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研究

时间:2023.7.5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不知道怎么写?没关系,小编给你搜集整理了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下喔!

  [摘 要]员工沉默行为中带来负面结果的有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沉默行为更能为组织带来严重后果。对此,企业应从招聘环节淘汰潜在的沉默者、培训环节鼓励进言者、高层重视中层人员的进言、人岗匹配、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等方面努力,减少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

  [关键词]企业; 中层管理者; 默许性沉默; 漠视性沉默; 防御性沉默。

  企业的组织分为三个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在组织的运行中,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决策层的高层管理者负责为组织制定整体计划和目标; 作为操作层的基层管理者,其工作任务是监督管理一线员工完成其工作; 而作为执行层的中层管理者,是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通常,员工可以基于自身的看法、经验对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及时传达给领导者供其参考。但现实中尽管明知事关组织利益,越来越多的员工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保留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就是员工的沉默行为。该行为表现在中层管理者身上,影响尤甚。因为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运行、变革过程中,比高层更熟悉日常经营活动、更了解具体问题,比基层管理者更有全局观。因而他们更容易发现企业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其意见看法对于组织的运行、变革以及持久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但现实中,由于中层管理者虽然是所谓的“中坚力量”,却不具有最终决策权和权威性,同时又要承担决策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使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沉默”。本文拟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沉默行为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影响其沉默行为的诸多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相关文献综述。

  Rosen & Tess( 1970) 最早开始对员工沉默进行研究,此后 Morrison&Milliken( 2000) 提出组织沉默的概念,Pinde&Harlos( 2001) 以及 Dyne( 2003) 等都从不同视角界定了沉默的概念[1]。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将员工沉默行为定义为: 员工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但出于各种原因有意地保留了改进组织现状的想法和意见的行为。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数员工沉默行为的研究成果来自国外。我国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有郑晓涛( 2006) 、张敏( 2009) 、马辉( 2010) 等[2],而关于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根据 Stew-art( 1982) 、Martinko( 1990) 和王自强( 2004) 的研究,经济、人口、文化等环境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各国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差异性。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将沉默同谦虚、稳重、尊重他人等与中华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俗语说“沉默是金”。因此,基于中国背景的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沉默行为的类型。

  学者们分别从沉默行为的动机、程度、效用等角度对员工沉默行为进行分类,代表性的有 Pinder( 2001) 、Dyne( 2003) 、郑晓涛( 2006) 等。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员工沉默行为可分为四类: 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防御性沉默和道德性沉默。

  默许性沉默是指当员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但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够好、或者不会受到重视,就会有意地隐瞒观点和建议。

  漠视性沉默是员工对组织的文化氛围、管理水平、薪酬等存在异议,认为组织利益同自己无关,或认为自身利益高于组织利益,觉得自己的建议不能给自身带来好处时,就选择消极沉默。

  防御性沉默是员工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忽略事实和保留观点的一种有意的、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如担心由于发表意见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惧怕承担责任等。在中国,这种沉默行为非常普遍,甚至被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道德性沉默是为有利于组织和他人而有意隐瞒与工作有关的观点或意见的一种主动行为。例如,保守商业秘密、不妄加评论同事的隐私等,它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负面效果[3]。因此,下文主要研究前三种沉默行为。

  三、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原因。

  影响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因素有很多,除来自组织高层、中层自身和基层的影响外,还有组织的进言氛围等因素。

  1. 高层因素。主要包括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的信任、支持及对其工作价值的肯定等方面。

  当中层管理者感受不到来自高层的信任和支持时,发表意见的心理包袱会加重。此时即便发现影响组织运行的问题或者有改善组织运行的建议,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认为自己即便说了也不会被领导采纳,从而造成默许性沉默行为。

  当中层管理者感受不到高层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肯定,感到自己在高层眼中只是一颗无足轻重、随时可以替代的棋子,或者感到高层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时,这种认同感的缺乏会使得中层管理者顾虑: 一旦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会更加恶化自己与上级的关系,从而形成防御性沉默。严重的更会造成中层管理者对组织事务漠不关心,把自己当做组织的局外人,从而形成漠视性沉默。

  2. 中层管理者自身因素。虽然员工沉默行为受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影响,但是在同样的环境里,同一个组织同一个领导和同样的同事,有人选择发表意见,而有人选择保持沉默,这表明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员工的沉默行为。这种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性格、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程度等方面。

