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双语古代文学教学模式论文

时间:2023.7.19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讲授自先秦《诗经》至近代小说和戏曲共三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情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学在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民族融合和增强民族自信心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双语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提升双语学生思想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情趣和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古代文学教研室通过对语文教育专业双语学生的学情分析(包括入学成绩、古文基础及学习古文能力的调查等),特制定了适合本专业双语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1)培养蒙汉双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亲和感,促进其汉语水平的整体提高,以适应民族教育的需要;(2)培养双语学生了解最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掌握初步的古文欣赏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但学习深度和广度不要求达到中文系汉族学生的专业性;(3)古代文学教学要放眼民族文化高度,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比较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古代文学教师在为双语学生选择作品选教材时,务必考虑作品的难易度。目前市面上有关蒙汉双语的古代文学教材极为稀少,更缺乏权威、适用的通用教材,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从双语学生汉语能力水平实际出发,对具体教学内容加以科学选择和整合,形成一个极为实用的双语授课体系。1.选择难度适宜、富于趣味性的古代文学精品。对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而言,如何为双语学生选取难度适宜、深受学生喜爱并富于趣味性的经典作品,是古代文学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双语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需求不同于汉生,汉生侧重于掌握提高和专业性,双语学生则侧重于了解、感知及简单的欣赏。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重点选择那些“文质兼美”(即思想内容好,艺术水准高,语言文字美)的作品。一般来讲,与学生情感体验相契合的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易于为学生喜欢和接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和兴趣。如孟郊的《游子吟》、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江城子》、李清照的《醉花阴》等反映亲情、感伤、爱情的作品,意境优美,语浅情深,极易触动双语学生的心灵,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兴味盎然。同时双语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及审美情趣。古诗文“缘情而发”的特质,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和抒情性,都会使双语学生在作品阅读中感到耳目一新、美不胜收,从而激发其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2.文学作品与文学史要点面结合,由点到面。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组成。对于蒙汉双语学生而言,我们虽然不要求他们达到汉授学生古代文学的专业性,但也应该掌握初步的古代文学基础知识,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文学现象及兴衰变化。因此,双语古代文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除重点讲授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外,还要讲授(或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浅易的文学史基础知识,理出古代文学发展的主线。这样精讲与泛读结合,作品与文史衔接,详略得当,犹如曲线串珍珠般由点到面,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3.跨越民族文化视野,体现时代特征。“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是架设跨文化交际的桥梁”[1],古代文学双语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时,要鼓励学生既“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2],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用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将古代文学与本民族文学和文化加以对比,找出它们的渊源性和继承性,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的深层次理解。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在提高双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审美意识和情趣,增强文化底蕴,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从事双语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古代文学双语教师在授课中要尽量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现实性,以提高双语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如讲唐宋散文中的寓言故事“黔驴技穷”、“落井下石”、“再接再厉”、“废寝忘食”内容时,教师要说明这些古代散文中出现的词语,都成为现代语境下常用的成语。讲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强调他归隐田园后淡泊平和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屈原,要强调其高尚的爱国情操;讲历经人生坎坷而处以达观的宋代文学大家苏轼,要强调他遇挫不屈的精神品质和从容风雨的人生态度。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思考、心灵感悟、价值取向、人生智慧等理念,对双语学生有着现实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双语教师在对作品的解读中,要充分发挥其美育与德育教化功能,在精神层面起到对学生的现实引领作用,这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真正体现出古代文学“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三、双语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面向蒙汉双语学生的古代文学教学,迄今在业界尚未形成通行的、成熟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依据双语古代文学教学实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适用的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双语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1.提高双语教师的业务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良好的双师素养,却要求培养出良好的双语学生素质,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合格的古代文学双语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素质:第一,他应是一位有着广博的学识修养并能将这一能力运用到教学实践的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瑞伯雷斯也讲“学生不是待装的瓶子而是待燃的火”,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双语学生尤其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代文学教师,他渊博的知识储备,诙谐幽默、融会贯通的教学艺术,不仅能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而且会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实际上,一个古代文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其文学素养的集中体现,文学素养越高,他对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就把握得越细,课堂教学也就越是游刃有余而挥洒自如。