脸,月变得狰狞可怖,不再有和蔼、真诚的面孔。

  月渐渐消失了,我有些恼怒:它骗了我!我对这无常的月不满起来。

  失去了诚信,如花的笑脸也会变得黯淡。


第二篇:描写月亮的散文


  描写月亮的散文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描写月亮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月亮的优美散文【1】

  长相思

  今晚的月亮真亮啊,寂静冷清的路旁,这轮明月充当起了路灯,月影星疏,给人以朦朦胧胧的美感。

  猛的记得曾经那一个又一个月亮相伴的夜晚,有南风,有蛙叫,有夏蝉。

  偶尔运气好,还会碰上流星……不免让我有些触景伤情了。

  今日恰逢白露,今夜恰逢中秋。

  据说离它俩下一次重逢还要38年。

  看,我多幸运,恰逢一人。

  许是因为今年一个人在家过节,少了母亲叮嘱白露过后加衣保暖般的关怀备至,更少了去赏月的闲情逸致。

  可是还是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独自上了楼顶,给自己备了几个月饼,也算是过节了。

  看着那样皎洁亮白晶莹剔透的明月。

  想必,有很多人在看着它吧?或团聚,亦或是和我一样的形单影只?

  微风抚过脸颊,有些寒意入骨。

  一阵酸楚油然而生,总觉得该写些什么了。

  却又不道该如何下笔,脑袋里闪过的,全是古诗词中一个有一个有关于月儿的句子。

  努力去想,有不不记得出于何处,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断片,怪自己才疏学浅吧!

  长相思,今夜最相思。

  于我这个从未和家人分开过中秋的人来说,这次算是一个宝贵又难得的经验了。

  电视机上演的,一个又一个重逢团圆的场景;邻居家里,更是其乐融融一片安详美好。

  这一切好像都在嘲笑着我不懂珍惜。

  曾几何时,那最简单最纯粹的幸福就在我手中。

  但是人好像都是这样的,看不到拥有的,想方设法去追求没有的,到最后又悔不当初失去了的。

  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像一个怪圈儿,跳都跳不出来。

  马路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路灯拉长了他孤寂的背影。

  时而走;时而停;时而举头望月……原来,也是和我一样的人啊!我虽然选择躲在家中观望。

  却也有种感同身受的酸楚,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颗暴躁易怒的心就是最好的诠释。

  突然的我也想出去走走,可是转念一想,我曾经最热爱的地方已经门庭若市了,又取消了这样的念头。

  想来又烦闷至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可这俏皮的月光又透过纱窗映于室中,纱窗的纹路,和一根根铁柱印得极为清楚。

  我坐在梳妆台旁,呆呆的看着母亲惯用的桃花木梳。

  周遭的空气有些凉了,猛的想起往年白露母亲都会为我的被单套上棉絮。

  照着母亲的模样给自己加厚了被单,便再也没有心思去做其他的事了。

  把自己用力的甩进席梦思中,辗转反侧几番竟还是睡意全无。

  想着亲人的模样,越发的想哭了。

  在这个美好的夜月里,有多少人,像他一样默默彳亍着?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浓惆的思念涨红了眼眶?

  我终于明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所诉说的乡愁了,也终于懂得没有家人就算是在家乡也是异乡人。

  我最亲爱的人,我最思念的人。

  纵然是隔了千山万水仍是阻隔不了我对你们的思念。

  一愿心相守,思念不再惆。

  二愿体安康,白露难添愁。

  三愿欢乐有,重逢月初头。

  长相思,长相守,天涯海角共中秋

  描写月亮的优美散文【2】

  醉 月

  月上中天的时候,树就矮了下去。

  当我再次踏上家门前的那条小径时,落在满地和心中的,是秋天的叶子。

  那是一种被泰戈尔称之为静美的死亡,在银色月光下,它的凉意也是玉一般地洁净。

  我不忍听足下沙沙声响,这季节的骨折的声音,尽管是轻微的,也怕打乱我这次踏莎的心情,便停在了那面秋水池畔。

  今夏雨水很大,池水除了澄澈之外,更平添了几分丰满,象少女的脸孔,吹弹得破。

  而水下的丝纶条条在目,倘要细看,还会有游鱼可数,但终究是太寂寞了,连钓取的人也没有。

  水清木秀中,只有我一个人伫立在池畔,和水面那边轮静静的满月相看不厌。

  “一岁两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又是一个闰年八月,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王安石难倒苏东坡的这条对联。

  不知又是多少个春秋过去,东坡是否还在冥想呢?我俯身拾起一枚石子,向着水中央的圆月发问,顿时光摇影晃,我也似乎被这东坡的起舞倩影所感染,觉得不胜寒意的,又岂止是在高处呢?!遥想东坡当年,不也是雄姿英发吗?而千里所共的婵娟,在千年之后,不也依旧朗照吗?所应感慨的岂止是早白的苍颜、早生的华发呀?我的心情一下子回到了那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澎湃中,为东坡而张狂,岂止是“何似在人间”所能表达!

