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是我心中的最爱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3.10.20

  我们学校有几间老屋。这几间老屋似乎和我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有着很深的情感。

  据说这几间老屋当初是村子里的几间破庙,破四旧的时候,里面的泥菩萨被人们搬了出来。住进了一群群小孩,于是这里就成了一所学校。

  老屋很破,土坯墙,小黑瓦的屋顶瓦与瓦的勾缝之间填满了残枝碎叶,在这些残枝碎叶腐烂的地方生长着一些蒿草。虽然显得有点破旧,但与当时的农村处处可见的土坯墙,茅草顶的房子比起来倒也算是超豪华的了。在七十年代末我有幸在这里就读。

  老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泥巴桌子边再砌一些泥巴凳子,泥巴凳子上坐着一群群的“泥巴”孩。老师则是从各个生产队抽出来的认识两个字的人在此代课。班是复试班,左边是高年级的学生,右边则是低年级的学生,至于老师们是怎么教的,教了些什么我们都记不太清楚了。

  说来也怪,就这样的老屋,这样的老师,居然也走出了一批批乡村秀才。听说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大学教书,还有一些人移居国外了呢,也许当时我也算其中的一个吧。于是很多人都说这老屋有灵气,老师们知识很渊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师范毕业后,又回到了这老屋。不过此时的老屋改变了模样。土坯墙不复存在了,小黑瓦也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砖墙和大红瓦的屋顶了,四条腿的凳子倒也美观齐整了,坐在里面的是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小女孩和小男孩了,老师则是一部分当初保留下来的教书的民师中转正的精英和临时从乡村中请来代课的所谓的计划外的民师,有些人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而我则是这里的唯一的一个科班出身的人。

  走进老屋,走上讲台,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我认识到当初人们认为的那些“渊博”的老师,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当初,这几间老屋内扼杀了多少天才。将来还会扼杀多少天才呢?恐怕只有老屋知道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普九”“达标”促使校园内建起了一栋栋高楼。老屋成了“矮子”。失去了教学的功用,孤独,寂寞,无助的立在那里,甚至有人嫌它有损校容而建议把它拆掉。

  就在准备拆掉它的时候,“特岗”这一新职业的出现保住了它的生命,使它又焕发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由于“特岗”教师们都是远道而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校要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此时身为校长的我决定让老屋再次改头换面。揭掉大瓦,换上“彩钢”,粉刷内外墙壁,刮白,吊顶。

  老屋成了“特岗”知识分子的宿舍,成了“特岗”们的“天堂”。

  从此,老屋听到的不再仅仅是琅琅的读书声,还有美妙的歌唱。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数字的演练,还有运动场上运动健儿的身影。

  老屋,四十年的风雨,四十年的沧桑,看到了中国农村四十年的历史,看到了中国农村四十年的教育。

  老屋,将来你又会看到什么呢?你又将去向何方?


第二篇:老屋心中的最爱随笔散文


  离家多年,对老屋的思念越深。由于回家的机会太少,只好在记忆中努力寻找老屋的影子。在记忆中老屋既陌生又熟悉,却越发让我眷恋。老屋让我魂牵梦绕,到现在才意识到老屋不但是我生活的起点,也将是我生活的终点,她是我内心深处最珍贵的东西。

  三十年前的阴历五月,伴着瓢泼大雨我在老屋呱呱坠地,从彼时起我与老屋便诞生了不可割舍的情怀。少不更事,在与儿时伙伴玩耍和父母焦急的呼唤中我度过了童年,只是把老屋当成了跟大家一样的家而已。玩累了,放学了,跟小朋友打架了,要去的就是家。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着苹果,父母每天都很忙,起早贪黑的。在那个拥有生产资料就拥有财富的时代,我儿时的生活过得还是挺丰裕的。

  有一次放学回来,父母还没有回家,苹果园离家挺远,实在不愿意来回折腾,只好在老屋门口写会作业,写完作业父母还没有回来,无聊的我渐渐睡着了,醒来后已经躺在自家的炕上了。听母亲说,他们回到家看到我一个人在门口睡着了,脸上身上爬满了蚂蚁,我依然酣睡如故,既心疼又好笑。现在想来,倚在老屋门口就像躺在父母的怀抱,任性而踏实地酣然入睡,直到醒来方知发生了什么。没有现在一闭上眼满脑子纷繁芜杂的事情的缠绕,那时只有那份期盼父母早点回家做饭的单纯与清澈。单纯如水,清澈如画,这份美好的心境只能在记忆中拿出来流连忘返了。沉睡的时候,老屋应该像极了我慈祥的母亲,和蔼地看着她的孩子酣然睡去,疼爱的目光在我身上打量,充满温暖,让我睡得深沉,睡得甜蜜,没有了等待父母回家的焦急,任由自己沉湎于梦境中。正是有了老屋的呵护,才有了我那被父母抱回家而全然不知的甜蜜。

  等我到了初中,搬了新房。全家人沉浸在住进大瓦房的喜悦中,老屋被彻底淡忘,颓败,老去。记忆中只有了学习的紧张,名次的升降,只是在过年的时候给老屋贴贴对联,例行公事的贴完就走了,甚至没有打量一下老屋一年来的变化,她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独的农村老人,只剩下沉默。老屋变成了一个符号……这是我小时候住的老屋。

