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欣赏论文投稿

时间:2023.6.22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是文学的社会职能发挥的必须过程 ,文学作品会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带来知识上的累积与沉淀。文学创作和欣赏就其过程而言,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诸如作家读者的生活、 经验、学识、兴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种因素经过复杂融合的过程。

  文学欣赏论文投稿篇1

  浅谈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表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间接获得性。

  因其独特的特点,创作者根据文学创作 规律 把现实世界里丰富多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塑造出丰满、形象各异的文学形象。

  表象的存在也是读者欣赏的基础,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只有借助于头脑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将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奇异美妙的世界还原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审美世界。

  表象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表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文学创作和欣赏就其过程而言,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诸如作家读者的生活、 经验、学识、兴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种因素经过复杂融合的过程。

  我们无法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要素进行单一、细化、明晰的分割,形成 科学 定理、公式一样的内容。

  但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细小的点出发,来认识它们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或完成文学的创作和欣赏。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与感知种类一致,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觉表象等。

  表象有具象的表象和抽象的表象,它不仅是一个或几个画面,一个或几个形象,还可以是一段故事,一段情节、一种 体会、感触甚至可以是一种意境、一种寄托、一种憧憬。

  表象具有五种形态。

  第一,个别表象,即是某一个具体、个别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脑留下的印记,它具有定性的特点。

  第二,概括表象,它是指记忆中某一类事物的形象。

  它比第一种带有概括性,带有类的特点。

  第三,回忆表象,是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的过去生活经验的积淀,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小时候玩伴的形象、自己以前住过的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

  它是再生的表象。

  第四,想象的表象,是指大脑中未曾记忆过的凭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内心表象。

  例如,日本的富土山,即使是没有登过它的人,也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座巍峨的雪山。

  第五,不同感官感觉知觉的表象,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通感所获得的不同的表象。

  文学创作不像其它科学创造发明,是直接对物质实体的加工、改造,那么,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何物,我们从直接来源上看,就是表象(当然是源于对生活感知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象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源,没有表象,文学创作就无以为托,缺少了加工的原料。

  当然,如此说,也不是有了表象就有了文学创作。

  表象不仅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源,它也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金开诚就说过“从量上说,文学创作的自觉表象运动贯穿于全过程,无所不在,因此它在整个创作的 心理活动中占有巨大的比重。

  但更重要的是从质上说,自觉表象运动本身就是反映客观事物、进行 艺术 构思、结出艺术成果的主要手段。

  rr (1]101文学创作不是一毗而就,它是个过程,这里试从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和文学欣赏来分析表象在创作和欣赏中的基源和手段作用。

  在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首先是材料(信息)储备,无论作家的材料是来源于自身的直接感知,还是源于间接的文字阅读,他们都终将转化成一种记忆表象,作为材料存储在作家的头脑中,黑格尔说过,艺术家需要“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人心灵里”,川形成创作的基础。

  普希金娜的相貌表象存储在托尔斯泰的脑中,几十年后,作家依此创造了安娜的相貌;凡尔纳在书刊中获得的信息表象,成就了他的一百多部(篇)幻想小说。

  作家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数量不可计数,不是每个都转化成了作品,这就要经过艺术发现阶段,也可以说成是,作家对表象的意义的一种发现,周敦颐在莲花身上看出了君子的本色。

  有了这些,在一定的动机下就可以使作家投人文学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表象有时可以成为创作的诱因、动机。

  巴金一次夜里醒来,看到黑暗中湿流流的闪着微光的抹布,在这一表象的触动下(创作时离开了具体事物存留的就是表象了),开始了小说《抹布》的创作。

  具备了上述内容后, 文学创作进人了构思阶段,开始形成创作的内在意象。

  “意象对于任何物象的再现,本质上都是主体对记忆痕迹的再现”,〔’〕所以说,构思阶段就是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就是各式各样的自觉表象运动,主要是表象的分解和综合。

  这常被说成是运用想象(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 心理活动)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作中将形成的形象都非作家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它已注人了情感、思维的改造。

  关于构思中表象的分解和综合,许多作家和理论家都结合实际的 艺术 经验做过生动的描述。

  歌德在讲他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女主人公夏绿蒂形象塑造时,就说得极为明确:“我写东西时,我便想起,一个 美术家有机会从许多美女中撷取精华,集成一个维纳斯女神的像,是多么宠幸的事。