  月光的凌乱与徘徊中,我忘情地神游故国。

  随着水面的渐渐平静,那轮月光显现的是一首东坡未完的词阙。

  波光鳞鳞,字字珠玑,句句都闪烁之辞。

  我却不愿过多的打扰东坡,知道那次欢饮之后,羽毛早已片片飞散,还谈什么登仙呢?!几千年啦,几千年!

  投石所破的水底之天终于平静,水面的那轮满月依旧恬淡又从容。

  我像上崂山学艺的书生,望着老道手中的剪纸月亮和筷子呆呆发愣,还未从方才嫦娥的婆娑舞姿中醒来。

  而这时真的有一面树叶轻轻地飘向湖心的那张圆月去了,是真的和嫦娥一样带着一种缥缈的幻想,而投向了那碧海青天深处了吗?我思忖着。

  描写月亮的优美散文【3】

  浴 月

  39舍60号是我的住处。

  房间不大,从窗子到门是七步,从门到窗子也是七步,但因为有了阳台,所以并不寂寞。

  如今春夜,推门即可迎月。

  月黄如蛋,月色如水,夜夜沐我,思绪如茶,缱绻而生芳醇。

  心很静,也很净。

  燃上一支烟,在银色月光里吞吐,便带上那种忧郁的蓝色,升腾中象一朵玉兰花,缓缓绽放。

  我想起了格式塔转换,便在那朵袅娜中回到了往事的缥缈……

  “极美极美的五月里,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而我们的爱情,也萌发出来。

  ”哥德所称的恋爱季节里,你的粉红色外套成了我的一面旗帜、一种图腾。

  于是,开始了红尘中的那段浪漫之旅。

  校园里,山坡上,花园中,飘满了我们风筝般的心情和影子。

  那时候天空总是很蓝,我们离蓝天越来越近。

  那时候日子总过得太慢,一不注意,夕阳就把我们叠成剪影,放在西山灿烂的花丛,蜜蜂儿嘤嘤嗡嗡,真的象童话里描述的,在问应不应,应不应。

  这里你总是含笑不语,正如花儿不回答,但寂寞地红,寂寞地红。

  这里是蒲松龄的故乡,柳泉边、聊斋里演绎了许多书生与狐仙的浪漫故事。

  而500年后的我们也在现代的城市里将情节重现。

  坐在古风犹存的茶摊里,我们对千年等一回的默契深信不已,感谢冥冥中的这次宽容。

  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浓缩,将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写满传说,我们在这罗曼蒂克的芳醇里如醉如酲,如歌如梦,无忧无虑,故也无怨无悔!

  两年的相处,我们告别一年半,告别的结果总是再见。

  “你走时,我不去送你;你来时,无论多大风雨,我也要去接你。

  ”梁实秋的话成了我们的指南。

  这一次却不同了,告别的结果不再相见,再见变得很遥远。

  这一次是我说我走时不用送我了,但我再来时,你来接我,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了。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在于: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

  但这时我们感到,在自己和别人的泪影里,既非开始,亦非结束才是最悲。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我们终将改变。

  一部小说,感人处莫过于故地重游,故人重见。

  但人世的沧桑,岁月的蹉跎,早已物是人非,绿叶成荫。

  旧梦无法重温,这是生命的排中律。

  项羽是真的英雄,不去见江东父老;虞姬是真的美人,懂得生离痛于死别!

  我们不是英雄,我们翩翩来去的踪迹里只是世间的鸳鸯蝴蝶。

  我最后地坐在宿舍的地板上,坐在你最后的旋律里,听你最后的一次坐在上铺唱歌。

  七月的风变得不安,你的头发在《哭砂》的缠绵里纡回。

  你的交叠的小脚象我们最爱听的排箫,在那首詹姆斯.拉斯特的《天堂鸟》里,我们不止一次地悠游。

  热情的阳光照着篮球场,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聊斋的书生一出大门,回首间灯火阑珊处常常变为月下的一片荒野。

  而我却一直将这段旧事做为记忆中的精品。

  城市的污染很重,当空皓月,成了宣纸上的一滴泪,多了圈凄楚和浸润。

  我依旧坐在阳台的月色里,玉兰花香早已散去,我按灭手中的烟蒂。

  庭院里,几株逢春的杨树,象是蓝幕中的海底珊瑚,任凭海面潮起潮落,任凭海中鱼走鱼游,都沉默不语,安静而美丽。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