  我想那时的老屋虽沉默但不孤寂,因为她心里有殷切的期待,只是在静静等待正在努力学习跳出农门的孩子在某一刻归来,不论以何种方式。就这样,年复一年,大门破了,院墙到了,玻璃碎了,甚至老屋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房架子。没有了居住的价值,也没有了欣赏的意义,满身都是颓败的味道。其实这些都是老屋的外在,等多年以后我才体会到老屋给我的精神寄托永远在那屹立着,不管遭遇家人多么无情的漠视,甚至承受了被认为是贫穷生活的标志的嫌弃。她依然沉默着,大爱无言。虽然破旧,却永远挺立。

  成家后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所羁绊。老屋的形象却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甚至萦绕心头。因为父母跟弟弟分家,父母要回到老屋去住,要把新房留给弟弟一家。父亲节俭地把老屋整修了一遍,我回家时,看到整修后的老屋,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在我记忆中几乎被废弃的老屋竟然变得截然一新,简单却很朴实,完全符合我对老屋的设计,总是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每一次回家更有动力,这可能是生我养我的老屋给予我心灵的共鸣。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丝毫没有了在城市的陌生感,仿佛一个流浪的孩子找到了他的家,到那时我才真正明白,老屋给予我的精神力量是多么的深刻与伟大。

  可是每次回家都急匆匆的,没有太多的时间观察老屋的模样,体味老屋经历多年风雨,现在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喜悦,只能坐在枯燥的城市中用记忆追寻。记得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年三十了,到家都快晚上十点了。父亲在门口装上了两只灯笼,仿佛母亲等待晚归孩子的焦急目光。夜幕下的老屋像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沧桑、慈祥、安静,波澜不惊地面对世事变化,随遇而安地度过了春夏秋冬。

  从小就梦想到城市生活,羡慕高楼大厦,欣喜车水马龙。这似乎是每一个农村家长和孩子们的殷切盼望。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扎根,顺理成章地成为乡亲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每次回家都是在他们满脸艳羡的目光中被聚焦,目光中流露着不用再如他们那样面朝黄土、汗流浃背的辛勤劳作,不用拼死累活,一年到头却攒不下几个钱的无奈的羡慕感。可是没有人去关心我在城市里过得怎么样,是否快乐?在他们的逻辑中始终认为城市里一切都是好的,朴实的愿望中掺杂了太多的对于贫穷的恐惧感。有人说,人生烦恼识字始。没人能理解一个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我在城市里的孤寂,此情无处诉说。只好在虚荣的寒暄中沉默。

  城市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上班,下班,过周末,逛超市,遛广场,洗澡,睡觉,周而复始、顺理成章。城市里的人们似乎很享受这种节奏,可我却生出一种惶恐的感觉:看似有序的生活,却没有了活力与个性,每个人如同在生活的生产线上一般,循着既定的环节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可是究竟走到哪里去,无人关心,也从来不想。似行尸走肉,仅仅是活着而已!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制造了城市。凡是制作的东西都会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所谓现代的管理制度把生活规矩得整整齐齐,困兽于笼中,没有了挣扎与咆哮,只剩下温顺与服从。没有了庄子逍遥游的洒脱,也没有了第根欧尼面对亚历山大大帝的那份从容。人们就在这笼中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忙,成了城市人掩饰自己的最好伪装。一个只能在动物园里吼叫的狮子留给我们的不是震撼,更多的是可悲吧!失去了激情,泯灭了自由与猖狂,无奈地挣扎在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华逝去,最终都无奈地归于了宿命!

  我也拘于这样的生活里,无奈而迷茫地活着。庆幸的是我还有我的老屋,我一直牵挂却从未忘记的老屋。每次站在老屋门前,心里宁静得像一片湖水,清澈透明,微风吹过,阵阵涟漪,心驰神往。放下了所有的烦恼,回归了生活的本质。闲暇之余,点一颗烟,在淡淡的烟雾中细细体味老屋带给我的回忆,这是我前行的动力,是给予我精神的源泉,也是我不至于太孤独的慰藉!

  我对老屋的情感是真挚的,老屋对我是真诚的。史怀泽说过,真诚是精神生活的基础,而现代人已经失去了真诚的信念,应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思想之路。人不单为了吃米活着,追求精神的价值,探索精神的意义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由不同的途径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他们殊途同归。给我以精神滋养正是老屋价值的体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这是俗人的生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大师的思想。我自认为还没有跳出世俗的约束,更没有升华到大师的境界。我只想像老屋一样安静、平淡地生活,逝者如斯,与世无争。

  周国平说,人的精神有自我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圆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老屋渐渐成为了我的信仰,每次站到老屋门前,其实是在同世界对话,与精神互通,漂泊越久,体会越深!

  多年后才发现

  静默的老屋承载了我的理想

  那不只是一份无声与沧桑

  更是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斑驳的土墙摇晃的门窗破败的模样

  没有对她形象造成丝毫损伤

  她一如既往的安静、慈祥

  为我这个漂泊的孩子枕上最宽广的臂膀

  为我这颗流浪的心灵泊上最安稳的海港

  她是一位温柔的母亲,抚平孩子最细腻的忧伤

  她是一个深沉的父亲,赠与孩子最深邃的行囊

  从此,不论身在何方,我的身影不再彷徨

  那是老屋给我撑起的天堂

  那是老屋赋予我的力量

  我将在老屋的目光中坚定的走下去

  因为老屋为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

  此刻的我充满了力量

  全力奔赴我心中的梦想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