  我因不自揣,也模仿这种故智,把许多美女们的容姿和特性合在一炉而冶之,铸成那主人公夏绿蒂;不过主要的美点,都是从极爱的人那)L撷采来的。

  好诊索的读者因此可以发现出与种种女性的相似之点,而在闺秀们中,也有人关心到自己也许是个中的人物。

  >. y ) so这是构思中表象自觉运动(分解和综合)的很好诊释。

  构思过程中,无论是表象的分解和综合,还是表象的深化、异化,都是创作构思 中对表象的加工,正是因对表象的创造,才有了文学形象的胚胎。

  内在的构思要借助 语言文字外化于笔端,才算完成了作家角度的文学创作。

  “语言的斟酌是始终 联系着作者的表象运动的”,f}lu2>贾岛在创作“僧 敲月下门”一句时,对“敲”的选择到底是“推” 或“敲”,他总在做手势,这不难想象他脑子里正 在进行相应的表象活动。

  还有,作家根据情感进行 创作,一定要把情感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种意 象。

  “他自己对于这个情感一定要变成一个站在客位的观赏者,然后才可以得到形式的完美。

  .. }a)作 家需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复思考,所描绘形象是否贴切、真实传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一过程是必要有表象的参与。

  还有文学创作中的各种创作手法,如比喻、象征就是各种各样的表象联想。

  从狭义上可以说,文学创作就是积累表象—加工表象—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二、表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按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家完成创作并不等于真正完成了作品,作品需要读者的阅读、欣赏,才算真正的完成了。

  表象在创作中是创作的基源、手段,并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在文学欣赏中表象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其它 科学 、 哲学 著作的阅读,文学以形象性为主,为更好地欣赏作品,同样需要借助于表象。

  这里表象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更好阅读、体味的手段使用吧。

  例如,读一首唐诗,大概只要几十秒,可如果人们真的只用这短暂的时间去读,那就决不能算作欣赏艺术。

  “只有对诗句进行反复的吟咏和玩味,才能由本身并不具形象性的语言符号引起相应的的表象、联想,从而产生丰富的形象感,并领略其中的意境或理趣。

  a [1)373表象可以加深你对作品意韵的体味,并形成深刻持久的阅读记忆。

  表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间接获得性。

  因具象性,创作者通过感知觉的注意,把现实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人心里,使文学形象的创作有了资源;因表象概括性,使表象具有个和类的特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切实符合文学创作 规律 (个别中见出一般)的内容;表象存储在头脑不是一层不变,可以对它进行加工,这样就使表象成了构思艺术形象的最理想而适当的材料;因表象的间接获得性,使经历有限的创作者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象储存,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很有意义的。

  表象的存在是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的原动力,而情感是 写作和欣赏活动的决定因素,一颗麻木不仁的心灵是不会有抒发和阅读的渴望的。

  表象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形象性,既有可储存性又有可塑性,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只有借助于他头脑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将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奇异美妙的世界还原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审美世界。

  总之,表象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欣赏论文投稿篇2

  浅谈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

  幼儿文学的欣赏客体是作家创作出来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

  它是介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审美对象,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心环节,因此,选择欣赏客体—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到作品的审美功能,也要考虑其非审美的功能,还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文学欣赏活动中为幼儿选择作品时应注意下面几个原则:

  一、选择有幼儿情趣的作品

  幼儿作为幼儿文学的主要消费者,其年龄特征制约下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是决定“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

  创作幼儿文学作品强调适龄性,欣赏也是同理。

  适龄性主要指选择的作品适合幼儿的心理水平和相应的欣赏情趣。

  幼儿情趣是指幼儿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幼儿情调和趣味,也就是说它制约下的幼儿文学应该同时具有“幼儿性”和“文学性”。

  第一,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既然是幼儿文学,作为本质特征,就应具有“幼儿”属性。

  首先,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儿童文学不等于写儿童的文学。

  ”“写儿童的不一定都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应该是为儿童而写的文学。

  ”幼儿阶段是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实生成的阶段,语言和表象等符号能力的 发展使他们正式步入文学的殿堂,成为幼儿文学的审美主体。

  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成人社会那些思想习惯、复杂的社会现象、抽象的概念是不能为其认知结构吸收和接纳的。

  因此,必须本着为幼儿创作的原则,在创作时考虑到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和接受能力,使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幼儿感知事物的 规律、年龄特点取得一致。

  其次,必须是幼)L能接受的文学。

  超过幼儿理解水平或者不适合幼儿听赏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属于幼儿文学的范畴。

  幼儿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的方式对幼儿文学的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表现手法等都有特殊要求。

  第二,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由于幼儿文学作品必然要以幼儿的审美趣味和幼儿的文学接受能力作为创作的基础,所以,它所应用的 艺术要素总是体现幼儿能适应的特殊规范和要求,呈现出特殊的组合形态和构成状态,表现出特有的幼儿情趣,即具有纯真、稚拙、荒诞、游戏味浓厚等幼儿文学特有的审美特点以及表现形式。

