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时间:2024.3.31

清远市清新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为进一步发展我县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5号)、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粤府〔20xx〕1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广东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大力抓好场地、组织、活动和服务四大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xx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其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的人数占45%以上。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占25%以上,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加快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县争取兴建体育场、游泳池,各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并拥有能开展篮球、足球、游泳、田径等项目的活动场所。社区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县成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相关人群体育协会。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活动站(点)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建有体育组织。90%以上的镇(场)建有体育组织,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五)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定期组织举办体育大会、综合性运动会与单项体育竞赛活动,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普及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全民健身新内容和新方法。不断拓展全民健身内容,大力开展公园体育、广场体育、绿道体育、社区体育、乡村体育、家庭体育等体育活动。

(六)社会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健全县三级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体系,县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60%以上的镇(场)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广泛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不断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初步建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人数有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

三、实施内容

(一)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加大投入,以镇(场)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各镇(场)要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等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会体育与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站以及晨晚练点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二)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场)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和服务设施的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适合当地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建设,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观念和生活理念,促进青少年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四)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支持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公共体育设施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五)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六)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工会、行业体育协会、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推动职工体育发展,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完善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机制。

(七)积极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协会,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基地,普及推广传统体育项目。举办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

(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竞赛。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结合“全民健身日”、体育节、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具有品牌特色的全民健身大型主题活动,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及群众性体育组织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民族传统、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九)推行国民体质测定和体育锻炼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扩大测定范围。在有条件的镇(场)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点,确保常年体质测定工作覆盖至镇(场),定点至行政村(社区)。完善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测定结果。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达标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在县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及旧城改造要按照当地城乡及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多功能运动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地、城乡结合地和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建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结合实际建设体育设施。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二)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在保障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并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的管理和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提高其使用效率。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加强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体育组织建设,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并逐步将体育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推进镇(场)体育组织建设,支持村(居)委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群众性体育组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建立体育俱乐部。

(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

对群众健身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认证工作。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身指导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建立和完善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并延伸扩展到镇(场),形成省、市、县和镇(场)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建立经费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投入。县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留归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根据国家规定按不低于6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利用“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宣传工作,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第二篇:黄山市徽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黄山市徽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为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和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加快构建徽州特色全民健身公共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我区加快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 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20xx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具有徽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任务: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到20xx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高。

2.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符合《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比例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在校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3.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较大发展。到20xx年,形成区、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区级力争新建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的农村乡镇建设一个室内体育活动室、一个灯光球场,街道建设一个健身房、一个多功能运动场,50%的社区建有一个全民健身苑、多个就近方便的全民健身晨晚练点,100%的建制村建设一个标准水泥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

4.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群众体育社会化,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区全民健身协调机构。全区所有的街道、乡镇建成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5.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区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管理工作。实施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制度。到20xx年,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千分之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基层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6.全民健身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着力促进体育与旅游结合,打造国际品牌赛事,建设户外运动基地,进一步办好品牌赛事活动,丰富赛事内涵,拓展赛事外延,做强做大赛事规模,形成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休闲等优势产业群。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

三、 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

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支持。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确保用于体育事业,其中60%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区财政要保证重大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健身器材购置、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对于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推进体育生活化。以“全民健身,健康徽州”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造群众性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区人民政府和区直机关、社会团体要定期举办群众体育活动,促进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

(三)加快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园区等公共场所自然条件,建设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各类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区财政要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适当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按照向公众开放的条件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各级新闻媒体、各大重点网站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开办专栏和专题节目,刊播公益宣传标语、宣传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加大“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活动、品牌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尚,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区财政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标准,严格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证上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性地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六)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区政府及其民政、体育、财政、住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区(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职责。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和组织开展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

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七)统筹城乡体育和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以实施《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为契机,区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规划,加大投入,以全民健身路径、球类场地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健身组织,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社区(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社区体育工作,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经常性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力争整合社区(街道)辖区单位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共同发展。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以实施《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为重点,区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协调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加快建设区级、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

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青少年健身和运动理念。加强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传统校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

4、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广泛建立职工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适时举办区直机关运动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工间操制度,积极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成、活动方式。完善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学校体育互补机制。

5、积极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积极开展以民族、民间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培养民间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创建民间传统体育协会。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市内、省内、国内、国际交流。

6、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逐步建立健全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和体育健身团队。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和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科学健身方法。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7、推广残疾人体育活动。逐步建立健全区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开放并设置便利条件,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学校要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八)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做好法制、科研建设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加强体育法制宣传,完善体育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采取多种办法广泛开展达标活动,逐步建立奖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九)开拓创新体育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加速体育产业量和质

的全面提升,形成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紧抓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培育资源,逐步建立开放透明、良性运行、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技能人才、体育中介、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彩票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体育健身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科学性、安全性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四、组织实施

本计划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市体育局指导下,由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区政府成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区政府加强对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和协调,并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负责。

五、考核评估

建立区政府目标责任制,制定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考核标准,加强成效评估,加强指导和督促,将考核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并将各地考核结果适时予以公告。20xx年,区政府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对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更多相关推荐:
来宾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来宾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现将《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本市全民…

大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大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我区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努力开创我区全民健身运动新局面,实现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为进一步发展我镇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全镇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我镇制定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得到了镇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健身计划的各项指标也都得到很好地完成这极大地提高了全镇人民的...

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全民健身事业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生活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夯实竞技体育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安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美好安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

20xx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西安市和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xx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实施计划方案公司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0xx年总公司更是将全民健身运动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为响应总...

《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全民健身计划20...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鲁政发20xx3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印发给你们...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20xx0411024823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

附件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123456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二级指标填写说明一体育锻炼参与率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

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冀政20xx6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