  从性格上来说,如果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性格偏于内向,由于担心自己提出的想法不够完善,就可能会花费较多时间独立思考、较少和他人沟通,并且不停地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可能耗时很久,以致于耽误了组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或者减少了大家公开讨论提出更好办法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实际上导致了默许性沉默的发生。另外,即便这个中层管理者最终想出了很好的建议,由于性格内向常常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自信,他仍可能出现下文讨论的防御性沉默。

  中层管理者对自己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的自我认知是如何影响其沉默行为的? 如果他对自己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感到不自信,他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处理提出真实看法后出现的人际冲突,并出于这种担心而选择不表态,从而导致防御性沉默的发生。

  反之,如果他相信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会减少这种担心,更有可能选择“发言”而非“沉默”。

  中层管理者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程度也是影响其沉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他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对问题的判断准确、提出的解决办法切实可行,则很可能选择“发言”。反之,如果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对自己的判断力、决策能力不够自信,就会担心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担心一旦提出错误的建议后果将会如何,那么该中层管理者极有可能选择默许性沉默。

  3. 基层管理者的影响。基层管理者虽然是中层管理者的下属,但是中层管理者只有通过他们才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基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基层管理者能否积极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及能否真实地反映情况。如果基层管理者能够将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议积极地向上反映,则中层管理者能够透过他们了解到组织运行的最新、最细节的情况,才有可能形成关于改进组织绩效的想法建议。反之,就会影响中层管理者对真实情况的了解,他要么发现不了问题,要么因为反映太少而误以为该情况仅是个案、不具共性,对问题不够重视,从而选择默许性沉默。如果基层管理者能够真实地反映情况,就能为中层管理者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有助于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向上进言。反之,如果信息失真,那么中层管理者会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真实全面、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就没有把握,为了避免出错他会选择默许性沉默。

  4. 组织的进言氛围。这是指在该组织中,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的倾向性。这种氛围主要受到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影响。如果高层管理者过度自信,认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组织,或者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或者缺少信息向上的反馈机制,从而在组织中制造了鼓励沉默的氛围。

  这种氛围主要有四方面的危害: 首先,导致中层管理者自己即便有关于组织发展的建议,但是预感到可能会遭到上级的拒绝或批评时,可能会选择默许性沉默或防御性沉默。其次,过度集权导致中层管理者事实上沦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自动减少对组织利益的关心程度,造成中层管理者的漠视性沉默。再次,这种氛围同样会导致一线员工及基层管理者的漠视性沉默,从而影响中层管理者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程度,最终又使得中层管理者难以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提出真实有效的建议。最后,员工沉默往往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现象,当员工发现周围同事倾向于沉默时,由于担心会遭到排挤,也会倾向于保持防御性沉默。

  四、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后果。

  在众所周知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中,安然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在审判中称自己事先对丑闻并不知情,而手下的中层管理者都是报喜不报忧,出于各种原因而采取沉默行为,这些沉默行为最终导致安然公司的倒闭。我们通过此案例更为具体的了解到沉默行为产生的后果,不仅影响到组织同时还影响到员工个人。一方面,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影响有关组织所存在问题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导致组织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问题。而高层管理者由于缺乏负面的反馈信息,误认为组织运作正常。

  并且,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影响组织的学习过程,使组织丧失了很多挽救或者创新的机会,与机遇失之交臂。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可能让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失去向上进行信息反馈的通道,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组织的绩效不能有效提升。而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一旦不能解决,他们或者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或者将对上级( 中层管理者) 的不满转变成对整个组织的不满,甚至会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不受组织重视。以上种种现象都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工作成就感及工作满意度的降低,甚至产生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各种形式的怠工和工作倦怠,从而又使保持沉默的概率变高。

  五、对于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解决方法。

  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不论是对组织还是对个体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必须找到有效措施尽力减少沉默行为。以下是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五个环节提出的解决方案。

  1. 招聘环节淘汰潜在的沉默者。组织在招聘中层管理者的环节中,应树立“欢迎敢于进谏的员工”理念,建立严密、合理的招聘程序,对招聘工作反复对比和调整,尽力做到让“沉默者”止步于组织招聘阶段。在对中层管理者候选人进行筛选的环节中,可以将胸怀、责任心、性格、对沉默的态度、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心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通过各种面试技术、心理测试技术、情境模拟招聘等方式淘汰潜在的沉默者。在进行招聘工作评估时,如果出现和招聘预期差距较大的员工行为,招聘人员应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招聘策略。