  二、选择含蓄蕴藉的作品

  即使是幼儿,在阅读时都有自己的期待视野,因此,必须选择那些能给读者留下理解和想象余地的优秀作品。

  这也是 中国文论中所要求的含蓄和蕴藉。

  事实上,越是含蓄、蕴籍,越是内涵信息丰富的作品,越有艺术生命力,越能被读者接受。

  这看起来似乎与幼儿文学浅显、明快、童真、稚拙的美学特点相矛盾。

  其实,幼儿文学照样具有含蓄、蕴藉的美,只不过那是在其纯真、稚拙的外表下隐藏的幼儿似的含蓄和蕴藉,需要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中去感悟。

  一篇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是孩子们一次就能读懂,或者其美学意蕴一次就被开掘完的,它应该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空白,具有一个刺激读者去解读、去想象的“召唤结构”。

  即使是幼儿文学作品,它的意象结构也存在着各种方向、层次的空白与模糊,包含浅层与深层的不同意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以掌握领悟自己能懂的那一层意义。

  这种意义应该包括:一,基本(或者 自然的)意义,它是由作品描写的基本事实和表现的具体感情或情绪形成。

  二,习俗意义。

  例如对某一事物的描写,却表现了另一喻义,像青松代表着长寿或者坚强的风格,荷花代表着高洁,小草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等等,这同民族 历史、心理、文化有关。

  三,内在意义。

  即作品的深层意义,往往积淀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论文1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与探索

  摘要: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在高校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建成的,它有很强的广泛性,怎样成为世界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对该专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怎样在传承中得到有效发展,就是每个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潜在的问题,希望从实践与探索中,进行精炼精讲,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课外积累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师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然后再结合研究优势与领域,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宽度与广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探寻一条适合该专业的革新之路。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探索;实践;科学;改革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潜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的是吸收之前文学和语言发展中潜藏的精华,它要求在现实教学中不断优化认知,而不是数典忘祖。

  新形势下,我们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它要求我们充分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及时完成专业发展目标。

  从汉语言文学培养目标来看: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即:人文素养,怎样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最后影响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是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思索的问题。

  1、“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当前很多高校文学课中,使用的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老师不停的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听,部分学生很可能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满堂灌作为汉语言文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存在理由,首先是文学内容复杂,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呈现,授课时还会呈现出无限延伸的特性。

  倾述欲望明显超过学生关注的语文,在老师口若悬河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知识学生都能吸收。

  该教学方式并没有确立学生主体功能,更不益于培养学习兴趣,更难以掌握知识。

  2、创造能力被忽略

  大部分高校,中文老师都是为完成书本内容而授课,外落实教学任务,忽略了自身创造力,很少真正掌握一堂课的学习内容,重要的是给学生正确的方式。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都是被动听讲,没有思考内容。

  在课堂上,缺乏小组讨论与交流,给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是有限的,甚至连表达能力都会受损。

  实习期间,就能看出该缺陷:很多学生不愿上台,甚至上台上哆哆嗦嗦很难讲出完整的话,严重影响了老师团队建设。

  而创作能力则是最令人担心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自我创作,也没有创作动力,这样很难塑造出作家,这类现象都说明汉语言文学还需进一步优化。

  3、老师不重视交际能力

  就业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目的,若在大学课堂中,老师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就业就会陷入困境。

  随汉语言文学专业侧重理论讲解,但本身缺少社会实践。

  相对的讲,该专业在文科中属于客观的,就业宽泛,但在高校依然缺乏实践水平,很大原因是老师教学存在问题。

  在教学期间,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在学生没有查询典籍的情况下就讲述课本的思想含义、流派特性与历史价值,都是不科学的,学生只得机械总结老师的教学内容,在考试之际,他们只得用几天时间来突击笔记。

  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这种学习模式是功利的,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二、新形势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

  1、“为己之学”的教学态度

  最早在先秦时代提出,它指出学习不是功利,更多的是提高自己,优化道德素养,要求主体学习人员在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它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期间,该观点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体现在审美与学习活动中,要求我们从各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从自我学习中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精神上的享受。

  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觉投入学习中,这样才是合格学生。

  2、优化并创新课程框架

  1)确立汉语言文学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2)突出新课程体系与特色,在专业人才与职业人才相结合的情况下教学;3)结合汉语言文学就业目标,在展现实用性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增加实践比例,同时增加课程植入与引进力度。

  三、新形势下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工作

  截至今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探索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形成以生为主的模式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突破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课下学生要主动浏览该章节涉及的名著。