因此,一个优秀的古代文学双语教师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人才。第二,要有充沛的激情和感染力。文学作品最讲究传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4],充沛的激情是引发共鸣的载体。试想,如果一个古代文学教师在课堂上对作品都没有进入情境、没有被激发,他又如何能够感染学生,更不要说产生共鸣了。激情源于教师对自己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自信,源于对本职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一个才如湖海、博闻强记、纵论古今的古代文学教师,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感应、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崇拜,而且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激情是一个古代文学教师课堂艺术的生命。第三,掌握多方面的教学本领。古代文学双语教师应下工夫掌握些过硬的教学本领以适应现代双语教学的需要。诸如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好的教法等。口头表达能力是双语教师最主要的业务能力之一,是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手段。古代文学双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优美的文学语言,标准规范、动听感人,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双语教师可根据作品、课型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或用简洁的叙述语言,或用严密的议论语言,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或绘声绘色、直抒胸臆,或含蓄委婉、娓娓道来,总之要发挥古代文学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功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双语教师还要研究汉字的书写艺术,具备指导双语学生练字的能力。教师的书法多表现在板书和作业评语上,好的板书能提炼出一堂课的知识精华,对双语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熏陶,常能赢得学生的钦羡和模仿。一首情文并茂的古诗词,配以遒劲刚健的板书呈现在双语学生面前,该是怎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好的板书和作业批语带给学生的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般美的享受,而那种庸俗潦草、“龙飞凤舞”毫无美感可言的板书,带给学生的只会是视觉审美的疲劳和心境情绪上的不佳。因此,一个古代文学教师的书写水准也是其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常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第四,要创设一套好的教法。考虑到双语学生汉语水平的局限性,双语教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何选择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安排教学过程等,都是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普通高校多年的扩招,留给职业院校生员的选择已非常有限,学生素质较之以往已是大大的不如,双语学生的情况尤其如此。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双语教学而言,必须在全面讲解本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狠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背诵、字词句的精讲、古诗词现代直译等,都应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为双语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一套好的教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事半功倍,同时也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学智能。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辅助手段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是现代传媒时代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对于双语学生而言,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理解相对薄弱,而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艺术性地再现古典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同具体可感的物象联系起来,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直观性、形象性的认识,利于提升其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比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配乐播放一组画面形象:枯藤缠绕的老树,黄昏归巢的乌鸦(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一种悲凉、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接着采用对比手法,展现一幅轻快、明丽、温馨的图景———“小桥,流水,人家”,与上面形象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使前者更孤寂,后者更温馨。后两句运用重复手法将那种苍凉旷远、孤寂凄清的游子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再辅以名家的朗诵,相信有此艺术氛围铺垫,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再以词体文学中豪放派与婉约派风格的区别为例,在比较中如能播放电视剧《李后主与赵匡胤》片尾曲《问君能有几多愁》和《三国演义》的开篇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荡气回肠的听觉反差使学生很容易就感悟出婉约、豪放两种风格的异同,这是任何一位优秀的讲坛大师都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古代文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将文学知识与艺术欣赏互相映衬的功能和氛围,它的直观性和实用性极易激发双语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对提高双语学生古代文学学习兴趣大有裨益。除此而外,古代文学双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功能扩大教学空间,平衡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鼓励创建班级的QQ群,让师生对话变得更为及时有效;教师还可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到网络“文学欣赏贴吧”中,让学生互相评论欣赏;同学间少了面对面的那份尴尬和顾忌,可以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教师则适时介入点评答疑,和学生进行情感的零距离交流。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双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并藉此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双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双语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双语古代文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布鲁纳讲:“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5]。