  2. 培训勇于进言的中层管理者。组织在培训新员工时要树立“勇于进谏”的理念,以带动员工的进言积极性; 可采取头脑风暴法、团队培训等互动方式,借此加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参与组织决策的积极性。对中层管理者,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他们建立道德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他们“事不关己”的心态; 另一方面,应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来缓解其沉默行为。培训方案的制定应以组织、任务、人员分析为基础,旨在增强其人际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高层应重视中层的进言。高层管理者应尊重中层管理者的意见,积极聆听、对此行为进行鼓励和褒奖,减少其沉默行为。激励应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例如当中层管理者给出有效意见时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在组织内部进行表扬。因为中层管理者大多是在自身业务范围内有一定建树且有较高职业发展预期的人,当他们感受到上级对自己的看重时,回报组织的积极性便会极大加强,从而更乐意提出意见和想法。

  4. 人岗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把员工放在适合其优势的岗位,让员工减少抱怨自己实力未得到施展等消极抵抗心理,同时也避免过高的岗位要求从而使员工压力过大。中层管理者通常是企业内部承上启下的一层,他们既是业务骨干,又肩负着带领团队、培训员工等管理职能,他们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个人内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所以,通过合理的人岗配置,使中层管理者胜任工作,让全体员工感受到组织内部的公平环境。胜任的中层管理者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从而减少其沉默行为。

  5. 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如果组织内部的沟通体系运行畅通,员工就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减少沉默行为。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是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企业中层管理者对上级进言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传输渠道,制定正规的谏言机制和科学的提案系统来保证中层管理者的话语权,保护提出敏感性问题的员工。这样,使中层管理者真正将自己与企业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能培养其主人翁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意识,又能营造出和谐健康的组织环境,切实提高中层管理者对谏言的回报期望和积极性,减少沉默行为的发生。


第二篇:企业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研究论文


  是否好奇企业中层管理者为什么有那么多沉默行为,小编十分好奇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篇论文吧。

  [摘 要]员工沉默行为中带来负面结果的有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沉默行为更能为组织带来严重后果。对此,企业应从招聘环节淘汰潜在的沉默者、培训环节鼓励进言者、高层重视中层人员的进言、人岗匹配、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等方面努力,减少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

  [关键词]企业; 中层管理者; 默许性沉默; 漠视性沉默; 防御性沉默。

  企业的组织分为三个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在组织的运行中,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决策层的高层管理者负责为组织制定整体计划和目标; 作为操作层的基层管理者,其工作任务是监督管理一线员工完成其工作; 而作为执行层的中层管理者,是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通常,员工可以基于自身的看法、经验对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及时传达给领导者供其参考。但现实中尽管明知事关组织利益,越来越多的员工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保留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就是员工的沉默行为。该行为表现在中层管理者身上,影响尤甚。因为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运行、变革过程中,比高层更熟悉日常经营活动、更了解具体问题,比基层管理者更有全局观。因而他们更容易发现企业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其意见看法对于组织的运行、变革以及持久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但现实中,由于中层管理者虽然是所谓的“中坚力量”,却不具有最终决策权和权威性,同时又要承担决策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使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沉默”。本文拟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沉默行为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影响其沉默行为的诸多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相关文献综述。

  Rosen & Tess( 1970) 最早开始对员工沉默进行研究,此后 Morrison&Milliken( 2000) 提出组织沉默的概念,Pinde&Harlos( 2001) 以及 Dyne( 2003) 等都从不同视角界定了沉默的概念[1]。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将员工沉默行为定义为: 员工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但出于各种原因有意地保留了改进组织现状的想法和意见的行为。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数员工沉默行为的研究成果来自国外。我国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有郑晓涛( 2006) 、张敏( 2009) 、马辉( 2010) 等[2],而关于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根据 Stew-art( 1982) 、Martinko( 1990) 和王自强( 2004) 的研究,经济、人口、文化等环境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各国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差异性。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将沉默同谦虚、稳重、尊重他人等与中华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俗语说“沉默是金”。因此,基于中国背景的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沉默行为的类型。