  老师在规定时间讲解课堂知识点,然后再将剩余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在该时间段学生可以随便质疑,对某个特定观念进行讨论与辩证。

  从交流中获得新观念,以此提高自我表达力,这样才能学到他人的优秀观念。

  2、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探究性、开放性教学

  教学形式上,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汉语言专业中,转变之前一步到位的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是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带着兴趣看原著,进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改善专业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3、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分析中

  在高校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承担起科研与教学工作,在科研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

  虽然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但老师能主动借鉴观念。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主动查询资料,总结观点,提炼知识。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科研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四、结语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暴露了很多缺陷,这也让改革势在必行。

  从整个发展与改革之路来看:它必须不断吸收教学理念,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元化、现代化工具与思路,对汉语言专业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水平,在学习中提高自我价值。

  从社会的层面来看:也只有这种安排,才能让教育人员真正接受任务。

  参考文献

  [1]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顾路路.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2]浅谈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的分析[J].何静.才智.2015(14)

  [3]浅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策略[J].李晶晶.赤子(上中旬).2015(21)

  汉语言文学论文2

  谈胜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教改方法摘要:胜任力是基于学习动机、自我概念、角色、特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反映人的综合素养。

  将胜任力理论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是发挥胜任力理论的导向功能,提升汉语言人才的语言能力和素质。

  文章从胜任力理论探析入手,审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困惑,并从优化教学改革方向上,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并重的教改目标,促进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胜任力;汉语言文学;教改模式;应用研究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知识分子培养目标的大学教育,迫切需要从人才目标、培养理念、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的改革诉求。

  1任力理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斯宾塞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的素质比作一个冰山模型[1],为胜任力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点。

  知识、技能作为“基准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获得。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倾向于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注重品德修养、文人情趣的积累。

  面对社会文化转型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自身学科定位上,突出中文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中文人才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说话、能写作。

  为此,立足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从倡导学生实践能力养成上,注重知识创新、强调沟通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讲究知识传承与获取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模式构建

  胜任力模型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打破传统片面追求“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教育格局,立足于教学过程,从对文学经典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中,优化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知识体验中来接受和内化。

  2.1注重人文性、应用性学科导向,优化课程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顺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上,要突出人文应用型培养特色。

  当然,不能为了强调“应用性”而削弱课时,而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等为主体课程,同时,再延伸和增加其他学科课程,如民间文学、中国思想史、电影赏析等,构建出极富人文精神的新课程体系。

  另外,在汉语言专业特色教育上,要强调方向分流,对于追求学术性的学生,可以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等;对于倾向于汉语言应用方向的,可以增加普通话、演讲与口才训练、人际沟通学、商业策划等课程[2]。

  多种课程的分流,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

  2.2拓宽教学途径,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在教学改革中,要立足当前教学体系,深化和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1)引入“知能攀登工程”所谓“知能攀登工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综合能力。

  一是对学科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科教学计划,通过分期学习、成绩目标对照来修完相应学科课程;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主要从制定读书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引入必读书、专业拓展类图书种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爱好、方向来拓深专业素养,

  为高年级的学科分流创造条件;三是对基本能力的提升,主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上,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专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同能力等,并从能力提升计划与对照中来渐进养成;四是对自我素质的培养,每一个学生依据本系所制定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纲要”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来突出综合职业素质,并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深化国学诵读教育国学课程是增强人文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在国学课程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突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如开展各类国学系列课,让学生从国学诵读与讲解中,熟悉和了解国学文化,突出古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组织观看国学主题影视作品,如《孔子》、《墨攻》、《赵氏孤儿》、《孙子》等影片,从国学影视评论中来深谙其真谛。

  另外,邀约省内国学学者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排练国学话剧、情景剧,诗歌朗诵会、诗词交流会等,让学生从古人、古诗、古文化中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

  读书可以知礼,为营造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利用每学期假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之纳入到阅读制度建设中。

  每个学生每年要阅读五本书,包括人文类书籍3本,其他专业书籍2本。

  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细化读书笔记内容,如读书概要,名句经典文摘,读后感等;平时开展读书交流会,特别是在年度读书交流、班内读书研讨会中,帮助学生总结读书心得。

  (3)注重“四项能力”训练,突出人才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要注重“四项能力”教育,即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现代办公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语言文学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也可以说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地广人稀民族繁...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语言的特质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

12春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写作辅导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三论文写作一般过程四选题及如何选题五收集及运用资料六如何写开题报告七论文写作八格式要求九论文评定标准十答辩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有一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青岛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姓名:王明建指导教师:王海燕20xx年x月x日1、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在目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侧重于对罗贯中籍贯,《三国演义》…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写作意图: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