蒙汉双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古代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便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古代文学教师应在双语学生的学习情趣上多下工夫,通过组织一些有助于提高古代文学学习兴趣、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活动,加强双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古典诗文朗诵会,古诗词背诵大赛;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古代文学作品剧并登台表演等,如改编《沈园相会》《长亭送别》《大闹野猪林》等作品剧,将经典文本的教学具体落实到学生主体层面,既培养双语学生的文学创作、语言交际、团队协作能力,又激发学生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定期为学生做古代名家讲座(也可邀请校外人士),诸如“李白专题”、“杜甫专题”、“苏轼专题”、“李清照专题”等,为学生补充一些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完善双语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制定科学适用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双语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目前业界尚未有关于此问题的专项研究。学院的古代文学教研室依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及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制定出量化标准的古代文学考核方式。1.期末结业考试采用百分制,分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占课程总成绩的30%,应用能力占70%,而应用能力中古代文学经典背诵成绩占70%。诗词背诵是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也是双语学生学好古代文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经典,不仅能丰富双语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陶冶情操,而且对提高其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学期初本课程教师都要为双语学生精选四十首难易适度的诗词作品作为必背篇目,期末考核背诵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背诵考核是考试内容中最严肃、最认真的,双语教师将本学期所列背诵篇目以填空形式测试,试题中被检测内容覆盖率在90%以上,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一旦背诵成绩不过关,期末总成绩就难以及格,按规定本门课程结业须跟下一年级学生重修。这样三年在校时间学生共计能背诵二百余首古典诗词。这些看似“过分”的举措,却极大地开阔了双语学生的视野并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2.在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还制定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在应用能力考核环节,考查双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要求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用现代语境把它改写成韵文、散文;考查名作名句的背诵,也尝试着不用古老的填空默写形式,而是给出一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写出这样的语境适合哪句或哪首古诗词;亦可把考试中应用能力考试内容设计成古代文学作品改编剧,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给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自选一篇古代文学经典篇目,通过改编润色使之成为剧本,在班级演出。教师根据各组的改编和表演情况给出分数,计入个人期末成绩。对于这样既展示专业技能又富于趣味性的考核测试,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也是学习过程,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古代文学双语教学不应以考试为目的,考试本身也可通过一种趣味性的形式转变成双语学生乐于接受的另一种学习方式。近年,古代文学教研室还引入了双语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每学期期中和期末,教研室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据此适应性地调整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评价过程中的反馈效应,有助于双语教学师生间信息的沟通,客观上亦提高了双语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古代文学古今结合教学模式论文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古今结合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古代文学是古代人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镜子。而有时现实与历史是多么的相似,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说明,历史与现实是相联系的,是不能隔断的,这为我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古今结合提供了一个契机。注重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就会把古代诗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讲得生动,僵死的东西变成了有用的、活生生的东西,学生乐于接受。如果让思维局限在所讲授的诗文中,就事论事,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成了一潭死水。学生们会认为,教师所讲的东西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与现实距离遥远,没有任何用处,学不学无所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古今结合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积极因素。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贯穿,讲授的内容更加新颖,会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就学生的素质而言,古代文学课的古今结合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代大学生历史知识匮乏,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经验与阅历更加欠缺。他们需要补充历史知识,更需要积累社会经验、增长生活阅历,以便于他们踏入社会后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将古代文学中所反映的历史情形、世态人情、道德修养、处世方法等,与当今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人生的财富。所以,了解历史与了解现实同等重要。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1]可见古与今,均不可偏废。况且,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非常需要知识广博的人才,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知识面的拓宽,也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古代文学课中古今结合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寻找古与今的切入点。如果古与今找不到对应切入点,也即寻找不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似相同之处,也就无法进行结合。如杜甫的《写怀》诗中有句“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2],这句诗是杜甫对当时贫富悬殊与不均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的看法。我们不但要了解唐代社会贫富悬殊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了解当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给社会造成的不安定因素,比如仇富、仇官心理,通过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等等。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结果,古今都是一样的。这种古今结合的切入点,就是贫富不均在古代和当今社会起到了哪些相似、相同或不同的作用。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博古”,更要“通今”,既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也要关心当今社会,了解当今社会,深入调查,注重体验,观察现实,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在古今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课讲活,讲深,讲透。

  

