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

时间:2023.4.5

  林语堂说:没读书习惯的人受眼前世界禁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

  名家写读书的文章【1】

  读书

  老舍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

  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

  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

  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以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

  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

  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

  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

  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

  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

  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

  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

  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

  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

  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

  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

  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

  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

  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

  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

  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

  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

  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

  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

  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

  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

  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

  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以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

  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

  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

  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

  我又不是印刷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

  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

  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

  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

  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

  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

  “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

  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

  “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

  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

  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名家写读书的文章【2】

  林语堂:没读书习惯的人受眼前世界禁锢

  01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

  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

  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

  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

  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02

  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

  ”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

  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

  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

  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

  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

  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

  03

  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

  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

  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

  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

  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

  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

  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

  04


第二篇:读书的名家文章


  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有关读书的名家文章,欢迎阅读。

读书的名家文章

  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1】

  毕淑敏:读书使人优美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了。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的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了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2】

  为乐趣而读书

  首先,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

  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

  生活在繁忙的现代,除非是与他们的生活直接有关的书籍,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

  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

  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

  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

  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请别以为快乐就是不道德的,所有的快乐本身都是很好的,只是所它们造成的后果,常使敏感多虑的人想要逃避。

  读书的快乐并不会产生下流或肉的欲望。

  往昔的智者们都认为只有知识的快乐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

  养成阅读的习惯实在受用无穷,很少有什么运动能让你在过了盛年之后仍能从其中获得满足。

  同样,除了独人牌戏、打棋谱、填字谜外,很少有游戏能不需同伴而独自一人赏玩。

  阅读就没有诸如此类的不便,几乎没有一种工作能像阅读这样——只除了针线活儿。

  但缝纫编织只使用手指,无法约束不安定的精神——随时随地可以开始,一旦有要紧事不得不做时,又能立刻放下。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我说”几乎“,因为我不能强辩说阅读可以缓和饥饿的痛苦与失恋的悲哀。

  但是五、六本精彩的侦探故事,再加上一个热水袋,却能使任何人不在乎最严重的感冒,如果我们被迫去读那些令人觉得厌倦的书,又怎能养成为阅读而阅读的习惯呢?

  关于读书的方法,最好你还是随自己的兴趣来读。

  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换另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保有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至于我,当然选取最适合我自己的计划。

  清晨,在开始工作之前,我总要读一会书,书的内容不是科学就是哲学,因为这类书需要清晰而且注意力集中的头脑,就这样的我的一天开始了。

  当一天的工作完毕,心情轻松,又不想再从事激烈的心智活动时,我就读历史、散文、评论与传记。

  晚间我看小说。

  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预备在有读诗的心情时读之。

  在床头我放了一本可以随时取看,也能在任何段落停止,心情一点不受影响的书,可惜的是,这种书实在不多。

  欣赏趣味的转变,使得许多伟大杰作的某些部分也变得沉闷起来。

  今天,我们毋需要再为18世纪最为人喜好的道德论说伤脑筋,也不必再为19世纪流行的冗长的风景描写费神。

  懂得如何跳读,也就等于懂得如何阅读才能既有益又愉快。

  但我可没法告诉诸位学习跳读的方法,因为这种技术,我自己从来没学会。

  我是一个很差劲的跳读者,我怕会漏掉一些可能对我有用的部分,因此不得不读进许多只能让我感觉疲倦的部分,而且每次当我一开始跳读,就无法停止,一直到全书终了为止,自己心中非常不满,因为我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不公平的。

  禁不住会想:我像根本没读过这本书一样。

  文学上的自以为是,无论出以何种形式,都是最可憎的。

  某一类愚人,他们看不起同伴,只是因为他们对某本书的评价意见不一致,这真是不可原谅。

  此外,在文学鉴赏方面的自炫也非常可厌,即使所有最好的批评家都对某本书给予极高的评价,而你独不以为然,你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对于你自己从未读过的书,最好不要加以恶评。

  “天才”是常常被使用得漫不经心的字眼,但我自己绝对不会以这个字眼去称呼那些只有三、四本成功的剧本,或两、三本成功小说的作家。

  在我心目中,天才是一种非常稀贵的品质,假如让我以这个字眼去称呼我现在将要提及的作家中的任何一人,我想我的良知是不会平安的。

  说他们具有才华已经足够了。

  他们之中,有些拥有很大的才华,有的则较少。

  但,他们大多数都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必须努力去突破。

  不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及此,为了要创造一个国家的文学,他们必须从自身所受外国影响的重重障碍中,筚路蓝缕地开出新路来。

  诗歌是文学的春花与冠冕,它无法变得平凡无奇。

  很多诗人一生中写过许多诗集,可是往往只留下两、三首真正的好诗,我认为这已足够评价他们。

  只是我不愿意读那么多,收获却如此之少。

  文/毛姆

  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3】

  《与美对话》

  文 | 朱光潜

  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记程碑。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

  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见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路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