  学者们分别从沉默行为的动机、程度、效用等角度对员工沉默行为进行分类,代表性的有 Pinder( 2001) 、Dyne( 2003) 、郑晓涛( 2006) 等。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员工沉默行为可分为四类: 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防御性沉默和道德性沉默。默许性沉默是指当员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但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够好、或者不会受到重视,就会有意地隐瞒观点和建议。漠视性沉默是员工对组织的文化氛围、管理水平、薪酬等存在异议,认为组织利益同自己无关,或认为自身利益高于组织利益,觉得自己的建议不能给自身带来好处时,就选择消极沉默。

  防御性沉默是员工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忽略事实和保留观点的一种有意的、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如担心由于发表意见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惧怕承担责任等。在中国,这种沉默行为非常普遍,甚至被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道德性沉默是为有利于组织和他人而有意隐瞒与工作有关的观点或意见的一种主动行为。例如,保守商业秘密、不妄加评论同事的隐私等,它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负面效果[3]。因此,下文主要研究前三种沉默行为。

  三、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原因。

  影响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的因素有很多,除来自组织高层、中层自身和基层的影响外,还有组织的进言氛围等因素。

  1. 高层因素。主要包括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的信任、支持及对其工作价值的肯定等方面。

  当中层管理者感受不到来自高层的信任和支持时,发表意见的心理包袱会加重。此时即便发现影响组织运行的问题或者有改善组织运行的建议,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认为自己即便说了也不会被领导采纳,从而造成默许性沉默行为。

  当中层管理者感受不到高层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肯定,感到自己在高层眼中只是一颗无足轻重、随时可以替代的棋子,或者感到高层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时,这种认同感的缺乏会使得中层管理者顾虑: 一旦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会更加恶化自己与上级的关系,从而形成防御性沉默。严重的更会造成中层管理者对组织事务漠不关心,把自己当做组织的局外人,从而形成漠视性沉默。

  2. 中层管理者自身因素。虽然员工沉默行为受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影响,但是在同样的环境里,同一个组织同一个领导和同样的同事,有人选择发表意见,而有人选择保持沉默,这表明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员工的沉默行为。这种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性格、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程度等方面。

  从性格上来说,如果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性格偏于内向,由于担心自己提出的想法不够完善,就可能会花费较多时间独立思考、较少和他人沟通,并且不停地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可能耗时很久,以致于耽误了组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或者减少了大家公开讨论提出更好办法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实际上导致了默许性沉默的发生。另外,即便这个中层管理者最终想出了很好的建议,由于性格内向常常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自信,他仍可能出现下文讨论的防御性沉默。

  中层管理者对自己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的自我认知是如何影响其沉默行为的? 如果他对自己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感到不自信,他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处理提出真实看法后出现的人际冲突,并出于这种担心而选择不表态,从而导致防御性沉默的发生。反之,如果他相信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会减少这种担心,更有可能选择“发言”而非“沉默”。

更多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中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提升学生姓名XXXXX指导老师XXXXXX学院XXXXXXXXXX专业班级XXXXXXX完成时间XX年XX月XX日目录摘要1一概述2一引言2二员工忠诚度的含义2二...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通过)格式完整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20xx级人力资源管理20xx50503520原玉妮摘要民营企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整套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参考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其表现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界定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19xx年在管理的实践中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较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及毕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及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2、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3、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4、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问…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两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两篇篇一摘要薪酬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关于本科生论文编写格式的要求一论文形式结构封面1论文形式封面2前置部分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构主体部分注学位论文一律打印成文一前置部分封面和封底在自学考试网页下方的相关文件下载中可以下载题目应在25字以内能简...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作者X院系X专业工商管理年级X学号X指导教师X答辩日期成绩内容提要竞争是如今社会的显著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进一步完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MBA毕业论文经典范文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论文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humanresourcesmanagementinstateownedenterprises作...

论文范文--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论文浅议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姓名准考证号020xx0259789专业名称企业管理完成日期20xx1001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已进入一个质的跨越阶段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要实现更大规模的跃进企业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习报告范文

XXX大学实习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08人力三班学生姓名:张三学号:0920756实习起止时间:3月12至4月x日实习单位: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x月x日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简介1、实…

本科生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范文)附件三:人力资源管理-鲁雪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武汉科技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年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