  我们了解了古代文学教学中古今结合的必要性与切入点后,还要了解课堂讲授时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采取何种方式去实现古与今、历史与现实的沟通、联系与对话呢?在这里,笔者初步设计三种方式。

  1.课堂讨论。在讲授古诗文时,教师最好不要搞“一言堂”。如果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效果不好,造成“言者谆谆,听者邈邈”的情形,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想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序的、热烈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就少不了课堂讨论的环节。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和对话。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可选取一两个切入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屈原的《橘颂》时,分析了屈原“独立不迁”、“坚守不移”、“特立独行”等品格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对于屈原所标榜且实行的这种品格,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是完全继承、批判继承,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还可结合《楚辞》中的其他篇章,总结分析屈原的品格。如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们为人处世时采取什么态度?应如何看待屈原的处世态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经验发表看法,评判屈原的处世原则。这样,就以“如何为人处世”为切入点,把古与今、历史与现实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了教学中的古今结合。

  2.课堂提问。在课堂上,除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外,还可进行个别提问,让学生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并谈谈如果将古诗文中的主人公换成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在讲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对官场的“七不堪”、“二甚不可”[3]时,可让学生谈谈如果自己处在那个环境,是否能够适应,如果不适应,应该怎么办。嵇康谈到他非常厌恶人情往来之间的吊孝,而世人尤重于此。在今天,人们仍然非常重视红白事之间的往来,如果不随大流、顺从世俗,就会变得孤立,会显得不近人情。以此为切入点提问,就把古与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在课堂提问时,可采取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判断、辨别是非曲直。学生的识别能力有限,如何处理社会中的复杂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上述为人处世的问题,到底是随俗好,还是我行我素好,教师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从历史的大环境入手,因时因地利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避免“食古不化”、“读死书”,才能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另外,在提问不同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如果他们的观点不一样,要及时地给予点评,指出其正确与错误所在,给予适当的引导,使课堂教学活跃而有序地进行。

  3.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是古代文学教学中古今结合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可选取古诗文中的一个问题或古今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布置作业,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在讲授古诗词时,可布置诗词欣赏作业,让学生抒发一己之见。如讲授苏轼的《定风波》时,可布置一道词赏析作业,让学生谈谈对苏东坡遭遇人生挫折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淡定的超脱情怀,苏东坡的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处世态度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果自己遇到了挫折应采取什么态度。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实现古人与今人的沟通与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但学到了文学知识,品格修养、处世理念与方法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在作业中做到了古今的结合。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中,也要做到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引导,肯定学生正确的看法,纠正错误的看法。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古今结合,是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试行,我们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学生与有关部门的认可。它的具体作用与效果,可总结为如下三点:其一,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古今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印象。古代的东西相隔遥远,遥不可及,今天的东西近在咫尺,可触可见,古代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一旦结合起来,便会显得明晰、实在、鲜活。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课文,使古诗文不再显得古奥、艰涩、深邃、呆板,减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畏难情绪,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信心。其二,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甄别能力。本科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成长期,世界观、性格、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定型,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对问题的处理还很幼稚。如果不让他们把不成熟的思考(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说出来、写出来,我们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就无从对其加以指导。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与提问,课外作业的写作与赏析,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在思想上帮助他们成长,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与甄别能力。其三,古代文学课程的古今结合,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批判地继承古人的思想、品格、理念。我们知道,在古代,特别是在先秦时期,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古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历史和文学知识。通过这些古诗文的学习,贯通历史与现实、学习与体验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就会收到很明显的效果,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综上所述,高校古代文学课教学中的古今结合教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产生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